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临床医学检验(士)专业实践能力考前预测练习卷必做五
-
(题干)患者男性,62岁。低热、乏力,体重减轻,体检:脾大明显,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450×109/L,白细胞45×109/L,粒细胞占89%,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嗜酸性粒细胞8%,嗜碱性粒细胞3%,NAP减低。此病诊断最有可能为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E.ITP
-
进一步诊断首选检查是
- A.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 B.腹部彩色超声检查
- C.造血干细胞集落培养
- D.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 E.免疫学分析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E.红白血病
-
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E.红白血病
-
绿色瘤最常见于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E.红白血病
-
确定继发性纤溶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
- A.APTT
- B.PT
- C.D-二聚体
- D.FDP
- E.TT
-
口服抗凝剂时通常采用的监测指标是
- A.APTT
- B.PT
- C.D-二聚体
- D.FDP
- E.TT
-
血友病甲时最佳筛选指标是
- A.APTT
- B.PT
- C.D-二聚体
- D.FDP
- E.TT
-
单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
- 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
- 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
- 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
- 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
- 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
-
采用肝素治疗时首选最佳监测指标是
- A.APTT
- B.PT
- C.D-二聚体
- D.FDP
- E.TT
-
患者男性,57岁。肺癌化疗后WBC<2×109/L,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咳痰,对该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该细菌用接种环挑呈黏液丝样。这种细菌可能是
- A.肺炎克雷伯菌
- B.肺炎链球菌
- C.铜绿假单胞菌
- D.金黄色葡萄球菌
- E.大肠埃希菌
-
临床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多种体液中Ca2+、K+、Na+、Cl-、F-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的方法是
- A.电泳法
- B.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 C.凝胶层析法
- D.离心法
- 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的ACS患者都应测定的指标是
- A.cTn
- B.Mb
- C.CK
- D.ALT
- E.LD
-
旋毛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
- A.粪便自然沉淀法
- B.饱和盐水浮聚法
- C.免疫学诊断
- D.血液检查找幼虫
- E.肌肉组织活检找幼虫
-
AMI患者LD1/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表明
- A.预后好
- B.处于恢复期
- C.梗死面积小
- 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
- E.患者已完全康复
-
SOP文件是
- A.操作程序
- B.操作规程
- C.标准操作方法
- D.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 E.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
标准状态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 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毫摩尔数称为
- A.缓冲总碱
- B.碱剩余
- C.AB
- D.SB
- E.P50
-
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
- A.游离甘油
- B.3-磷酸甘油
- C.甘油三酯
- 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 E.2-磷酸甘油
-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
- A.抗体带正电
- B.抗体带负电
- C.扩散作用
- D.电泳作用
- E.电渗作用
-
Burkitt淋巴瘤的特异标记染色体是
- A.t(9;22)
- B.t(15;17)
- C.t(8;14)
- D.t(11;17)
- E.t(8;19)
-
尿糖试带法只能检测
- A.乳糖
- B.半乳糖
- C.果糖
- D.蔗糖
- E.葡萄糖
-
对他的护理措施不妥当的是
- A.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
- B.病人的排泄物直接倒入马桶中冲洗
- C.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 D.给予低脂肪食物
- E.病人剩余的饭菜可用漂白粉混合搅拌后倒掉
-
患者李某,在出差途中,不幸感染急性甲型肝炎在外地住院。他需要将自己生病的情况告知家人,于是给家里写信,他的信件在寄出前的正确处理是
- A.用氯胺溶液喷雾
- B.用紫外线照射
- C.高压蒸汽灭菌
- D.甲醛熏蒸柜熏蒸
- E.过氧乙酸擦拭
-
关于粒细胞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粒细胞的发育阶段而划分
- B.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边缘池、贮备池、循环池
- C.白细胞计数时所得的白细胞值是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数
- D.总血液粒细胞池包括循环池和边缘池
- E.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
-
下列哪种溶血性贫血是由红细胞膜异常所致
-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D.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 E.血型不合输血所致溶血性贫血
-
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结果的溶血区形状为
- A.散点状
- B.箭头状
- C.环状
- D.月牙状
- E.线状
-
作真菌培养的咽拭子标本应在何处采集
- A.舌面
- B.扁桃体
- C.口腔溃疡面
- D.双侧腭弓
- E.咽部
-
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原因为
- A.患者服用奎宁药物
- B.患者服用嘧啶药物
- C.尿中含有大量聚乙烯
- D.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
- E.滴注大量青霉素
-
某大学教师王女土明晨将行冠脉搭桥术,今晚影响其睡眠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熄灯时间
- B.活动受限
- C.术前焦虑
- D.病室环境
- E.角色压力
-
深黄色尿提示尿中含有
- A.红细胞
- B.黑色素
- C.结晶
- D.胆红素
- E.血红蛋白
-
列哪个试验能够区分大多数肠杆菌科与弧菌科细菌
- A.尿素酶试验
- B.氧化酶试验
- C.触酶试验
- D.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 E.葡萄糖酸盐利用试验
-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指的是
- A.M1型
- B.M3型
- C.M4型
- D.M5型
- E.M6型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后,认为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
- B.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
- C.骨髓原始细胞<5%
- D.疯小板数目恢复正常
- E.白细胞计数4.0×109/L,中性粒细胞占25%
-
在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粪便中最常见的是
- A.包囊
- B.大滋养体
- C.小滋养体
- D.四核包囊
- E.未成熟包囊
-
急性粒细胞白细胞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涂片中见到白细胞细胞,则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B.淋巴瘤
- C.细菌性脑膜炎
- D.病毒性脑炎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朱某,男,53岁,因肺气肿并发肺部感染而急诊入院。护士在入院时的初步护理措施中做法不妥的是
- A.通知医生给予诊治
- B.安慰患者减轻焦虑
- C.详细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
- D.护士自我介绍,消除陌生感
- E.立即给患者氧气吸入
-
患者程某,女,20岁,因抑郁服用敌敌畏,被同学及时发现,送医院诊治。最能够反映病情变化的观察指征是
- A.呕吐物
- B.皮肤与粘膜
- C.表情
- D.瞳孔
- E.面容
-
低盐饮食要求每日摄入食盐量不超过
- A.4g
- B.5g
- C.2g
- D.3g
- E.0.5g
-
某病室,长6米,宽3.5米,病床要平行摆放,该病房摆放的病床不可超过
- A.2张
- B.1张
- C.4张
- D.3张
- E.5张
-
齐先生,58岁,因肝功能不全收入院。护士在为其做特殊口腔护理时发现病人出现肝臭味,提示
- A.口腔清洁不彻底
- B.病情无变化
- C.肝功能逐渐好转
- D.肝昏迷前兆
- E.病人出现消化不良
-
表示“饭前”给药的外文缩写是
- A.12n
- B.DC
- C.ac
- D.hs
- E.pc
-
使人处于一种注意力集中,并有利于学习的焦虑状态属于
- A.轻度焦虑
- B.恐慌
- C.重度焦虑
- D.中度焦虑
- E.心神安定
-
沟通的两种形式是
- A.语言性沟通和书面沟通
- B.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 C.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 D.口头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 E.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
以下与溶血反应的发生无关的是
- A.输入血量过多
- B.库血上层为淡红色
- C.Rh血型不合
- D.库血中加入氯化钙
- E.库血保存温度过高
-
下列不符合无痛注射原则的一项是
- A.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再注射无刺激性的药物
- B.病人侧卧位时上腿伸直
- C.推注药物的速度宜慢
- D.进针快、拔针快
- E.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进针要深
-
林先生,65岁,因“甲亢”而入院接受治疗,护士小张在采集病史、倾听患者诉说的过程中,不正确的行为是
- A.注意听出“弦外音”
- B.注意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
- C.要全神贯注,避免分心的小动作
- D.留出相应的收集病史的时间
- E.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观念
-
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正确的是
- A.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 E.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
不规范的坐姿是
- A.头正,颈直
- B.捋平护士服下端
- C.双膝分开脚后收
- D.双手自然放于腿上
- E.轻稳地坐于椅面的前2/3
-
秦先生,高血压病,近期血压波动较大,为该病人测量血压时应做到
- A.定听诊器、定部位、定护土、定时间
- B.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
- C.定听诊器、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
- D.定血压计、定听诊器、定部位、定时间
- E.定护土、定血压计、定听诊器、定体位
-
下列有利于保持尿中化学成分不变,防止细菌污染的防腐剂是
- A.稀盐酸
- B.甲苯
- C.甲醛
- D.浓盐酸
- E.乙醛
-
直接电镜观察最有特点的病毒是
- A.脊髓灰质炎病毒
- B.柯萨奇病毒
- C.埃可病毒
- D.人类轮状病毒
- E.甲型肝炎病毒
-
酶免疫组化技术ABC法中的ABC复合物是指
- A.生物素
- B.亲和素
- C.生物素化的抗体
- D.酶标生物素
- E.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
下列能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
- B.T淋巴细胞
- C.红细胞
- D.粒细胞
- E.单核细胞
-
一患者大量输入红细胞时可能引起
- A.血中[H+]↑
- B.血中[K+]↑
- C.血中[Mg+]↑
- D.血中[Na+]↑
- E.血中[Ca2+]↑
-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直方图常表现为
- A.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 B.波峰右移、峰底不变
- C.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 D.波峰左移、峰底不变
- E.直方图不变
-
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
- A.300ml
- B.500ml
- C.1200ml
- D.800ml
- E.2000ml
-
下列关于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
- B.约占血浆阳离子的90%
- C.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决定性作用
- D.钠主要从肾排出
- E.肾对钠的排出特点为“多人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
-
关于抗核抗体荧光图形不正确的是
- A.斑点型
- B.周边型
- C.核仁型
- D.网状型
- E.着丝点型
-
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pH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
- A.灰蓝色
- B.粉红色
- C.橙红色
- D.紫黑色
- E.黄色
-
不作为培养基指示剂的是
- A.孔雀绿
- B.中国蓝
- C.溴甲酚紫
- D.酚红
- E.甲基红
-
患儿男,7岁。发热、咽喉痛伴轻微上腹疼痛两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淀粉酶900U/L,尿淀粉酶1600U/L,淀粉酶同工酶检查为S型,血清脂肪酶未见异常,血尿肌酐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腮腺炎
- B.急性胆囊炎
- C.急性胰腺炎
- D.急性扁桃体炎
- E.急性咽炎
-
下列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
- 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
- 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
- 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
- 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
-
关于血细胞比容测定,下述正确的是
- A.温氏法要求2264g离心30分钟
- B.以106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抗凝剂
- C.为缩短时间,温氏法可用3000r/min离心15分钟
- D.毛细管微量法要求5000r/min离心40分钟
- E.毛细管微量法要求12000r/min离心10分钟
-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
- A.肾病综合征
- B.急性肝炎
- C.急性肾小球肾炎
- D.肝硬化
- E.胆囊炎
-
直接电镜观察最有特点的病毒是
- A.脊髓灰质炎病毒
- B.柯萨奇病毒
- C.埃可病毒
- D.人类轮状病毒
- E.甲型肝炎病毒
-
胃肠肿瘤标志物是
- A.CAI23
- B.CEA
- C.CAI5-3
- D.NSE
- E.PSA
-
药敏试验时无须加入补充物质的细菌是
- A.流感嗜血杆菌
- B.淋病奈瑟菌
- C.脑膜炎奈瑟菌
- D.葡萄球菌
- E.链球菌
-
下述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出的是
- A.间接凝集试验
- 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 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 D.直接凝集试验
- E.间接凝集试验
-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正确的是
- 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
- 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
- C.宜在30分钟内检测
- D.如30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在冰箱中长期保存
- E.采血前应让患者在安定舒适状态
-
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
- A.Ham试验
- B.Coombs试验
- 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
- D.免疫球蛋白测定
- E.血红蛋白电泳
-
pH过低易使药敏试验出现假“敏感”结果的药物是
- A.四环素
- B.庆大霉素
- C.环丙沙星
- D.红霉素
- E.卡那霉素
-
关于低血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 B.血糖<2.8mmolL
- C.交感神经兴奋
- 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 E.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
-
APTT测定的最佳反应温度是
- A.25℃
- B.20℃
- C.60℃
- D.37℃
- E.35℃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
- A.缺铁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大失血
- D.苯中毒
- E.铅中毒
-
下列有关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错误叙述是
- A.灵敏度高
- B.针对特异性抗原的是的第一抗体
- C.针对第一抗体的是荧光抗体
- D.荧光抗体是第一抗体
- E.一种标记抗体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
-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测特点是
- A.血清透明或轻度混浊,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
- B.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高
- C.血清混浊,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
- D.血清混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
- E.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是
- A.血糖
- B.OGTT
- C.尿糖测定
- D.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 E.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
产气肠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区分可通过
- A.吲哚
- B.甲基红
- C.V-P试验
-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E.动力
-
志贺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 A.动力和氧化酶
- B.动力和触酶
- C.动力和H2S
- D.H2S和氧化酶
- E.动力和甲基红反应
-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就可以诊断的造血系统疾病是
- A.白血病
- B.缺铁性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血友病
- E.血小板无力症
-
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目前认为是
- A.肌红蛋白
- B.LD
- C.CK
- D.AST
- E.ALT
-
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多长时间取血可检出抗体
- A.2天
- B.3~4天
- C.6~10天
- D.3周
- E.4周
-
获得纯种细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 A.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 B.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 C.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 D.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 E.涂布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中培养
-
临床上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C.直接凝集反应
- D.协同凝集反应
-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
下列不是脑脊髓液检查之适应证的是
- A.病毒性脑膜炎
- B.脑炎
- C.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 D.脑瘤合并脑压升高
- E.结核性脑膜炎
-
患者男性,20岁。发热,齿龈肿胀,鼻黏膜出血一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三系均减少,外周血可见少数原始细胞,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85%,POX(±),α-NAE染色(+),且可被氟化钠抑制,该病最有可能诊断
- A.AML-M1
- B.AML-M2
- C.AML-M3
- D.AML-M5
- E.AML-M6
-
患儿男,10岁。发热一周,咽峡充血,脾轻度肿大,WBC 18.2×109/L,分类淋巴细胞增多,占60%,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30%,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化脓性扁桃体炎
- B.支原体感染
-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类白血病反应
-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在人体不经移行便可寄生的寄生虫是
- A.蛔虫
- B.钩虫
- C.鞭虫
- D.丝虫
- E.旋毛虫
-
骨髓检查原始细胞90%,POX染色(-),免疫学检查CD19(+),CD7(-),CD13(-)应诊断为
- 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
- B.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 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
-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
-
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实验要求,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量应足够大,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 B.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要足够多,太少,溶液浊度变化不大
- C.检测用的抗体应选择有亲和力的抗体,要保证抗体过量
- D.检测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短
- E.应制备标准曲线
-
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的原因有
- A.操作过程中加酸过多
- B.应用含碘造影剂
- C.超大剂量青霉素
- D.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分解的蛋白质
- E.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
粪便特征是量多,泡沫状,呈灰白色,有光泽,恶臭,镜检时可见较多的脂肪小滴,最有可能的是
- A.慢性胰腺炎
- B.细菌性痢疾
- C.阿米巴痢疾
- D.急性胃肠炎
- E.阻塞性黄疽
-
关于DIC的筛查实验不正确的是
- A.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
- C.D-二聚体阳性
- D.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增高
- E.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
尿糖定性测定的最适宜的尿标本为
- A.首次晨尿
- B.随机尿
- C.餐后2小时尿
- D.3小时尿
- E.12小时尿
-
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
- A.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
- B.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 C.慢性贫血的患者
- D.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E.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