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建筑师模拟考试建筑结构试题(1)
-
下列对结构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宜设躲到抗震防线
- B.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 C.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宜大
- D.应避免应力集中
-
抗震设计时,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 A.侧向刚度不规则
- B.竖向抗侧力构建不连续
- C.顶层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 D.楼层承载力突变
-
下列建筑()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
- A.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 B.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5%
- C.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 D.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
有关结构规则性的判断或计算模型的选择,其中()不妥。
- A.当超过梁高的错层部分面积大于该楼层总面积的30%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 B.顶层及其他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的25%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 C.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均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 D.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架构抗震房屋的里面尺寸,H′/H>0.2时可按规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的是图中()体型。
- A.Ⅰ、Ⅲ
- B.Ⅰ、Ⅳ
- C.Ⅱ、Ⅲ
- D.Ⅱ、Ⅳ
-
下列建筑物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
- A.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 B.某曾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
- C.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 D.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
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里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筑地平面、里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 B.楼层不宜错层
- C.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补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 D.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凸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Ⅰ.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Ⅱ.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Ⅲ.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Ⅳ.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振动台试验
- A.Ⅰ、Ⅱ
- B.Ⅰ、Ⅲ
- C.Ⅰ、Ⅳ
- D.Ⅰ、Ⅱ、Ⅳ
-
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下列()方案。
-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 B.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 C.非常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 D.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
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对建筑抗震不利的是()
- A.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 B.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
- C.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 D.断层破碎带地段
-
在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内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做法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 A.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 B.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得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得较高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 C.6度不必计算,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 D.6度设防时对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
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 A.6度时不必计算,7~9度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 B.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
- C.6度设防时,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 D.所以设防烈度的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
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何项要求处理()
- A.7度
- B.5度
- C.6度
- D.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
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8度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 B.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和抗震设计)
- C.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 D.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
根据其抗震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 A.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
- B.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
- C.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按8度要求采用
- D.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并实施抗震措施
-
建筑物共有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原则中正确的是()
- A.甲类建筑属于重要的建筑
- B.乙类建筑属于较重要的建筑
- C.丁类建筑属于一般重要的建筑
- D.丁类建筑属于抗震适度设防类建筑
-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划分为下列哪一个类别()。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丁类
- E.甲类
- F.乙类
- G.丙类
- H.丁类
-
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 B.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 C.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一般建筑
- D.丁类建筑应属于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下列何种状态()
- A.不受损坏
- B.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C.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D.严重损坏,需大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
在一栋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防震缝的设置正确的是()
- A.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 B.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连同基础完全分开
- C.只有在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 D.只有在不设地下室的情况下,防震缝才可以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分开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使用范围是()
- A.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 B.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 C.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 D.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 A.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
- 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
- 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
- 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
-
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达到()情况时,既属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了。
- A.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仅有个别项目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
- B.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
- C.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且超过较多或有一项大大超过时
- D.在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中,有多项大大超过上述(或规范)的不规则指标时
-
下列()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 D.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 D.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
抗震设计时,下列()结构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 A.侧向刚度不够
- B.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 C.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不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 D.楼层承载力突变
-
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地段是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 A.液化土
- B.高耸孤立的山丘
- C.古河道
- D.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图所示的结构平面,当尺寸b、B符合下列()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 A.b≤0.25B
- B.b>0.3B
- C.b≤0.3B
- D.b>0.25B
-
A、B两幢多层建筑:A为乙类建筑,位于6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B为丙类建筑,位于8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其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进行。
- A.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B.A幢建筑按6度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C.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9度计算,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D.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在地震区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要求是合理的。
- A.不应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 B.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坚决避开
- C.不应在液化土上建造乙类建筑
- D.甲类建筑应建造在坚硬土上
-
对于抗震要求属于危险地带的是()地质类型
- A.软弱土、液化土
- B.河岸、不均匀土层
- C.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
- D.湿陷性黄土
-
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2.4.12,设防烈度为7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 A.6度
- B.7度
- C.8度
- D.不能确定
-
某丙类多层建筑所在场地为Ⅳ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 A.6度
- B.7度
- C.8度
- D.9度
-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列哪一类建筑是属于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的乙类建筑()
- A.人数不够规模的影剧院
- B.某些工矿企业的变电所
- C.县级二级医院的住院部
- D.中、小型纪念馆建筑
-
建筑抗震设防为()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 A.甲、乙
- B.丙、丁
- C.丙
- D.丁
-
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 A.6度
- B.7度
- C.8度
- D.不能确定
-
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一幢18层的普通高层住宅应属于()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丁类
-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大震不到”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 A.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 B.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 C.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 D.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 A.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B.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C.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D.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 A.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B.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 C.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 D.不致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