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最后密押卷(6)
-
背景材料: A公司中标承建配水厂扩建工程,其中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40m、宽32m、池底埋深6.5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结构所处地层土质为黏土、黏质粉土和细砂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0.5m。基坑围护采用桩一墙结构: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搅拌桩。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有控制裂缝技术措施包含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提出了以下意见: (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 (2)利用基坑桩一墙作为池壁外模板的施工方案,应补充满水试验的保证措施。 (3)补充围挡和细化平面布置图。 问题: 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 2.给出水池的池壁模板支撑形式及注意事项。 3.补充本工程水池满水试验方法。 4.指出水厂施工围挡和现场平面布置应注意事项。
-
背景材料: 某城市供热管道工程,DN500,长4.6km,碳素钢管;管线有一处需下穿护城河,有三处穿越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穿越段的钢套管采用机械顶管法施工。设计要求:管道焊缝不具备水压试验条件时,管道焊缝质量采用超声和射线两种方法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检验发现其中一个管段焊缝用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用射线探伤检验却不合格。 问题9 1.穿越城市道路施工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简述钢套管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3.如管道焊接有返修后的焊缝,无损探伤检验有什么要求? 4.本案例中哪些焊口应100%做无损探伤检验? 5.管段焊缝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射线探伤检验不合格,该管段焊缝质量如何判定?
-
背景材料: A公司中标承接旧城改造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新建0.4MPa的中压燃气1.7kmDN500钢管,与穿越城际快速路的暗挖隧道接泊;隧道埋深7m,长52m,隧道净断面尺寸为2.0m×2.3m,复合衬砌结构,断面为直墙、圆拱,平底板;净宽2.0m,起拱线高1.85m,矢高0.45m,净高2.3m,采用暗挖施工工艺。A公司将暗挖隧道工程分包给B公司,并签了分包合同;B公司编制暗挖施工专项方案,报A公司批准后施工。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B公司发现掌子面土层存在勘察报告未揭示的滞水。鉴于位于快速路下方,在原方案基础上采取了超前注浆加固、加密钢格栅和洞内排水等措施,增加了工程费用;现场有A公司安全监督人员和旁站监理人员。
事件二:监督部门在例行检查时,发现B公司提供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已过期。
问题:
1.燃气管道暗挖穿越快速路的前期工作有无不妥,如有,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一中增加的工程费用可否索赔?给出必要的索赔程序。
3.就事件二,A、B公司各应承担哪些责任? 4.指出暗挖段燃气管道焊接有哪些规定?
-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工程,现有路面的宽度为15m,两侧各拓宽10m,形成主干道;路面结构:300mm厚的水泥稳定土底基层,350mm厚二灰碎石混合料基层,AC-25沥青混凝土厚70mm、AC-20沥青混凝土厚50ram、改性沥青SMA-13厚40mm面层。新旧路面结合部位铺土工格网两层,以防止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施工项目部依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条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部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同时施工两侧加宽道路;然后对现有道路进行铣刨、裂缝处理施工;最后道路整幅分段摊铺改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批准。 施工项目部按照施工方案搭设围挡,设置交通指示和警示信号标志。鉴于施工工期紧迫,项目部拟加快底基层施工进度,采取如下措施: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下的P.032.5级硅酸盐水泥和现场原状松散土,按照设计配比现场拌合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一次碾压成型,保湿养护3h后即进行下道工序。 问题: 1.依据施工部署,分别给出施工三个阶段的社会交通导行思路。 2.施工围挡应如何搭建,需设置哪些交通指示和警示信号标志? 3.指出项目部拟采取措施的不当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加快底基层施工进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办理桩点交接(俗称交桩)手续,应包括( )等主要内容。
- A.各种基准点
- B.基准线的数据及依据
- C.设计说明
- D.测量要求
- E.精度等级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测量应包括( )等内容。
- A.施工测图
- B.钉桩放线
- C.日照测量
- D.竣工测量
- E.细部放样
-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承建南城雨水干线工程,总长1200m,埋深4.6~5.7m,直径600mm、800mm和1000mm,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形式;场地无须降水施工。 项目部依据合同工期和场地条件,将工程划分为A、B、C三段施工,每段约长400m,每段工期为30d,总工期为90d。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材料采购、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浇筑制定了质量保证措施;其中,对沟槽开挖、平基与管座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1)沟槽开挖时,按照设计要求的槽底高程和宽度采用挖掘机成槽,经人工找平压实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平基与管座分层浇筑,混凝土泵车下料管距工作面高度大于2m时,必须采用串筒或溜槽输送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湿养护,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凿毛,做好接口抹带施工准备。项目部依据材料进场计划,并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由于水泥用量小,按计划用量在开工前一次进场入库,并进行见证取样试验。混凝土管按开槽进度及时进场。 由于C段在第90d才完成拆迁任务,使工期推迟20d。浇筑C段的平基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要求提供所用水泥的检验资料后再继续施工。 问题: 1.项目部编制的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中还缺少哪些项目? 2.指出质量保证措施(1)存在错误,给出正确做法。 3.简述质量保证措施(2)不足之处,并改正和补充。 4.分析监理工程师提出水泥检测要求的原因。
-
暗挖施工隧道在超前锚杆成孔困难或易塌孔的软弱、破碎地层,且结构断面较大时,宜采取( )等注浆形式。
- A.补充注浆
- B.超前小导管注浆
- C.超压注浆
- D.超前预加固
- E.背后注浆
-
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软土地层基坑内被动区加固主要有( )形式。
- A.墩式加固
- B.裙边加固
- C.斜角加固
- D.抽条加固
- E.满堂加固
-
水池满水试验时,应按方案要求向池内注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 B.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 D.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 E.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
以地表水作为水源的给水处理厂常规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 )。
- A.初沉
- B.混凝
- C.过滤
- D.沉淀
- E.消毒
-
下列监测项目,属于基坑施工监测的有( )。
- A.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
- B.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斜变形)
- C.锚杆或支撑内力
- D.渗透系数
- E.地下水位
-
地铁车站明挖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时,围护结构施工常采用的成孔设备有( )。
- A.水平钻机
- B.螺旋钻机
- C.夯管机
- D.冲击式钻机
- E.正反循环钻机
-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经工程( )批准后方可实施。
- A.项目部负责人
- B.总监理工程师
- C.专业监理工程师
- D.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的灌注桩,判定岩层界面难度较大,可采用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 )进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
- A.钻机的受力
- B.起止时间
- C.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
- D.孔口捞样
- E.成孔速度
-
非栽植季节移植树木,应按不同树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等。
- A.凡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树叶
- B.冬季要防寒
- C.除去幼芽
- D.夏季要搭棚遮阴、喷雾、浇水
- E.最大程度的强修剪应至少保留树冠的1/3
-
盾构从工作井始发或到达工作井前,必须拆除洞口临时围护结构,拆除前必须确认( ),以确保拆除后洞口土体稳定。
- A.围护结构安全
- B.洞口土体加固效果
- C.洞口密封效果
- D.邻近既有建(构)筑物安全
-
用于城市管道的快速切断截止流动,且流体阻力小,启闭迅速,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的阀门是( )。
- A.蝶阀
- B.止回阀
- C.柱塞阀
- D.球阀
-
园林工程中,最经济、最常用的排水方式是( )。
- A.集中排放
- B.河道排放
- C.地面排水
- D.管道排水
-
深水或深基坑,流速较大的砂类土河床,~般采用( )围堰形式。
- A.土石围堰
- B.板桩围堰
- C.钢套筒围堰
- D.双壁围堰
-
采用敞口式(手掘式)顶管机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 )不小于0.5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的管道。
- A.管底下
- B.地面下
- C.垫层下
- D.槽底下
-
在浅埋地段、围岩自稳性差等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喷锚暗挖法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应采用辅助技术使开挖作业面围岩保持稳定。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辅助技术的是( )。
- A.超前小导管支护
- B.留置核心土
- C.设置临时仰拱
- D.超前管棚支护
-
下列关于预制装配水池现浇板缝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提高接缝用混凝土或砂浆的水灰比
- B.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
- C.接缝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0mm
- D.接缝用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和快硬水泥
-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原则不包括( )。
- A.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
- B.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的需要
- C.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
- D.警示牌设置在人流量众多的地方
-
地面(表)锚杆(管)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其施工的流程是( )。
- A.钻孔→吹净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
- B.钻孔→吹净钻孔→垂直插入锚杆杆体→用灌浆管灌浆→孔口将杆体固定
- C.钻孔→吹净钻孔→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用灌浆管灌浆
- D.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吹净钻孔→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
-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容易产生裂缝,以下选项中不是裂缝产生主要原因的是( )。
- A.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B.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 C.外加剂用量大
- D.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
-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竣工验收,并经( )签署意见。
- A.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 B.甲方代表
- C.总监理工程师
- D.质量监督部门
-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 )进行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
- A.轻型轮胎压路机
- B.震动压路机
- C.光轮压路机
- D.重型轮胎压路机
-
靠墙体的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土压力),以维持土体稳定的挡土构筑物被称为( )式挡土墙。
- A.埋设
- B.填充
- C.重力
- D.自立
-
预应力张拉机具设备应配套校验,配套使用,校准期限不得超过( )。
- A.2个月或200次张拉作业
- B.半年或200次张拉作业
- C.2个月且200次张拉作业
- D.半年且200次张拉作业
-
扶壁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直墙和扶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 )维持稳定的挡土建筑物。
- A.基桩
- B.锚杆
- C.填土重量
- D.砌块重量
-
依据锚固原理,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筋属于( )。
- A.支承锚固
- B.楔紧锚固
- C.握裹锚固
- D.组合锚固
-
有大漂石及坚硬岩石的河床不宜使用( )。
- A.土袋围堰
- B.堆石土围堰
- C.钢板桩围堰
- D.双壁围堰
-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碾压设备应紧跟在摊铺机后,采取( )的方式慢速碾压。
- A.低频率、高振幅
- B.低频率、低振幅
- C.高频率、高振幅
- D.高频率、低振幅
-
沟埋管道沟槽地基处理,设计要求换填时,应首先按要求( ),并经检验合格。
- A.选填料
- B.试验
- C.清槽
- D.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