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副高外科护理学练习卷二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 A.X线早期干骺区有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B.X线发病2周后干骺区有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C.X线平面可见骨膜掀起,骨膜下有死骨形成,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死骨影
- D.X线早期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继之骨质疏松
- E.X线显示早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形成关节挛缩畸形
-
化脓性关节炎
- A.X线早期干骺区有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B.X线发病2周后干骺区有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C.X线平面可见骨膜掀起,骨膜下有死骨形成,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死骨影
- D.X线早期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继之骨质疏松
- E.X线显示早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形成关节挛缩畸形
-
硬膜外麻醉后
- A.俯卧位
- B.半卧位
- C.垫枕平卧4~6小时
- D.头筒足低位6~8小时
- E.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A.X线早期干骺区有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B.X线发病2周后干骺区有虫蛀样骨破坏,骨密质薄,有死骨形成
- C.X线平面可见骨膜掀起,骨膜下有死骨形成,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死骨影
- D.X线早期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继之骨质疏松
- E.X线显示早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形成关节挛缩畸形
-
肉眼血尿
- A.肾挫伤
- B.肾部分裂伤,裂口通向肾包膜
- C.肾部分裂伤,裂口通向肾盂、肾盏
- D.肾全层裂伤
- E.肾蒂断裂
-
全身麻醉后
- A.俯卧位
- B.半卧位
- C.垫枕平卧4~6小时
- D.头筒足低位6~8小时
- E.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
-
Colles骨折病人骨折远端有
- A.前上方移位
- B.后上方移位
- C.内收外旋移位
- D.掌侧和尺侧移位
- E.背侧和烧侧移位
-
镜下血尿
- A.肾挫伤
- B.肾部分裂伤,裂口通向肾包膜
- C.肾部分裂伤,裂口通向肾盂、肾盏
- D.肾全层裂伤
- E.肾蒂断裂
-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骨折远端有
- A.前上方移位
- B.后上方移位
- C.内收外旋移位
- D.掌侧和尺侧移位
- E.背侧和烧侧移位
-
在该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前,至少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 A.1周
- B.2~4周
- C.5~6周
- D.7~8周
- E.9~10周
-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骨折远端有
- A.前上方移位
- B.后上方移位
- C.内收外旋移位
- D.掌侧和尺侧移位
- E.背侧和烧侧移位
-
假如该病人X线检查示右肾散在斑点状钙化,右输尿管上段见钙化影,膀胱及左肾无异常发现。此时处理上应考虑
- A.抗结核治疗+右肾切除
- B.抗菌药物治疗+右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
- C.抗菌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
- D.抗菌药物治疗+输尿管肾镜碎石、取石
- E.抗结核治疗
-
男性,32岁,轻度膀胱刺激症状1个月就诊。尿常规检查:白细胞4~5个/HP,红细胞2~3个/HP,尿结核菌培养阳性。此时可以诊断为
- A.慢性肾盂肾炎
- B.肾结核
- C.慢性膀胱炎
- D.尿道炎
- E.前列腺炎
-
该病人的下一步处理宜行
- A.静脉滴注强力抗菌药物
- B.口服抗菌药物
- C.KUB+IVP检查+抗结核治疗
- D.膀胱镜检查
- E.B超
-
病人最需要的急救处理是
- A.输血、补液、抗休克
- B.立即胸腔排气
- C.胶布固定
- D.应用升压药
- E.氧气吸人
-
病人,男,42岁,因“胸部外伤,严重呼吸困难、发绀2小时”来诊。查体:P120次/分,BP90/60mmHg;气管左偏,右胸廓饱满,叩诊呈高调鼓音,呼吸音消失。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肋骨骨折
- B.开放性气胸
- C.闭合性气胸
- D.张力性气胸
- E.血胸
-
急救处理后进一步治疗应首选
- A.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 B.急诊剖胸探查
- C.胸廓固定
- D.气管内插管
- E.开放中心静脉,大量补液
-
该病人目前最适宜的体位是
- A.侧卧位
- B.半卧位
- C.平卧位
- D.头低足高位
- E.仰卧中凹位
-
搬动此病人时应
- A.保持引流通畅
- B.保持引流瓶直立
- C.嘱病人屏住呼吸
- D.用两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
- E.注意观察引流液排出情况
-
护士判断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
- A.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
- B.看引流管是否有液体引出
- C.检查引流瓶中是否有引流液
- D.检查病人的呼吸音是否正常
- E.观察水封瓶中长管内水柱的波动
-
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引流管衔接处脱节,应立即做出的处理是
- A.更换胸腔引流管
- B.引流管重新连接
- C.钳闭引流管近端
- D.拔除胸腔引流管
- E.通知医生,等待处理
-
男性,28岁。胸部外伤致右侧第5肋骨骨折并发气胸,呼吸极度困难,发绀,出冷汗。检查:血压10.6/8kPa(80/60mmHg),气管向左侧移位,右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颈胸部有广泛皮下气肿等。给予闭式胸膜腔引流处理。造成病人极度呼吸困难、发绀的主要原因是
- A.健侧肺受压迫
- B.广泛皮下气肿
- C.纵隔向健侧移位
- D.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 E.伤侧胸腔压力不断升高
-
术后病人出院指导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术后3~5年内避免妊娠,因妊娠常使乳癌复发
- B.出院时帮助病人戴上暂时性无重量义乳
- C.遵医嘱坚持放疗、化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 D.出院后不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穿刺,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发生
- E.注意功能锻炼,用患肢作爬墙运动、举杠运动、转绳运动、提拉和搬动重物
-
本病应如何治疗
- A.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B.乳腺癌姑息切除加放疗
- C.不宜切除,行激素治疗、化疗、放疗
- D.乳癌扩大根治术
- E.不宜手术,给予中药治疗
-
女性,42岁。主诉: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半年、无疼痛,近日逐渐增大而来院就诊。体检:触及左乳外上象限3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腋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根据以上情况可能的诊断是
- A.乳腺囊性增生病
- B.乳腺结核
- C.乳腺纤维腺瘤
- D.乳管内乳头状瘤
- E.乳腺癌
-
应立即给病人使用的最主要急救药物是
- A.20%甘露醇
- B.氨苯蝶啶
- C.地塞米松
- D.苯巴比妥
- E.氢氯噻嗪
-
目前禁忌的处理方法是
- A.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
- B.开颅探查
- C.应用地塞米松
- D.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 E.脑室引流
-
女性,35岁,被人用铁棍击伤头部,立即出现昏迷,送医院途中清醒,并可与家人谈话,但头痛、呕吐明显,入院查体时呈昏迷状态,左瞳孔直径0.5cm,右侧0.2cm,右侧肢体无自主运动。此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最符合
- A.脑挫裂伤
- B.原发性脑干损伤
- C.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 D.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 E.急性脑内血肿
-
该病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 A.X线片
- B.椎管造影
- C.CT
- D.临床症状
- E.MRI
-
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牵引休息
- B.椎管内封闭
- C.局部热敷
- D.手术治疗
- E.化学溶核
-
此时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A.清创术,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 B.清创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 C.清创术,骨折复位,髓内针内固定
- D.清创术,夹板固定
- E.清创术,石膏管型固定
-
男,40岁,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3周,左足背内侧感觉障碍伴肌力减退,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该病人最可能突出部位为
- A.L1~L2
- B.L2~L3
- C.L3~L4
- D.L4~L5
- E.L5~S1
-
男性,30岁,车祸2小时后来院,一般情况尚好,右小腿中上段皮裂伤14cm,软组织挫伤较重,胫骨折端有外露,出血不多。在进行X线片检查前,应该进行的处理为
- A.行简单的外固定及局部包扎
- B.行气压止血带止血
- C.急送手术室
- D.石膏固定
- E.跟骨结节牵引
-
该病人的治疗原则应是
- A.保护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 B.限制钾盐摄入
- C.迅速扩容,纠正休克
- D.保护心功能
- E.积极处理原发病
-
术后1周活动过于用力突发晕倒,柏油样便,血压80/50mmHg,最可能为
- A.肝昏迷
- B.肝性脑病
- C.肝断面出血引发内出血
- D.肝功能衰竭
- E.意识改变
-
病人,男,30岁。因外伤造成脾破裂入院,手术后第2天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T38.5℃,P120次/分,R3次/分,尿量24小时为250m!,尿比重1.010,血钠135mmol/L,血钾7.0mmol/L,pH7.3,尿素氮22mmol/L。该病人可能发生了
- A.失血性休克
- B.急性肾衰竭
- C.高钾血症
- D.尿毒症
- E.心功能不全
-
术前护理评估中最重要的方面是
- A.既往史
- B.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状况
- C.局部身体状况
- D.全身身体状况
- E.—般资料
-
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观察护理不包括
- A.有效疼痛
- B.不宜过早活动,取半卧位
- C.督促尽早开始活动
- D.间断吸氧3~4天
- E.24小时出入量监测,维持体液平衡
-
初步诊断为
- A.肝血管瘤
- B.继发性肝癌
- C.肝脓肿
- D.原发性肝癌
- E.肝肉瘤
-
男,49岁。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肝区隐痛6个月。查体无特殊发现。化验检查:甲胎蛋白阳性。进一步定位诊断检查方法
- A.B超
- B.磁共振
- C.血清学检查
- D.放射性核素扫描
- E.肝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