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正/副高)考试复习题(8)
-
患儿双踝关节及双耳后出现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痒感。关于过敏性紫癜的皮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表现是皮疹
- B.皮疹主要分布在负重部位,多见于下肢近端
- C.特征性皮疹高出皮肤
- D.皮疹最初为小型荨麻瘆或粉红色斑丘疹
- E.皮疹压之不褪色
- F.皮疹部位还可以形成出血性水疱,甚至溃疡
- G.紫癜可融合成片
- H.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着
-
患儿经过进一步检查,其过敏原检查为:鸡蛋、蛋黄、蛋白(+++),牛奶(++)。根据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医嘱给予患儿免鱼虾肉蛋奶饮食,护士应与患儿家长沟通的内容是()
- A.患儿此次入院的原因
- B.患儿的医疗诊断
- C.患儿对鸡蛋、蛋黄、蛋白和牛奶过敏检查结果
- D.注意少吃鸡蛋、少喝牛奶
- E.住院期间只能食用医院营养科提供的配餐
- F.回家后做饮食调整,不能吃含有鸡蛋、牛奶的食物
- G.发现出现皮疹等情况立即就医
-
患儿入院后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其他检查结果如下:血常规:白细胞13.54×109/L,红细胞2.56×109/L,血红蛋白92g/L;血生化:总蛋白52.3g/L,白蛋白21.3g/L,肌酐459.76μmol/L;凝血检查:PT40.3s;便常规(+),红细胞10~15个/HP;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0个/HP;B超提示:肠壁水肿征象。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护士应首先给予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 A.安置患儿卧床休息
- B.测量血压
- C.监测心率变化
- D.查看脉搏波动情况
- E.患儿呕吐时防止误吸
- F.及时更换呕吐物污染的衣物
- G.遵医嘱给予患儿禁食、补液、止血
- H.防止皮疹部位受压
-
患儿,男,6岁。因“发热7天,咳嗽4天,出现双侧小腿腓肠肌疼痛”入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时意识清醒,体温正常,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10次/分,主诉双侧腓肠肌压痛,无肿胀,活动受限,无关节疼痛。入院当天晚21:00出现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同时发现患儿双踝关节及双耳后出现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痒感。后又呕吐数次,呕吐物可见数个暗红色小血块,主诉腹痛,遵医嘱给予开塞露通便后排便1次,可见暗红色血水,约200ml,后又排血便3次。根据患儿病情变化,护理观察的重点是()。
- A.患儿的意识和精神状态
- B.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 C.皮疹部位及形态
- D.出血及止血药效果
- E.呕吐时间、频率、性质及量
- F.患儿饮食与腹痛关系
- G.腓肠肌压痛
- H.循环状态
- I.大便颜色、性质及量
- J.尿量
-
护士为家长做居家护理指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除遗尿对小儿情绪的影响,给予信心和支持,切忌打骂
- B.对小儿的遗尿行为要咨询有经验者和医生
- C.傍晚前应注意控制饮水量,少给流质饮食,养成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
- D.夜间尤其是在经常易发生遗尿的时间之前,及时唤醒排尿
- E.合理安排生活,坚持排尿训练,逐渐缩短排尿间隔时间
- F.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
患儿,6岁,从4岁开始即出现夜尿增多,经常性夜间尿床。近一年尿床现象加重,有时白天也会尿湿裤子,被确诊为遗尿症。遗尿症在儿童心理行为异常中,其类别属于()。
-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 B.运动行为问题
- C.社会行为问题
- D.语言问题
- E.性格行为问题
- F.人格问题
-
关于治疗遗尿症的常用药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精氨酸
- B.去氨加压素
- C.生长抑素
- D.糖皮质激素
- E.铁剂
- F.去甲肾上腺素
-
关于儿童遗尿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小儿满月后即能控制膀胱排尿
- B.2岁后发生不随意排尿,即诊断为遗尿症
- C.小儿遗尿多发生在白天
- D.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E.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 F.健康欠佳、劳累、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可使症状加重
-
关于小儿身长的指标,下列陈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出生时平均为50cm
- B.1周岁以内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
- C.1周岁约为75cm
- D.2周岁约为87cm
- E.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6cm
-
为防止婴幼儿腹泻交叉感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注意病室环境消毒和隔离患儿
- B.食具、尿布专用
- C.护理患儿前后注意洗手
- D.对腹泻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 E.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造成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包括()。
- A.过食
- B.急性感染
- C.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
- D.诊断延误
- E.胰岛素注射过量
-
下列可以引起无热惊厥的疾病有()。
- A.新生儿颅内出血
- B.癫痫
- C.低血糖症
- D.化脓性脑膜炎
- E.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
有出血性疾病的小儿,出现()说明情况危急。
- A.头痛、惊厥、颈抵抗提示颅内出血
- B.颅内出血伴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并脑疝
- C.面色发红,血压上升
- D.血尿、腰痛提示肾出血
- E.腹痛、便血或黑便常提示消化道出血
-
关于癫痫发作时的护理,叙述正确的有()。
- A.头偏向一侧
- B.保持呼吸道通畅
- C.按压肢体预防骨折
- D.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 E.坚持服药,按时服药
-
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是()。
- A.肺炎链球菌
- B.副流感病毒
- C.腺病毒
- D.单纯疱疹病毒
- E.柯萨奇病毒
-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 A.肺炎链球菌
- B.副流感病毒
- C.腺病毒
- D.单纯疱疹病毒
- E.柯萨奇病毒
-
婴儿出生后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体现了生长发育的()。
- A.连续性
- B.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 C.顺序性
- D.个体差异
- E.阶段性
-
疱瘆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 A.肺炎链球菌
- B.副流感病毒
- C.腺病毒
- D.单纯疱疹病毒
- E.柯萨奇病毒
-
小儿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受到遗传、营养、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生长发育的()
- A.连续性
- B.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 C.顺序性
- D.个体差异
- E.阶段性
-
此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吸氧
- B.镇静
- C.置患儿于膝胸卧位
- D.报告医师
- E.准备吗啡、普萘洛尔等抢救药品
-
人体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该现象体现了生长发育的()?
- A.连续性
- B.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 C.顺序性
- D.个体差异
- E.阶段性
-
该患儿拟做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能是()。
- A.肺野充血
- B.肺血管影增粗,肺动脉段凸出
- C.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凹陷,呈靴状心影
- D.左、右心室扩大
- E.两侧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
-
该患儿入院后1小时,哭闹后突然晕厥、抽搐,可能出现了()。
- A.脑缺氧发作
- B.脑脓肿
- C.脑血栓
- D.中毒性脑病
- E.脑出血
-
患儿,男,2岁。自幼发绀,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小儿,现因发热、咳嗽3天入院。查体:体温38.5℃,口唇发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HR136次/分,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指(趾)端发绀明显,有杵状指。该患儿可能患有()。
- A.室间隔缺损
- B.房间隔缺损
-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 E.肺动脉狭窄
-
对患儿的脐部护理不正确的是()。
- A.保持胳部清洁干燥
- B.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做脐周封闭
- C.近端用3%双氧水清洗
- D.重新消毒后涂以碘酒
- E.残留脐带的远端可保留
-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
- A.断脐后消毒纱布
- B.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 C.及时大量使用青霉素
- D.早期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 E.普及新法接生,严格无菌操作
-
患儿,在家接生。出生后8天出现口张不大,吸吮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该患儿属于()。
- A.新生儿颅内出血
- B.新生儿破伤风
- C.新生儿败血症
- D.新生儿硬肿症
- E.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
护士对患儿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 A.应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
- B.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隔音
- C.在患儿手心放一纱布卷,以保护掌心皮肤不受损伤
- D.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
- E.保持呼吸道通畅
-
该小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给予高动物蛋白、无渣的流质饮食
- B.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出血和感染
- C.去除可能存在的致敏原
- D.保持患肢功能位置
- E.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血便
-
关于免疫球蛋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 B.新生儿血中IgM含量低,故易患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 C.6~7岁时SIgA达成人水平
- D.婴儿出生后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部分SIgA
- E.来自母体的IgG于生后6个月时几乎全部消失
-
患儿,男,12岁。2周前患扁桃体炎,近几日右下肢出现对称性皮疹,腕关节疼痛呈游走性,腹部有压痛,症状较重,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关于该小儿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 A.控制感染
- B.除去病因
- C.止血
- D.脱敏
- E.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浓度一般为()。
- A.0.15%~0.3%
- B.0.4%~0.5%
- C.1%~1.5%
- D.1.5%~2%
- E.2%~3%
-
脊髓灰质炎患儿隔离至()。
- A.病后30天
- B.病后40天
- C.病后20天
- D.病后10天
- E.病后15天
-
维生素A缺乏症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毛囊角化,多见于()。
- A.头面部
- B.手足
- C.四肢
- D.四肢伸面、肩部
- E.背部
-
患儿,女,8岁。因双侧甲状腺肿大住院。甲状腺扫描可见弥漫性甲状腺肿,均匀分布。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肿,支持这一诊断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 A.T3、T4升高,TSH降低
- B.T3、T4降低,TSH升高
- C.T3、T4升高,TSH正常
- D.T3、T4降低、TSH正常
- E.T3、T4正常,TSH正常
-
小儿,3岁,进食花生米时不慎呛咳,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给予吸氧
- B.人工呼吸
- C.用吸痰器清理呼吸道
- D.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
- E.做好协助气管取异物的准备
-
患儿,男,1岁。因腹泻、脱水入院。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但患儿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弱。该患儿应考虑为()。
- A.低血糖症
- B.低钙血症
- C.低镁血症
- D.低钾血症
- E.酸中毒
-
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除控制感染外,还应同时应用下列哪种药物减轻症状()。
- A.镇静剂
- B.肾上腺皮质激素
- C.止咳药
- D.呋塞米
- E.镇痛药
-
正常新生儿胃容量为()。
- A.10~20ml
- B.20~30ml
- C.30~60ml
- D.70~80ml
- E.80~100ml
-
幼儿和较大儿童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最多见的典型症状是()。
- A.手足搐搦
- B.惊厥
- C.喉痉挛
- D.面神经征阳性
- E.腓反射阳性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出现枕秃多见于()
- A.1~2个月
- B.3个月以内
- C.3~6个月
- D.1岁左右
-
能确定慢性肾炎病理类型的检查方法为()。
- A.尿液常规检查
- B.血Cr、BUN检查
- C.B超检查
- D.肾活检
- E.尿沉渣镜检
-
非感染性病理性黄疸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药物性黄疸
- B.新生儿溶血病
- C.先天性胆道闭锁
- D.胎粪延迟排出
- E.母乳性黄疽
-
患儿,2岁。近期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疲乏无力、不爱活动。查体:皮肤苍白,肝右肋下可触及约2cm大小,边缘光滑,质软,无压痛。辅助检查:红细胞数3.0x1012/L,血红蛋白量80g/L,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B.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 C.溶血性贫血
- D.感染性贫血
- E.生理性贫血
-
新生儿,男,出生体重3360g,身长50cm,顺产。一般情况良好,现采用母乳喂养。哺乳结束后,竖抱婴儿、轻拍其背部的目的是()。
- A.预防感染
- B.增强食欲
- C.镇静
- D.促进消化
- E.防止溢乳
-
小儿,男,母乳喂养,体重9kg,身长75cm,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其月(年)龄可能是()
- A.8~10个月
- B.10~12个月
- C.1岁
- D.1岁6个月
- E.2岁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
- A.1岁以下小儿
- B.2岁以下小儿
- C.3岁以下小儿
- D.5岁以下小儿
- E.8岁以下小儿
-
足月儿,因臀位经吸引器助产,生后1天出现嗜睡,呼吸不规则,肌张力低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B.新生儿破伤风
- C.新生儿颅内出血
- D.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 E.新生儿败血症
-
结核病原发综合征典型的胸部X线片表现是()。
- A.云雾状阴影
- B.团块状阴影
- C.哑铃状双极影
- D.斑点状阴影
- E.粟粒状阴影
-
关于小儿肝脏发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小
- B.肝细胞发育不完善
- C.婴幼儿在右肋缘下1~2cm易触及
- D.肝脏解毒能力较差
- E.6岁后肋缘下不能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