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专业实践技能》模拟题五
-
如果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下列肿瘤标志物对其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 A.SCC
- B.CEA
- C.NSE
- D.AFP
- E.PSA
- F.PAP
- G.CYFRA21-1
-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肺癌,下列肿瘤标志物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的是
- A.SCC
- B.CEA
- C.NSE
- D.AFP
- E.PSA
- F.PAP
- G.CYFRA21-1
-
患者男性,58岁。不发热,干咳,痰中带血丝1个月,昨天X线检查示右侧有大量的胸腔积液。病人否认心脏病史。
该病人引起胸腔积液的可能原因包括
- A.肺结核
- B.原发性肺癌
- C.胸膜间皮瘤
- D.支气管哮喘
- E.结核性胸膜炎
- F.转移性肺癌
- G.金葡菌肺炎
-
为了明确诊断,可考虑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 A.胸水常规检查
- B.胸水ADA的测定
- C.胸水CEA的测定
- D.胸水找抗酸杆菌
- E.胸水细菌培养
- F.胸水细胞学检查找癌细胞
- G.胸水找狼疮细胞
-
如果胸水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阴性,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下肺主支气管下端呈漏斗型狭窄,应高度怀疑
- A.肺结核
- B.原发性肺癌
- C.胸膜间皮瘤
- D.支气管哮喘
- E.心力衰竭
- F.转移性肺癌
- G.支气管肺炎
-
当该患者再次输全血时出现头昏,呼吸加快,恶心,腹痛,应做的处理是
- A.继续输血
- B.立即停止输血
- C.等一会再输
- D.抗过敏治疗
- E.向血液制品内加抗过敏药物或激素
- F.必须要输血时可改输注少量洗涤红细胞
-
输血前医生应向病人告知
- A.输血的必要性
- B.输血有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 C.输血可传染疾病
- D.输血前检测病人是否有某些传染病
- E.为抢救需要,可不告知病人直接给予输血治疗
- F.病人同意后签输血同意书
-
医生对该患者申请输注红细胞的量最好为
- A.1个单位
- B.2~4个单位
- C.6个单位
- D.8个单位
- E.10个单位
- F.不输血
-
针对此患者急性失血1500毫升,应考虑输注的血液成分是
- A.悬浮红细胞+血浆
- B.白蛋白
- C.冷沉淀
- D.血小板
- E.冰冻血浆
- F.全血
-
若经过输红细胞和血浆治疗后发现该患者血红蛋白并未得到提高,CT显示肝脏肿块,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降低,此时对该患者应做何输血处理
- A.继续补充红细胞
- B.输注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
- C.补充血小板
- D.输注白细胞控制感染
- E.输注年轻红细胞
- F.单纯输注血浆扩容
-
患者男性,55岁。长期酗酒。某天饮酒后突然呕血1500ml左右,出现休克症状,入院后血常规显示Hb 70g/L,考虑输血治疗。血型检测为A型Rh阳性,不规则抗体阴性。准备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制品。
以下关于失血量与输血处理正确的是
- A.当失血量<15%(约750ml,成人)时,常常不需要输血
- B.当失血量<15%(约750ml,成人)时,必须进行输血,补充红细胞或全血
- C.当失血量为15%~30%(约800~1500ml,成人)时,需要输注晶体或胶体液扩容,而当患者已存在贫血且心肺储备功能降低或有继续失血,还应输注红细胞
- D.当失血量为30%~40%(约1500~2000ml,成人)时,立即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容,视病情决定输注红细胞
- E.当失血量为30%~40%(约1500~2000ml,成人)时,视病情决定输注红细胞以保证组织得到足够的氧供应,但不是以纠正贫血和单纯提高血红蛋白浓度为目的
- F.当失血量>40%(>2000ml,成人)时,在积极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输注红细胞的同时,同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
-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 A.早期应用,于采血培养标本后即开始治疗
- B.用大剂量,充分长疗程的杀菌性抗生素以完全消灭深藏于赘生物内高浓度的致病菌
- C.当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应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亚急性者采用针对包括肠球菌在内的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
- D.加用小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发挥协同作用
- E.已分离出病原菌应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 F.早期即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
下列可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是
- A.持续性血培养阳性,伴有新出现的反流性杂音
- B.持续性血培养阳性,具有心脏易患因素伴血管现象
- C.阴性或间歇性阳性血培养,伴有发热,新出现的反流性杂音及血管现象
- D.持续性阳性血培养伴血管现象
- E.持续性阳性血培养,具有心脏易患因素
- F.非心脏外原因所致的草绿色链球菌阳性血培养至少两次,并伴发热
-
血培养结果阳性,鉴定为草绿色链球菌,有关该菌特性叙述正确的是
- A.G+链状球菌
- B.触酶阴性
- C.血平板上呈α溶血
- D.optochin敏感
- E.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 F.杆菌肽敏感
-
患者女性,26岁。因不明原因发热2周就诊,既往史:风心病史4年,查体:T 38.6℃,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足底见2个紫红色结节,有压痛。
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A.血常规
- B.血培养
- C.尿常规
- D.粪常规
- E.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F.肺功能检查
- G.心脏B超
-
为了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未经治疗者,于第一天内至少间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3次
- B.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可再次重复采血3次进行培养
- C.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不必再进行血培养,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
- D.已用过抗生素治疗者,停药2~7天再重复采血
- E.采血前应仔细消毒皮肤
- F.每次抽取10~20ml静脉血液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
若需进一步确诊,进行痰培养时所选用的培养基可以是
- A.巧克力培养基
- B.血培养基
- C.罗琴培养基
- D.MAC培养基
- E.青霉素血液培养基
- F.肉汤培养基
-
患儿男,12岁。患“肺炎”6周后,出现低热、消瘦、盗汗,食欲不振。查体:两肺无湿啰音,OT实验1:2000浓度结果为阴性。
为明确诊断还需做的检查是
- A.白细胞计数
- B.血培养
- C.血沉
- D.胸片X线
- E.痰培养
- F.抗体效价检测
-
若胸片显示哑铃状阴影,这可诊断为
- A.支气管肺炎
- B.百日咳并肺炎
- C.原发综合征
- D.浸润性肺结核
- E.支原体肺炎
- F.百日咳
- G.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硝普钠
- B.静脉使用洋地黄药物
- C.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D.吸氧
- E.静脉使用利尿剂
- F.使用吗啡
- G.立即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
-
患者进行了紧急溶栓治疗后,为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以下最适当的血清学指标是
- A.CK
- B.cTnT/cTnI
- C.AST
- D.LD
- E.CK-MB
- F.Myo
- G.LD1
-
应对患者进行的紧急处理是
- A.静脉溶栓治疗
- B.吸氧
- C.心电监护
- D.卧床休息
- E.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 F.静脉滴注抗生素
- G.控制心律失常
-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A.血清心肌酶谱
- B.血清肌钙蛋白
- C.心电图
- D.胸片
- E.血气分析
- F.血糖和血脂
- G.急诊胃镜
- H.凝血功能检查
-
患者男性,57岁。胸骨后持续性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疼痛呈压榨性,向左肩部放射,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无心悸、气短,二便正常。既往无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不嗜酒。体检:T37.2℃,P 110次/分,R 22次/分,BP 90/60mmHg,急性痛苦面容,平卧位,无皮疹和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可能是的疾病是
- A.心绞痛
- B.心肌梗死
- C.急性心包炎
- D.急性心肌炎
- E.急性肺动脉栓塞
- F.反流性食管炎
- G.主动脉夹层
-
如果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同时抗线粒体抗体2型阳性,可考虑
- A.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Ⅱ型的重叠综合征
- B.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 C.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 D.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 E.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 F.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 G.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
如果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同时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阳性,可考虑
- A.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Ⅱ型的重叠综合征
- B.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 C.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 D.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 E.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 F.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 G.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
肌动蛋白F为何种自身抗体的特异性靶抗原
- A.抗线粒体抗体
- B.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 C.抗平滑肌抗体
-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E.抗核抗体
- F.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
- G.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
-
为了明确诊断,应进行做的实验室检查是
- A.抗线粒体抗体2型
- B.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 C.抗平滑肌抗体
-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E.抗核抗体
- F.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
- G.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
- H.抗Sc1-70抗体
-
如果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 A.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C.原发性肝癌
- D.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
- E.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
- F.自身免疫性肝炎Ⅲ型
- G.急性乙型肝炎
-
血友病甲属于
- A.因子Ⅷ基因缺陷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D.性联隐性遗传
- E.血管性血友病的一种
- F.男性Y染色体缺陷
-
患者女性,56岁。因“皮肤发黄和尿黄”曾入住过传染病医院。近1个月来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4.5cm,ALT 63U/L,AST 57U/L,总胆红素205μmol/L,直接胆红素172μmol/L,血清IgG 26.8g/l,AFP 12μg/l,HbsAg(-),HBV-DNA阴性。
该病人可能患的疾病是
- A.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C.原发性肝癌
- D.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
- E.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
- F.自身免疫性肝炎Ⅲ型
- G.急性乙型肝炎
-
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做的检查有
A.因子Ⅷ:C活性测定
B.因子Ⅸ:C活性测定
C.因子Ⅺ:C活性测定
D.STGT或TGT及其纠正试验
E.骨髓细胞学检查
F.因子Ⅷ:Ag测定
G.因子Ⅸ:Ag测定
H.vWF:Ag测定
I.造血祖细胞培养
-
初步诊断依据是
- A.患儿为男性
- B.外伤后额部血肿
- C.内源性凝血指标APTT延长
- D.外源性凝血系统指标PT正常
- E.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
- F.患儿母亲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 G.肝脾未触及
-
APTT延长,PT正常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凝血因子Ⅶ、Ⅴ、Ⅱ、Ⅰ缺陷
- B.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陷
- C.凝血因子Ⅸ、Ⅺ、Ⅴ、Ⅱ、Ⅰ缺陷
- D.凝血因子Ⅷ、Ⅺ、TF缺陷
- E.凝血因子PK、Ⅴ、HMWK缺陷
- F.凝血因子PK、Ⅶ缺陷
-
血友病筛选试验包括
- A.PT
- B.APTT
- C.TT
- D.BT
- E.FDP
- F.D-二聚体
-
血友病筛选试验的结果应是
- A.PT和APTT延长
- B.PT延长和APTT正常
- C.PT、BT、TT正常和APTT延长
- D.BT和APTT延长
- E.BT延长和APTT正常
- F.BT和PT延长
-
关于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完全缓解(CR)标准正确的是
- A.骨髓象:原始细胞≤5%
- B.红血细胞及巨核细胞正常
- C.血象:男性血红蛋白≥100g/L
- D.血象:女性血红蛋白儿童血红蛋白≥90g/L
- 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
- F.血小板≥100×109/L
- G.外周血分类白血病细胞≤1%
- H.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
患儿男,3岁。8小时前额部不慎碰伤,出现血肿,约半个乒乓球大小。患儿既往无出血病史,其舅舅经常出现血肿情况。体检: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余无异常发现。
该患儿的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 A.维生素K缺乏症
- B.血友病甲
- C.血友病乙
- D.血管性血友病
- E.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 F.因子Ⅺ缺乏症
- G.原发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的特点是
- A.POX染色阳性
- B.SB染色阳性
- C.α-NBE染色阳性
- D.ACP染色阴性
- E.NAP积分增高
- F.AS-D-NAE染色阳性
- G.AS-D-NCE染色阳性
-
该患者若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象检查会出现的改变是
- A.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 C.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
- D.可见Auer小体
- E.巨核细胞减小
- F.可发现染色体t(15;17)易位
-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H.Ph染色体阳性
-
患者男性,19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半月余,近2天鼻出血、双下肢出现瘀斑入院。体检: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蚕豆大小,胸骨下端压痛,肝肋下1.5cm,脾肋下2.0cm。实验室检查:RBC 2.2×1012/L,Hb 65g/L,MCV 90fl,Hct 20%,WBC 20×109/L,血小板30×109/L。
本例可能的疾病有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过敏性紫癜
-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F.类白血病反应
- G.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H.脾功能亢进
-
为进一步确诊还应做的检查是
- A.骨髓细胞学检查
- B.血细胞化学染色
-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
- D.染色体检查
- E.免疫学分型检查
- F.分子生物学检查
- G.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
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血电解质监测
- B.动脉血气分析
- C.持续低流量吸氧
- D.补充氯化钾
- E.给予碳酸氢钠
- F.抗生素控制感染
- G.血液透析
-
患者经治疗病情改善,水肿消退,但出现烦躁,手足搐搦。血电解质检查示:K+2.8mmol/L,Na+145mmol/L,Cl-92mmol/L,可能并发了
- A.代谢性酸中毒
-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碱中毒
- D.肺性脑病
- E.脑血管意外
- F.低钙血症
- G.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患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动脉血气:pH 7.22,PaO257mmHg,PaCO270mmHg,HCO3-36mmol/L。提示患者发生了
- A.呼吸性酸中毒
- B.呼吸性碱中毒
- C.代谢性酸中毒
- D.代谢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F.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患者男性,60岁。原有肺心病病史。近1周来发热、咳脓痰;神志恍惚、睡眠颠倒2天。体检:球结膜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两肺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血压90/60mmHg,下肢浮肿,尿蛋白(+)。
患者目前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 A.肺性脑病
- B.消化道出血
- C.肾衰竭
- D.脑梗死
-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F.心率失常
-
为明确诊断及治疗,患者应进行的检查是
- A.胸部X线检查
- B.痰细菌培养
- C.动脉血气分析
- D.血尿素氮、肌酐测定
- E.头颅CT
- F.电解质测定
- G.血常规检查
- H.尿培养
-
以下指标可用于糖尿病的分型的是
- A.抗核抗体
- B.抗Sm抗体
- C.抗TPO抗体
- D.抗ICA抗体
- E.抗SSA、SSB抗体
- F.抗TG抗体
- G.抗GAD抗体
-
在无法直接测定血浆渗透压的情况下,以下指标有助于了解血浆渗透压水平的是
A.血BUN
B.血肌酐
C.血尿酸
D.血糖
E.血氯
F.血钙
G.血钾
H.血钠
I.血ALT
-
为了鉴别高血糖是应激所致还是原来已经有糖尿病,以下指标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 A.空腹血糖
- B.餐后2小时血糖
- C.随机血糖
- D.HbA1c
- E.OGTT
- F.胰岛素
- G.C肽
-
若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酮体(++),此时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
- A.空腹血糖
- B.餐后2小时血糖
- C.随机血糖
- D.HbA1c
- E.OGTT
- F.胰岛素
-
若血糖检查结果为19.8mmol/L,应立即补充的检查是
- A.肝功能
- B.动脉血气分析
- C.血电解质
- D.血脂
- E.BUN
- F.血Cr
- G.血尿酸
- H.ESR
-
患者男性,59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其他疾病史。于晚餐后4小时突发胸闷、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上腹疼痛,到急诊室就诊。体检:Bp 80/50mmHg,T 37.4℃,HR 56次/分,上腹部轻度肌紧张伴压痛。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心绞痛
- B.心肌梗死
- C.急性心肌炎
- D.急性胰腺炎
- E.急性肺动脉栓塞
- F.急性脑梗死
- G.急性胆囊炎
-
该患者尿中蛋白质可包括
- A.IgG
- B.IgM
- C.补体C3
- D.清蛋白
- E.β2微球蛋白
- F.本-周蛋白
-
为明确诊断,有必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 A.血、尿淀粉酶
- B.血常规
- C.尿常规
- D.TnI
- E.CK-MB
- F.ALT
- G.心电图
-
该病的发病机制最有可能是
- 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 B.抗原原位种植于肾脏
- C.改变肾脏正常抗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
- D.机体产生自身抗体
- E.迟发型超敏反应
- F.链球菌溶血毒性对肾小球的损伤
- G.嗜酸性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
-
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发病有关的成分是
- A.链球菌脂磷壁酸
- B.链球菌肽聚糖
- C.链球菌荚膜
- D.链球菌胞壁F蛋白
- E.链球菌胞壁M蛋白
- F.链球菌溶血素“O”
-
患儿男,6岁。三周前曾因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服用“感冒灵”后症状消退。1天前突发颜面浮肿,查体:Bp 150/90 mmHg,尿常规:RBC(+++),WBC:12/HP,尿蛋白(++)。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 A.肾病综合征
- B.急进性肾炎
- C.急性肾小球肾炎
- D.慢性肾炎
- E.肾盂肾炎
- F.肾结核
- G.尿路感染
- H.急性间质性肾炎
-
为进一步进行诊断,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是
- A.ASO
- B.血沉
- C.血常规
- D.肾功能检查
- E.血培养
- F.补体C3测定
- G.抗核抗体测定
-
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病原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A群链球菌
- C.B群链球菌
- D.肺炎链链球菌
- E.肠球菌
- F.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