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床医学检验师专业实践试题(1)
-
正常人尿液中不会出现的晶体是
- A.尿酸结晶
- B.草酸钙结晶
- C.亮氨酸结晶
- D.非晶形尿酸盐
- E.尿酸铵结晶
-
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的是
- A.发热反应
- B.溶血反应
- C.细菌污染反应
- D.变态反应
- E.肺炎
-
用于检测红细胞膜是否有缺陷的试验
- A.冷凝集素试验
- B.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D.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有关尿干化学检测原理,尿胆原测定用
- A.偶氮偶联法
- B.马来酐试验
- C.葡萄糖氧化酶法
- D.四甲替联苯胺法
- E.特异性酯酶法
-
人体内储存铁的蛋白质是
- A.铁蛋白
- B.细胞色素类
- C.肌红蛋白
- D.转铁蛋白
- E.血红蛋白
-
溶菌酶的作用部位是
- A.细菌的外膜层
- B.细菌细胞壁的外膜
- C.细菌的核糖体
- D.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 E.细菌细胞壁的磷壁酸
-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黏附功能
- B.释放反应
- C.活化Ⅻ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 D.聚集功能
- E.促凝作用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中常呈明显降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C.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淋巴瘤
-
能增强心肌兴奋性,又能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离子是
- A.钾离子
- B.钠离子
- C.钙离子
- D.镁离子
- E.氯离子
-
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梯度的维持是依靠
- A.膜的渗透性
- B.离子间交换
- C.膜上钠钾泵的主动转运
- D.电荷交换2016年检验技师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检验技师/士
- E.离子的深度差异
-
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多少时称为"蛋白尿"
- A.50mg/24h
- B.150mg/24h
- C.250mg/24h
- D.100mg/24h
- E.200mg/24h
-
肾小球的滤过率是指
- A.肾小球滤过的血液量
- B.单位时间内肌酐的滤过量
- C.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 D.单位时间内单侧肾滤过的血液量
- E.尿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
-
尿液渗透量测定,与尿中溶质的
- A.分子大小有关
- B.分子(离子)数量有关
- C.分子(离子)所带负电荷有关
- D.离子大小有关
- E.分子(离子)所带正电荷有关
-
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 A.肾脏
- B.心脏
- C.肝脏
- D.胃肠道
- E.脾脏
-
关于HCG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 B.对促性腺激素具有高度的亲和性
- C.可存在于羊水、胎儿体内和红细胞内
- D.妊娠8~10周时血清浓度达高峰
- E.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
-
下列微生物哪种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A.细菌
- B.立克次体
- C.支原体
- D.真菌
- E.衣原体
-
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
- A.全身性速发性超敏反应
- B.细胞毒性过敏
- C.免疫复合物性超敏反应
- D.迟发性超敏反应
- E.免疫缺陷病
-
试带法测定尿葡萄糖出现临床症状不相符的假阴性,应怀疑尿中存在大量
- A.结晶
- B.红细胞
- C.白细胞
- D.维生素C
- E.管型
-
免疫对机体是
- A.有利的
- B.有害的
- C.有利也有害
- D.有利无害
-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
不属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异常
- B.胰岛素作用受损
- C.胰岛素合成异常
- D.胰岛素受体缺陷
- E.胰岛素抵抗
-
根据阴离子间隙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
- E.以上都不是
-
脑脊液的形成部位主要是
- A.第三脑室
- B.脑组织
- C.脊髓蛛网膜
- D.中脑导水管
- E.脑室脉络丛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
- A.Ⅰ型变态反应
- B.Ⅱ型变态反应
- C.Ⅲ型变态反应
- D.Ⅳ型变态反应
- E.非变态反应
-
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的大量的蛋白尿是由于
- A.肾小管不能对原尿中的蛋白质进行重吸收
- B.机体内蛋白质合成过多
-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屏障发生异常
- D.机体组织中蛋白质分解过多,需从尿中排泄
- E.机体摄人的蛋白质过多
-
尿糖测定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使尿试带法班氏法均假阳性
- B.维生素C使尿试带法班氏法均假阴性
- C.尿试带法和班氏法都是半定量试验
- D.维生素C使尿试带法假阴性,班氏法假阳性
- E.尿试带法是半定量试验,班氏法可定量
-
在生理浓度下,胰岛素对物质代谢调节作用叙述中,下列哪一种作用不被增强
- A.细胞质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强
- B.DNA及RNA合成
- C.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
- D.脂肪合成代谢
- E.糖的异生作用
-
急性白血病易发生感染,主要由于
- A.幼稚淋巴细胞
- B.R-S细胞
- C.组织细胞
- D.纤维细胞
- E.浆细胞
-
人体内的淀粉酶是
- A.α淀粉酶
- B.γ淀粉酶
- C.A和C
- D.β淀粉酶
- E.A和B
-
临床药物监测常用的标本为
- A.血清
- B.血浆
- C.全血
- D.唾液
- E.以上都是
-
下列有关肌钙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Tn敏感度高于CK
- B.cTn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及再灌注成功与否
- C.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梗死的效果最好
- D.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的效果最好
- E.窗口期较CK长,有利于诊断迟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关于尿蛋白质试带法检验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 A.黄疸尿对结果有影响
- B.尿液pH对结果有影响
- C.浑独尿不影响比色
- D.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均敏感
- E.尿液标本应新鲜
-
关于卵磷脂小体,错误的是
- A.圆形或卵圆形
- B.大小均匀
- C.折光性强
- D.形似血小板
- E.尿中可出现
-
以下哪种变异属于细菌基因型的改变
- A.变形杆菌迁徙现象的消失
- B.在溶菌酶的作用下,细菌形成L型细菌
- C.人工传代后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荚膜丢失
- D.光滑型的沙门菌经人工培养后变成粗糙型
- E.经质粒的转移而使细菌获新的耐药性
-
细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请问这种酶是
- A.透明质酸酶
- B.过氧化氢酶
- C.链激酶
- D.血浆凝固酶
- E.胶原酶
-
与炭疽芽胞杆菌无关的性状为
- A.革兰阳性,有荚膜及芽胞的大杆菌
- B.有动力
- C.菌落呈卷发状,不溶血
- D.液化明胶呈漏斗状
- E.能分解多种糖类
-
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
- A.葡萄糖氧化酶法
- B.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 C.酸碱指示剂法
- D.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 E.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
诊断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血清学试验中,临床最常用的是
- A.补体结合试验
- B.免疫荧光技术
- C.冷凝剂试验
- D.间接凝集试验
- E.生长抑制试验
-
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 B.以金黄葡萄球菌作为颗粒性载体
- C.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
-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菌体
- E.主要应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
-
出生后人体最主要的造血组织是
- A.脾脏
- B.肝脏
- C.骨髓
- D.胸腺
- E.淋巴结
-
ELISA间接法通常用来检测
- A.抗体
- B.抗原
- C.免疫复合物
- D.抗抗体
- E.半抗原
-
Tamm-Horsefull 蛋白属于
- A.球蛋白
- B.糖蛋白
- C.白蛋白
- D.黏蛋白
- E.免疫球蛋白重链
-
Dane颗粒是
- A.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壳
- B.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
- C.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
- D.乙型肝炎病毒
- E.以上均不对
-
细胞抗凝系统是指
- A.血管内皮细胞
- B.嗜碱粒细胞
-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D.杆状核、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E.肾小球旁细胞
-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骨髓易出现干抽、网状纤维增加的是
- A.AML-M2
- B.AML-M3
- C.AML-M5
- D.AML-M6
- E.AML-M7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 A.白细胞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 C.血小板增多
- D.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
- A.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黏附
- B.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黏附
- 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
- D.血小板与诱导剂之间的结合
- E.血小板与钙离子之间的结合
-
ALL-L2骨髓象
-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B.小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 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 D.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 E.大小细胞混合,各占一半左右
-
磷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 C.构成核苷酸类辅酶
- D.调节渗透压
- E.维持酸碱平衡
-
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细胞是
- A.T辅助细胞
- B.T抑制细胞
- C.B细胞
- D.NK细胞
- E.淋巴系祖细胞
-
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 A.由FⅫ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B.由TF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C.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E.由HM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