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练习二
-
易燃液体的燃点比其闪点高出( )℃。
- A.1~2
- B.1~3
- C.1~4
- D.1~5
-
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把液体的( )和着火区别开。
- A.瞬燃
- B.闪燃
- C.爆燃
- D.爆闪
-
可燃液体的压力越高,自燃点( )。
- A.越高
- B.越低
- C.不变
- D.不确定
-
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 )。
- A.阴燃
- B.受热自燃
- C.本身自燃
- D.闪燃
-
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
- A.燃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着火点
-
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 )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 A.越高
- B.越低
- C.在45℃以上
- D.在45℃以下
-
根据( )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A.燃点
- B.着火点
- C.闪点
- D.自燃点
-
?通过烟的( )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 A.气味、颜色、浓度
- 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
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
- A.燃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爆炸点
-
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 )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 A.10%-20%
- B.20%-25%
- C.30%-35%
- D.45%-50%
-
下面属于二级可燃性气体的是( )。
- A.氢气
- B.甲烷
- C.乙炔
- D.氨气
-
火焰中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称为( )。
- A.火焰
- B.焰心
- C.内焰
- D.外焰
-
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 ),遇着火原才会发生燃烧(爆炸)。
- A.浓度
- B.温度
- C.湿度
- D.程度
-
木材在( )燃烧产物中的产生少量水汽及一氧化碳。
- A.90~180℃
- B.1200~2200℃
- C.200~500℃
- D.200~280℃
-
汽油、煤油等液体可燃物,其分子中都含有( )原子。
- A.碳
- B.碳、氢
- C.氢
- D.氮、碳
-
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
- A.燃烧
- B.自燃
- C.阴燃
- D.闪燃
-
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 )固体。
- A.易燃
- B.难燃
- C.可燃
- D.自燃
-
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 )。
- A.有焰燃烧
- B.无焰烧烧
- C.自燃
- D.闪燃
-
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 )。
- A.蒸发燃烧
- B.预混燃烧
- C.分解燃烧
- D.均相燃烧
-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 )。
- A.火花
- B.火焰
- C.烟雾
- D.高温
-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 )的不同,燃烧可分为两大类。
- A.混合时间
- B.混合浓度
- C.混合状况
- D.混合方式
-
( )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 A.预混燃烧
- B.蒸发燃烧
- C.分解燃烧
- D.扩散燃烧
-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 )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 A.浓度
- B.密度
- C.强度
- D.速度
-
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叫做( )。
- A.热传导
- B.热对流
- C.热辐射
- D.热传播
-
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 )。
- A.对流
- B.传导
- C.辐射
- D.照射
-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过程。
- A.热辐射
- B.热对流
- C.热传导
- D.热传播
-
危险品系指有爆炸、( )、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 A.易损
- B.易燃
- C.易分解
- D.易反应
-
B类火灾是指( )引起的火灾。
- A.可燃固体
- B.可燃液体
- C.可燃气体
- D.核物质
-
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 )。
- A.照射
- B.加热
- C.烘烤
- D.辐射
-
( )起火属于A类火灾。
- A.棉花
- B.汽油
- C.氢气
- D.钾
-
氢气的爆炸浓度下限为( )。
- A.3.5%
- B.9.0%
- C.11.5%
- D.15.0%
-
( )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 A.爆炸
- B.闪燃
- C.自燃
- D.着火
-
按爆炸物质在( )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 A.爆炸条件
- B.爆炸产物
- C.爆炸后果
- D.爆炸过程
-
按照爆炸的( ),化学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 A.过程
- B.产物
- C.条件
- D.变化传播速度
-
( )、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着火原先熔融,后燃烧。
- A.硫
- B.沥青
- C.石蜡
- D.松香
-
蜡烛的燃点是( )℃。
- A.70
- B.100
- C.190
- D.500
-
二级酸性腐蚀品能使动物皮肤在( )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 A.2
- B.4
- C.6
- D.8
-
在列入管理的335种腐蚀品中,约有( )的腐蚀品具有火灾危险性。
- A.13%
- B.33%
- C.53%
- D.83%
-
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 )四种。
- A.闪燃
- B.自燃
- C.着火
- D.阴燃
-
漂白粉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 )。
- A.氢
- B.氯
- C.氨
- D.甲烷
-
一级酸性腐蚀品能使动物皮肤在( )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 A.3
- B.5
- C.7
- D.9
-
大多数氧化剂和( )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剧毒气体。
- A.爆炸品
- B.强酸液体
- C.碱性物体
- D.易燃液体
-
回燃是在( )附近发生的非均匀预混燃烧。
- A.密闭房间的吊顶
- B.烟气与空气交界面
- C.房间地面
- D.房间四周墙壁
-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的上层温度达到( )℃时会引起轰燃。
- A.400~600
- B.800
- C.800~1000
- D.1200
-
下列不属于有毒或刺激性的气体是( )。
- A.氯化氢
- B.光气
- C.氰化氢
- D.二氧化碳
-
下列物质中,( )是腐蚀品。
- A.高锰酸钾
- B.夜光粉
- C.氢氧化钠
- D.硫磺
-
一级酸性腐蚀品。它能使动物皮肤在( )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 A.1
- B.2
- C.3
- D.4
-
可燃性物质与( )作用,遇着火源时即能发生燃烧。
- A.腐蚀性
- B.毒害性
- C.窒息性
- D.氧化性
-
下列属于碱性腐蚀品的是( )。
- A.葱
- B.乙酰氯
- C.二环乙胺
- D.木馏油
-
不属于腐蚀品特点的伤害性的是( )。
- A.对人体组织
- B.对有机物质的破坏
- C.对金属物品造成损坏
- D.对有机物的毒害
-
二级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小,它能使动物皮肤在( )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 A.1
- B.2
- C.3
- D.4
-
下列属酸性腐蚀品的是( )。
- A.五氯化磷
- B.环已胺
- C.木馏油
- D.烷基醇钠
-
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是??( )。
- A.腐蚀性物品
- B.放射性物品
- C.爆炸性物品
- D.毒害性物品
-
。毒害品的毒害性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的伤害。引起人体中毒的非主要途径是( )。
- A.呼吸道
- B.消化道
- C.皮肤
- D.嘴
-
不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是( )。
- A.溶解性
- B.颗粒细度
- C.挥发性
- D.存储
-
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B104Bg/kg的物质或物品是( )。
- A.毒害品
- B.放射性物品
- C.爆炸品
- D.危险品
-
无机毒害品可分为四种类型,不属于的是( )
- A.氰及其化合物类
- B.砷及其化合物类
- C.硒及其化合物类
- D.铁及其化合物类
-
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 )两大类。
- A.易燃和不燃
- B.不燃和有毒气
- C.无机和有机
- D.剧毒和易燃
-
粉尘中的水分决定着爆炸的性能,水分越多,爆炸危害性( )。
- A.越高
- B.越低
- C.不变
- D.不确定
-
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使体液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指( )。
- A.毒害品
- B.易燃品
- C.爆炸品
- D.危险品
-
若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之前的最初温度升高,则爆炸下限( )。
- A.降低
- B.增高
- C.不变
- D.不确定
-
粉尘的颗粒度越小,相对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爆炸下限( )。
- A.越大
- B.越小
- C.越高
- D、越低
-
不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是( )。
- A.温度
- B.压力
- C.含氧量
- D.湿度
-
不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是( )。
- A.粉尘挥发性
- B.粉尘水分
- C.粉尘灰分
- D.粉尘范围
-
镁铝合金的爆炸浓度下限是( )g/m3。
- A.30
- B.40
- C.50
- D.60
-
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的液化石油气体,其密度为水的( )。
- A.1/2
- B.1/3
- C.1/4
- D.1/5
-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下列错误的条件是( )。
- A.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 B.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 C.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 D.粉尘必须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
液化石油气燃点低,点火能量为( )毫焦耳。
- A.万分之几
- B.千分之几
- C.百分之几
- D.十分之几
-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温度可以达到( )。
- A.1600℃
- B.1800℃
- C.2000℃
- D.2200℃
-
液化石油气爆炸时的火焰温度可以达到( )以上。
- A.1800℃
- B.2000℃
- C.2200℃
- D.2400℃
-
空气中含有( )液化石油气时,人在该气体中5分钟就会麻醉昏迷。
- A.8%
- B.9?%
- C.10%
- D.12%
-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是城市煤气的( )倍。
- A.5
- B.6
- C.7
- D.8
-
在具有充足空气的条件下,液化石油气的燃烧速度可达( )? m/s?。
- A.500~1000
- B.1000~2000
- C.2000~3000
- D.3000~4000
-
液化石油气在常压下为气态,相对密度比空气重( )倍。
- A.1~1.2
- B.1.2~2
- C.1~1.5
- D.1.5~2
-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是( )。
- A.1.5%~10%
- B.2.5%~10%
- C.3.5%~10%
- D.4.5%~10%
-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化成气态,其体积扩大( )倍。
- A.80~100
- B.100~150
- C.150~200
- D.250~300
-
消防水池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米。
- A.5
- B.10
- C.15
- D.20
-
可燃性物质与( )作用,遇着火源时即能发生燃烧。
- A.腐蚀性
- B.毒害性
- C.窒息性
- D.氧化性
-
粉尘爆炸属于( )?。
- A.物理爆炸
- B.化学爆炸
- C.气体爆炸
- D.固体爆炸
-
作战指挥组一般由全勤指挥部人员组成,由( )任组长。??
- A.支队长
- B.指挥长
- C.副指挥长
- D.首长
-
不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是( )。
- A.溶解性
- B.颗粒细度
- C.挥发性
- D.存储
-
毒害品引起人体中毒的非主要途径是( )。
- A.呼吸道
- B.消化道
- C.皮肤
- D.眼睛
-
常见的且用途较广的危险物品有( )余种。
- A.1000
- B.2000
- C.3000
- D.4000
-
根据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将危险化学品分为( )大类。
- A.7
- B.8
- C.9
- D.10
-
( )燃烧引起的火灾不属于B类火灾。
- A.煤油
- B.苯
- C.黄磷
- D.乙醚
-
汽油的闪燃点为( )℃。
- A.-10
- B.-30
- C.-50
- D.-70
-
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
- A.燃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着火点
-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 )。
- A.爆燃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着火点
-
木材的燃点为( )℃。
- A.50~100
- B.100~150
- C.250~300
- D.300~350
-
布匹的燃点为( )℃。
- A.200
- B.550
- C.700
- D.900
-
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 )。
- A.着火点
- B.闪点
- C.燃点
- D.自燃点
-
下列不属于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是( )。
- A.氯化氢
- B.光气
- C.氰化氢
- D.二氧化碳
-
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 )气体。
- A.可燃、惰性
- B.不燃
- C.惰性
- D.不燃、惰性
-
室内火灾,随着惰性物质的增加,就可相对( )空气中的氧浓度。
- A.增加
- B.减少
- C.先减少后增加
- D.先增加后减少
-
钠的火焰颜色为( )。
- A.紫色
- B.砖红色
- C.黄色
- D.红色
-
热值愈高的物质燃烧时,辐射出的热量也愈( )。
- A.低
- B.少
- C.多
- D.高
-
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 )来确定。
- A.含氧量
- B.碳粒子
- C.含氢量
- D.烟浓度
-
不是阴燃的条件是( )。
- A.空气不流通
- B.加热温度较低
- 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
- D.与氧化剂接触
-
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燃烧时由分解或蒸发出的气体?形成火焰,一般为( )。
- A.扩散火焰
- B.预混火焰
- C.分解火焰
- D.蒸发火焰
-
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 )。
- A.焰心
- B.内焰
- C.外苗
- D.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