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试卷(案例题,第12套,标准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市政公司承包某路段的改建工程,全长2.5km,工期为2011年8月至201 2年3月。该路段为四快二慢主干道。道路结构层为:机动车道20cm石灰土底基层,45cm二灰碎石基层,9cm粗、4cm细沥青混凝土面层;非机动车道为20cm石灰土底基层,30cm二灰碎石基层,6 cm粗、3cm细沥青混凝土面层;两侧为彩色人行道石板。

    项目部进场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即编制了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规定,由项目部安全员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该施工组织设计经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即开始工程项目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将填方工程分包给某工程队,当土方第一层填筑、碾压后,项目部现场取样、测试,求得该层土实测干密度,工程队随即进行上层填土工作。监理工程师发现后,立即向该工程队发出口头指令,责令暂停施工。整改完毕符合验收程序后,又继续施工。在一次安全检查中,监理发现一名道路工在电箱中接线,经查证,属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按工程进展,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正值冬期,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部提供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措施。

    【问题】

    1.监理工程师发出暂停施工指令的原因是什么?其指令方式有哪些应改进的地方?

    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程序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3.该道路工违反了什么安全操作规程?

    4.项目部安全检查的规定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出现,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体的措施有:

    (1)确定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在施工过程中,一场大雨使开挖的基坑坍塌,幸好无人员伤亡。

    【问题】

    1.逐条判断具体的防坍塌措施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2.处理安全隐患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简述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

    4.针对基坑开挖时的坍塌事故应提出怎样的应急措施?

  3. 某沿海城市道路改建工程4标段,道路为东西走向,全长973.5m,车行道宽度15m,两边人行道各3m。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且向北4m,需新建DN500mm雨水管道973m。新建路面结构为l50mm厚砾石砂垫层,厂拌200mm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8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0mm厚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合同规定的开工日期为5月5日,竣工日期为当年9月30日。合同要求施工期间维持半幅交通。

    某公司中标该工程以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按规定获得批准以后,开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中绘制了以下的总网络计划图:

    图中,雨水管施工时间中已包含连接管和雨水口的施工时间;路基、垫层、基层施工时间中已包含旧路翻挖、砌筑路缘石的施工时间。

    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水泥混合料基层施工作了如下规定:采用12t压路机碾压;为减少交通干扰,夜间拌合,白天摊铺碾压。

    为保证SMA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

    (1)采用振动压路机,紧跟、慢压、高频低振幅,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碾压,轮迹重叠宽度超过50mm。

    (2)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部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填写审批表,由项目经理下达开工令。

    【问题】

    1.指出本工程总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

    2.指出施工组织设计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改正SMA改性沥青面层碾压施工错误之处。

    4.改正并补充施工组织设计签发错误之处。

  4. 某热力工程,承包方为A单位,A将热机工程分包给B单位,并经发包方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B单位编制的进度报告与承包方A单位编制的进度报告之间严重不符,如按此实施,将使总工期受到严重影响。A单位要求其立即改正。

    事件二:施工进度计划完成后,项目部及时进行了进度控制总结,其编制的依据包括: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

    【问题】

    1.表达工程进度计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施工进度报告的主要内容除了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外,还有哪些?(4条即可)

    3.请指出进度执行情况综合描述的内容。

    4.请补充进度控制总结编制依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