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山东省邹城市乡村医生考核习题(综合知识备考)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操作要领为动作果断而快速,用力要稳,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使用手法幅度不能超过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推拿手法是 ( )

    • A.摇法
    • B.扳法
    • C.按法
    • D.推法
    • E.抖法
  2. 下列不属于击法分类的是 ( )

    • A.拳背击法
    • B.掌根击法
    • C.侧击法
    • D.合掌击法
    • E.捶击法
  3. 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的推拿手法是( )

    • A.推法
    • B.擦法
    • C.搓法
    • D.摩法
    • E.振法
  4. 下列不属于摇法分类的是 ( )

    • A.颈项部摇法
    • B.肩关节摇法
    • C.腰部摇法
    • D.踝关节摇法
    • E.屈转伸法
  5. 头针主要治疗 ( )

    • A.脑源性疾病
    • B.妇科病
    • C.儿科病
    • D.疑难杂症
    • E.保健治疗
  6. 接触面积较小,但深透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的推拿手法是 ( )

    • A.指揉法
    • B.一指禅推法
    • C.肘揉法
    • D.捻法
    • E.指尖击法
  7. 标准头穴线按颅骨解剖的分区为( )

    • A.额区、顶区、颞区
    • B.额区、顶区、颞区、枕区
    • C.顶区、颞区、枕区
    • D.额区、顶区、枕区
    • E.额区、顶区、颞区、枕区、小脑
  8. 耳穴中神门的定位 ( )

    • A.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 B.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 C.在耳屏外侧中部,即上屏与下屏之间
    • D.在对耳轮下1/5处
    • E.在三角窝前1/3处的下部
  9. 顶区的标准穴线是 ( )

    • A.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 B.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 C.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 D.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 E.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10. 下列属于艾炷灸的是 ( )

    • A.温和灸
    • B.雀啄灸
    • C.回旋灸
    • D.间接灸
    • E.实按灸
  11. 耳穴中耳中的定位 ( )

    • A.在对耳轮中2/5处
    • B.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
    • C.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 D.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
    • E.在耳轮脚处
  12. 下列不属于针刺时出现的异常情况是 ( )

    • A.晕针
    • B.滞针
    • C.弯针
    • D.血肿
    • E.得气
  13.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俞穴的进针手法是 ( )

    • A.指切进针法
    • B.夹持进针法
    • C.舒张进针法
    • D.提捏进针法
    • E.单手进针法
  14.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俞穴和上下肢部分俞穴的针刺体位是 ( )

    • A.仰卧位
    • B.侧卧位
    • C.俯卧位
    • D.仰靠坐位
    • E.侧伏坐位
  15. 印堂穴针刺操作时,应采取的手法是 ( )

    • A.斜刺0.5 ~0.8寸
    • B.向上斜刺0.3 ~0.5寸
    • C.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 ~0.5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D.直刺0.5寸
    • E.直刺0.1 ~0.2寸
  16. 下列不属于毫针基本构造的是 ( )

    • A.针尖
    • B.针身
    • C.针跟
    • D.针柄
    • E.针刀
  17. 合谷穴的定位是( )

    • A.拇指挠侧指甲根角旁0.1寸
    • B.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 C.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拇长展肌腱之间
    • D.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
    • E.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挠侧的中点处
  18. 下列穴位中孕妇禁忌使用的是( )

    • A.中脘
    • B.风池
    • C.三阴交
    • D.血海
    • E.足三里
  19. 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 ( )

    • A.体表
    • B.分肉之间
    • C.四肢
    • D.躯干部位
    • E.脏腑
  20. 腧穴定位法中,临床上较常用的是 ( )

    • A.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
    • B.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 C.拇指同身寸和固定标志
    • D.骨度分寸折量法和拇指同身寸
    • E.简便取穴法和骨度分寸折量法
  21. 在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作用的是 ( )

    • A.十五别络
    • B.奇经八脉
    • C.十二经别
    • D.十二经筋
    • E.十二皮部
  22. 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

    •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 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 D.感应传导作用
    • E.调节机能平衡
  23. 循行于下肢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在中线经脉是( )

    • A.足少阳胆经
    • B.足太阴脾经
    • C.足少阴肾经
    • D.足厥阴肝经
    • E.足太阳膀胱经
  24. 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
    • 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 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损
    • 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损
    • 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25. 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

    • A.从头走足
    • B.从足走头
    • C.从头走手
    • D.从手走头
    • E.从足走腹
  26. 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联系,主要体现于( )

    • A.肺气宣发布津于大肠
    • B.肺气肃降输送水液于大肠
    • C.肺气肃降以助大肠之传导
    • D.宗气充足以推动大肠之传导
    • E.肺主治节,以调节大肠之功能
  27. 下列关于胃热的病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胃火上炎,胃气上逆则口臭
    • B.胃热气机不畅,则胃脘疼痛
    • C.热盛伤津,故口干、大便干
    • D.胃热则腐熟功能减退
    • E.胃火循经上冲,则牙龈肿痛、出血
  28. 人体骨骼的滋养,主要依赖于 ( )

    • A.血
    • B.津
    • C.液
    • D.气
    • E.髓
  29. 肾其华在: ( )

    • A.面
    • B.毛
    • C.唇
    • D.爪
    • E.发
  30. 肾在体为: ( )

    • A.皮
    • B.脉
    • C.肉
    • D.筋
    • E.骨
  31. 人体骨骼发育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 ( )

    • A.肝藏血,血能充养全身
    • B.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养周身
    • C.肾能藏精,精能生髓
    • D.心主血脉,推动气血输送周身
    • E.肺能形成宗气,贯心脉以行血
  32. “肾为气之根”的基本含义是 ( )

    •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 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
    • 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
    • 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小儿骨软, 成人齿脱发落,主要因为 ( )

    • A.脾虚气血化源不足 ,不能濡养
    • B.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亏损
    • C.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以致筋骨不坚
    • D.津液亏损骨枯失养
    • E.心血不足,血不养筋
  34. 具有“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的是 ( )

    • A.五脏
    • B.六腑
    • C.奇恒之府
    • D.脏腑
    • E.以上都不是
  35. 下列关于“五脏主五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心在液为血
    • B.肺在液为涕
    • C.脾在液为人涎
    • D.肝在液为泪
    • E.肾在液为唾
  36. “肺主通调水道”的作用是指 ( )

    • A.肺的宣发对体内水液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 B.肺的肃降作用使水液不断向下输送
    • C.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代谢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 D.肺肾的共同作用使水液化为尿,排出体外
    • E.肺通过主一身之气,从而达到气行则水行的作用
  37.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属于 ( )

    • A.阴阳的对立制约
    • B.阴阳的互根互用
    • C.阴阳的消长平衡
    • D.阴阳的相互转化
    •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38.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主要体现于 ( )

    • A.肺吸入清气,布散周身
    • B.宣发卫气于体表,以保卫机体
    • C.呼出体内浊气,以吐故纳新
    • D.宗气的生成和对机体的调节
    • E.助心行血
  39.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阴阳转化”的是( )

    •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C.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 D.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 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40. 下列有关事物阴阳属性描述错误的是 ( )

    • A.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 B.背为阴,腹为阳
    • C.内为阴,外为阳
    • D.下部为阴,上部为阳
    • E.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
  41. 下列治法中属于“阴中求阳” 的是 ( )

    •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C.在补阴剂中适当佐用补阳药
    • D.在补阳剂中适当佐用补阴药
    • E.阴阳双补
  4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 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 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3.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此说法的根据是 ( )

    • A.阴阳互根
    • B.阴阳对立
    • C.阴阳消长
    • D.阴阳转化
    • E.阴阳制约
  44.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 )

    •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 E.是阴阳失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