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正/副高)考试复习题(3)
-
该患儿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诊断是()。
- A.体温过低:与新陈代谢降低、活动量减少有关
- B.疲乏: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毒有关
-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D.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本病相关知识有关
- E.自理缺陷:与发育障碍有关
- F.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呼吸道排出病原体有关
-
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对患儿采取肺结核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餐具、痰杯应消毒处理
- B.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C.避免患儿与其他急性传染病患儿接触
- D.定期复查
- E.坚持全程正规服药,出现毒副作用亦不可停用或减量
- F.治疗期间,服药过程中可以自行停药
-
患儿母亲曾患肺结核,父母皆为农民,患儿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患儿入院后,可能的疾病诊断是()。
- A.支原体肺炎
- B.原发型肺结核
- C.百日咳
- D.麻疹
- E.哮喘
- F.支气管炎
-
患儿胸部X线平片显示哑铃状阴影,其发生机制是()。
- A.肺门炎症
- B.肺原发病灶渗出性病变
- C.结核性淋巴管炎
- D.肺部弥漫性充血
- E.肺门部肿大的淋巴结
- F.淋巴管结节
-
患儿,3岁。1个月前出现咳嗽,近2周加重,持续发热38℃左右,并伴有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低下,体重不增,体型消痩,营养差。双肺上中部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及少许哮鸣音。胸部X线平片可见哑铃状阴影。患儿入院后护理评估的内容包括()。
- A.询问患儿卡介苗接种史
- B.了解有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 C.检查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
- D.了解患儿平时饮食、睡眠情况
- E.评估患儿家长对本病的认知情况
- F.了解患儿有无百日咳、麻疹等病史
-
患儿全身肿胀明显,为预防压疮,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 A.骶尾部使用棉垫圈,防止骶尾部受压
- B.保持衣服平整,避免潮湿
- C.翻身时避免拖拽患儿
- D.定时变换体位,减少局部受压
- E.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
- F.用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
护士发现患儿有出血征象,正确的处理措施为()。
- A.暂时停止血液净化治疗,避免出血的发生
- B.通知医师,暂停追加肝素直到出血控制
- C.通知医师,停止使用肝素
- D.通知医师,立即予以鱼精蛋白静推中和肝素
- E.观察出血情况,暂不做特殊处理
- F.给予鼻腔局部填塞止血
-
患儿全身肿胀明显,血电解质检查结果提示:K+2.93mmol/L。医师开具医嘱,为患儿补钾。该患儿目前正确的补钾措施是()。
- A.自行口服补钾
- B.经鼻胃管鼻饲补钾
- C.先静脉推注少量氯化钾,以迅速纠正低钾血症
- D.静脉推注速度宜慢
- E.0.6%氯化钾静脉滴注
- F.补钾同时须严密监测心电图改变
-
血液净化治疗完毕,护士发现患儿心率下降,心电监护提示T波低宽。此时该患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 A.低钾血症
- B.高钾血症
- C.低钠血症
- D.高钠血症
- E.低钙血症
- F.高钙血症
-
入院后12小时,患儿接受了第一次血液净化治疗,为了防止血液净化过程中血凝形成,对患儿进行肝素化治疗。透析3小时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给予吸痰一次,患儿鼻腔和口腔有少量出血。针对该患儿的情况,应选择的血液净化模式是()。
- A.血液滤过(CVVH)
- B.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
- C.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灌流模式
- D.血浆置换(TPE)
- E.血浆吸附(PA)
- F.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
-
患儿入院后2小时,出现口唇发绀加重、呼吸急促较前明显,SpO280%。此时应采取的治疗处理措施是()。
- A.急查动脉血气分析
- B.鼻导管吸氧5~6L/min
- C.面罩吸氧8~10L/min
- D.吸痰
- E.给予呼吸兴奋剂
- F.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
脑炎与脑膜脑炎脑脊液可见()。
- A.压力增高
- B.中性粒细胞为主
- C.淋巴细胞为主
- D.蛋白质轻中度增高
- E.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应用脱水剂
- B.应用利尿剂
- 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D.侧脑室引流
- E.反复做腰椎穿刺放液
-
患儿,女,5岁,黄蜂蜇伤2天。查体:体温37.6℃,呼吸46次/分,脉搏133次/分,嗜睡,双侧瞳孔对光反应正常,颈项强直,头面部肿胀明显,口唇发绀,双侧呼吸音对称,未闻及啰音,SPO288%,全身皮肤黄染,可见散在分布陈旧性瘢痕及针尖大小出血点,巩膜中度黄染,肝脏右肋下2.5cm。入院后急查实验室结果:PLT88×109/L,红细胞计数2.88×1012/L,白细胞39.49×109/L,HB86g/L;凝血象:PT21.1s,APTT53.8s;肝功能:TBil193.5μmol/L,ALT2680U/L,AST>3000U/L;肾功能:BUN17.47mmol/L,CR211.3μmol/L;心肌酶谱:LDH>9030U/L,CK>912U/L,CK-MB919U/L。门诊以“蜂蜇伤、多脏器功能障碍”收入院。根据以上信息,初步判断该患儿存在的脏器功能障碍有()。
- A.心功能
- B.肝功能
- C.肾功能
- D.肺功能
- E.凝血功能
- F.中枢神经系统
-
护理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应注意哪些()。
- A.水肿严重及高血压患儿绝对卧床
- B.水肿消退、尿量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 C.食欲正常后,可进食高价蛋白
- D.阴囊水肿可用丁字带保护
- E.每周用温水清洗皮肤
-
确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主要依据是()。
- A.血清HBV抗原阳性
- B.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 C.肾组织学改变为膜性肾病
- D.有肾实质损害表现,血尿及蛋白尿
- E.血清HBV-DNA阳性
-
下列属于儿科护士素质要求的是()。
- A.诚实的品格,较高的素质
- B.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 C.掌握多门语言
- D.敏锐的观察能力
- E.开展科研的能力
-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 B.眩晕
- C.脑脊液改变
- D.头痛
- E.脑膜刺激征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数目()。
- A.正常
- B.延长
- C.减少
- D.正常或增多
- E.正常或减少
-
下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现是()。
- A.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 B.发热、寒战、腰痛
- C.高热、呕吐、精神萎靡、惊厥
- D.高热、体重不增、黄疸明显
- E.尿急、尿频、尿痛
-
上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现是()。
- A.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 B.发热、寒战、腰痛
- C.高热、呕吐、精神萎靡、惊厥
- D.高热、体重不增、黄疸明显
- E.尿急、尿频、尿痛
-
产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 A.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B.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C.脑实质出血
- D.小脑出血
- E.硬膜下出血
-
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 A.缺血缺氧
- B.分娩时产伤
- C.快速输入高渗液体
- D.血管畸形
- E.感染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数目()。
- A.正常
- B.延长
- C.减少
- D.正常或增多
- E.正常或减少
-
患儿,女,孕33周早产儿,自然分娩。第二产程4小时,生后有窒息史。第2天出现烦躁不安,拒乳,突然尖叫、呕吐、阵发性青紫,面部抽动,拥抱反射消失。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为()。
- A.新生儿脑膜炎
- B.新生儿败血症
- C.新生儿肺炎
- D.新生儿颅内出血
- E.新生儿破伤风
-
针对该患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松开衣领
- B.摇晃患儿使其清醒
- C.在上下牙间垫牙垫
- D.保持环境安静
- E.降低体温
-
为该患儿每日供给的蛋白质应()。
- A.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
- B.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4.0~5.5g/kg
- C.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5.0~5.5g/kg
- D.从每日1.5~2.O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6.0~6.5g/kg
- E.从每日1.5~2.O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6.5~7.0g/kg
-
患儿,男,5岁。因急性肺炎入院2天,体温39℃,脉搏130次/分,呼吸25次/分,意识清楚,其余结果正常,在查体过程中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四肢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该患儿可能的诊断为()。
- A.脑膜炎
- B.急性呼吸衰竭
- C.高热惊厥
- D.癫痫
- E.感染性休克
-
患儿,女,1岁腹泻3月余。患儿发病以来食欲较差。查体:精神差、消痩、肌肉松弛,体重6.9kg,诊断为中度营养不良。为该患儿每日供给的热量应()。
- A.由少量逐渐增至稍低于正常需要量
- B.由少量迅速增至稍超过正常需要量
- C.由少量逐渐增至超过正常需要量
- D.由少量逐渐增至正常需要量
- E.由少量迅速增至正常需要量
-
患儿,女,2岁。因会阴部皮肤破溃就诊。家长诉患儿平时经常用手挠肛门,晚上睡眠不稳。该患儿可引起的潜在并发症是()。
- A.全身炎症
- B.腹痛
- C.肠道慢性炎症
- D.尿道炎
- E.会阴瘙痒
-
下列不符合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的是()。
- A.头发呈黄褐色
- B.皮肤白皙且多湿疹
- C.常有通贯掌、智力低下
- D.尿有鼠臭味
- E.可伴有惊厥
-
接种活疫苗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用75%酒精消毒
- B.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
- C.剩余活菌苗应烧毁
- D.剩余药液放置不超过1小时
- E.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的主要的原因是()。
- A.高血容量
- B.严重循环充血
-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D.心肌收缩力减弱
-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过敏性紫癜患儿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
- A.血小板计数减少
- B.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
- C.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D.血块退缩试验异常
- E.骨髓检查异常
-
患儿,男,1岁。急起高热2天,流涎拒食。查体:无皮疹,咽部充血,咽腭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多个2~3mm的疱疹,心肺(-)。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咽喉炎
- B.疱疹性咽峡炎
- C.咽结合膜热
- D.流行性感冒
- E.疱疹性口炎
-
新生儿,出生5天。近2天来拒奶、不哭、少动。查体:体温29℃,面颊、四肢皮肤暗红色)僵硬。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
- B.放入37~38℃的温水中行温水浴
- C.放入30~32℃暖箱中
- D.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5~1℃
- E.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
-
7~9个月婴儿不可添加的辅食有()。
- A.饼干
- B.烂面条
- C.稠粥
- D.水果
- E.碎肉
-
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 A.病毒感染
- 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D.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 E.血小板功能异常
-
营养不良时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
- A.腹部、面部、躯干、臀部、四肢
- B.面部、腹部、躯干、四肢、臀部
- C.四肢、躯干、臀部、腹部、面部
-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 E.躯干、四肢、面部、臀部、腹部
-
护士与医生定期到幼儿园为小朋友测量身高、体重,检查五官,取外周血测血象。同时了解、指导幼儿园的膳食安排等。她们所做的工作属于()。
- A.计划免疫
- B.健康保健
- C.健康教育
- D.临床护理
- E.整体护理
-
学龄前小儿膳食安排错误的是()。
- A.粗粮、细粮搭配
- B.避免坚硬食物
- C.食品多样化
- D.软硬接近成人
- E.因生长发育平稳,蛋白质供给能量占10%
-
不符合高渗性脱水特征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B.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渗出
- C.ADH分泌减少
- D.尿少
- E.尿比重增高
-
肠套叠时,需采取手术治疗的指征是()。
- A.无明显腹胀
- B.无腹膜刺激征
- C.小肠型肠套叠
- D.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 E.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
-
引起水痘的病原体是()。
- A.水痘病毒
- B.带状疱疹病毒
- C.EB病毒
-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E.单纯疱疹病毒
-
不能在肋缘下触及到肝脏的年龄应为()。
- A.2岁后
- B.3岁后
- C.4岁后
- D.5岁后
- E.6岁后
-
以下关于正常足月新生儿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
- B.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
- C.出生时血液中胎儿血红蛋白占30%
- D.出生后卵圆孔永久关闭
- E.肾小球的浓缩功能较完善
-
每100ml口服补液盐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是()。
- A.0.15g
- B.0.2g
- C.0.25g
- D.0.3g
- E.0.35g
-
新生儿期是指()。
- A.自出生脐带结扎到1周岁
- B.自受孕到出生脐带结扎时
- C.自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天
- D.自出生后第1天到生后第30天
- E.自出生后第1天到生后第40天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儿发生惊厥首先要做到()。
- A.应用止惊剂
- B.应用钙剂
- C.应用呼吸兴奋剂
- D.保持呼吸道通畅
- E.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