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专业知识中级考试模拟测试卷(9)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窒息时
- A.口服维生素D
- B.将舌尖拉出口外
- C.给抗惊厥药
- D.上、下磨牙间放压舌板
- E.注射维生素D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时
- A.口服维生素D
- B.将舌尖拉出口外
- C.给抗惊厥药
- D.上、下磨牙间放压舌板
- E.注射维生素D
-
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的治疗为
- A.口服葡萄糖
- B.泼尼松口服
- C.静脉输注葡萄糖
- D.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
- E.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
-
新生儿有症状低血糖的治疗为
- A.口服葡萄糖
- B.泼尼松口服
- C.静脉输注葡萄糖
- D.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
- E.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过敏性紫癜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儿童类风湿
- A.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见于
- 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 C.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见于
- D.X线视关节腔变窄
- E.血淀粉酶升高见于
-
猩红热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麻疹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水痘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 B.发热当天出疹,之后伴有水疱疹
- C.发热1~2天后出斑丘疹,枕后淋巴结肿大
- D.发热3~4天后出斑丘疹,疹退后米糠样脱屑,色素沉着
- E.发热后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充血,疹退后有大片脱皮
-
患儿确诊后,医生及时给予补充所缺乏的造血物质,患儿治疗有效的最早期表现是
- A、面色红润
- B、网织红细胞升高
- C、血红蛋白升高
- D、铁蛋白升高
- E、红细胞升高
-
发生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缺乏叶酸
- B.缺乏贮存铁
- C.缺乏维生素B12
- D.红细胞合成障碍
- 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患儿,男,18个月。近3个月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轻微异食癖现象,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10
/L。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白血病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巨幼细胞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乳牙数目为
- A、2~4个
- B、3~5个
- C、4~6个
- D、6~8个
- E、12个
-
测得的头围约是
- A、38cm
- B、40cm
- C、46cm
- D、48cm
- E、50cm
-
测得的胸围约为
- A、76cm
- B、60cm
- C、55cm
- D、50cm
- E、46cm
-
现身高约为
- A、76cm
- B、60cm
- C、55cm
- D、49cm
- E、46cm
-
母亲带1岁男孩就诊,经检查体格发育正常。
现体重达
- A.15~16kg
- B.13~14kg
- C.9~10kg
- D.7~8kg
- E.6~7kg
-
患儿男,孕36周出生。出生体重2000g,生后1天,吸吮欠佳。睾丸未降,皮肤毳毛多。
判断该儿应为
- A.足月儿
- B.早产儿
- C.超低体重儿
- D.足月小样儿
- E.正常体重儿
-
该患儿体温调节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储备较少
- B、皮肤体表面积大,易散热
- C、以寒颤等物理产热为主
- D、以棕色脂肪化学产热为主
- E、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
预防患儿惊厥再次发生的最关键措施是
- A、及时控制体温
- B、预防感染
- C、密切观察
- D、按时服药,不随便停药
- E、若出现脑水肿,及时使用降颅压药物
-
患儿女,1岁。因发热2天,全身性抽搐1天就诊。既往有抽搐史,查体:体温39.2℃,心率150次/L,白细胞10×109/L,意识清楚,精神差,无皮疹,呼吸不规则,骨骼未见畸形,双侧巴宾斯基征(+)。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低钙惊厥
- B.高热惊厥
- C.脑膜炎
- D.病毒性脑炎
- E.颅内出血
-
以下病史中对该疾病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 A、喂养史
- B、高热惊厥家族史
- C、发热后突发惊厥
- D、癫痫家族史
- E、围生期缺氧史
-
该患儿的治疗最终要采取
- A、内科保守治疗
- B、发病时内科用药
- C、中医中药治疗
- D、近期手术根治
- E、成年后手术治疗
-
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 B、右侧卧位
- C、左侧卧位
- D、俯卧位
- E、膝胸位
-
若无特殊情况,正常小儿适宜断母乳的年龄是
- A、6~8个月
- B、10~12个月
- C、18个月
- D、1.5~2岁
- E、2~2.5岁
-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为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肺动脉狭窄
-
患儿第二天晨起吃奶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出现昏厥,其原因是
- A、脑膜炎
- B、脑栓塞
- C、脑脓肿
- D、心力衰竭
- E、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
-
健康足月男婴,3个月,体重5kg,母乳喂养,来门诊咨询。
母亲询问该小儿开始添加蛋黄的时间是
- A.3.5个月
- B.4个月
- C.4.5个月
- D.5个月
- E.5.5个月
-
正确添加蛋黄的方法是
- A、从1/4加起,逐渐加量
- B、从半只加起,逐渐加量
- C、每天1只
- D、若小儿大便变稀,可继续添加
- E、蛋黄应单独喂,不可与其他食物混合
-
护理臀红患儿正确的做法是
- A、便后应洗净臀部并涂滑石粉
- B、便后应用肥皂清洗臀部
- C、局部有皮疹者可涂激素类软膏
- D、局部表皮剥脱者可涂抗生素软膏
- E、避免用塑料膜或油布包裹尿布
-
可以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是
- A.维生素K3
- B.水合氯醛
- C.异丙嗪
- D.氯霉素
- E.吗啡
-
关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主要护理措施有
- A、观察体温,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 B、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 C、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 D、进行呼吸道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
- E、以上说法均正确
-
病因不明的急性中毒进行洗胃的溶液是
- A、冰水
- B、生理盐水
- C、2%碳酸氢钠
- D、1:5000高锰酸钾
- E、2%~4%鞣酸
-
下列符合原发型肺结核临床特点的是
- A、婴幼儿体温越高,一般情况越差
- B、一般起病急
- C、可有疱疹性结膜炎
- D、肺部体征明显
- E、7岁以上小儿有肝脾肿大
-
腮腺炎的平均潜伏期约为
- A、1~3天
- B、一周
- C、10~15天
- D、18天
- E、一个月
-
抑制铁吸收的食物是
- A、肉末
- B、牛奶
- C、维生素C
- D、果糖
- E、脂肪酸
-
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不包括
- A、细菌菌体
- B、类毒素
- C、灭活疫苗
- D、细菌多糖体
- E、抗菌血清
-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确诊,实验室检查最有价值的是
- A、母子的ABO血型检查
- B、网织红细胞计数
- C、有核红细胞数
- D、血红蛋白量
- E、特异性抗体检查
-
某小儿食欲下降,患有轻型腹泻,无脱水和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脂肪滴,该小儿最可能患有的腹泻是
- A、生理性腹泻
- B、食饵性腹泻
- C、饥饿性腹泻
- D、肥胖型腹泻
- E、中毒型腹泻
-
新生儿破伤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 A、惊厥
- B、喉肌痉挛
- C、苦笑面容
- D、牙关紧闭
- E、全身强直
-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临床特征性表现是
- A、体温不升
- B、皮下硬肿
- C、惊厥
- D、进行性呼吸困难
- E、先出现兴奋,后出现抑制
-
以下关于小儿贫血的护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安排饮食
- B、铁剂与牛乳同服可促进其吸收
- C、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
- D、预防感染
- E、防止心力衰竭
-
有关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多发两岁以下常见
- B、常由链球菌感染前驱史
- C、最先出现的症状为水肿,凹陷性
- D、镜下血尿持续较短
- E、预后较差
-
蓝光治疗时,灯管距患儿距离为
- A、30~50cm
- B、20~25cm
- C、25~28cm
- D、15~20cm
- E、55~60cm
-
关于母乳喂养儿的粪便描述正确的是
- A、墨绿色,黏稠,无臭味
- B、金黄色,糊状,无臭味,1~2次/天
- C、淡黄色,成形,有臭味,2~4次/天
- D、金黄色,均匀糊状,无臭味,2~4次/天
- E、软,黄,半成形
-
关于生长激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
- B、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男多于女
- C、任何影响下丘脑、腺垂体的病变可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 D、生长激素缺乏患儿智力正常
- E、生长激素缺乏者骨龄超前
-
男孩,3岁。平时易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稍缓,多次患支气管肺炎。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主动脉狭窄
-
下列关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性脑膜炎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 B、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大多在1~2周
- C、病毒性脑炎随体温增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D、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在1~2周
- E、病毒性脑炎多数完全恢复
-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可以恢复到普通饮食条件是
- A、尿蛋白消失
- B、镜下血尿消失
- C、全部症状消失
- D、肉眼血尿消失
- E、水肿消退,血压正常
-
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流行
- B、潜伏期1~3天
- C、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D、多见6~24个月的婴幼儿
- E、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
4个月女婴,突然惊厥发作,患儿从出生后牛奶喂养,未加辅食,近一日流涕,时有哭闹,但无发热及咳嗽,不呕吐,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7.8℃,面色灰白,双眼上翻,面部肌肉颤动,四肢抖动,心肺正常,前囟平坦,颈强(-),枕部有乒乓球感。首选的急救措施为
- A、立即给予10%水合氯醛3ml灌肠,然后给予葡萄糖酸钙静注
- B、立即给予维生素D330万U(750μg)肌注,然后给予葡萄糖酸钙
- C、立即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10%的葡萄糖10~20ml静注
- D、立即选择青霉素静点,同时给予苯巴比妥肌注
- E、20%甘露醇静注0.5~1g/(kg·次),同时肌注苯巴比妥
-
猩红热发热至皮疹出现的时间是
- A、12小时
- B、12~48小时
- C、49~60小时
- D、61~72小时
- E、>72小时
-
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接触传播
- B、血液传播
- C、呼吸道传播
- D、昆虫传播
- E、粪便传播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
- A、皮肤、黏膜
- B、生殖道
- C、消化道
- D、颅内
- E、泌尿道
-
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脑疝最常见的是
- A、小脑幕切迹疝
- B、枕骨大孔疝
- C、小脑天幕疝
- D、大脑镰下疝
- E、穿颅疝
-
抗风湿治疗的主要药物是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 B、维生素A
- C、维生素C
- D、青霉素
- E、维生素K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发生在生后
- A、1天内
- B、2~3天
- C、5~7天
- D、2周内
- E、1个月内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突出临床表现是
- A、皮肤黏膜出血
- B、便血
- C、尿血
- D、月经过多
- E、脾肿大
-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应用足量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加用
- A、环磷酰胺
- B、泼尼松
- C、甲氨蝶呤
- D、环孢素A
- E、丙种球蛋白
-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
- A、外毒素
- B、荚膜
- C、磷壁酸
- D、血浆凝固酶
- E、透明质酸酶
-
年长儿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感可诱发
- A、肠炎
- B、脑膜炎
- C、肺脓肿
- D、风湿热
- E、泌尿道感染
-
关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 A、少数患儿表现颇似肺炎
- B、多数患儿同时有结核性脑膜炎症状
- C、体格检查常缺少明显体征
- D、表现为症状和体征与X线的一致性
- E、少数患儿皮肤可见粟粒疹
-
婴幼儿正常肝脏应在右肋缘下
- A、不能触及
- B、0.5cm易触及
- C、1~2cm易触及
- D、2cm触及
- E、3cm内触及
-
一小儿,身长108cm,体重21kg,身长之中点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之间,腕部骨化中心已出现7个,尚未开始出恒牙。其可能的年龄是
- A、5岁
- B、6岁
- C、7岁
- D、8岁
- E、9岁
-
一般情况下符合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改变的是
- A、蛋白正常,糖正常
- B、蛋白增高,糖正常
- C、蛋白减少,糖减少
- D、蛋白正常,糖减少
- E、蛋白增高,糖增高
-
抗风湿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A、症状好转即可停用激素
- B、心脏炎时易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C、激素总疗程一般不可太长,应在4周以下
- D、停用激素之前要用镇静剂治疗量接替
- E、阿司匹林在关节肿痛消失后可停药
-
符合单纯性肾病的临床特征的是
- A、补体可下降
- B、非凹陷性水肿
- C、常伴氮质血症和补体下降
- D、常伴血压升高
- E、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
结核性脑膜炎中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性格改变,发热,呕吐
- B、意识障碍、昏迷
- C、脑膜刺激征阳性,前囟膨隆
- D、发热,头痛,喷射状呕吐
- E、发热,呕吐,面神经瘫痪
-
佝偻病引起胸廓畸形多发生在
- A、3~6个月小儿
- B、8~9个月小儿
- C、10~12个月小儿
- D、1岁左右
- E、3岁左右
-
关于热性惊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由上感引起
- B、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
- C、发作时间短,发作后意识恢复慢
- D、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
- E、退热后1周做脑电图正常
-
男婴,2个月。孕43周分娩,出生体重4000g,生后48小时排胎便,喂养困难并常呕吐、便秘。查体:反应迟钝,皮肤中度黄染,心音低钝,腹胀,脐疝。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婴儿肝炎综合征
- B、先天性巨结肠
-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D、21-三体综合征
- E、胃食管反流病
-
婴儿期是指
- A、自出生后到满1个月
- B、自出生到满2岁
- C、自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 D、自孕28周开始至满1周岁
- E、自1周岁至3周岁之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 A、注意力不集中
- B、有攻击行为
- C、参与事件能力差
- D、智力低
- E、容易兴奋多动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脑膜结核干酪病变破溃
- B、中耳及乳突结核灶
- C、脑实质结核灶
- D、肺部粟粒结核经血行传播
- E、支气管播散
-
2个月以内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A、脑膜炎奈瑟菌
- B、流感嗜血杆菌
- C、肺炎双球菌
- D、大肠杆菌
- E、葡萄球菌
-
重度肥胖症是指体重超过均值的
- A、40%
- B、50%
- C、60%
- D、30%
- E、70%
-
婴儿期持续性青紫最常见的先心病是
- A、房间隔缺损
- B、室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肺动脉狭窄
-
对小儿骨骼发育的描述哪项正确
- 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是10个月
- B、后囟闭合的年龄在生后2周
- C、颅缝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
- D、腕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
- 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
典型麻疹皮疹的特点是
- A、小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 B、红色出血性斑丘疹,无正常皮肤
- C、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无正常皮肤
- D、皮肤普遍充血,上有鲜红色粟粒疹
- E、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
护士在评估1岁半小儿乳牙数量,正确的是
- A、9~10个
- B、12~14个
- C、15~16个
- D、16~18个
- E、18~20个
-
患儿,男,1岁。咳嗽1天,发热3小时,T39.3℃,就诊过程中突然双眼上翻,肢体强直,持续1分钟。查体:咽红,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半年前有类似发作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癫痫
- B、低钙惊厥
- C、中毒性脑病
- D、化脓性脑膜炎
- E、高热惊厥
-
为窒息新生儿进行ABCDE复苏时,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的是
- A、清理呼吸道
- B、建立呼吸
- C、维持正常循环
- D、药物治疗
- E、评价和环境
-
哪一项提示低血钾
-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 B、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
- C、心音亢进,心率减慢
- D、呼吸深大
- E、肠鸣音亢进
-
对颅压高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行腰椎穿刺,应在应用脱水药后多久进行
- A、半小时
- B、1小时
- C、3小时
- D、5小时
- E、6小时
-
患儿女,5岁。2天前高热,体温39℃,近日全身出现红斑疹、丘疹,躯干部最多,四肢少,部分结痂。心肺正常。患儿最可能出现
- A、麻疹
- B、水痘
- C、幼儿急疹
- D、猩红热
- E、风疹
-
肾病综合征加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征是
- A、激素部分敏感
- B、激素治疗缓解后首次复发
- C、频复发
- D、重症病例开始即用
- E、肾炎型肾病
-
新生儿胃容量约为
- A、20~40ml
- B、30~60ml
- C、50~80ml
- D、90~150ml
- E、120~180ml
-
法洛四联症最早出现且症状最为突出是
- A、活动耐力下降
- B、杵状指(趾)
- C、青紫
- D、蹲踞
- E、突然晕厥
-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剂次为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E、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