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初级考试专业知识之微生物学(重点专项练习)2
-
在进行凝反应进判定反应结果常以肉眼观察凝集程度,凝集程度分六级++++、+++、++、+、±、-,下列哪种凝集反应程度判定血清滴度
- A.++++
- B.+++
- C.++
- D.+
- E.±
-
因琼脂扩散试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反应温度亦不同,当采用Ag-A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疾病诊断,反应适宜温度是
- A.4-6℃
- B.18-22℃
- C.37-40℃
- D.56℃
- E.65℃
-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值,而调整PH值时要考虑到高压后PH值有所改变,其变化是
- A.PH升高0.1-0.2
- B.PH升高0.2-0.3
- C.PH降低0.1-0.2
- D.PH降低0.2-0.3
- E.PH降低0.3-0.4
-
细菌生长繁殖中需营养物质其中的铵盐、硝酸盐、蛋白胨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 A.碳原
- B.氮原
- C.无机盐类
- D.维生素类
- E.生长因素类
-
痰标本检查结核分支杆菌,行涂片与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酸杆菌,报告时“阴性”代表
-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 C.全片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 D.全片发现3-9个的抗酸杆菌
-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
在检查人群或个人对某物质或某传染病病原体过敏情况,应予以诊断,当做皮肤过敏时,注射过敏原就采用的方式是
- A.静脉注射
- B.皮下注射
- C.动脉注射
- D.皮内注射
- E.肌肉注射
-
灭活补体常用温度是
- A.65℃
- B.56℃
- C.37℃
- D.18℃
- E.24℃
-
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 A.碳源
- B.氮源
- C.无机盐类
- D.维生素类
- E.生长因素类
-
对患者进行传染病诊断时,常常采用CFT,在CFT反应必不可少的成份是补体,在一般的CFT反应中所用的补体是来源于
- A.小白鼠
- B.绵羊
- C.马
- D.免
- E.豚鼠
-
美兰在细菌学中也是常用染料之一,它是指哪一类染料
- A.酸性染料
- B.弱酸性染料
- C.碱性染料
- D.中性染料
- E.复合染料
-
对粪便标本增菌培养沙门氏菌合适的培养基是
- A.GN培养液
- B.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 C.碱性蛋白胨水
- D.高渗葡萄糖肉汤
- E.贝瓦氏肉汤
-
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 A.相差显微镜
- B.电子显微镜
- C.萦光显微镜
- D.暗视野显微镜
- E.偏光显微镜
-
病毒实验中用于浸泡和清洁玻璃器材的清洁浸泡液含有下列哪些化学成分
- A.硫酸和重酪酸钾
- B.硫酸
- C.盐酸
- D.醋酸
- E.重铬酸钾
-
高压蒸汽灭菌器杀灭所有细菌芽胞和繁殖体要求
- A.103.4kpa的压力 121.3 ℃ 10min
- B.103.4kpa的压力 110 ℃ 10min
- C.100kpa的压力 121.3 ℃ 10min
- D.100kpa的压力 121 ℃ 15min
- E.103.4kpa的压力 121.3 ℃ 15~25min
-
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
-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 D.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 E.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
含有糖的培养基,高压时避免糖的破坏,在压15分钟时压力应为多少
- A.1.00kg/cm2
- B.0.86kg/cm2
- C.0.56kg/cm2
- D.0.46kg/cm2
- E.0.36kg/cm2
-
一般的细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多少
- A.PH3.0-3.6
- B.PH5.0-5.6
- C.PH7.0-7.6
- D.PH8.0-8.6
- E.PH9.0-9.6
-
钊备培养基调整酸碱度时常用比色管法,使用的指示剂是哪一类
- A.刚果红PH3.5-4.5
- B.甲基红PH4.4-4.6
- C.溴麝香草酚兰PH6.0-7.6
- D.酚酞PH8.2-10
- E.溴麝香草酚兰PH1.2-2.8
-
在观察有折光力的微生物或细胞时,应用何种显微镜
- A.普通显微镜
- B.萤光显微镜
- C.暗视野显微镜
- D.倒置显微镜
- E.照像显微镜
-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生物是
- A.支原体
- B.放线菌
- C.立克氏体
- D.螺旋体
- E.真菌
-
在检查不染色的微生物或在组织切片中寻找微生物最好用何种显微镜
- A.普通显微镜
- B.萦光显微镜
- C.暗视野显微镜
- D.相差显微镜
- E.倒置显微镜
-
19世纪末发现的主要病原体不包括?
- A.鼠疫杆菌
- B.肉毒梭菌
- C.痢疾志贺菌
- D.幽门螺杆菌
- E.破伤风梭菌
-
将血清除菌最佳的方法
- A.巴氏消毒法
- B.煮沸法
- C.高压灭菌法
- D.紫外线消毒法
- E.过滤除菌法
-
对实验动物进行解剖不正确的处理是
- A.实验动物死后应及时解剖
- B.若不能及时解剖,应将动物包好暂存于低温下
- C.到期未死的动物可不必解剖
- D.解剖前先观察尸体外部和接种部位的变化
- E.必要时称量尸体重量后进行解剖
-
自病人新分离出的霍乱弧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
- A.短杆状
- B.长杆状
- C.逗点状
- D.球形
- E.纤丝状
-
下列哪些方法不属于ELISA方法?
- A.间接法
- B.双抗体夹心法
- C.IgM捕获ELISA
- D.PCR法
- E.竞争法
-
对实验动物进行皮内接种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多选择腹股沟或腹壁中线作为注射部位
- B.以实验动物背部两侧皮肤为注射部位
- C.选最小号针头,将其尖端斜面向上平刺皮肤内
- D.皮肤出现小丘形隆起
- E.注射量一般为0.1~0.2ml
-
选择家兔进行静脉注射时,操作中的错误是
- A.用于弹兔耳促进耳静脉充血
- B.对耳部消毒
- C.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耳端使耳静脉显露
- D.由耳根部静脉刺入
- E.由近耳尖部静脉刺入
-
哪种动物不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动物
- A.小白鼠
- B.裸鼠
- C.豚鼠
- D.家兔
- E.鸡
-
常用实验动物纯化上的要求是要选用
- A.清洁动物
- B.无菌动物
- C.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 D.纯品系动物
- E.常规动物
-
玻璃器皿干热消毒要求
- A.160~170℃ 2h
- B.160~170℃ 1h
- C.100℃ 2h
- D.150℃ 2h
- E.140℃ 2h
-
对人畜进行传染病诊断时,CFT常被采用,但因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性质有所差异,温CFT反应常用温度是
- A.56℃
- B.37℃
- C.24℃
- D.18℃
- E.4℃
-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
- A.200nm
- B.265nm
- C.300nm
- D.560nm
- E.65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