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泌尿系统、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和肾上腺)模拟试卷2
-
异位肾
- A.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清晰
- B.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不清晰
- C.患侧肾区及其他部位未见肾脏回声,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D.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可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E.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不能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先天性肾发育不全
- A.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清晰
- B.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不清晰
- C.患侧肾区及其他部位未见肾脏回声,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D.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可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E.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不能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肾缺如
- A.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清晰
- B.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形态正常,皮质较薄,肾窦回声不清晰
- C.患侧肾区及其他部位未见肾脏回声,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D.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可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E.患侧肾区未见肾脏回声,盆腔内可见肾脏回声,不能还纳至患侧。肾区,健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形态结构正常
-
此病的诊断标准是
- A.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
- B.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 C.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 D.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 E.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
关于此病正确的描述有
- A.超声是诊断该病首选的无创性非侵袭性检查
- B.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 C.该病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
- D.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发病年龄4~20岁,以男性多见
- E.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
患者,男,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根据上述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肾小球肾炎
- B.IgA肾病
- C.肾病综合征
- D.肾动脉狭窄
- E.胡桃夹综合征
-
女性患者,35岁,因尿常规镜下血尿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大小接近正常,肾皮质回声均匀,肾锥体内呈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形成。
根据临床症状及超声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肾错构瘤
- B.肾结核
- C.海绵肾
- D.肾多发结石
- E.肾肿瘤
-
有关该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发生于肾髓质的囊肿性疾病,一般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
- B.本病需与肾乳头坏死和多囊肾相鉴别
- C.病理上70%病例系双肾病变
- D.多在40~50岁发病,预后不好,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 E.集合管扩张造成长期的尿液潴留,加上经常合并的高钙尿症,是发生结石和感染的原因
-
患者女性,56岁,无明显不适。体检时超声发现:右肾明显缩小,外形不规则,表面呈弧形钙化,后方伴声影,肾内结构无法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本病可诊断为
- A.肾发育不全
- B.海绵肾
- C.肾结核
- D.肾结石
- E.肾肿瘤
-
患者男性,24岁,车祸后左腰部胀痛明显,无发热。血常规:Hb10g,白细胞不高,超声特征:左侧肾脏上极实质回声不均匀,肾包膜连续性中断,肾周脂肪囊内可见形态不规则透声不好的无回声区。本病可诊断为
- A.肾错构瘤
- B.肾结石
- C.肾脓肿
- D.肾血肿
- E.肾母细胞瘤
-
患儿女性,4岁,右侧腹部包块就诊,超声特征:右侧肾脏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内见10cm左右边界清楚低回声不均匀实性肿块,肿块内部有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区及强光团,血运极丰富,残存少量肾组织被挤压至一侧。本病可诊断为
- A.肾错构瘤
- B.肾结石
- C.肾脓肿
- D.肾血肿
- E.肾母细胞瘤
-
患者女性,26岁,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时超声发现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一1.5cm、边界清晰、高回声实性肿块,内部及周边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其余肾内结构未见异常。本病可诊断为
- A.肾错构瘤
- B.肾结核
- C.肾囊肿
- D.髓质海绵肾
- E.肾脓肿
-
患者女性,39岁,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时超声发现脊柱前方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并与双肾下极相连,肾内结构未见异常。本病可诊断为
- A.肾发育不全
- B.异位肾
- C.马蹄肾
- D.海绵肾
- E.重复肾
-
患者女性.40岁,突发右腰部绞痛,肉眼血尿,呕吐。超声所见:右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肾窦内出现扁卵圆形:无回声区,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可见一强光团回声。本病可诊断为
- A.肾脓肿
- B.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
- C.多囊肾
- D.肾囊肿
- E.肾盂癌
-
患者男性,56岁,无明显自觉症状,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特征:左肾实质内可见一5cm左右低回声不均匀实质性肿块,表面呈分叶状,内部及周边均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肾窦受压变形。本病可诊断为
- A.肾脓肿
- B.肾结核
- C.多囊肾
- D.肾囊肿
- E.肾癌
-
患者男性,52岁,自觉腰腹部胀痛,乏力,高血压。超声所见:双肾增大,形态失常,被膜凹凸不平,肾实质基本消失,为大小不等类圆形囊腔占据,肾窦受压变形。本病应诊断为
- A.肾脓肿
- B.肾结核
- C.多囊肾
- D.肾囊肿
- E.肾癌
-
患者男性,40岁,经常右腰部酸痛,尿常规潜血++。超声所见:右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多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本病可诊断为
- A.肾脓肿
- B.肾结核
- C.多囊肾
- D.肾囊肿
- E.肾结石
-
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对鉴别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准为
- A.CDFI:肾内血流明显减少,呈断续、星点状;RI≥0.85,PI>1.8
- B.CDFl:肾内血流明显减少,呈断续、星点状;RI≥0.85,PI<1.8
- C.CDFI:肾内血流明显增多;RI≥0.85,PI>1.8
- D.CDFI:肾内血流明显增多;RI≥0.85,PI<1.8
- E.以上均不对
-
患者男性,36岁,无自觉症状。体检时超声所见:左肾大小、形态正常,下极实质显示一边界清楚、薄壁、圆形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其余肾实质回声正常。本病可诊断为
- A.肾错构瘤
- B.肾结核
- C.多囊肾
- D.肾囊肿
- E.肾癌
-
右肾上腺位于
- A.右肾外侧
- B.肝、右肾、右侧腰肌之间
- C.肝、下腔静脉、右侧膈角之间
- D.肝、右肾、下腔静脉之间
- E.肝、右肾、结肠肝曲之间
-
左肾上腺位于
- A.左肾、脾脏、结肠脾曲之间
- B.左肾、腹主动脉、左膈角之间
- C.腹主动脉、脾脏、左肾之间
- D.胃底、左肾、下腔静脉之间
- E.左肾、胃窦、左腰肌之间
-
能引起无功能肾的疾病有
- A.肾积水
- B.肾结核
- C.多囊肾
- D.慢性肾炎
- E.以上均是
-
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声像图特征为
- A.纵切面腹主动脉内出现细条带状回声,将腹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 B.横切面腹主动脉呈“双环”征
- C.腹主动脉可继发扩张,内径增宽
- 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真腔内血流单色较亮,假腔内血流较暗且不规则
- E.以上均是
-
有关肾上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属后腹膜器官
- B.肾上腺位于脊柱两旁,相当于11胸椎平面
- C.右肾上腺呈三角形,左肾上腺呈月牙形
- D.侧卧位是检查肾上腺最常用的体位
- E.正常肾上腺呈高回声
-
最适宜检测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的体位是
- A.仰卧位
- B.左侧卧位
- C.右侧卧位
- D.俯卧位
- E.坐位
-
不符合腹主动脉瘤声像图特点的是
- A.腹主动脉呈囊状或梭形局限陛扩张
- B.腹主动脉管壁连续性中断,断裂处与腹主动脉旁血肿低回声相连通
- C.瘤腔与两端正常腹主动脉腔连通
- D.腹主动脉瘤壁间合并血栓时,管壁增厚
- E.腹主动脉瘤的彩色血流与腹主动脉彩色血流一致
-
腹主动脉瘤周围出现无回声区提示有
- A.腹腔积液
- B.假性囊肿
- C.腹膜后出血
- D.后腹膜脓肿
- E.以上均是
-
引起腹腔淋巴结非良性肿大的疾病是
- A.结核
- B.AIDS
- C.胰腺炎
- D.克罗恩病
- E.霍奇金病
-
不符合腹腔炎性淋巴结肿大声像图特点的是
- A.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 B.相互融合,失去正常淋巴结形态
- C.包膜清晰
- D.淋巴结门回声清晰
- E.实质多为均匀的低回声
-
一般说来,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不小于
- A.30。
- B.35。
- C.40。
- D.45。
- E.50。
-
穿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血管是
- A.左肾动脉
- B.左肾静脉
- C.右肾动脉
- D.右肾静脉
- E.肠系膜上静脉
-
胡桃夹综合征也称为
- A.肠系膜上静脉受压迫综合征
- B.肠系膜下静脉受压迫综合征
- C.右肾静脉受压迫综合征
- D.左肾静脉受压迫综合征
- E.下腔静脉受压迫综合征
-
前列腺癌最确切的诊断方法是
- 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
- B.前列腺增强超声造影
- C.CT检查
- D.MRI检查
- E.前列腺组织学活检病理学检查
-
以下不符合急性精囊炎声像图特点的是
- A.精囊轮廓明显增大,张力增加,前后径>1.5cm
- B.囊壁模糊,回声增强
- C.表面盘曲部分伸直如蚯蚓状
- D.精囊内点状回声增多且粗亮、浑浊、斑点状或条状强回声散在分布
- E.精囊内血供明显增多,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降低
-
前列腺增生继发疾病的声像图表现有
- A.膀胱小梁、小房形成
- B.肾积水
- C.膀胱结石
- D.膀胱憩室
- E.以上均是
-
急性前列腺炎的声像图表现,不正确的是
- A.前列腺外形饱满,轻度或中度增大,左右两侧可不完全对称
- B.包膜回声完整、清晰
- C.内部回声均匀减低、或有不规则回声减低区和无回声区
- D.常伴有钙化、结石引起的强回声
- E.经直肠彩超检查,病变区以至整个前列腺内血供丰富
-
前列腺增生声像图表现中,直接征象有①前列腺各径线增大;②前列腺增大呈球形,前后径尤为显著;③肿大的腺体引起膀胱颈部抬高变形,严重者突向膀胱;④内、外腺比例异常;⑤内外腺交界处多数呈细点状或斑点状强回声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⑤
- E.①④⑤
-
有关前列腺的超声测值,正确的是
- A.正常前列腺的宽径、长径、厚径大致分别为4cm、3cm、2cm左右
- B.正常前列腺的宽径、长径、厚径大致分别为4cm、2cm、2cm左右
- C.正常前列腺的宽径、长径、厚径大致分别为4cm、3cm、3cm左右
- D.正常前列腺的宽径、长径、厚径大致分别为4.5cm、3cm、2cm左右
- E.正常前列腺的宽径、长径、厚径大致分别为4.5cm、2cm、2cm左右
-
前列腺的分叶及分区为
- A.前列腺分左右侧叶、后叶、中叶、前叶;内、外腺两区
- B.前列腺分左右侧叶、后叶、中叶、前叶;内腺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外腺周缘区和中央区
- C.前列腺分左右侧叶;内、外腺两区
- D.前列腺分左右侧叶;内腺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外腺周缘区和中央区
- E.前列腺分左、右侧叶;内、中、外三区
-
有关前列腺的超声扫查途径,不正确的是
- A.膀胱适当充盈状态下,经腹壁扫查
- B.膀胱高度充盈状态下,经腹壁扫查
- C.经直肠扫查
- D.经尿道扫查
- E.经会阴扫查
-
有关前列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
- B.前列腺是由腺体和纤维肌肉组成的腺肌性器官
- C.前列腺内腺区分布于尿道周围、精阜以上水平
- D.前列腺内腺区是前列腺肿瘤的好发部位
- E.前列腺的扫查途径有经腹壁、经会阴、经直肠和经尿道四种
-
对于膀胱肿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肿瘤多以无痛性血尿就诊
- B.膀胱肿瘤的病理类型中腺癌占90%左右
- C.膀胱肿瘤早期病变基底较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
- D.个别膀胱肿瘤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
- E.在无创性筛选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
有关腺性膀胱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异性膀胱炎的一种类型
- B.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 C.声像图上分为结节型、乳头型和弥漫增厚型
- D.腺性膀胱炎应注意与膀胱肿瘤进行鉴别
- E.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
膀胱肿瘤的分期标准是根据
- A.肿瘤大小
- B.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
- C.临床症状
- D.肿瘤部位
- E.有无尿路梗阻
-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输尿管开口处有轻微隆起,向膀胱内突入
- B.正常成人膀胱容量约为300~500ml左右
- C.膀胱容量是指膀胱充盈状态下急于排尿时,膀胱所容纳的尿量
- D.残余尿是指排尿后未能排尽而存留在膀胱内的尿量
- E.膀胱三角的尖向后下,续接尿道内口,底部两端有左右输尿管的开口
-
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是
- A.膀胱顶部
- B.膀胱左侧壁
- C.膀胱右侧壁
- D.膀胱体部
- E.膀胱三角
-
输尿管结石最具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为
- A.肾盂积水
- B.输尿管扩张
- C.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患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喷尿现象减弱或消失
- D.输尿管内团块状或斑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 E.输尿管内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
膀胱声像图正中矢状断面的重要标志是
- A.膀胱底部
- B.膀胱颈部
- C.膀胱顶部
- D.左输尿管膀胱开口
- E.右输尿管膀胱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