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知识中级(儿科)模拟卷2
-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为
- A.40~45次/分
- B.30~40次/分
- C.25~30次/分
- D.20~25次/分
- E.18~20次/分
-
8~14岁儿童的呼吸频率为
- A.40~45次/分
- B.30~40次/分
- C.25~30次/分
- D.20~25次/分
- E.18~20次/分
-
新生儿应接种
- A.麻疹疫苗
- B.乙型脑炎疫苗
- C.脊髓灰质炎疫苗
- D.百、白、破混合制剂
- E.乙肝疫苗
-
法洛四联症表现为
- A.皮肤发红
- B.皮肤青紫
- C.皮肤发白
- D.皮肤发黄
- E.皮肤发黑
-
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
- A.皮肤发红
- B.皮肤青紫
- C.皮肤发白
- D.皮肤发黄
- E.皮肤发黑
-
8个月以上小儿应接种
- A.麻疹疫苗
- B.乙型脑炎疫苗
- C.脊髓灰质炎疫苗
- D.百、白、破混合制剂
- E.乙肝疫苗
-
3~6个月小儿应接种
- A.麻疹疫苗
- B.乙型脑炎疫苗
- C.脊髓灰质炎疫苗
- D.百、白、破混合制剂
- E.乙肝疫苗
-
医源性感染导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 A.葡萄球菌
- B.铜绿假单胞菌
- C.大肠埃希菌
- D.破伤风杆菌
- E.B族链球菌
-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为
- A.葡萄球菌
- B.铜绿假单胞菌
- C.大肠埃希菌
- D.破伤风杆菌
- E.B族链球菌
-
胎儿通过羊水感染导致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 A.葡萄球菌
- B.铜绿假单胞菌
- C.大肠埃希菌
- D.破伤风杆菌
- E.B族链球菌
-
某患儿男,3岁,5天前发热、咽痛,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2度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109/L,原始细胞60%,血小板34×109/L。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急性白血病
-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E.巨幼细胞贫血
-
导致该患儿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咳血
- B、尿血
- C、眼底出血
- D、消化道出血
- E、颅内出血
-
患儿男,8个月。阵发性的哭闹,进乳后即呕吐,曾有果酱样便一次,中上腹明显肌紧张,可触及1.5~3.0cm压痛性肿物。
该患儿首先应考虑
- A.急性肠炎
- B.肠套叠
- C.腹腔肿瘤
- D.肠扭转
- E.阑尾炎
-
若患儿经手术治疗,此时护士需要特别注意
- A、维持胃肠减压
- B、静脉营养
- C、减轻疼痛
- D、手术切口护理
- E、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此疾病可能出现的一个特征是
- A、腹痛
- B、呕吐
- C、便血
- D、腹部肿块
- E、腹膜刺激征
-
该疾病的流行病学说法错误的是
- A、病人和带菌者均有传染性
- B、经粪-口途径传播
- C、该病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 D、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峰
- E、慢性病人和轻型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
患儿男,5岁,突发高热,惊厥2次入院,病前可疑不洁饮食史。查体:体温39.5℃,热病容,昏睡状,心音尚有力,双肺无异常,腹部胀。实验室检查:WBC19×109/L。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食物中毒
- B.热性惊厥
- C.化脓性脑膜炎
- D.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 E.病毒性脑膜炎
-
为防止急性白血病病人继发感染,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 A、做好口腔护理,经常漱口
- B、化疗期间避免接种麻疹、风疹
- C、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肛裂
- D、白血病患儿应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
- E、使用药物尽量采用肌内注射
-
该患者的口腔护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 A、用凡士林涂口唇
- B、用湿棉球擦拭口腔
- C、用牙签剔牙
- D、用无刺激性漱口液漱口
- E、牙龈出血时局部用止血粉
-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皮肤有多处瘀斑,伴有牙龈及鼻腔出血。
护理该患者时,应避免
- A.定时翻身
- B.高蛋白饮食
- C.剥去鼻腔内的血痂
- D.鼻腔涂液体
- E.局部冷敷
-
该患儿胸片显示“哑铃状”阴影,考虑为
- A、支气管肺炎
- B、支原体肺炎
- C、腺病毒肺炎
- D、原发综合征
- E、粟粒型肺结核
-
针对该患儿的主要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 A、观察体温
- B、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C、给予正规抗痨治疗
- D、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E、绝对卧床休息
-
PPD红肿硬结面积为18mm,你应判断
- A、(-)
- B、(+)
- C、(++)
- D、(+++)
- E、(++++)
-
男,1岁。其母近期患开放性肺结核,要求给小儿做结核菌素试验。
嘱家长何时看结果
- A.第1~2天
- B.第2~3天
- C.第3~4天
- D.第5~6天
- E.第7天
-
该新生儿肺炎最可能的病因是
- A、羊水吸入
- B、乳汁吸入
- C、胎粪吸入
- D、葡萄球感染
- E、病毒感染
-
某新生儿胎龄43周出生,生后皮肤指甲呈黄绿色,且伴有脑性尖叫,双目凝视,查体:肺纹理增粗,PaO255mmHg。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
- B.新生儿败血症
- C.正常新生儿
- D.新生儿湿肺
- E.新生儿肺炎
-
你考虑的临床诊断是
- A、高热惊厥
- B、颅内感染
- C、婴儿痉挛症
- D、低钙惊厥
- E、癫痫
-
如出现脑疝先兆,眼部特征是
- A、落日眼
- B、视觉模糊
- C、失明
- D、两侧瞳孔不等大
- E、瞳孔缩小
-
经处理病情平稳,为明确诊断给予腰穿,问腰穿后患儿应去枕平卧
- A、2小时
- B、3小时
- C、4小时
- D、6小时
- E、12小时
-
患儿10个月,突然高热、烦躁.频繁呕吐。查体:T39℃,意识模糊,眼神呆滞,颈有抵抗,前囟隆起。
如出现脑疝,应首先采取的治疗原则是
- A.应用20%甘露醇
- B.应用抗生素
- C.应用止吐药
- D.药物、物理降温
- E.补钙
-
患儿男,生后2天,出生体重为2400g。因吸入性肺炎入院,入院时患儿呼吸急促,口唇稍发绀。即置于辐射保暖床上抢救。为该患儿选择的给氧方法是
- A、单侧鼻导管
- B、双侧鼻导管
- C、面罩法
- D、头罩法
- E、机械通气
-
帕氏线通常不会出现在
- A、口鼻周围
- B、腋下
- C、肘窝
- D、腹股沟
- E、面部
-
不属于室间隔缺损行导管介入性堵闭术适应证的是
- A、年龄≥3岁
- B、室缺距主动脉瓣≥3mm
- C、肌部室缺≥5mm
- D、心内有血栓
- E、术后残余分流
-
迁延性腹泻的病程是指
- A、1~2周
- B、2周~2个月
- C、1~3个月
- D、3~4个月
- E、4~6个月
-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为
- A、呼吸道合胞病毒
- B、腺病毒
- C、柯萨奇病毒A组
- D、流感病毒
- E、副流感病毒
-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临床典型表现为
- A、肺动脉段突出
- B、缺氧发作
- C、周围血管征阳性、脉压增大
- D、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固定分裂
- E、面色青紫
-
口服补液的禁忌证不包括
- A、休克
- B、轻度脱水,无呕吐者
- C、眼睑水肿患儿
- D、心功能不全
- E、明显腹胀
-
10岁男孩,因急性肾炎住院,突然感到头痛,眼花手足抽搐,BP20/16kPa,治疗首先应给予
- A、肌注安定
- B、肌注利血平
- C、静滴硝普钠
- D、静注二氮嗪
- E、口服肼苯哒嗪
-
紫癜伴深部血肿,关节腔积血和迟发出血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
- A、过敏性紫癜
- B、单纯性紫癜
- C、血友病
-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高,白细胞数在(50~500)×106/L,糖和氯化物同时下降时多考虑为
- A.结核性脑膜炎
- B.化脓性脑膜炎
- C.病毒性脑炎
- D.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 E.脑肿瘤
-
11个月小儿,因体格发育迟缓来院就诊,诊断为垂体性侏儒症。目前治疗使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父母询问何时可以停止用药,正确的回答是
- A、治疗应持续到青春期结束为止
- B、治疗应持续到体重正常为止
- C、治疗应持续到身高正常为止
- D、治疗应持续到骨骺愈合为止
- E、治疗应持续终生
-
婴儿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头部体征是
- A、惊厥
- B、肌张力增高
- C、烦躁或嗜睡
- D、前囟隆起
- E、频繁喷射性呕吐
-
对中毒较久毒物滞留于肠道内的病人,洗胃液宜选用
- A、3%~5%碳酸氢钠液
- B、50%硫酸镁溶液
- C、0.9%温氯化钠
- D、0.5%活性碳悬液
- E、10%甘露醇溶液
-
一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因迁延性腹泻入院。晨起突发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应首先采取的措施为
- A、静注西地兰
- B、静注洛贝林
- C、静注高渗葡萄糖
- D、静注葡萄糖酸钙
- E、静注甘露醇
-
麻疹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是
- A、发热3~4天后耳后出疹
- B、高热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 C、未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 D、接触麻疹患儿后发热
- E、口腔有麻疹黏膜斑
-
有关房间隔缺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体格发育落后、消瘦
- B、心衰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
- C、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 D、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E、肺动脉瓣区第三音增强或亢进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智能低下
- B、身材矮小
- C、脉搏慢
- D、常有腹泻
- E、血压低
-
新生儿窒息时,医护人员采取首要的复苏步骤是
- A、清理呼吸道
- B、建立呼吸
- C、维持正常循环
- D、药物治疗
- E、评价和环境
-
为防治蛲虫病患儿再感染,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隔离患病儿童
- B、温水清洁肛门
- C、预防性药物治疗
- D、内衣裤煮沸消毒
- E、局部涂抹驱虫药
-
患儿男,5岁,突发高热、头痛、呕吐,查体:颈强直,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200×106/L,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首先应考虑
- A.结核性脑膜炎
- B.化脓性脑膜炎
- C.病毒性脑膜炎
- D.脑脓肿
- E.脑栓塞
-
评价铁剂治疗是否有效的最灵敏指标是
- A、红细胞变大
- B、红细胞数升高
- C、血红蛋白量上升
- D、网织红细胞数升高
- E、红细胞中心浅染恢复
-
易合并脓胸、脓气胸的肺炎是
- A、合胞病毒性肺炎
- B、腺病毒肺炎
- C、衣原体肺炎
- D、支原体肺炎
-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肋骨串珠最明显的是
- A、1~3肋
- B、4~7肋
- C、5~6肋
- D、7~10肋
- E、10~12肋
-
急性感染性喉炎咳嗽的特点是
- A、喘息性咳嗽
- B、阵发性咳嗽
- C、刺激性干咳
- D、犬吠样咳嗽
- E、痉挛性咳嗽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是
- A、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
- B、以减轻水肿利尿为主
- C、以降低血压应用联合降压药物为主
- D、以止血,治疗血尿为主
- E、以治疗合并症为主
-
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是
- A、感染性休克
- B、心力衰竭
- C、呼吸衰竭
- D、肾衰竭
- E、心跳呼吸骤停
-
破伤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 A、严重感染
- B、惊厥
- C、水、电解质紊乱
- D、窒息
- E、心功能不全
-
测量儿童皮下脂肪厚度常选用的部位是
- A、肱二头肌
- B、肱三头肌
- C、腹部
- D、肩胛下角
- E、髂上
-
确诊痢疾的依据是
- A、夏秋季急性起病、高热
- B、黏液脓血便
- C、腹泻、呕吐
- D、血压下降
- E、大便检查发现痢疾杆菌
-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 A、用清水进行清洁灌肠
- B、使用甘油栓诱发排便
- C、术前2天口服抗生素
- D、可给予润滑剂帮助排便
- E、改善营养
-
急性肾炎发生肾衰竭时
- A、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 B、用脱水剂
- C、用强利尿剂
- D、用速效强心剂
- E、鼓励多饮水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关节型的关节表现特点不正确的是
- A、5个或5个以上关节受累
- B、游走性大关节炎
- C、由一侧发展到对侧
- D、发作时产生肿痛与活动受限,以晨僵为特征性表现
- E、反复发作者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
-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最突出特征是
- A、面色苍黄
- B、毛发干枯
- C、食欲不佳
- D、肝脾肿大
- E、精神神经症状
-
新生儿窒息应首选的复苏措施是
- A、吸氧
- B、静注肾上腺素
- C、复苏气囊加压给氧
- D、清除呼吸道黏液
- E、肌注尼可刹米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是
- A、腮腺化脓性肿痛
- B、腮腺肿大
- C、化脓性炎症
- D、腮腺非化脓性肿痛
- E、腮腺部位压痛
-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的病原是
- A、腺病毒
- B、合胞病毒
- C、轮状病毒
- D、单纯疱疹病毒
- E、柯萨奇病毒B组
-
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是
- A、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 B、脑膜刺激征
- C、脑神经受损
- D、腹壁反射消失
- E、偏瘫或肢体瘫痪
-
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 A、红霉素
- B、四环素
- C、青霉素
- D、头孢菌素
- E、氯霉素
-
患儿,15个月。完全用牛奶喂养,很可能引起
- A、血白蛋白降低
- B、缺铁性贫血
- C、体重增长缓慢
- D、高血压
- E、血尿素氮增高
-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不包括
- A、增强儿童体格
- B、提高儿童智能
- C、培养特长
- D、降低发病率
- E、降低死亡率
-
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表现是
- A、昏迷、半昏迷或频繁惊厥
- B、脑膜刺激征阳性
- C、肢体瘫痪
- D、面神经瘫痪
- E、性情改变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 A、面部黏液水肿
- B、皮肤干燥
- C、智力偏低
- D、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
- E、动作反应迟缓
-
若蛔虫病患儿并发了不完全肠梗阻,其治疗措施不妥的是
- A、流质饮食
- B、胃肠减压
- C、解痉
- D、止痛
- E、驱虫
-
以下临床表现中哪项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
- A、面色发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B、肢体震颤,大细胞性贫血
- C、食欲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D、心率增快,心尖区有杂音,大细胞性贫血
- E、烦躁不安,易激惹,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脑性瘫痪是一种
- A、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 B、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 C、非进行性外周性运动障碍
- D、进行性外周性运动障碍
- E、缓慢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的治疗药物为
- A、青霉素
- B、红霉素
- C、阿米卡星
- D、利巴韦林
- E、头孢菌素
-
3~6个月佝偻病患儿可见的体征是
- A、颅骨软化
- B、方颅
- C、郝氏沟
- D、肋骨串珠
- E、O形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现惊厥时首选
- A、地西泮
- B、水合氯醛灌肠
- C、苯巴比妥
- D、苯妥英钠
- E、氯胺酮
-
婴幼儿重症肺炎出现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除外
- A、心动过速,心音低钝
- B、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
- C、严重腹胀、膈肌抬高
- D、颈静脉怒张
- E、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或嗜睡
-
患儿,4岁。因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现出现呕吐、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该患儿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酸碱平衡紊乱
- B、低钾血症
- C、低钙血症
- D、中毒性肠麻痹
- E、胃肠炎
-
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是
- A、支持疗法
- B、联合化疗
- C、放射治疗
- D、免疫治疗
- E、骨髓移植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首发症状多数为
- A、一侧肢体感觉障碍
- B、双侧下肢无力
- C、复视
- D、一侧肢体抽搐
- E、大、小便失禁
-
小儿出生时不存在,以后出现且永不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 A、角膜反射
- B、瞳孔对光反射
- C、咽反射
- D、腹壁反射
- E、吞咽反射
-
患儿女,10个月。因生长缓慢体重不增2个多月就诊,近2个月主要以米粉喂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kg,母乳喂养至4个月,添加牛奶及米粉,影响患者生长发育的因素是
- A、遗传
- B、孕母情况
- C、营养
- D、生活环境
- E、以上皆不是
-
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明确后,使用敏感性抗生素的时间至少是
- A、3天~7天
- B、7天~10天
- C、2周~3周
- D、4周~5周
- E、5周~6周
-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 A、皮肤紫癜
- B、腹痛便血
- C、关节疼痛及肿胀
- D、血尿
- E、血小板减少
-
小儿肺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其停药时间一般是
- 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
- B、体温正常后3~4天,症状消失
- C、体温正常后5~7天,肺部体征消失
- D、体温正常后6~10天,症状消失
- E、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
小儿来医院体检,身体发育正常,会说2~3个字的句子,能并足跳,最可能的年龄是
- A、1岁
- B、2岁
- C、3岁
- D、4岁
- E、5岁
-
患儿男,5个月,以面黄,手有震颤来医院就诊,羊奶喂养,血红蛋白80g/L,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多,首先考虑
- A、溶血性贫血
- B、生理性贫血
-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21-三体综合征患儿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室内通风2次,每次
- A、10~15分钟
- B、15~20分钟
- C、15~30分钟
- D、20~25分钟
- E、2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