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给排水考试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永久性挡风墙墙体厚度不得小于(  )米

    • A.0.2
    • B.0.5
    • C.1.2
  2. 矿井瓦斯等级按照绝对涌出量进行划分,下列属于低瓦斯矿井的是(  )。

    • A.30立方米/分钟
    • B.50立方米/分钟
    • C.70立方米/分钟
  3.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容许最高风速为(  )。

    • A.8m/s
    • B.6m/s
    • C.4m/s
  4. 下列通风网路的连接形式中,应避免使用的是(  )。

    • A.串联
    • B.并联
    • C.角联
  5. 下列是等积孔的值,其中表示矿井通风困难的是(  )。

    • A.2.5
    • B.1.5
    • C.0.5
  6.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时(  ),方可开动局部通风机

    • A.1%
    • B.2%
    • C.5%
  7. 煤尘爆炸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原因是(  )。

    • A.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 B.强烈的冲击波和火焰
    • C.高温高压
  8. 煤的可燃挥发分含量越高,爆炸性越(  )。

    • A.强
    • B.弱
    • C.无影响
  9. 一般来说,有在瓦斯、煤尘爆炸危险和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中,可采用自救器(  )。

    • A.过滤式
    • B.隔离式
    • C.其他
  10. 采煤工作面最有效,最根本的防尘措施是(  )。

    • A.煤层注水
    • B.洒水
    • C.喷雾
  11. 某旅馆有床位370个,工作人员150个。客人、工作人员热水定额分别是200L/(床·日)、50L/(床·日),对应小时变化系数分别是5.27、2,用水时间为24小时,则该旅馆最大小时用水量为(  )。

    • A.12m3/h
    • B.15m3/h
    • C.17m3/h
    • D.19m3/h
  12. 某一负压补气式给水设备配合高位水箱增压、稳压,已知设计参数如下:储水容积V1=0.15m3   ,β=1.1,=0.85,气压罐最低工作压力P1=0.15MPA(表压),则空罐压力及气压罐最低工作压力分别为(  )。

    • A.0.23MPA;0.29MPA
    • B.0.29MPA;0.31MPA
    • C.0.31MPA;0.36MPA
    • D.0.29MPA;0.36MPA
  13. 水下混凝土灌注对混凝土和易性要求较高,故混凝土的砂率宜为( )。

    • A.20~30%
    • B.30~40%
    • C.40~50%
    • D.50~60%
  14.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必须进行设备单机和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调试,调试检查的数量为(  )。

    • A.按总数抽查10%
    • B.按总数抽查20%
    • C.按总数抽查50%
    • D.全数检查
  15. 给水厂的处理规模是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的含义是(  )。

    • A.某一年中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B.设计规定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C.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 D.今后将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16. 某一负压补气式给水设备配合高位水箱增压、稳压,已知设计参数如下:储水容积V1=0.15m3,β=1.1,=0.85,气压罐最低工作压力P1=0.15MPA(表压),则空罐压力及气压罐最低工作压力分别为(  )。

    • A.0.23MPA;0.29MPA
    • B.0.29MPA;0.31MPA
    • C.0.31MPA;0.36MPA
    • D.0.29MPA;0.36MPA
  17.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和日变化系数宜分别采用(  ),个别小城镇可适当加大。

    • A.1.3~1.6和1.1~1.5
    • B.1.2~1.6和1.1~1.5
    • C.1.3~1.5和1.1~1.3
    • D.1.2~1.5和1.1~1.3
  18. 时变化系数是指(  )。

    • A.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 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D.平均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19. 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量之和的(  )计算。

    • A.10%~15%
    • B.10%~12%
    • C.8%~12%
    • D.8%~10%
  20.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qD为(  )水量之和。

    • A.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B.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C.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 D.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
  21. 给水工程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和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分别采用(  )。

    • A.5~10年和10~20年
    • B.5~10年和10~15年
    • C.10~20年和20~30年
    • D.10~20年和20~50年
  22. 关于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正确的论述是(  )。

    • A.统一给水系统造价低,应用最广泛
    • 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的造价低
    • 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费较高
    • 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
  23. 给水系统中的输配水系统,通常是给水系统中(  )的子系统。

    • A.构筑物最多
    • B.最先建设
    • C.最后建设
    • D.投资最大
  24. 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可分为(  )系统。

    • 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
    • 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
  25. 给水系统可按供水方式分为(  )供水系统。

    • A.重力、水泵、混合
    • B.自流、重力、压力
    • C.水泵、压力、混合
    • D.重力、水泵、压力
  26. 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

    • 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
    • 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漏损水量i).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和管网漏损水量
  27. 当管网中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

    • 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 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C.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 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
  28. 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延续时间为(  )。

    • A.25~35l/(人次);1.5h
    • B.40~60l/(人次);2h
    • C.40~60l/(人次);1h
    • D.25~35l/(人次);1h
  29. 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1层为(  ),2层为(  ),2层以上每增加1层增加(  )。

    • A.8m;12m;4m
    • B.8m;12m;2m
    • C.10m;12m;2m
    • D.10m;12m;4m
  30. 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时变化系数为(  )。

    • A.25~35l/(人班);2.5~3.0
    • B.30~50l/(人班);2.5~3.0
    • C.25~35l/(人班);1.5~2.5
    • D.30~50l/(人班);1.5~2.5
  31.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根据(  )的要求确定。

    • A.生产设备
    • B.生产工艺
    • C.生产原料
    • D.产量
  32. 综合生活用水一般不包括(  )。

    • A.居民生活用水
    • B.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
    • C.工业企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 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3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体保护,并应尽可能采用(  )系统。

    • A.直流或复用
    • B.直流或循环
    • C.复用或循环
    • D.直流
  34. 在工业给水系统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含义是(  )所占的百分数。

    • A.循环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B.重复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 C.补充水量在总用水中
    • D.重复用水量在总损耗水中
  35. 一项大型管道越江工程,河宽600m左右,因不能断航决定采用钢管顶管施工,过河管合适的外防腐方案应采用( )。

    • A.普通防绣漆,辅以牺牲阳极法;
    • B.耐磨防绣漆,辅以外加电流法;
    • C.普通防绣漆,辅以外加电流法;
    • D.耐磨防绣漆,辅以牺牲阳极法。
  36. 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 )m。

    • A.0.1
    • B.0.15
    • C.0.2
    • D.0.25
  37.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金属管道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m。

    • A.0.5
    • B.0.7
    • C.1
    • D.1.2
  38.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区别在于( )。

    • A.进水深度不同,分别从平均水位以上进水和平均水位以下进水;
    • B.进水方式不同,分别采用取水孔直接进水和采用进水管引入进水;
    • C.位置不同,分别设在防洪堤的外侧和里侧;
    • D.形式不同,泵房与吸水井分别是合建或分建。
  39.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类,( )均属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 A.岸边式、河床式、浮船式;
    • B.岸边式、河床式、水泵直接吸水式;
    • C.河床式、斗槽式、水泵直接吸水式;
    • D.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40. 某地面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m/h,河岸较陡,坡度大于35,要求建设时间短,可考虑选用( )。

    • A.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 B.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 C.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 D.墩桥式取水构筑物。
  41. 给水工程设计应( )。

    • A.保证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 B.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 C.保证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 D.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降低能耗、降低药耗。
  42. 综合生活用水是指( )。

    • A.居民用水和小区公共建筑用水;
    • B.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 C.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浇洒道路绿地用水;
    • D.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市政用水。
  43. 水源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并( )。

    • A.应为了防止地面沉降,不采用地下水;
    • B.为了控制地面沉降,不宜优先采用地下水;
    • C.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水源;
    • D.宜优先选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44. 时变化系数是指( )。

    • A.最高日用水量与一年中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 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 D.平均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45. 给水泵房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机容量不大于55kW时,不小于( )m。

    • A.0.3
    • B.0.5
    • C.0.8
    • D.1
  46. 泵房一般设( )备用水泵,备用水泵型号宜与工作水泵中的( )一致。

    • A.1~2台,大泵;
    • B.1~2台,小泵;
    • C.2台以上,小泵;
    • D.2台以上,大泵。
  47. 公式i=V2/C2R,V为( ),R为( )

    • A.最大流速,谢才系数
    • B.平均流速,水力半径
    • C.最小流速,流速系数
    • D.平均流速,粗糙系数
  48. 如果用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计算用水量,除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外还应包括( )。

    • A.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 B.未预见用水量
    • C.公共建筑用水量
    • D.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
  49. 当给水管与污水管平面设置时,管外壁净距不应小于( )。

    • A.0.5
    • B.1
    • C.1.5
    •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