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试题及答案(1)强化训练
-
随访形式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家庭访视( )
- A.正确
- B.错误
-
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 )
- A.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B.2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C.3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D.4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E.5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
对于紧急转诊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
- A.1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B.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C.4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D.6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E.8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对血压控制满意、五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
- A.正确
- B.错误
-
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包括( )
- A.吸烟
- B.糖尿病
- C.肥胖
- D.心血管病家族史
- E.年龄小于60岁
-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 )
- A.正确
- B.错误
-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 )
- A.至少1次面对面的随访
- B.至少2次面对面的随访
- C.至少3次面对面的随访
- D.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 E.至少5次面对面的随访
-
高血压筛查过程中建议高危人群( )
- A.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 B.每半年至少测量2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 C.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 D.每年至少测量3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 E.每年至少测量4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
- A.辖区内高血压患者
- B.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C.辖区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 D.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
- E.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老年人健康管理不以单个疾病和/或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
- A.正确
- B.错误
-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 A.老年人应用抗凝剂引起的抗凝血反应比青年人强
- B.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敏感性高于年轻人
- C.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敏感性低于年轻人
- D.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 E.老年人对β受体激动剂敏感性降低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包括( )
- A.基础代谢率下降
- B.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
- C.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 D.基础代谢率升高
- E.体成分改变
-
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
- A.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 B.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 C.辖区内7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 D.户籍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 E.户籍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
以下不属于老年人特有疾病的是( )
- A.老年性痴呆
- B.老年性耳聋
- C.老年性阴道炎
- D.老年角化
- E.脑卒中
-
居民健康档案16位编码中最后五位编码为( )
- A.县及县以上行政区编码
- B.乡镇街道编码
- C.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编码
- D.居民个人序号编码
- E.居民家庭序号编码
-
以下选项不属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的是( )
- A.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表
- B.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 D.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 E.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以下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年度更新的是( )
- A.个人基本情况
- B.健康体检表
-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 D.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 E.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以下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动态更新的是( )
- A.个人基本情况
- B.健康体检表
- C.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 D.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 E.接诊、会诊记录表
-
以下选项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 )
- A.0~36个月儿童
- B.青年人
- C.孕产妇
- D.老年人
- E.慢性病患者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年龄为( )
- A.6月龄
- B.8月龄
- C.1周岁
- D.2周岁
- E.3周岁
-
以下选项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原则的是( )
- A.政策引导居民自愿
- B.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 C.强制建档统一保管
- D.规范建档有效使用
- E.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
不正确使用手套的方法是指( )
- A.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
- B.脱掉手套后要及时进行手卫生
- C.戴手套可以取代手卫生
- D.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E.护理同一患者从污染部位更换到清洁部位,应更换手套
-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 A.飞沫传播
- B.母婴传播
- C.血液传播
- D.呼吸道传播
- E.粪、口传播
-
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 )
- A.无害化处理
- B.集中存放
- C.市场流通
- D.有偿处理
- E.多人管理
-
不主张常规采用的空气消毒方法是( )
- A.开窗通风
- B.层流空气净化
- C.空气消毒机
- D.喷洒消毒剂
- E.紫外线照射
-
传染病人留观的隔离原则是( )
- A.传染病人可多人同室
- B.传染病人和非传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 C.传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 D.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收住在单独房间,确诊病例可同室安置
- E.传染病人留观期间必须戴口罩
-
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是( )
- A.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
- B.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
- C.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 E.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
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使用前应( )
- A.选价格高的产品
- B.看是否漂亮
- C.选进口产品
- D.感觉是否舒适
- E.作密合性试验
-
发现传染病时按规定应首先做出( )
- A.诊断报告
- B.传染病报告
- C.转归报告
- D.订正报告
- E.病原携带者报告
-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时非必须报告的信息是( )
- A.波及人群
- B.原因
- C.发生地点
- D.潜在的威胁和影响
- E.疫情
-
在农村,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给发生地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的时间是( )
- A.1小时内
- B.2小时内
- C.6小时内
- D.12小时内
- E.24小时内
-
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其他治疗不正确的是( )
- A.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 B.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与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 C.出现低氧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与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 D.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 E.以上均正确
-
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 )
- A.首诊医生
- B.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 C.病人
- D.县级以上卫生机构
- E.市级卫生防疫机构
-
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给与退热治疗
- B.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
- C.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72小时内使用(48小时内最佳)疗程越长越好
- D.奥司他韦成人用法为75mgbid
- E.以上均正确
-
关于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类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疑似病例: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
- B.密切接触人群: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 C.确诊病例: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转定点医院,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房,可多人同室
- D.密切接触人群:7天内曾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但无发热,无流感样临床表现,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75mg,qd,共7天)。医学观察七天
- E.以上均正确
-
下列不属于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的是( )
- A.潜伏期很长,一般为10-15天
- B.流感样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疼、肌痛、乏力呕吐或腹泻
- C.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呼吸、心脏、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也可加重
- D.对这种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特点尚待进行进一步观察总结
- E.以上均属于
-
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
- B.对热不敏感,100°以下均不可灭活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 D.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 E.以上均正确
-
下列描述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相符的是( )
- A.早期与流感相似,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度以上
- B.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C.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肺炎进行性发展,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 D.感染H9N2型A型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症状
- E.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
下列情况对切断禽流感传播途径无明确意义的是( )
- A.接触患者或病禽类或其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 B.处理感染的病禽血液或分泌物应戴手套,用过的医疗器械应消毒
- C.发生疫情时,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
- D.避免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接触
- E.焚烧或掩埋禽类尸体及污染物,彻底消毒污染的禽舍和环境
-
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 )
- A.10~14日
- B.7日以内
- C.7~28天
- D.14~28天
- E.1个月以上
-
下列描述属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的是( )
- A.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血小板计数正常
- B.肝功能检查以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
- C.骨穿刺骨髓呈增生活跃,严重病例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 D.病程早期和康复期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 E.血清学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
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 )
- A.7天
- B.10天
- C.12天
- D.14天
- E.30天
-
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常见于( )
- A.3岁以下
- B.3-7岁
- C.7-14岁
- D.14岁以上
- E.老年人
-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
- A.消化道传播
- B.呼吸道传播
- C.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
- D.血液传播
- E.ABC皆可
-
手足口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为( )
- A.病前一周
- B.病后一周
- C.病后两周
- D.病后三周
- E.病前两周
-
手足口病患者斑丘疹主要分布于( )
- A.手背、指间
- B.躯干
- C.大腿、臀部
- D.上臂
- E.颜面部
-
手足口病常发生于( )
- A.1~4月份
- B.4~9月份
- C.9~12月份
- D.12、1、2月份
- E.8~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