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专业实践技能》模拟题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关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介导的抗体是IgM、IgG
    • B.介导的抗体包括IgE
    • C.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 D.肥大细胞脱颗粒
    • E.有CD4+Th1细胞大量增生
    • F.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G.中性粒细胞浸润
  2. 出院前应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 A.血清CRP
    • B.血清ASO
    • C.ESR
    • D.血常规
    • E.血培养
    • F.血清补体C3
    • G.肝功能
  3. 尿蛋白电泳发现以清蛋白增高为主,其蛋白尿的类型为

    • A.肾小管性蛋白尿
    • B.肾小球性蛋白尿
    • C.混合性蛋白尿
    • D.溢出性蛋白尿
    • E.选择性蛋白尿
    • G.生理性蛋白尿
    • H.体位性蛋白尿
  4. 血细菌培养发现A族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尿蛋白(++),尿红细胞(++)。进一步体检发现扁桃体Ⅱ°肿大,未见脓点,双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心脏B超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下列哪项检查结果对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最有价值

    • A.血清ASO 1200IU/ml
    • B.血清肌酐18μmol/L
    • C.血清BUN13.8mmol/L
    • D.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
    • E.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显著增高
    • G.ESR 40mm/h
    • H.外周血白细胞数7.8×109/L
  5. 下列哪些指标可反映患者处于疾病的活动期

    • A.抗ss-DNA抗体
    • B.抗Sm抗体
    • C.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
    • D.血清C3水平显著降低
    • E.血清C4水平显著降低
    • F.ESR显著升高
    • G.抗ds-DNA抗体
  6. 患者女性,35岁。低热,血清ASO水平为300IU/ml,10天后血清ASO水平上升到1200IU/ml。

    引起血清ASO水平上升可能原因包括

    • A.风湿热
    • B.感染性心内膜炎
    • C.扁桃体炎
    • D.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
    • 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F.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G.伤寒杆菌感染
  7. 为了明确诊断,应优先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 A.抗核抗体
    • B.抗单链DNA抗体
    • C.肥达氏反应
    • D.结核杆菌抗体
    • E.柯萨奇病毒抗体
    • F.PPD试验
    • G.血细菌培养
  8. 如果ANA滴度为1:20000,应优先做哪些实验室检查用以明确诊断

    • A.抗角蛋白抗体
    • B.抗ds-DNA抗体
    • C.抗Sm抗体
    • D.抗核周因子抗体
    • E.抗CCP抗体
    • F.抗SSA、SSB抗体
    • G.狼疮抗凝物
  9. 患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应考虑何种疾病致慢性肾衰竭

    • A.急性肾炎
    • B.慢性肾炎
    • C.系统性红斑狼疮
    • D.皮肌炎
    • E.硬皮病
    • F.强直性脊柱炎
    • G.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10. 若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A.ANA
    • B.抗Sm抗体
    • C.肾穿刺活检
    • D.ASO
    • E.抗CCP抗体
    • F.铜蓝蛋白
    • G.肾脏B超
  11. 女性患者,52岁。反复出现发热,关节肿痛,全身水肿,蛋白尿,约4年余,入院时体温38.5℃,四肢关节疼痛,脾肋下3cm,肝肋下2cm,双手掌指关节、双膝关节肿胀、压痛。BUN 26.8mmol/L,血钾6.0mmol/L,血沉98mm/h,CRP升高,C3降低,尿蛋白(+++),血压20/12kPa,X线示心影向两侧扩大,右侧肋膈角变钝。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

    该病人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肾炎
    • B.慢性肾炎
    • C.系统性红斑狼疮
    • D.皮肌炎
    • E.硬皮病
    • F.类风湿关节炎
    • G.慢性肾衰竭
  12. 如果是伤风杆菌,送检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可出现哪些特点

    • A.需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呈薄膜状爬行物生长
    • B.需氧培养不生长
    • C.厌氧培养24~48小时出现扁平、灰白色、薄膜状边缘不齐的菌落
    • D.需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单个菌落
    • E.厌氧培养24~48小时可出现β溶血环
    • F.厌氧培养24~48小时易出现单个菌落
  13.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的致病毒素为

    • A.B毒素
    • B.外毒素
    • C.溶血毒素
    • D.痉挛毒素
    • E.侵袭性酶
    • F.肉毒毒素
    • G.A毒素
  14. 对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C.住隔离病室
    • D.可间断室外活动
    • E.避免光、声刺激
    • F.青霉素治疗
    • G.甲硝唑治疗
  15. 患者男性,31岁。8天前右脚踩在铁钉上被刺伤,未作创面处理。近日头痛、感张口困难,咀嚼肌紧张酸痛,临床拟诊为破伤风。

    对该病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 A.伤口渗液直接涂片
    • B.脑脊液检查
    • C.普通培养
    • D.厌氧培养
    • E.血常规
    • F.X线摄片
  16. 该菌的表面抗原有

    • A.O15抗原
    • B.H抗原
    • C.Vi抗原
    • D.M抗原
    • E.5抗原
    • F.O23抗原
    • G.O6抗原
  17. 患儿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方针为

    • A.脱水剂
    • B.利尿剂
    • C.抗病毒治疗
    • D.抗生素治疗
    • E.抗结核治疗
    • F.糖皮质激素治疗
    • G.对症治疗
  18. 夏季,一4岁儿童进食后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大便每日10次,呈蛋黄样。

    此时可能由下列何种细菌引起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宋内志贺菌
    • C.伤寒沙门菌
    • D.摩根摩根菌
    • E.幽门螺杆菌
    • F.副溶血弧菌
    • G.霍乱弧菌
  19. 如果在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一种菌,革兰染色阴性;其生化反应如下:氧化酶(+),脲酶(-),动力(+),H2S(+),吲哚(-),则该菌可能为

    • A.福氏志贺菌
    • B.伤寒沙门菌
    • C.副伤寒沙门菌
    • D.鼠伤寒沙门菌
    • E.副溶血弧菌
    • F.大肠埃希菌
    • G.爱德华菌
  20. 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需做哪些检查

    • A.脑脊液检查
    • B.头颅CT
    • C.血常规检查
    • D.尿常规检查
    • E.胸片
    • F.结核菌素试验
    • G.血清结核抗体检查
  21. 若患儿考虑为结核性脑膜炎,其脑脊液的特点为

    • A.外观微混浊,呈毛玻璃样
    • B.蛋白定性(++)
    • C.葡萄糖降低
    • D.氯化物升高
    • E.细胞数增加,以粒细胞为主
    • F.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
    • G.脑脊液压力升高
  22. 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选用的药物有

    • A.红霉素
    • B.阿奇霉素
    • C.青霉素
    • D.罗红霉素
    • E.四环霉素
    • F.克拉霉素
  23. 女婴,2岁。发热10余日,喜哭易怒,嗜睡。体检:心肺正常,肝肋下1cm,颈软,克氏征阳性。

    应考虑哪些疾病可能

    • A.病毒性脑膜炎
    • B.隐球菌脑膜炎
    • C.脑肿瘤
    • D.化脓性脑膜炎
    • E.乙型脑炎
    • F.结核性脑膜炎
    • G.中毒性脑病
  24. 下列何种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 A.PCR
    • B.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C.痰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 D.痰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E.光学显微镜检查
    • F.电子显微镜检查
    • G.革兰染色
  25.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 A.血常规
    • B.尿常规
    • C.肝功能
    • D.冷凝集试验
    • E.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
    • F.痰细菌培养
    • G.PPD试验
    • H.肺炎支原体DNA检测
  26. 患者女性,21岁。春游后受凉,出现咽痛、干咳、乏力、发热38℃9天,近几日纳差并四肢肌肉酸痛,X线检查显示下肺部多形性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

    提问1: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肺炎球菌肺炎
    • B.葡萄球菌肺炎
    • C.肺炎支原体肺炎
    • D.病毒性肺炎
    • E.SARS
    • F.军团菌肺炎
    • G.肺结核
  27. 如果该患者HLA-B27 DNA阴性、抗CCP抗体阳性,何型超敏反应参与了关节肿痛的发生

    • A.Ⅰ型超敏反应
    • B.Ⅱ型超敏反应
    • C.Ⅲ型超敏反应
    • D.Ⅳ型超敏反应
    • E.速发型超敏反应
    • F.迟发型超敏反应
    • G.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28. 该患者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哪些指标可反应患者处于疾病的活动期

    • A.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显著降低
    • B.血清中IgM型RF
    • C.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
    • D.血清C3水平显著降低
    • E.血清C4水平显著降低
    • F.ESR显著升高
    • G.血清中IgA型RF
  29. 检查发现患者双手指关节屈曲畸形,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 A.类风湿因子(RF)
    • B.抗CCP抗体
    • C.抗RA33抗体
    • D.抗核周因子抗体
    • E.HLA-B27基因分型
    • F.肥达反应
    • G.RPR
  30. 如果HLA-B27 DNA阴性,应首先排除何种疾病

    • A.类风湿关节炎
    • B.干燥综合征
    • C.强直性脊柱炎
    • D.风湿性关节炎
    • E.痛风性关节炎
    • F.骨关节炎
    • G.骨关节结核
  31. 如果该患者HLA-B27 DNA阴性,抗CCP抗体阳性,应首先考虑何种疾病

    • A.类风湿关节炎
    • B.干燥综合征
    • C.强直性脊柱炎
    • D.风湿性关节炎
    • E.痛风性关节炎
    • F.骨关节炎
  32. 此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下列哪些情况

    • A.高蛋白饮食
    • B.酸中毒
    • C.低血糖
    • D.低氧
    • E.休克
    • F.碱中毒
    • G.低钾
    • H.便秘
  33. 患者女性,48岁。体温37.9℃,关节肿痛5年,加重2个月。血尿酸水平正常,ASO阴性,PPD阴性,抗结核抗体(-)。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包括

    • A.类风湿关节炎
    • B.干燥综合征
    • C.强直性脊柱炎
    • D.风湿性关节炎
    • E.痛风性关节炎
    • F.骨关节炎
    • G.骨关节结核
  34. 患者腹腔穿刺液检查,以下哪些检查结果支持腹膜炎诊断

    • A.腹水为漏出液
    • B.腹水白细胞总数>500×106/L
    • C.有核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为主
    • D.有核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80%)
    • E.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 F.腹水呈血性
    • G.腹水葡萄糖增高
  35. 入院3天后,患者出现黑便,继之出现嗜睡。双手有扑翼样震颤。根据患者情况,已发生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

    • A.低蛋白血症
    • B.血氨增高
    • C.血尿素氮增高
    • D.低血糖
    • E.脑水肿
    • F.低钾性碱中毒
    • G.血容量减少
  36. 该患者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已4年(假设信息),判断是否会复发的最佳指标为

    • A.血清TT3、TT4测定
    • B.血清FT3、FT4测定
    • C.血清rT3(反T3)测定
    • D.甲状腺摄131Ⅰ率测定
    • E.TRAb测定
    • F.TSH测定
  37. 该患者确证还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 A.血常规
    • B.HAV抗体检查
    • C.甲胎蛋白
    • D.腹水检查
    • E.血气分析
    • F.肝、肾功能检查
    • G.腹水培养
    • H.血氨测定
  38. 患者男性,53岁。因发热,少尿、腹部胀痛1周入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体检:神清,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4cm,腹部膨隆,全腹有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6μmol/L,白蛋白25g/L,球蛋白34g/L,ALT 30U/L,AST40U/L,凝血酶原时间14s(正常对照11s)。

    根据以上病史,考虑的诊断是

    • A.肝硬化腹水
    • B.脾功能亢进
    • C.肝硬化合并腹膜炎
    • D.肝硬化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
    • E.肾病综合征
    • F.肝硬化合并肝癌
  39.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 B.地方性甲状腺肿
    • C.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D.亚急性甲状腺炎
    • E.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 F.散发性甲状腺肿
  40. 该病患者常伴有哪些脂质代谢紊乱

    • A.血胆固醇减低
    • B.血胆固醇增高
    • C.血甘油三酯减低
    • D.血甘油三酯升高
    • E.血LDL-C升高
    • F.血LDL-C减低
  4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

    • A.造血干细胞异常
    • B.造血微环境缺陷
    • C.免疫机制异常
    • D.细胞因子:γ干扰素升高
    • E.遗传倾向
    • F.电离辐射
    • G.药物和化学因素
  42. 入院后,当天所做实验室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有

    • A.TT3、TT4升高
    • B.FT3、FT4升高
    • C.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阳性
    • D.TSH升高
    • E.TRH兴奋试验反应性下降
    • F.TSH受体的抗体(TRAb)阳性
  43. 患者女性,38岁。有明显基础代谢增高症状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浸润性突眼,甲状腺Ⅲ度弥漫性肿大,质软,双侧甲状腺上下极均可闻及血管杂音。

    提问1:病史中下列哪些可能是错误的

    • A.多食易饥
    • B.体重进行性增加
    • C.易激动
    • D.月经量多
    • E.大便次数增多
    • F.手和眼睑震颤
    • G.周期性麻痹
  44. 再障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鉴别,最有价值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是

    • A.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 B.过碘酸-雪夫(PAS)反应
    •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 D.苏丹黑(SB)染色
    • E.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 F.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
  45.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 A.全血细胞减少
    • 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1%
    •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 E.一般有肝脾肿大
    • 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 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46. 为进行诊断应考虑做哪些检查

    • A.骨髓活检
    • B.骨髓细胞学检查
    • C.血细胞化学染色
    •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
    • E.造血祖细胞培养
    • F.PT测定
    • G.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47. 患者考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

    •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 B.粒红比值正常
    • C.粒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成熟粒细胞为主
    • D.红细胞系增生减低,以早幼红细胞为主
    • E.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 F.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 G.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
  48. 患者女性,24岁。搬新居半年余,近期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体检:T 36.6℃,P118次/分,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2.1×109/L,Hb 64g/L,WBC 3.2×109/L,N 35%,L 62%,M 3%,PLT 44×109/L。

    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哪些疾病

    •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D.粒细胞减少症
    • E.骨髓纤维化
    • F.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G.恶性组织细胞病
    • F.缺铁性贫血
  49. 对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准目前主张用

    • A.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法
    • B.MICM分型法
    • C.FAB分型法
    • D.免疫学分型法
    • E.细胞遗传学分型法
    • F.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5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包括

    • A.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 B.脑脊液压力增高
    • C.脑脊液白细胞>0.05×109/L
    • D.脑脊液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
    • E.脑脊液涂片见到Auer小体
    • F.脑脊液蛋白>450mg/L
    • G.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
    • H.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1. 患儿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哪些变化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B.粒系和红系均受抑制

    C.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30%

    D.可见Rieder细胞和退化细胞

    E.蓝细胞多见

    F.巨核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h染色体阳性

    I.白血病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52. 急淋骨髓细胞化学染色,下列错误的是

    • A.POX染色阳性
    • B.SB染色阳性
    • C.α-NAE染色阴性
    • D.PAS染色阳性
    • E.NAP积分往往减低
    • F.ACP染色: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
  53. 患儿女,11岁。牙龈出血伴头晕乏力1个月,发热、咽痛2天入院。查体:T 38.9℃,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2cm、脾肋下4cm。血常规检查:Hb 48g/L,WBC 29×109/L,PLT 76×109/L,外周血有无法分类的细胞。

    该患儿要考虑哪些疾病的可能

    • A.败血症
    •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F.再生障碍性贫血
    • G.脾功能亢进
    • H.类白血病反应
  54. 为进一步诊断要考虑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A.血培养
    • B.骨髓细胞学检查
    • C.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 D.肾功能检查
    • E.网织红细胞计数
    • F.肝功能检查
    • G.血清铁测定
  55. 如果对患者用铁剂治疗有效,则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哪些变化

    • A.红细胞计数持续增加
    • B.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 C.RDW可增大,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双峰
    • D.血清铁含量下降为3.4μmol/L
    • E.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多
    • F.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
    • G.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56. 下列符合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是

    • A.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 B.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
    • C.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
    • D.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 E.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 F.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57. 患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骨髓象有哪些特点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B.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

    C.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D.部分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

    E.中性粒细胞胞核肿胀,染色质疏松

    F.正常形态幼红细胞减少,胞质少而着色偏红

    G.细胞核发育较细胞质成熟,显示“核老质幼”

    H.巨核细胞减少

    I.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基本正常

  58. 下列对缺铁性贫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

    • A.血清铁测定
    • B.总铁结合力测定
    • C.血清铁蛋白测定
    • D.骨髓铁染色
    • E.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 F.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G.维生素B12测定
    • H.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59. 如果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显微镜检查,可以见到

    • A.以小细胞为主,红细胞大小不均
    • B.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大小不均
    • C.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 D.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
    • E.裂红细胞增多
    • F.靶型红细胞增多
  60. 患者女性,47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半年余。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查体:T 36.6℃,P 96次/分。贫血貌,皮肤干燥,黏膜无出血点,心肺(-),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RBC 2.8×1012/L,Hb 61g/L,Hct 0.21,RDW 20%。WBC 7.1×109/L,PLT 220×109/L。

    该患者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属于

    • A.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 B.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C.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 D.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E.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 F.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 G.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