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试题及答案2(消防技术综合能力重点复习)
-
高层民用建筑内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应具有自行关闭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 B.常开防火门在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 C.防火门就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 D.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
在高层建筑四层以上布置观众厅、会议厅和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时,除应满足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对建筑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 A.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 ㎡
- B.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 C.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D.幕布和窗帘应采用不燃材料
-
高层民用建筑中庭连通面积叠加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采取()等措施。
- A.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 B.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 的防火卷帘分隔
- C.中庭每层回廊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D.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建筑高度小于100m 的高层民用建筑内商场的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管道井,按规定应采取()等防火措施。
- A.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烧体
- B.管道井、电缆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 C.每隔2-3 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 D.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
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符合()条件时,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4000 平方米。
- A.设置在裙房部位
- B.设有自动灭火系统
- C.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
- D.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以下物质燃烧时火焰不显光的是()。
- A.乙酸
- B.乙醇
- C.乙炔
- D.丙酮
-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份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
- A.蒸发燃烧
- B.分解燃烧
- C.完全燃烧
- D.预混燃烧
-
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 )。
- A.蒸发燃烧
- B.预混燃烧
- C.分解燃烧
- D.均相燃烧
-
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
- A.有焰燃烧
- B.无焰烧烧
- C.自燃
- D.闪燃
-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过程。
- A.热辐射
- B.热对流
- C.热传导
- D.热传播
-
危险品系指有爆炸、( )、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 A.易损
- B.易燃
- C.易分解
- D.易反应
-
在很多燃烧现象中,燃烧速度是由物质的扩散()决定的。
- A.速度
- B.密度
- C.强度
- D.浓度
-
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 A.愈快
- B.愈慢
- C.不变化
- D.停止
-
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
- A.对流
- B.传导
- C.辐射
- D.照射
-
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
- A.照射
- B.加热
- C.烘烤
- D.辐射
-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有分解反应。
- A.复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 C.聚合反应
- D.分解反应
-
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 )两大类。
- A.易燃和不燃
- B.液体和固体
- C.无机和有机
- D.低毒和高毒
-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 )。
- A.化学反应
- B.物理反应
- C.光电反应
- D.分解反应
-
重大危险源调查要根据()和灭火救援等基础资料,按类别进行普查。
- A.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 B.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情况
- C.火灾隐患突出单位
- D.大型企业
-
碱性腐蚀品按其性质分为()。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应建立由( )牵头,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具体开展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
- A.政府
- B.公安机关
- C.消防
- D.单位
-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灭火组织指挥的程序不包括( )。
- A.搜集掌握火场情况
- B.确定灭火作战方案
- C.征求专家意见
- D.根据火情变化随机指挥
-
公安消防支(大、中)队接到本辖区以外的报警或者增援请求时,应当及时向( )报告,按照命令出动。情况紧急时,可以边出动边报告。
- A.当地政府
- B.上级
- C.有关机关
- D.总队
-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交接班时听到出动信号,由( )人员负责出动。
- A.接班
- B.交班
- C.全体
- D.接班或交班
-
消防水池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 米。
- A.5
- B.10
- C.15
- D.20
-
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应按()的程序进行。①科学计算,确定参战力量和装备;②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③确定作战术意图;④调查研究、收集资料;⑤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整。
- A.②→④→③→①→⑤
- B.②→④→①→③→⑤
- C.②→④→①→⑤→③
- D.②→④→⑤→①→③
-
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灾害现场后( )立即组织侦察小组进行灾情侦察。
- A.必须
- B.应当
- C.视情况
- D.一定
-
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一般安装在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上,主体部分露出地面并涂成红色,目标显著,使用方便,有一个直径为多少毫米和两个直径为多少毫米的栓口( )。
- A.80 、50
- B.100、65
- C.100、80
- D.100、50
-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行动中的原则( ) 。
- A.先救人、后灭火
- B.先控制、后消灭
- C.内攻为主,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 D.外攻为主,先灭火后救人
-
《执勤条令》是规范和指导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作战勤务的( ) 规范具有强制性。
- A.法律性
- B.条令性
- C.法规性
- D.强制性
-
腐蚀品按其酸碱性大小可分为( )类。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救人第一、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消防部队灭火战斗行动中的( )指导思想。
- A.指导思想
- B.战术原则
- C.战术方法
- D.行动原则
-
下列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调查内容的是( )。
- A.基本情况
- B.周边环境
- C.社会资料
- D.消防水源
-
( )是指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设施。
- A.重大危险源
- B.高层建筑
- C.人员密集场所
- D.化工企业
-
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是灭火救援( )的依据。
- A.执勤备战
- B.作战指挥
- C.基础工作
- D.力量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