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专业实践技能》模拟题二
-
持续呕吐或鼻胃吸引
- A.高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B.正常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C.Cl-响应型代谢性碱中毒
- D.Cl-抵抗型代谢性碱中毒
- E.外源性碱增多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
大量输血可引起
- A.高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B.正常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C.Cl-响应型代谢性碱中毒
- D.Cl-抵抗型代谢性碱中毒
- E.外源性碱增多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
属于酶类试验是
- A.杆菌肽试验
- B.甲基红试验
- C.硝酸盐还原试验
- D.明胶液化试验
- 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
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是
- A.杆菌肽试验
- B.甲基红试验
- C.硝酸盐还原试验
- D.明胶液化试验
- 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
属于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是
- A.杆菌肽试验
- B.甲基红试验
- C.硝酸盐还原试验
- D.明胶液化试验
- 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
(共用备选答案)
- A.高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B.正常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 C.Cl-响应型代谢性碱中毒
- D.Cl-抵抗型代谢性碱中毒
- E.外源性碱增多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1.持续呕吐或鼻胃吸引 2.大量输血可引起
-
一批新的抗菌药物纸片用质控菌株检查应
- A.每天一次
- B.每周一次
- C.每月一次
- D.每月两次
- E.每年一次
-
(共用备选答案)
- A.每天一次
- B.每周一次
- C.每月一次
- D.每月两次
- E.每年一次 1.临床质控菌株在4℃、大豆酪蛋白消化液琼脂上保存,传代应 2.临床常用的质控菌株更换应至少 3.一批新的抗菌药物纸片用质控菌株检查应
-
(共用备选答案)
- A.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 B.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 C.单基因遗传病
- D.多基因遗传病
- E.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1.先天愚型属于 2.脊柱裂属于
-
(共用备选答案)
- A.杆菌肽试验
- B.甲基红试验
- C.硝酸盐还原试验
- D.明胶液化试验
- E.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1.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是 2.属于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是 3.属于酶类试验是
-
连续监测法,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
- A.260nm
- B.280nm
- C.340nm
- D.410nm
- E.620nm
-
连续监测法测定活性时,血清用量10μl,底物量350μl,光径1cm,NADH在340nm的摩尔吸光系数为6300,计算K值为
- A.3376
- B.4127
- C.4920
- D.5714
- E.6508
-
LD酶是由几种不同亚基组成的
- A.2
- B.3
- C.4
- D.5
- E.6
-
近3天,患者自觉右侧胸疼,第二次X线检查显示右侧肋膈角消失。诊断肺结核伴右侧胸腔积液,下列哪一项检查对了解胸水性质更有帮助
- A.AST
- B.CK
- C.GGT
- D.LD
- E.ALP
-
该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
- A.2
- B.3
- C.4
- D.5
- E.6
-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2岁。糖尿病史5年,1周来低热37.8℃,伴咳嗽,痰中偶带血,胸片示在右肺中野多发片状结节状阴影,ESR 85mm/h,痰涂片抗酸染色(+)。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大叶性肺炎
- B.肺结核
- C.肺癌
- D.金葡菌肺炎
- E.真菌性肺炎
-
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消化道
- B.呼吸道
- C.泌尿道
- D.破损皮肤,黏膜
- E.血液传播
-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7岁。患风心病8年,因不明原因发热1周来院就诊,查体:T 38.9℃,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Ⅲ级,左手掌可见紫红色结节,有压痛,WBC:12×109/L,N 76%,Hb 78g/L,CRP 56mg/L。临床拟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草绿色链球菌
- C.化脓性链球菌
- D.粪肠球菌
- E.厌氧菌
-
为明确诊断,抽血培养的最佳时间是
- A.先用抗生素3天,体温不退再抽血
- B.停用原用的抗生素2天后,抽取3次血培养,每次间隔1小时
- C.在抗生素使用前,24小时内于畏寒发热时抽3次血培养
- D.抽血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无关
- E.停用抗生素1~2周后再抽血
-
(共用题干)
患儿6岁,3月份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体查:T 40℃,神志淡漠,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瘀点、瘀斑,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血象:WBC 15.0×109/L,N 0.95,L 0.05。
该患儿的诊断应考虑为
- A.流行性出血热
- B.流行性脑脊膜炎
- C.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 D.结核性脑脊膜炎
- E.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
治疗上应采取何原则
- A.先观察体温热型,找出病因后再使用抗生素
- B.暂不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后再用
- C.留取尿标本送检后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 D.用广谱抗生素
- E.用抗生素治疗期间不宜大量饮水,以免稀释体内药物浓度
-
患儿确诊为流行性脑脊膜炎,查BP 126/98mmHg,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是
- A.输新鲜血
- B.肝素抗凝
- C.肾上腺皮质激素
- D.20%甘露醇脱水
- E.低分子右旋糖酐
-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2岁。新婚后5天出现寒战、高热、尿频,尿意不尽。尿常规:WBC(++),RBC 10个/HP,尿蛋白(++),查体,肾区叩击痛,血常规:12.6×109/L,N 75%。
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 A.败血症
- B.菌血症
- C.上呼吸道感染
- D.急性肾盂肾炎
- E.急性腹膜炎
-
还应进行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证实
- A.ELISA
- B.免疫扩散试验
- C.对流免疫电泳
- D.免疫固定电泳
- E.免疫比浊试验
-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2岁。骨折入院。血红蛋白63g/L,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带,血清IgG 5.3g/L,IgA 32.6g/L,IgM 0.37g/L。X线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有溶骨性改变。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
- 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B.发性骨髓瘤
- C.淀粉样变性
- D.冷球蛋白血症
- E.一过性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
本病对症治疗后,下列哪项指标对观察疗效最好
- A.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 B.红细胞数量增多
- C.细胞内铁减少
- D.网织红细胞升高
- 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缺铁性贫血
-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C.巨幼细胞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海洋性贫血
-
下列关于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错误的是
- A.骨髓铁染色:细胞内铁明显减少或缺如,细胞外铁阴性
- B.血清铁蛋白<12μg/L
- C.红细胞原卟啉>0.9μmol/L
- D.骨髓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
- E.增生的红系细胞表现为“核幼质老”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
-
为了进一步确诊,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 A.骨髓铁染色
- B.铁代谢检查
- C.卟啉代谢检查
- D.骨髓细胞学检查
- E.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
患者男性,51岁。1年前因颅咽管瘤做过手术,主诉渐进性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血Na 130mmol/L,血k 5.9mmol/L,血皮质醇(8:00AM)40μg/L,24小时尿17-OHCS降低,血ACTH低于正常,ACTH兴奋试验能使血浆皮质醇水平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
- A.Cushing病
- B.尿崩症
-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D.Addison病
- E.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近1个月伴心慌就诊。结婚半年,月经初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染,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化验:Hb 64g/L,RBC 3.0×1012/L,MCV 70fl,MCH 25pg,MCHC 30%,WBC 6.5×109()/L,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 260×109/L,网织红细胞1.5%,尿蛋白(-),镜检(-),大便潜血(-),血清铁6.0μmol/L。
该患者的贫血程度为
- A.轻度贫血
- B.中度贫血
- C.重度贫血
- D.极重度贫血
- E.增生不良性贫血
-
测得ALT为45U/L,报告单上写的是75U/L,这种差错是
- A.恒定误差
- B.比例误差
- C.偶然误差
- D.过失误差
- E.系统误差
-
某实验室血糖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其测定结果为5.15mmol/L,靶值为5.0mmol/L,其评价范围为靶值±10%。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血糖的偏倚为
- A.10%
- B.1%
- C.2%
- D.5%
- E.3%
-
缓冲液pH值改变对电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偏离等电点越远蛋白质,带电愈多,电泳速度愈快
- B.缓冲液pH越大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
- C.缓冲液pH值改变使介质两端电压改变
- D.缓冲液pH越小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
- E.缓冲液pH值改变蛋白质的等电点
-
已知某酶的Km为0.05mmol/L,要使此酶的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的80%,底物浓度应为
- A.0.1mmol/L
- B.0.2mmol/L
- C.0.3mmol/l
- D.0.4mmol/L
- E.0.5mmol/L
-
有关检测血清酶活力时,添加稀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液体试剂盒时,因稀释水体积和试剂体积比易于计算,稀释水的体积可比使用干粉试剂盒时多加
- B.添加样品稀释水的目的在于避免样品间交叉污染
- C.添加试剂稀释水的目的在于保证反应总体积在测定范围
- D.样品稀释水的量在复溶试剂时不必扣除
- E.试剂稀释水的量在复溶试剂时必须扣除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时,因核酸的光吸收有干扰,往往选择双波长予以校正,校正公式为
- A.蛋白质浓度(g/L)=A280nm-A260nm B.蛋白质浓度(g/L)=A260nm-A280nm C.蛋白质浓度(g/L)=1.45A280nm-0.74A260nm D.蛋白质浓度(g/L)=1.45A260nm
-
偶联过氧化物酶(POD)作为工具酶的反应中,如显色底物为邻联甲苯胺(OT),最后呈色颜色为
- A.蓝色
- B.黄色
- C.红色
- D.紫色
- E.棕色
-
患者女性,52岁。10年前患乳腺癌,做过乳房切除和放射治疗,现因背部疼痛就诊,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显著升高,有重度高钙血症。引起该患者高钙血症的病因最有可能为
-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B.甲状腺功能亢进
- C.维生素D摄入过量
- D.恶性肿瘤
- E.维生素A摄入过量
-
以下哪种情况,患者血清电泳可出现2条清蛋白带
- A.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
- B.心梗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 C.中暑患者大量补液
- D.肺结核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时
- E.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时产生有色物质的颜色为
- A.黄色
- B.蓝色
- C.绿色
- D.棕色
- E.紫红色
-
下列关于心脏标志物应用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再将LD、AST、HBDH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考虑继续使用CK-MB活性测定法
- B.临床检验中应同时检测cTn和CK-MB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C.心肌肌钙蛋白(cTn)取代CK-MB成为检测心肌损伤的首选指标
- D.对发病6h后就诊的患者,不必测Mb,只需测定cTn
- E.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ECG改变,应立即进行治疗
-
碱性苦味酸显色反应是一个非特异性反应,下列哪种物质不与其发生显色反应
- A.葡萄糖
- B.肌酸
- C.丙酮
- D.丙酮酸
- E.肌酐
-
关于蛋白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 C.本-周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 D.肾组织性蛋白尿多为小分子量蛋白尿
- E.β2-微球蛋白尿为肾小球病变的特征
-
某患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深呼吸、疲乏感,动脉血气结果:pH=7.36,SB=20mmol/L,AB=19mmol/L,PCO2=30mmHg,BE=-5mmol/L,考虑为
- A.代偿型代谢性酸中毒
- B.代偿型呼吸性酸中毒
- C.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
- D.代偿型代谢性碱中毒
- E.无酸碱平衡紊乱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肝素-Mn2+沉淀法
- B.磷钨酸钠-Mg2+沉淀法
- C.超速离心法
- D.聚乙二醇沉淀法
- E.电泳分离法
-
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
- A.HDL
- B.LDL
- C.VLDL
- D.CM
- E.Lp(a)
-
给病人注射胰岛素、葡萄糖后,不适于作血清测定,因为此时体内钾代谢的变化
- A.无改变
- B.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 C.细胞内钾溢出到细胞外
- D.尿钾增高
- E.血钾增高
-
人体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来源是
- A.肝分泌
- B.高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
- C.由乳糜微粒或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
- D.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变而来
- E.肠分泌
-
载脂蛋白B100主要存在于
- A.HDL
- B.LDL
- C.VLDL
- D.CM
- E.ID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poA1和ApoB与AS和CHD关系最密切
- B.ApoA1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
- C.ApoA1在AS和CHD时下降
- D.ApoB在AS和CHD时增高
- E.ApoB不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
-
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
- A.游离甘油
- B.3-磷酸甘油
- C.甘油三酯
- 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 E.2-磷酸甘油
-
某病人检验结果为:甘油三酯13.78mmol/L,总胆固醇4.91mmol/L,前β脂蛋白增高,β脂蛋白正常,乳糜微粒阴性,血清乳状化,则可考虑为
-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 B.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 E.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
目前常用于脂蛋白电泳的技术为
- A.普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B.琼脂糖凝胶电泳
- C.转移电泳
- D.等电聚焦电泳
- E.SDS-聚丙烯酰胺电泳
-
患者女性,39岁。主诉有闭经并有逐渐肥胖趋势,X线检查有异常骨质疏松现象,实验室检查:血钾25mmol/L,空腹血糖7.72mmol/L,血皮质醇(8.00AM)增高并且不能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肾上腺瘤性Cushing病
- B.肾上腺癌性Cushing病
- C.糖尿病
- D.Addison病
- E.单纯性肥胖
-
患者女性,40岁。拟诊为Addison氏病,静脉注射CRH 1μg/kg体重后测定血浆中ACTH和皮质醇,支持该诊断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 A.血浆ACTH和皮质醇增高
- B.血浆ACTH不变,而皮质醇增高
- C.血浆ACTH增高,而皮质醇不变
- D.血浆ACTH增高,而皮质醇降低
- E.血浆ACTH和皮质醇不发生改变
-
反映甲状腺功能紊乱上,目前最敏感的指标是
- A.游离T4
- B.游离T3
- C.血清TSH
- D.血清TRH
- E.总T4
-
对于皮质醇测定结果解释正确的是
- A.某患者某次测定24小时UFC增高说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B.一孕妇最近一周内三次测定24小时UFC均偏高说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C.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会导致血总皮质醇、SFC及24小时UFC水平升高
- D.长期夜间工作者,昼夜节律可消失,甚至倒置
- E.影响CBG浓度的因素都可出现血总皮质醇、SFC及24小时UFC水平升高的情况
-
某实验室作某一血糖测定法的回收试验用8.35mmol/L的糖标准与混合血清(含糖4.51mmol/L)以2:1的比例混合作测试,其结果为7.10mmol/L,则其回收率为
- A.97.4%
- B.98.2%
- C.99.8%
- D.100.4%
- E.101.2%
-
分子量为200的某种有机物配成2mmol/L的水溶液,用0.5cm光径的比色杯使用某一波长光源测得吸光度为0.100,问摩尔吸光度为
- A.100
- B.200
- C.50
- D.0.2
- E.10
-
因变质校准液引起的误差属于
- A.偶然误差中的标本处理不当误差
- B.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 C.系统误差中的方法学误差
- D.工作曲线制备错差
- E.偶然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
在半固体培养基内可出现倒伞形生长的是
- A.蜡样芽胞杆菌
- B.伤寒沙门菌
- C.红斑丹毒丝菌
- D.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 E.鲍曼不动杆菌
-
不适合用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的病毒为
- A.HEV
- B.麻疹病毒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 D.登革病毒
- E.副流感病毒
-
患者男性,35岁。近4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曾有野外宿营史。体查:面红,结膜充血,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发现有一椭圆形焦痂,黑焦色,周围有暗红色斑丘疹;WBC 4.5×109/L。应首先考虑下列哪项诊断
- A.恙虫病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流行性出血热
- D.钩体病
- E.败血症
-
患者男性,25岁。市政下水道管理工人,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检查:体温39.3℃,球结膜充血,颈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 A.脑脊液细菌培养
- B.肾功能检查
- C.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 D.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 E.乙脑IgM抗体
-
关于ESBL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质粒介导
- B.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均可产生
- C.可被酶抑制剂抑制
- D.应报告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
- E.对碳青霉烯和头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 A.复制
- B.二分裂
- C.对数增殖
- D.减数分裂
- E.芽生
-
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后,病程发展的一般过程是
- A.前驱期→潜伏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 B.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 C.潜伏期→症状明显期→前驱期→恢复期
- D.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潜伏期→恢复期
- E.前驱期→恢复期→症状明显期→潜伏期
-
下列哪种试验不属于病毒的血清学检验
- A.中和试验
- B.补体结合试验
- C.血凝试验
- D.血凝抑制试验
-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下列为鉴别培养基的是
- A.EMB培养基
- B.血琼脂培养基
- C.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 D.肉汤培养基
- E.疱肉培养基
-
HBV的核心部分为
- A.HBsAg
- B.HBeAg
- C.HBcAg
- D.抗HBs
- E.抗HBc IgM
-
分离流感病毒可采用病人的
- A.尿液
- B.血清
- C.脑脊液
- D.粪便
- E.咽漱液
-
所谓的HBsAg阴性的HBV感染是由于
- A.C基因发生变异
- B.Pre-S1基因发生变异
- C.Pre-S2基因发生变异
- D.S基因发生变异
- E.P基因发生变异
-
保存菌种最佳方法是
- A.普通琼脂斜面4℃冰箱保存法
- B.肉汤低温冰箱保存法
- C.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 D.冷冻真空干燥法
- E.脱脂牛奶保存法
-
含有糖的培养基,高压时避免糖的破坏,高压15分钟时温度应为
- A.126.2℃
- B.121.3℃
- C.113.0℃
- D.105.7℃
- E.102.3℃
-
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异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 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 C.移植物血液供应不良
- 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 E.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
下列哪种疾病NBT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
- A.病毒性感染
- B.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
- C.全身性细菌感染
- D.慢性肉芽肿
- E.糖尿病
-
关于免疫缺陷病的叙述,下列中不正确的是
- A.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 B.涉及免疫组织、细胞,分子等的缺陷
- C.增高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 D.年龄越大,病情越轻,预后理想
- E.某些疾病可具有遗传倾向
-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过敏性溶血性贫血
- B.SLE
- C.枯草热
- D.结核
- 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HLA进行血清学分型,以台盼蓝为染料,如果出现阴性反应,则淋巴细胞
- A.不着色
- B.呈现蓝色
- C.呈现红色
- D.呈现黑色
- E.呈现褐色
-
指出属于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 A.CTL细胞毒活性测定
- B.鉴定淋巴细胞的HLA型别
- C.NK细胞毒活性测定
- D.LAK细胞毒活性测定
- E.TIL细胞毒活性测定
-
胞质型抗中性粒胞浆抗体的主要靶抗原是
- A.蛋白酶3
- B.乳铁蛋白
- C.髓过氧化物酶
- D.人类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 E.组织蛋白酶G
-
目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dsDNA的最佳基质是
- A.马疫锥虫
- B.血吸虫
- C.利什曼原虫
- D.丝虫
- E.绦虫
-
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
- A.37℃,1小时
- B.56℃,30分钟
- C.25℃,30分钟
- D.60℃,30分钟
- E.45℃,30分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最佳方法是
- A.对流免疫电泳
- B.免疫扩散试验
- C.免疫固定电泳
- D.ELISA
- E.免疫比浊试验
-
标记用的荧光素应满足的要求不包括
- A.应具有能与蛋白分子形成离子键的化学基团
- B.荧光效率高
- 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 D.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 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保持原有的生化免疫性质,稳定易保存
-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Mancini曲线适用于
- A.小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 B.大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 C.小分子抗原与长时间C>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 D.大分子抗原与长时间C>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 E.所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处理
-
皮窗试验是测定中性粒细胞的何种功能
- A.趋化功能
- B.调理功能
- C.吞噬功能
- D.杀伤功能
- E.抗原递呈功能
-
为了保证速率散射测定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该类型仪器中特有的设计是
- A.抗体过量检测系统
- B.抗原过量检测系统
- C.样本自动稀释系统
- D.信号处理及数字转换系统-
- E.人工智能设计
-
抗可溶性抗原的抗血清要长期保存,理想的方法是
- A.4℃
- B.低温
- C.加叠氮钠
- D.真空干燥
- E.液氮罐保存
-
下列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15%
- B.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 C.铁蛋白<12μg/L
- D.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 E.血清铁降低
-
下列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 B.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 C.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
- D.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
- E.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
患者男性,50岁。因中风急诊入院。体检:T37.5℃,BP150/100mmHg,HR75bpm,神志清醒,但话语模糊。面色暗红,眼结合膜明显充血,肝肋下1cm,脾肋下3.5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0×109/L,RBC 8.5×1012/L,PLT 850×109/L;骨髓象各系造血细胞都显著增加,巨核细胞增生较为明显,粒红比值下降,铁染色显示贮存铁减少。综上所述,该患者最有可能是
- 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B.骨髓纤维化
- C.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D.多毛细胞白血病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患者男性,15岁。乏力纳差半年,低热1月前来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颈部可扪及多个蚕豆大淋巴结,软骨样感觉、无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109/L,分类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RBC 3.05×1012/L,PLT 85×109/L;骨髓涂片可见R-S细胞。该患者最有可能是
-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B.骨髓纤维化
-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淋巴瘤
-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患儿男,10岁。1周前摔伤右肘关节,逐渐肿大,疼痛。APTT102s,纠正试验33s;PT13s。该患者最有可能是
- A.血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
- B.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 C.遗传性Ⅻ缺乏
- D.血友病A
- E.血友病B
-
患者红细胞与抗A及抗B产生凝集,其血清与A、B、O红细胞均不产生凝集,则此患者的血型为
- A.A型
- B.B型
- C.O型
- D.AB型
- E.孟买型
-
粒细胞缺乏症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 A.0.5×109/L
- B.1.0×109/L
- C.2.0×109/L
- D.4.0×109/L
- E.10.0×109/L
-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
-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B.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 C.异常血红蛋白病
- D.C-6-PD缺乏
- E.丙酮酸激酶缺乏
-
属于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 A.缺铁性贫血
- B.恶性贫血
- C.慢性失血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关于溶血性贫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
- B.外周血可见核红细胞
- C.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 D.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
- 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