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试卷(案例题,第7套,标准答案)
-
某桥梁工地的简支板梁架设,由专业架粱分包队伍架设。该分包队伍用2台50t履带吊,以双机抬的吊装方式架设板梁。在架设某跨板梁时,突然一台履带吊倾斜,板梁砸向另一台履带吊驾驶室,将一名吊车驾驶员当场砸死,另有一人受重伤。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扩大,做好标识,保护了现场,并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报告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在报告上级以后,项目经理指定技术、安全部门的人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企业安全部门和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也赶到现场参与调查,调查中发现如下现象:
现象一:项目部审查了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做出了合格评价。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安全要求,但查不到监督、检查记录。
现象二:项目部编制了板梁架设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履带吊下要满铺路基箱板,路基箱板的长边要与履带吊行进方向垂直,但两台履带吊下铺设的路基箱板,其长边都几乎与履带吊行进方向平行,而这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象三:查到了项目部向分包队伍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签字齐全,但查不到分包队伍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的交底记录。
现象四:仔细查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没有发现路基箱板铺设方向不正确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威胁和避难措施的详细内容。
现象五: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
通过调查,查清了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者,对事故责任者和员工进行了教育,事故责任者受到了处理。
【问题】
1.事故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签报程序规定是什么?该事故属于几级事故?
2.在背景资料中,四种现象分别违反了哪些安全控制要求?
3.按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还应有哪些人参与调查?
4.对事故处理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
某城市桥梁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在大体积墩台及其基础施工时的部分施工工艺和方法为:
(1)在墩台基础中埋放了厚度为120mm的石块,且埋放的数量为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0%;
(2)在浇筑混凝土时,选择了一天中气温较高时进行;
(3)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预应力筋的孔道采用钢管抽芯方法进行预留;
(4)预应力筋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用电弧焊切割外露预应力筋;
(5)施工中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张拉,在校验伸长值时,发现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为8%。
【问题】
1.请逐条判断大体积墩台及其基础施工时的部分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2.对大体积混凝土墩台及其基础埋放的石块有哪些规定?
3.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除了采用钢管抽芯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比较适用?
4.对后张法预留孔道预埋的要求有哪些?
-
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路部分采用钢一混凝土组合粱结构,跨径47.6m,鉴于吊装的单节钢梁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拟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一:为保证吊车的安装作业,占用一条慢行车道,选择在夜间时段,自行封路后进行钢梁吊装作业。
措施二: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研究部门对钢梁结构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措施三:将安全风险较大的临时支架的搭设,通过招标程序分包给专业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收取安全风险保证金。
【问题】
1.结合本工程说明专项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施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一不符合哪些规定?
3.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二验算内容和项目齐全吗?如不齐全请补充。
4.从项目安全控制的总包和分包责任分工角度来看,项目部拟采取的措施三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还应做哪些补充?
-
某地铁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及φ609mm钢管支撑。由于支撑不及时,随着基坑开挖地下墙水平变形越来越大。开挖至4m时.基坑南侧地下墙出现大面积渗水。经调查,该侧存在一根大口径上水管。由于变形过大,管线破裂造成大量漏水。随后,经过调查发现,基坑周围还存在5根其他管线,其中东侧有一根天然气管。这些管线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变形过大的问题。
【问题】
1.市政基坑工程周围可能存在哪些管线?哪些管线应作为保护的重点?
2.本工程施工时有哪些失误造成了管线破坏?
3.对基坑周围管线调查时,应做好哪些调查工作?
4.对变形过大的管线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