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肝脏和脾脏)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肝棘球蚴囊肿

    • A.肝脏有圆形孤立性薄壁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 B.肝脏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与囊之间的肝实质回声增强
    • C.肝脏有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区,壁厚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
    • D.肝脏满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壁不规则,囊肿与胆管相连
    • E.肝脏有不规则形囊性占位,壁较厚,内透声不好,可见较高回声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2. 肝脓肿

    • A.肝脏有圆形孤立性薄壁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 B.肝脏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与囊之间的肝实质回声增强
    • C.肝脏有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区,壁厚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
    • D.肝脏满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壁不规则,囊肿与胆管相连
    • E.肝脏有不规则形囊性占位,壁较厚,内透声不好,可见较高回声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3. 多囊肝

    • A.肝脏有圆形孤立性薄壁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 B.肝脏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与囊之间的肝实质回声增强
    • C.肝脏有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区,壁厚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
    • D.肝脏满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壁不规则,囊肿与胆管相连
    • E.肝脏有不规则形囊性占位,壁较厚,内透声不好,可见较高回声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4. 肝囊肿

    • A.肝脏有圆形孤立性薄壁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 B.肝脏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与囊之间的肝实质回声增强
    • C.肝脏有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区,壁厚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
    • D.肝脏满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囊壁不规则,囊肿与胆管相连
    • E.肝脏有不规则形囊性占位,壁较厚,内透声不好,可见较高回声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5. 男性,60岁,上腹部不适,低热,黄疸1周。超声可见肝内胆管显著扩张,左右肝管于汇合处中断,可见20mm×22mm边缘欠清晰的等回声肿块,无晕,胆囊萎缩

    该肿块最可能为

    • A.小肝癌
    • B.结节型肝癌
    • C.胆管细胞癌
    • D.肝腺瘤
    • E.肝囊腺瘤
  6. 关于黄疸,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低位梗阻性黄疸
    • B.高位梗阻性黄疸
    • C.肝细胞性黄疸
    • D.溶血性黄疸
    • E.生理性黄疸
  7. 肿块大小为32mm×3mm,周边见细窄晕,可见侧方声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结节型肝癌
    • B.肝良性腺瘤
    • C.肝硬化结节
    • D.肝腺瘤样增生
    • E.肝转移癌
  8. 男性,45岁,消瘦,腹泻,HbsAg(+),AFP正常。

    超声所见肝脏外形大小尚正常,肝被膜增厚欠光滑,肝实质回声呈增粗增强欠均匀,肝静脉稍细窄,最可能的是

    • A.肝硬化
    • B.急性肝炎
    • C.急性肝坏死
    • D.非均匀性脂肪肝
    • E.重症肝炎
  9. 靠近门静脉左外下支可见一弱回声肿块,肿块位于下面哪项分区

    • A.S2
    • B.S3
    • C.S2与S3之间
    • D.S4
    • E.S1
  10.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脾明显肿大,脾实质内见多发不均匀低回声区,病变形状为楔形,基底较宽位于包膜面,尖端指向脾门,或为三角形及不规则形,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区域内无血流信号,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脾血管瘤
    • B.肿瘤浸润
    • C.脾梗死
    • D.局灶性炎性病变
    • E.脾转移癌
  11. 患者男性,43岁,肝炎病史15年,近年AFP升高,超声所见:肝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肝静脉扭曲变细,肝右前叶可见一个28mm×30mm的低回声实性占位,边缘有弱回声晕,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肝腺瘤
    • B.结节型肝癌
    • C.肝囊肿
    • D.肝转移癌
    • E.胆管细胞癌
  12. 患者女性,60岁,多饮、多尿、消瘦9年,畏寒发热4天入院,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行超声检查,超声可见肝右叶增大,肝右前叶可见64mm×85mm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区,内部为多发不规则液性暗区,囊液透声不好,后方回声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肝脓肿
    • B.肝棘球蚴病
    • C.肝转移癌
    • D.肝囊腺瘤
    • E.肝囊肿合并感染
  13. 关于肝脓肿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 A.囊液透声良好
    • B.后方回声可有增强
    • C.囊壁增厚呈高回声且不光滑
    • D.脓肿完全液化后呈典型的无回声区
    • E.脓肿早期病变呈低回声至中等回声甚至强回声
  14. 患者男性,39岁。乙肝病史十余年,近来右上腹不适,GKT、AFP正常,超声所见:肝大小形态尚正常,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可见7mm低回声结节,肝静脉细窄,管壁不平整,胆囊壁轻度增厚,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肝炎
    • B.急性胆囊炎
    • C.慢性肝炎
    • D.肝硬化
    • E.急性肝坏死
  15. 关于脾中央破裂与真性脾破裂的鉴别诊断,哪项更支持后者

    • A.脾被膜下可见扁平状或不规则性无回声区
    • B.脾被膜和实质的不连续及脾周围出现液性无回声区
    • C.脾实质内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 D.脾被膜模糊不清而脾内及脾周无异常回声
    • E.脾体积增大,被膜及实质均正常
  16. 关于正常肝脏超声图像,说法错误的是

    • A.剑下纵切面左叶下缘角通常<45°
    • B.右叶下角一般<60°
    • C.肝脏被膜光滑,呈线样高回声
    • D.肝静脉为人肝血流,门静脉为离肝血流
    • E.肝实质回声均匀、细小
  17. 肝转移癌表现为不规则强回声,后伴声影,关于可能的原发癌,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肠癌
    • B.骨肿瘤
    • C.肺癌
    • D.甲状腺癌
    • E.骨肉瘤
  1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肝癌的CDFI特征

    • A.“篮网”征
    • B.血流速度一般较快
    • C.阻力指数以低阻型为多
    • D.肿瘤周围血流增多
    • E.瘤体内部血流信号较少
  19. 关于脾脏的测量,错误的是

    • A.测量脾脏厚径时,需显示脾门和脾静脉
    • B.脾脏显示最长时其下极最低点至上极最高点的距离为脾脏长径
    • C.显示横断面图像,可测量其横径
    • D.脾长轴断面呈类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脾厚径
    • E.测量自脾门垂直于脾对侧缘的距离为脾厚径
  20. 海绵状血管瘤声像图不表现为

    • A.强回声病灶
    • B.低回声病灶
    • C.周边有晕征
    • D.病灶轮廓清晰
    • E.表面欠平整,边界有毛刺
  21. 关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增生性病变而非肿瘤
    • B.边界较清晰,无晕征
    • C.肿块内有多条细带状强回声,呈放射状延伸
    • D.肿块内一般无血流信号
    • E.肿块可呈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
  22. 以下哪项不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超声表现

    • A.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内径增宽
    • B.门静脉血流方向为向肝血流
    • C.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 D.胃底食管静脉迂曲扩张
    • E.脐静脉开放
  23. 肝脏形态饱满,边缘变钝,实质回声增强,呈密集的细小点状,肝门区门静脉左支旁见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对门静脉无挤压,该低回声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肝脏弥漫脂肪浸润残存的小片相对正常肝组织
    • B.肝腺瘤样增生
    • C.肝良性腺瘤
    • D.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 E.肝血管瘤
  24. 以下对肝囊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类圆形的无回声区
    • B.囊壁菲薄、光滑、整齐
    • C.内部透声良好的无回声
    • D.后方多无增强效应
    • E.常伴有侧方声影
  25. 常见的肝脏弥漫性病变是

    • A.病毒性肝炎
    • B.糖原贮积病
    • C.淤血肝
    • D.肝豆状核变性
    • E.以上都是
  26. 库氏法将肝脏分为八个区,以肝段(S)命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尾状叶为S1
    • B.左内侧叶为S4
    • C.右前上段为S8
    • D.左内叶背侧由肝圆韧带将S1及S4分开
    • E.右后叶下段为S6
  27. 关于肝脏脏面“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错误的说法是

    • A.横沟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 B.横沟为第一肝门所在
    • C.左纵沟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构成
    • D.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
    • E.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肝静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