2017年中级护理社区护理练习题及答案(1)最新整理汇编
-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
- A.散发为主
- B.呈周期性
- C.患者有共同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都不发病
- D.儿童发病为主
- E.呈季节性
-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 A.描述性研究
- B.分析性研究
- C.实验性研究
- D.理论性研究
- E.包括以上四种
-
疾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是医学预防中的重要任务,采用以下哪个指标进行筛选能发现最早期发病人群
- A.内暴露剂量
- B.早期生物效应分子
- C.生物作用剂量
- D.出现靶器官细胞凋亡
- E.测量易感基因
-
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 A.描述疾病分布
- B.预测疾病流行
- C.验证病因假设
- D.制订预防措施
- E.评价预防效果
-
关于内暴露标志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可靠依据
- B.与外环境暴露比较可增加可靠性
- C.由于个体差异造成仅能定性测量
- D.常用于外源性致癌物的暴露水平
- E.可用于探讨肿瘤发生的病因
-
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 A.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回忆真实情况造成,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报告真实情况造成
- B.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 C.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 D.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 E.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报告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
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 B.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 C.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 D.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 E.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 A.病原体、易感机体
- B.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 C.病人、污染物、易感者
-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E.微生物、媒介及宿主
-
关于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有季节性特点
- B.常有周期性特点
- C.易暴发
- D.儿童发病多见
- E.以上全对
-
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 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D.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是
- A.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
- B.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
- C.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 D.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
-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
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 A.研究对象不同
- B.测量的结局不同
- C.研究目标不同
-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 E.设计思想不同
-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感染,请问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应称为
- A.血源性传播
- B.医源性传播
- C.水平传播
- D.空气传播
- E.垂直传播
-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情况为
- A.带菌者
- B.显性感染
- C.隐性感染
- D.潜伏期感染
- E.临床症状期
-
分离分析是指
- A.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 B.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 C.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 D.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 E.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某特定遗传方式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
垂直传播是指
- A.经胎盘传播
- B.上行性传播
- C.分娩时引起的传播
- D.A,B,C均不是
- E.A,B,C均是
-
传染源是指
- A.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的人和动物
- B.体内有细菌和病毒的人和动物
- C.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储存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 D.体内有病原体排出的人
- E.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
- A.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
- B.病原体沿一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
- C.易感人群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
- D.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的过程
- E.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断繁殖的过程
-
传播途径是指
- 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 B.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的过程
- C.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 D.病原体侵入易感者的过程
- E.以上均是
-
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长短主要应依据什么
- A.潜伏期
- B.前驱期
- C.传染期
- D.临床症状期
- E.恢复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理论分离比为
- A.0.15
- B.0.25
- C.0.50
- D.0.75
- E.0.80
-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 A.预防疾病
- B.促进健康
- C.预测疾病
- D.康复服务
- E.治疗疾病
-
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无效假设值为零
- B.在估计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时比特异危险度更有用
- C.在调查特定疾病的病因时比归因危险度更有用
- D.不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
- E.以上都不是
-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所携带病原体的型别、毒力
- B.携带病原体时间的长短
- C.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 D.有无间接排出病原体
- E.病原携带者的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
广义关联强度包括
- A.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
- B.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等级相关
- C.等级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
- D.分类相关、等级相关和分布一致性
- E.分类相关、积差相关和分布一致性
-
关于筛检以下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筛检可确诊病人
- B.是把健康人和病人分别开来的方法
- C.把健康人和可疑有病的人分开
- D.筛检可在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
- E.筛检可早期发现病人
-
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现患调查进行时,疾病与研究变量可以同时存在
- B.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 C.又称为横断面调查
- D.是一种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 E.是一种观察法
-
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 B.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 C.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 D.现患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
- 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
关于筛检的疾病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有确诊的条件和办法
- B.疾病的自然史清楚
- C.是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
- D.应是临床前期患病率低的疾病
- E.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
关于流行病学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 B.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 C.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 D.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 E.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
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队列研究中,相对危险度等于暴露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发病率
- B.特异危险度等于暴露组死亡(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死亡(发病)率
- C.病例对照研究中,可用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
- D.病例对照研究中,相对危险度等于病例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发病率
- E.病例对照研究中,成组资料与匹配资料的效应测量值的计算公式不同
-
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外部变量
- B.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 C.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的联系
- D.是对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 E.不是要研究的暴露因素
-
关于"流行病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人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 B.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 C.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
对某一疾病进行筛检时,经筛检检出的病例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这些病例的生存期可能较长。为此,用这类病例来研究疾病的存活期时可能引起
- A.混杂偏倚
- B.领先时间偏倚
- C.信息偏倚
- D.病程长短偏倚
- E.以上都不是
-
抽样方法不包括
- A.随意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
- E.单纯随机抽样
-
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 A.较直接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 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 C.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 D.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
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
- A.科学实验四法
- B.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
- C.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 D.一般演绎方法
- E.猜测和求证方法
-
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
- A.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
- 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
- C.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
- D.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
- E.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
-
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 A.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 B.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 E.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A.描述流行病学
- B.分析流行病学
- C.实验流行病学
- D.理论流行病学
- E.以上均不对
-
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 A.间接因果关联
- B.继发关联
- C.直接因果关联
- D.偶然关联
- E.统计学关联
-
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
- 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
- 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
- C.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他病因因素
- 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
- 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
-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健康人
- B.亚临床病人
- C.病人
- D.疾病
- E.人群
-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临床诊治方法
- B.统计学方法
- C.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 D.实验室方法
- E.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
- 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 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
- 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 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
- 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
传染期的概念是
- A.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 B.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 C.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
- D.从临床症状出现到病原体不再排出的时间
- E.从典型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一直到完全消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