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20康复医学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考试试题(专业实践能力)精编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紫外线治疗照射面积中,"照射面积以不超过30cm2为宜"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2. 紫外线治疗照射面积中,"可用于全身照射"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3. 紫外线治疗照射面积中,"照射面积以不超过250cm2为宜"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4. 紫外线治疗剂量分级中,"照射后6~8h出现可见的轻微红斑反应,24h内消退,皮肤无脱屑"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5. 紫外线治疗剂量分级中,"照射后无肉眼可见的红斑反应发生"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6. 紫外线治疗剂量分级中,"照射后4~6h出现明显红斑反应,皮肤稍水肿,轻度灼痛,皮肤有斑片状脱屑和色素沉着"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7. 紫外线治疗剂量分级中,"照射后2~4h出现强红斑,伴皮肤水肿、灼痛,皮肤大片状脱皮,色素沉着明显"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8. 紫外线治疗剂量分级中,"照射后2h出现强烈红斑反应,皮肤暗红,水肿,出现水疱,剧烈灼痛,色素沉着明显"属于

    • A.0级(亚红斑量)
    • B.Ⅰ级红斑量(弱红斑量)
    • C.Ⅱ级红斑量(中红斑量)
    • D.Ⅲ级红斑量(强红斑量)
    • E.Ⅳ级红斑量(超红斑量)
  9. 失认症的训练中,"面对镜子自画像、梳洗等"属于

    • A.视扫描训练
    • B.躯体失认训练方法
    • C.偏身失认训练方法
    • D.忽略侧肢体的感觉输入训练
    • E.口头回忆法:亦有人称关键词法
  10. 失认症的训练中,"治疗师应多用口头暗示,如不要说‘请举起你的手',而说‘请举起你拿东西的手'"属于

    • A.视扫描训练
    • B.躯体失认训练方法
    • C.偏身失认训练方法
    • D.忽略侧肢体的感觉输入训练
    • E.口头回忆法:亦有人称关键词法
  11. 失认症的训练中,"双眼在视野范围内不断变换注视点、寻找并追踪目标的能力训练"属于

    • A.视扫描训练
    • B.躯体失认训练方法
    • C.偏身失认训练方法
    • D.忽略侧肢体的感觉输入训练
    • E.口头回忆法:亦有人称关键词法
  12. 失认症的训练中,"在ADL训练中,将复杂的动作分解,让患者记住每一活动的各个步骤,活动前先背出步骤,以指导动作"属于

    • A.视扫描训练
    • B.躯体失认训练方法
    • C.偏身失认训练方法
    • D.忽略侧肢体的感觉输入训练
    • E.口头回忆法:亦有人称关键词法
  13. 踝关节背伸时正常活动度是

    • A.0°~25°
    • B.0°~30°
    • C.0°~45°
    • D.0°~90°
    • E.0°~180°
  14. 髋关节内旋时正常活动度是

    • A.0°~25°
    • B.0°~30°
    • C.0°~45°
    • D.0°~90°
    • E.0°~180°
  15. 肩关节旋外时正常活动度是

    • A.0°~25°
    • B.0°~30°
    • C.0°~45°
    • D.0°~90°
    • E.0°~180°
  16. 把手的位置在站立时位于患者

    • A、小转子的高度
    • B、大转子的高度
    • C、股骨头的高度
    • D、髂后上棘的高度
    • E、髂前上棘的高度
  17. 使用腋杖时,哪块肌肉起主要作用

    • A、肱二头肌
    • B、肱三头肌
    • C、腕背伸肌
    • D、三角肌
    • E、腕屈肌
  18. 单侧忽略与偏盲正确的说法是

    • A、只能单独存在
    • B、两者性质相同
    • C、视野检查不能鉴别
    • D、单侧忽略不能主动代偿
    • E、偏盲不能主动代偿
  19. 患者,女性,25岁,外伤后截瘫,为患者配置腋杖。确定腋杖长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身长减去

    • A、40cm
    • B、41cm
    • C、42cm
    • D、43cm
    • E、50cm
  20. 属于半量化平衡功能评定的是

    • A、Berg平衡量表
    • B、平衡反应评定
    • C、平衡感觉整合检查
    • D、借助力台进行摆动测定
    • E、借助力台进行重心转移评定
  21. 失认症的训练中,"告诉患者及家属存在的问题,外出时随身带上写有姓名、住址、电话的卡片,以防丢失"属于

    • A、物品失认训练方法
    • B、听觉失认的训练方法
    • C、形态辨认障碍训练方法
    • D、空间关系辨认障碍训练方法
    • E、地形方位辨认困难训练方法
  22. Rood技术的冰刺激和刷拂的促进作用仅在治疗即刻和结束后

    • A、25~40s内有效
    • B、30~45s内有效
    • C、35~50s内有效
    • D、40~55s内有效
    • E、45~60s内有效
  23. 构音障碍患者的发音训练中,"如‘ha-hu'、‘mi-ki'"属于

    • A、无意义音节组合训练
    • B、有意义音节组合训练
    • C、句子水平的组合训练
    • D、构音点不同音的组合训练
    • E、构音点相同音的组合训练
  24. 患者气短、气急症状分级下列哪项不正确

    • A、1级稍感气短气急
    • B、2级稍感气短气急
    • C、3级轻度气短气急
    • D、4级明显气短气急
    • E、5级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25. 患者,男,40岁,因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1周,可配合的康复治疗不包括

    • A、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 B、患侧髋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 C、患侧膝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或主动运动
    • D、长腿平坐双上肢支撑练习
    • E、扶双拐下地负重行走练习
  26. 排痰训练注意事项不包括

    • A、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选择放松体位
    • B、深吸气时作胸壁颤摩振动后进行体位引流
    • C、各种训练每次一般为5~10min,务必避免疲劳
    • D、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免诱发呼吸性酸中毒
    • E、深呼气时作胸壁颤摩振动前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力
  27. 下述物理治疗方法中,不属于中频电疗法的是

    • A、干扰电疗法
    • B、音乐电疗法
    • C、等幅中频电疗
    • D、共鸣火花疗法
    • E、调制中频电疗法
  28. 不属于Brunnstrom技术中常用的原始反射是

    • A、对称性颈反射
    • B、不对称性颈反射
    • C、紧张性迷路反射
    • D、紧张性腰反射
    • E、保护性伸展反射
  29. 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正确是

    • A、体位为仰卧位
    • B、轴心在胫骨粗隆
    • C、固定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 D、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 E、正常活动度为0°~150°
  30. 增强上肢伸展肌力的轻强度作业活动为

    • A、磨砂板
    • B、推锯
    • C、拉锯
    • D、推铁箱
    • E、编织
  31. 三叉神经痛针刺按三叉神经分布区第一支,常取攒竹、鱼腰、丝竹空以及哪个穴

    • A、阳白
    • B、足三里
    • C、颊车、完骨
    • D、太冲
    • E、风池
  32. 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有

    • A、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结束巩固
    • B、建立关系-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结束巩固
    • C、建立关系-探索问题-心理测验-结束巩固
    • D、探索问题-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结束巩固
    • E、建立关系-心理测验-探索问题-结束巩固
  33. 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法(PNF)中,最适合于放松训练的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 B、节律性稳定
    • C、节律性发动
    • D、收缩-放松
    • E、慢反转-保持
  34. 治疗师与患者交谈或训练时,尽量站在患侧,或将色彩鲜艳的物品放在患侧,要求患者用健手越过中线取物的训练,这样的训练适宜

    • A、注意力
    • B、单侧忽略
    • C、手指失认
    • D、运动失用
    • E、视觉空间失认
  35. 属于踝关节在步行周期中异常表现的是

    • A、体重转移不充分
    • B、膝屈曲大于40°
    • C、足跟着地时膝关节屈曲
    • D、髋关节未达到中立位
    • E、躯干上部前倾
  36. 剪刀步态常见的肌痉挛为

    • A、髋内收肌
    • B、髋外展肌
    • C、股四头肌
    • D、股二头肌
    • E、小腿三头肌
  37. 腕部特殊检查中,"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的是

    • A、握拳试验
    • B、叩触诊试验
    • C、拇指对掌试验
    • D、拇指与小指尖相对试验
    • E、屈拇握拳试验(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或Finkelstein征)
  38. 前臂杖和腋杖的选用中,"肘关节屈曲挛缩,不能伸直时"选用

    • A、平台杖
    • B、两支腋杖
    • C、前臂支持型腋杖
    • D、肱三头肌支持型腋杖
    • E、有腕关节固定带的前臂杖
  39. 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运动方式
    • B、运动强度
    • C、运动时间
    • D、运动频率
    • E、运动地点
  40. 下列哪一项属于构音器官训练前准备

    • A、松弛训练
    • B、呼吸训练
    • C、舌运动训练
    • D、口唇运动训练
    • E、下颌运动功能训练
  41. 超短波疗法治疗时,关于调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谐振,振荡最小
    • B、发生谐振,输出电流最大
    • C、调节治疗仪的电容或电感
    • D、不论应用何级治疗剂量,必须使治疗仪的输出谐振
    • E、使治疗仪输出电路的振荡频率与治疗仪内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一致
  42. 特别适宜于缓解帕金森病震颤的放松训练为

    • A、暗示法
    • B、交替法
    • C、对比法
    • D、下垂摆动
    • E、放松体操
  43. 穿戴下肢假肢站起时,原则上应

    • A、假肢在前,健肢在后
    • B、两侧平行
    • C、健肢在前,假肢在后
    • D、以上都对
    • E、以上都不对
  44. 下列哪些情况不提示有氧训练的运动量过大

    • A、持续性疲劳
    • B、运动当日失眠
    • C、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 D、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 E、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
  45. 需他人帮助转移体位时,帮助者错误的方式是

    • A、站立姿势应稳定
    • B、缩短阻力臂
    • C、利用下肢肌力承担重量
    • D、增加对自己腰背部的应力
    • E、身体移动要循扶抱方向移动
  46. PNF操作技术中,全范围的反复牵张目的不包括

    • A、增强肌力
    • B、促进运动的开始
    • C、防止或减轻疲劳
    • D、增加关节主动活动度
    • E、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
  47. 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适用于肌力为

    • A、0级
    • B、1~2级
    • C、3级
    • D、4级
    • E、5级
  48. 电刺激神经干时向下传导引起的肌肉兴奋引发的电反应为

    • A、F波
    • B、H波
    • C、M波
    • D、P100
    • E、N75
  49. 在轮椅的参数选择中,为了舒适和防止压疮,座上可放坐垫,可用

    • A、板面离地面最少应有5cm
    • B、泡沫橡胶(5~10cm厚)或凝胶垫子
    • C、一般是坐面至腋窝的距离(一臂或两臂向前平伸)减10cm
    • D、在双臂内收情况下,坐位时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约90°
    • E、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足跟至腘窝的距离再加4cm
  50. PNF操作技术中,反复牵张(反复收缩)禁忌证错误的是

    • A、疲劳
    • B、关节不稳定
    • C、骨折导致关节不稳
    • D、肌肉等软组织损伤
    • E、骨质疏松导致关节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