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1)
-
在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中,风险辨识是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量。
- 正确
- 错误
-
“人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 正确
- 错误
-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被称作“工业安全公理”。
- 正确
- 错误
-
安全费用应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 正确
- 错误
-
对于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不能够立即解决的,应下达停工指令。
- 正确
- 错误
-
确定危险源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施工活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
- 正确
- 错误
-
不需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签字后,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批准实施。
- 正确
- 错误
-
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需要论证的,应当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 正确
- 错误
-
对已经按要求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时销号,解除监控。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 正确
- 错误
-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应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 正确
- 错误
-
施工单位对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 正确
- 错误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 正确
- 错误
-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 正确
- 错误
-
从业人员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因而生产经营单位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 正确
- 错误
-
交通运输部负责对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对高速公路和大型水运工程项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公示和抽查。
- 正确
- 错误
-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分为I级(低度风险)、11级(中度风险)、111级(高度风险)、1V级(极高风险)。
- 正确
- 错误
-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公路水运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督办工作。
- 正确
- 错误
-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 正确
- 错误
-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因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正确
- 错误
-
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包括()。
- A.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 B.全方位的管理
- C.全部风险的管理
- D.全面的组织实施
- E.全员风险管理
-
引发事故的基本因素有()。
- A.不安全状态
- B.安全法制
- C.起因物
- D.致害物
- E.伤害方式
-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可以简单归纳为()。
- A.零事故
- B.零伤害
- C.零伤亡
- D.零损失
- E.零污染
-
重大危险源应与()保持安全隔离。
- A.居民区
- B.机场
- C.水库
- D.公共设施
- E.作业区
-
关于人机轨迹交叉理论,属于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人的因素有()。
- A.不安全状态
- B.不安全行为
- C.肇事人
- D.起因物
- E.受害人
-
安全管理的目标包括()。
- A.减少和控制事故
- B.减少和控制危害
- C.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财产损失
- D.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伤害
- E.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
企业应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分级建档,登记编号,对()应报上级管理部门。
- A.—般事故隐患
- B.较小事故隐患
- C.较大事故隐患
- D.重大事故隐患
- E.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
针对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应该建立预警机制,按隐患危害程度分()四级预警。
- A.红色
- B.橙色
- C.黄色
- D.绿色
- E.蓝色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查验收时,应要求厂家提供设备的()等文件。
- A.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修保养说明
- B.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 C.设计文件
- D.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 E.保险购买证明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应包括()。
- A.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 B.特种设备台班消耗费用记录
- C.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 D.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记录
- E.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
-
()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及非物质保障,也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 A.安全科技
- B.安全投人
- C.安全责任
- D.安全法制
-
亚当斯的事故致因理论里把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
- A.现场失误
- B.操作失误
- C.管理失误
- D.判断失误
-
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
- B.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完全消除事故后果的危害
- C.成为各类常发事故的应急基础
- D.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下级应急部门协调
-
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 B.事故隐患应当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
- D.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 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
下列不属于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的是()。
- A.仪器检查法
- B.常规检查法
- C.安全检查表法
- D.设备和人员抽查法
-
施工安全“三宝”不包括()。
- A.安全帽
- B.安全带
- C.安全网
- D.安全手册
-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的内容包括()。
- A.安全技术理论和事故案例
- B.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
- C.事故案例和实际操作
- D.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B.对有过相似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可以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C.从业人员培训不合格的应予以辞退
- D.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
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的是().
- A.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
- B.知识和方法
- 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等
- D.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后关键在于落实,各施工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工作时必须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到位。
- A.人员
- B.制度
- C.资金
- D.技术
-
在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是()。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B.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
- C.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 D.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
- A.有害的物质或能量可能失去控制
- B.危险物可能失去控制
- C.有害能量可能失去控制
- D.存在危险、有害的物质或能量
-
变形迅速发展、裂缝显著扩大属于()。
- A.早期征兆
- B.中期征兆
- C.晚期征兆
- D.临发征兆
-
安全系统工程的系统性是指生产系统的总体性决定生产安全的主体性,即对事故的总体控制采用“4E”科学,从()四方面入手。
- A.人、环境、材料、机械
- B.法规、工程、教育、经济
- C.构思、设计、制作、使用
- D.发生、预警、预防、善后
-
若事故的后果为中度损失,发生概率为中等时,则风险级别为()。
- A.可忽略风险
- B.可容许风险
- C.中度风险
- D.重度风险
-
关于“风险”的基本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 A.指的是损失的确定性
- B.指的是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 C.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 D.指的是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
公路施工企业施工任务书及对应的安全技术交底书由()签发,并对其安全性负责。
- A.总工程师
- B.企业法人代表
- C.项目经理
- D.专职安全人员
-
公路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进行调查
- B.制订防范措施
- C.组织抢救
- D.追查当事人责任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保命钱”。
- A.安全意识
- B.安全产出
- C.安全投入
- D.安全责任
-
保障公路施工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必要物质基础是安全生产()。
- A.建设
- B.投人
- C.管理
- D.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