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综合练习题《专业实践能力》1精选试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5-6题共用题干)放线菌是一群分枝生长的革兰阳性杆菌,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按是否含有分枝菌酸分为两类。不含有分枝菌酸的致病性放线菌为

    • A.黏液放线菌
    • B.巴西诺卡菌
    • C.短链诺卡菌
    • D.鼻疽诺卡菌
    • E.肉色诺卡菌
  2. 含有分枝菌酸的致病性放线菌为

    • A.衣氏放线菌
    • B.诺卡菌属
    • C.内氏放线菌
    • D.黏液放线菌
    • E.丙酸蛛网菌
  3. 出现大量颗粒的原因是

    • A.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 B.先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大于1:1
    • D.血涂片太厚
    • E.冲洗时间长
  4. (3-4题共用题干)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异常蓝染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用新推片制备血涂片
    • B.缓冲液偏碱
    • C.染料配制时间过长
    • D.用已处理过的新玻片制备血涂片
    • E.用自来水冲洗
  5. 为证实该诊断,还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 A.ELISA
    • B.免疫扩散试验
    • C.对流免疫电泳
    • D.免疫固定电泳
    • E.免疫比浊试验
  6. (1-2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2岁。骨折入院。血红蛋白63g/L,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带,血清IgG5.3g/L,IgA32.6g/L,IgM0.37g/L。X线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有溶骨性改变。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

    • 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B.多发性骨髓瘤
    • C.淀粉样变性
    • D.冷球蛋白血症
    • E.一过性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7. 镰刀状红细胞多见于

    • A.尿毒症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C.蚕豆病
    • D.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E.骨髓纤维化
  8. 泪滴形红细胞多见于

    • A.尿毒症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C.蚕豆病
    • D.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E.骨髓纤维化
  9. 椭圆形红细胞多见于

    • A.尿毒症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C.蚕豆病
    • D.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E.骨髓纤维化
  10. 棘形红细胞多见于

    • A.尿毒症
    •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C.蚕豆病
    • D.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E.骨髓纤维化
  11. 以下哪一项不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特点

    • A.可对细胞内部的光学断层扫描成像
    • B.对样品进行立体、动态观察
    • C.具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功能
    • D.不能观察活细胞
    • E.没有光的散射
  12. 检测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是

    • A.干化学试带法
    • B.碘环法
    • C.泡沫试验
    • D.氯化钡试纸法
    • E.Harrison法
  13. 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 A.抗肿瘤作用
    • 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 C.合成维生素
    •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
    • E.刺激补体合成
  14. 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对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出现红色为阳性
    • B.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阳性
    • C.仅质控线出现红色为阳性
    • D.仪检测线出现红色为阴性
    • E.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阴性
  15. 尿液胱氨酸的主要定性方法为

    • A.显微镜法
    • B.硝普盐法
    • C.层析色谱法
    • D.三氯化铁法
    • E.荧光法
  16. HIV的核酸类型是

    • A.单股DNA
    • B.双股DNA
    • C.单正股RNA
    • D.双正股RNA
    • E.双负股RNA
  17.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 A.50~125fl
    • B.125~200fl
    • C.36~360fl
    • D.50~200fl
    • E.35~95fl
  18. 对确定是否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最大的实验室检查是

    • A.抗人球蛋白试验
    • B.酸溶血试验
    • C.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试验
    • D.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E.尿胆红素试验
  19. 属于产单核李斯特菌培养特性的是

    • A.专性厌氧
    • B.营养要求高
    • C.25℃培养时,无动力
    • D.菌落周围有α溶血环
    • E.可在4℃培养生长
  20. 补体活性片段中的趋化因子是

    • A.C2a
    • B.C5a
    • C.C4a
    • D.C4b
    • E.C3b
  21. 某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0×10/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时遇到有核红细胞25个,经校正后此患者白细胞数应报告为

    • A.4×10/L
    • B.8×10/L
    • C.6×10/L
    • D.10×10/L
    • E.12.5×10/L
  22. 成熟T细胞的表面标志为

    • A.CD3
    • B.CD4
    • C.CD8
    • D.CD1
    • E.CD2
  23. 有关NHHDC描述错误的是

    • A.病死率极高,15%~20%
    • B.诱因多由于感染和应激因素
    • C.起病多隐蔽
    • D.出现神经症状和进入昏迷前无前驱期
    • E.以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为主
  24. 10ml尿标本经离心处理弃去上清液后,应保留多少沉渣做镜检

    • A.0.1ml
    • B.0.2ml
    • C.0.4ml
    • D.0.5ml
    • E.1.0ml
  25. 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的标志物是

    • A.CA19-9
    • B.CA15-3
    • C.CEA
    • D.AFP
    • E.CA125
  26. 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革兰阴性大杆菌,可形成芽孢
    • B.有荚膜,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 C.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 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 E.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27. 对于怀疑为脓毒症的患者,每日应采集血培养

    • A.1~2次
    • B.2~3次
    • C.3~4次
    • D.4~5次
    • E.5~6次
  28.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

    • 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
    • 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
    • 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
    • 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
    • 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
  29. IgE含量升高,常见于

    • A.大量吸烟
    • B.妊娠末期
    • C.SLE
    • D.中毒性骨髓疾病
    • E.肾病综合征
  30. 对下列疾病检查有意义的试验,血小板无力症检查

    • A.纤维蛋白肽A测定
    • B.骨髓细胞学检查
    • C.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 D.血小板抗体PAIgG检测
    • E.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测定
  31. 关于临床血清酶活力测定描述错误的是

    • 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
    • B.底物浓度高低不影响测定结果
    • C.可测定底物消耗量
    • D.需最适pH
    • E.需最适温度
  32. 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 A.补体
    • B.抗体
    • C.巨噬细胞
    • D.嗜酸性粒细胞
    • E.NK细胞
  33.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靶抗原是

    • A.TPO
    • B.甲状腺滤泡细胞
    • C.色素P450
    • D.GAD
    • E.以上均错
  34. 诊断肝病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必备指标是

    • A.血小板计数<100×10/L
    • B.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于1.5g/L
    • 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超过20μg/L
    • D.3P试验阳性
    • E.血浆因子Ⅷ活性低于50%
  35. 类白血病的各类型中,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见于

    • A.中性粒细胞型
    • B.淋巴细胞型
    • C.单核细胞型
    • D.嗜酸性粒细胞型
    • E.嗜碱性粒细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