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儿科护理学(正/副高)考试C型题专项训练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患儿入院第5天,医师开具医嘱,患儿开始化疗,化疗药物应用柔红霉素。柔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 A.恶心、呕吐
    • B.心脏毒性
    • C.出血性膀胱炎
    • D.神经毒性
    • E.耳毒性
    • F.库欣综合征
    • G.过敏反应
  2. 对于该患儿的护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及时遵医嘱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 B.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应缓慢输注,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 C.尽快行中心静脉置管
    • D.穿刺后应延长按压时间
    • E.每周监测血常规
    • F.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
  3. 患儿目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护理诊断是()。

    • A.活动无耐力
    • B.组织完整性受损
    • C.有窒息的危险
    • D.组织灌注量改变
    • E.自我形象紊乱
    • F.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 患儿入院后第2天,护士发现患儿手背部静脉穿刺部位渗血不止。患儿出现该症状的机制是()。

    • A.血小板减少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纤维蛋白溶解速度加快
    • D.血中有类肝素抗凝物质
    • E.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F.白细胞增多
  5. 患儿,男,2岁。以“发热、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大片淤斑2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24.2×109/L,血红蛋白61g/L,血小板43×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最突出的特征是()。

    • A.肝脾肿大
    • B.发热
    • C.最易发生DIC
    • D.关节疼痛
    • E.淋巴结肿大
    • F.黄疸
  6. 关于患儿的病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特征
    • B.病程自限,瘫痪进程不超过4周
    • C.瘫痪常常难以缓解
    • D.部分患儿会残留不同程度的肌无力
    • E.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皮肤感觉过敏
    • F.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7. 该患儿发生了呼吸肌麻痹,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开放气道,遵医嘱给予吸氧
    • B.充分扩充血容量
    • C.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D.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 E.如出现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气管切开的用品准备
    • F.去枕平卧,松开衣领、腰带,头偏向一侧
  8. 责任护士观察病情时,患儿突然出现呼吸38次/分,进食呛咳,吞咽困难。此时责任护士首先应考虑该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是()。

    • A.心肌炎
    • B.呼吸肌麻痹
    • C.电解质紊乱
    • D.消化道出血
    • E.肺内感染
    • F.心力衰竭
  9. 患儿,男,1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天”,家长背入医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下肢肌力Ⅱ级,呈对称性下降,双上肢肌力Ⅲ级,膝、跟、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辅助检查:急查血电解质均正常,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脱髓鞘改变,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脑CT显示正常。患儿入院后,查体合作,精神状态较好,可很好地与责任护士沟通。该患儿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 A.细菌性脑膜炎
    • B.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 C.脑性瘫痪
    • D.多发硬化症
    • E.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 F.病毒性脑膜炎
  10. 患儿经过10天的治疗和护理,血小板升至60×109/L,可以出院。对该患儿的出院指导内容是()。

    • A.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B.避免坚硬、多刺的食物
    • C.患儿活动不受限制
    • D.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
    • E.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 F.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11. 该患儿入院后月经来潮,此时的护理措施是()。

    • A.监测患儿心率、血压
    • B.密切观察月经量
    • C.勤换内裤
    • D.加强会阴部卫生
    • E.给予温水坐浴
    • F.卧床休息
  12. 该患儿入院后,给予积极治疗,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但未给予血小板输注。对该患儿不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原因是()。

    • A.易引起溶血现象
    • B.抑制血小板生成
    • C.增加毛细血管脆性
    • D.过敏反应
    • E.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 F.增加心脏负担
  13. 患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

    • A.痤疮、多毛
    • B.向心性肥胖
    • C.血压升高
    • D.血糖降低
    • E.神经精神性症状
    • F.骨质疏松
  14.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 A.皮肤、黏膜
    • B.生殖道
    • C.消化道
    • D.颅内
    • E.泌尿道
    • F.牙龈
  15. 患儿,女,13岁。主因“反复血小板减少2年余”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库欣貌,颜面部及躯干密集分布大小不等淤点,压之褪色,双下肢可见撤斑,腹部可见白色斑纹。血常规:白细胞14.29×109/L,血红蛋白161g/L,血小板25×109/L。患儿有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史,入院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 A.骨髓制造巨核细胞功能低下
    • B.免疫反应
    •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 D.脾脏破坏血小板
    • E.血小板功能异常
    • F.变态反应
  16. 该患儿经口服药物治疗,已控制癫痫发作,准备出院。责任护士为患儿和家长做出院指导。关于出院指导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预防感冒、感染等诱发因素
    • B.建立合理作息时间,保证良好睡眠
    • C.避免患儿单独外出,防止烫伤
    • D.癫痫经药物控制后,患儿可独自去游泳、登山等
    • E.讲解有关癫痫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F.告知连续用药的重要性,避免因漏服或自行改变药量而诱发癫痫发作
  17. 该患儿入院后,再次行脑电图检查。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尽力避免使用镇静剂
    • B.停用抗癫痫药
    • C.脑电图监测最好包括睡眠及清醒记录
    • D.记录时间不小于20分钟
    • E.必要时作24小时脑电图
    • F.必要时检查前要剥夺患儿睡眠
  18. 患儿,男,10岁。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于玩耍中突然出现抽搐,双眼上翻,口周发绀,右侧肢体强直并伴有抽动,2分钟后自然缓解,事后不能回忆,抽搐前无其他征兆,家长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儿又出现2次上次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脑电图显示:异常脑电图,睡眠期两前中后颞区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左侧显著,睡眠期两额极额区慢波、尖形慢波活动,左侧显著。患儿入院后,精神状态欠佳,不爱与人交流,2天有1次发作,每次持续1~2分钟后自行缓解。为明确患儿诊断,还需要做的检查是()。

    • A.心电图
    • B.腹部B超
    • C.头颅CT
    • D.血常规
    • E.诱发电位
    • F.肌电图
  19.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 A.丙戊酸钠
    • B.ACTH
    • C.卡马西平
    • D.苯妥英钠
    • E.托吡酯
    • F.奥卡西平
  20. 癫痫全身性发作不包括()。

    • A.失神发作
    • B.肌阵挛发作
    • C.失张力性发作
    • D.强直性发作
    • E.感觉性发作
    • F.强直-阵挛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