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综合试题及答案(1)
-
一般居室进深与居室宽度之比以 较为适宜 ( )
- A.2∶3
- B.3∶2
- C.2∶1
- D.1∶2
-
室内空气中___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 )
- A.CO2
- B.HCHO
- C.VOCs
- D.222Rn
-
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_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 )
- A.小气候要求
- B.卫生要求
- C.建筑要求
- D.环境保护要求
-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
- A.1.8m~2.2m
- B.2.0m~2.5m
- C.2.4m~2.8m
- D.2.5m~3.0m
-
从日照和得到太阳辐射热量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北纬45℃以南,居室最适宜的朝向是( )
- A.南向
- B.北向
- C.南北向
- D.西向
-
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
-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
- 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
- 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
- D.主要是对新迁人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
住宅建设应遵循( )
-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 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
- 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 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
水体被粪便污染的最好判断指标是 ( )
- A.细菌总数
- B.大肠菌群
- C.肠球菌
- D.产气芽胞菌
- E.痢疾杆菌
-
深层地下水是 ( )
- A.位于地表面以下的水
- B.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水
- C.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水
- D.位于地层中的水
- E.以上都不是
-
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 ( )
- A.降水
- B.江、河水
- C.泉水
- D.深层地下水
- E.水库水
-
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 )
- A.Cl2
- B.HOCl
- C.Cl—
- D.Ca(OCl)2
- E.OCl—
-
地面水的常规处理是 ( )
- 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 B.混凝沉淀→消毒→过滤
- C.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 D.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 E.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
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 )
- 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 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 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 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 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
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 )
- A.氯化消毒
- B.紫外线消毒
- C.臭氧消毒
- D.碘消毒
- E.煮沸消毒
-
甲基汞在机体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是 ( )
- A.脑
- B.肝脏
- C.脾脏
- D.肾脏
- E.骨骼
-
水俣病是由于食入被下列哪种物质污染的水体中生长的鱼贝类所致( )
- A.砷
- B.甲基汞
- C.有机铅
- D.酚
- E.有机氯
-
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 ( )
- A.消化道疾病
- B.介水传染病
- C.食物中毒
- D.急慢性中毒
- E.地方病
-
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 ( )
- A.介水传染病
- B.急性中毒
- C.慢性中毒
- D.公害病
- E.恶性肿瘤
-
引发赤潮(水华)的生物是 ( )
- A.软体动物
- B.鱼类
- C.线虫
- D.蚊虫
- E.藻类
-
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 )
- A.铅
- B.铬
- C.镉
- D.锰
- E.锌
-
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
- A.甲醛
- B.甲苯
- C.多氯联苯
- D.异氰酸甲酯
- E.以上都不是
-
水体富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 ( )
- A.氟、磷
- B.氮、磷
- C.碘、磷
- D.氟、氮
- E.碘、氮
-
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
-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 B.多发生在早晨
- C.主要污染物是SO2
- D.多发于寒冷季节
-
以下哪一种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 )
- A.地方性氟中毒
- B.印度博帕尔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 C.前苏联发生的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 D.伦敦烟雾事件
-
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以考虑下列哪项人群的安全为对象( )
- A.全体人群
- B.最敏感人群
- C.接触高浓度的人群
- D.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群
-
下列哪不是“煤烟型污染事件”的特点( )
-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
-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 D.发生在河谷盆地
-
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 )
-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D.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是( )
- A.>10μm
- B.≥10μm
- C.≤ 10μm
- D.>100μm
-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哪种物质增加( )
- A.CO
- B.CO2
- C.氟利昂
- D.SO2
-
逆温是指( )
- A.大气温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 B.大气温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 C.大气温度随距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变化的现象;
- D.大气温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
大气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由于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
- A.长波紫外线
- B.短波紫外线
- C.红外线
- D.微波
-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哪些酸性物质溶于水汽中,经氧化凝结而成( )
- A.SO2, NO2
- B.CO2, SO2
- C.SO2, CO
- D.NO2, CO2
-
光化学反应产物中(光化学氧化剂)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物质是( )
- A.臭氧
- B.PANs
- C.醛类
- D.多环芳烃
-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原生环境
- B.次生环境
- C.劳动环境
- 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
下列哪种化学品中毒,可以损害人体骨髓造血功能?( )
- A.二氧化硫中毒
- B.铅中毒
- C.氯化苯中毒
-
生物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传递的主要是通过( )
- A.水
- B.空气
- C.土壤
- D.食物链
-
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程的颜色为:( )
- A.红色
- B.蓝色
- C.黄色
-
“三同时”是指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 ( )
- A.同时投产
- B.同时结算
- C.同时检修
-
局部通风的主要目的是( )
- A.将有害物质从产生处抽走
- B.将有害物质稀释
- C.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工作场所
-
童工是指年龄( )的劳动者。
- A.未满14周岁
- B.未满16周岁
- C.未满18周岁
-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 )
- A.有毒气体
- B.粉尘
- C.有害气体
-
( )噪声是由固体振动产生的
- A.机械性
- B.空气动力性
- C.电磁性
-
下列哪种职业病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
- A.氯气中毒
- B.中暑
- C.接触性皮炎
-
一氧化碳为无味、( )的气体,它易燃、易爆,是一种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 A.有刺激性
- B.无刺激性
- C.有色
-
一氧化碳属于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的毒性作用在于它们降低了血红蛋白与血的结合能力,并且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 )
- A.供氧障碍
- B.缺血
- C.缺水
-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三种,它们是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和( )
- A.减压病
- B.高原病
- C.炭疽
-
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承担
- A.县级
- B.市级
- C.省级
-
以下哪种物质是致癌物质?( )
- A.苯胺
- B.氮
- C.甲烷
-
湿法除尘是利用了某些粉尘有较好的( ) 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 A.亲水性
- B.疏水性
- C.亲油性
-
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 )
- A.马上用水冲洗
- B.去医院
- C.用干净布或卫生纸将硫酸粘下,并迅速用大量凉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