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库(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 B.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 C.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 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 E.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A.单纯扩散
    • B.易化作用
    • C.主动转运
    • D.出胞
    • E.入胞
  3. 关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尿液渗透压均较血浆高
    • B.尿液的pH与摄食情况无关
    • C.正常人尿液可检测出少量葡萄糖
    • D.正常人尿液不能检测出蛋白质和红细胞
    • E.以上都不是
  4.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脂质
    • B.蛋白质
    • C.糖类
    • D.核酸
    • E.以上都不是
  5. 下述与肾脏的排泄功能无关的是()。

    • A.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 B.维持机体水和渗透压平衡
    • C.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 D.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 E.以上都不是
  6. 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
    • B.醛固酮
    • C.血管紧张素Ⅱ
    • D.肾素
    • E.肾上腺素
  7. 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 A.近球小管
    • B.髓袢降支
    • C.髓袢升支
    • D.远曲小管
    • E.集合管
  8. 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

    •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B.氨基肽酶
    • C.羧基肽酶
    • D.肾素
    • E.肾上腺素
  9. 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泌()。

    • A.循环血量减少
    • B.血Na+降低、血K+升高
    • C.肾交感神经兴奋
    • D.肾素分泌减少
    • E.血管紧张素增加
  10. 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 B.髓袢降支
    • C.髓袢升支
    •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E.输尿管
  11. 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 A.肾素
    • B.血管紧张素原
    • C.血管紧张素I
    • D.血管紧张素Ⅱ
    • E.血管紧张素Ⅲ
  12. 下列哪一因素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 E.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
  13. 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 B.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 C.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 D.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 E.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
  14. 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C.醛固酮分泌增多
    • D.醛固酮分泌减少
    • E.以上都不是
  15. 关于致密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 B.是Na+含量变化的感受器
    • C.是肾素分泌细胞
    •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16. 肾脏不能分泌下列哪种激素()。

    • A.醛固酮
    • B.促红细胞生成素
    • C.肾素
    • D.1,25一二羟维生素D3
    • E.前列腺素
  17. 醛固酮产生于()。

    • A.肾上腺髓质
    • B.肾上腺皮质
    • C.肾小球近球细胞
    • D.腺垂体
    • E.以上都不是
  18. 容量感受器位于()。

    • A.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
    • B.心房和胸腔内大动脉
    • C.主动脉弓
    • D.颈动脉窦
    • E.以上都不是
  19. 容量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

    • A.动脉血压的改变
    • B.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 C.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 D.血容量的改变
    • E.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
  20. 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

    • A.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
    • B.动脉血压的改变
    • C.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 D.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
    • E.血容量的改变
  21. 渗透压感受器所在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 C.神经垂体
    • D.中脑上丘
    • E.大脑髓质
  22.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

    • A.髓袢升支细段
    • B.髓袢降支粗段
    • C.集合管
    • D.近曲小管
    • E.远曲小管
  23. 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 C.神经垂体
    • D.中脑上丘
    • E.大脑髓质
  24.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 A.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B.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 C.使肾小管的髓袢降支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加
    • D.使近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
    • E.以上都不是
  25. “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尿量将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 A.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D.醛固酮分泌增加
    • E.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降低
  26. 肾素由细胞中哪种细胞产生()。

    • A.近球细胞
    • B.致密斑的细胞
    • C.间质细胞
    • D.内皮细胞
    • E.以上都不是
  27. 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近球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
    • B.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
    • C.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
    • D.可阻碍NH3的分泌
    •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H+分泌增多时,K+分泌减少
  28. 关于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错误的是()。

    • A.与髓袢、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 B.外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 C.内髓高渗的形成有赖于升支细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及集合管对NH3的被动重吸收
    • D.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细段对Na+、Cl-的被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
    • E.近球小管基本上不参与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29. 关于NH3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段小管均可分泌NH3
    • B.NH3的分泌促进NaHC03重吸收
    • C.NH3主要由谷氨酸脱氨产生
    • D.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的分泌
    • E.分泌的NH3以原形排出体外
  30. 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
    • B.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
    • C.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
    • D.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 E.以上都不是
  31. 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 B.渗透性利尿
    • C.水利尿
    •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E.醛固酮分泌减少
  32. 关于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 B.与H+的分泌有关
    • C.是以C02形式从小管液中转运至小管细胞内的
    • 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
    • E.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
  33. 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功能的小管是()。

    • A.近球小管
    • B.远曲小管
    • C.集合管
    • D.髓袢降支
    • E.髓袢升支
  34. 重吸收Na+最强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 B.髓袢降支
    • C.髓袢升支
    • D.远曲小管
    • E.集合管
  35. 关于近球小管重吸收N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小管液中的Na+被动扩散至小管细胞内
    • B.Na+由小管细胞管周膜上的Na+泵主动转运至组织间隙
    • C.Na+的重吸收使水重吸收
    • D.Na+的重吸收为Cl-重吸收创造了条件
    • E.重吸收过程是被动重吸收
  36. 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下列哪一组物质的重吸收()

    • A.K+、Cl-
    • B.水、Cl-、HC03-
    • C.H+、K+
    • D.H+、HCO3
    • E.水、H+、K+
  37. 原尿流经下列哪一部分后其成分将不再变化而成为终尿()。

    • A.近球小管
    • B.髓袢降支
    • C.髓袢升支
    • D.远曲小管
    • E.集合管
  38. 肾脏在下列哪个部位对水进行调节性重吸收()。

    • A.髓袢升支细段
    • B.髓袢降支粗段
    • C.集合管
    • D.近曲小管
    • E.远曲小管
  39. 肾的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是()。

    • A.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 B.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 C.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 D.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 E.由于渗透作用而被动重吸收
  40. 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

    • A.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 B.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 C.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 D.由于渗透作用而被动重吸收
    • E.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4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A.单纯扩散
    • B.易化扩散
    • C.主动转运
    • D.入胞
    • E.出胞
  42. 下述哪种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

    • A.血压升至18.6KPa(140mmHg)时
    • B.血压降至1O.6KPa(80mmHg)以下时
    • C.血压升至26.5KPa(200mmHg)时
    • D.入球小动脉收缩时
    • E.肾血流量减少时
  43. 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44.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增高
    •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 C.肾小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 D.醛固酮分泌增多
    • E.肾小球动脉扩张,肾血流量增多
  45.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组成
    • B.基膜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最重要作用
    • C.对分子大小有选择性
    • D.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 E.带正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46. 下列哪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

    • A.Na+、K+、Cl-等电解质
    • B.血浆白蛋白
    • C.氨基酸
    • D.葡萄糖
    • E.以上都不是
  47.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 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E.以上都不是
  48. 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m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

    • A.肾脏的自身调节
    • B.神经调节
    • C.体液调节
    •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 E.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同时起作用
  49.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 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 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50. 出球小动脉收缩时可出现()。

    • 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 D.平均动脉血压升高
    •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