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考试考前备考试题九
-
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的资格许可中,申请单位的业绩是一个重要条件。按照国核安函[2011]118号文件针对核安全机械设备,初次提出取证申请的单位原则上只能申领核()级设备的许可证。
- A.0
- B.1
- C.2
- D.3
- E.4
-
核电厂对其所在区域产生影响的厂址特征包括()。
- A.放射性物质的大气弥散
- B.放射性物质的地表水、地下水弥散
- C.人口分布
- D.土地和水的利用
- E.环境的放射性本底
-
通过对不符合项的审查需要确定()。
- A.造成该不符合项的原因
- B.不符合项的安全重要意义
- C.不符合项处理
- D.为纠正不符合项要商定和批准的纠正措施
- E.预防类似不符合项重复发生的措施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方面。
- A.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举
- B.具有法律强制性
- C.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 D.分类管理
- E.挣证评价
- F.核设施分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核应急响应能力保持的培训通常采取()相结合的办法。
- A.课堂集中讲解
- B.单独辅导
- C.实际操作
- D.单项演习
- E.综合演习
-
所有易裂变材料(包括未辐照和已辐照燃料)的()必须按要求保存详细的可核查账目,保存时间至少不短于管理规定的要求。
- A.包装
- B.贮存
- C.辐照
- D.转移
- E.处置
-
放射性废物可以通过()降低放射性水平,最后达到无害化。
- A.物理方法
- B.化学方法
- C.生物方法
- D.自身衰变
- E.核嬗变
-
营运单位必须负责并组织有关堆芯管理和厂区燃料装卸的全部活动,以保证燃料在反应堆中的安全使用及其在厂区()期间的安全。
- A.转移
- B.贮存
- C.处理
- D.处置
- E.减容
-
安装在主控制室内的设备应足以满足应急期间对核动力厂的()。
- A.控制
- B.监视
- C.指挥
- D.探测
- E.取样
-
γ辐照装置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用于()。
- A.医疗用品和农副产品的消毒灭菌
- B.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合成与改性
- C.食品的保鲜贮藏
- D.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
- E.工业“三废”的处理
-
对核动力厂应急指挥部演习过程的评价,至少要评价()环节。
- A.成员到位是否及时
- B.成员对职责是否熟悉
- C.信息收集是否充分
- D.决策是否准确、及时,决策依据是否正确
- E.和场内、场外应急组织联络是否畅通
- F.是否正确执行了应急报告制度
- G.演习过程中有无发生应急设备故障
- H.应急控制中心所配备资料是否能满足要求
-
滨河核电厂引起洪水的类型有()。
- A.径流引起的洪水
- B.天然或人工蓄水构筑物突然释放引起的洪水
- C.地震引起的溃坝洪水
- D.除水文和地震原因外引起的溃坝造成的洪水
- E.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洪水
-
利用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的单位,为了有效地实施辐射安全计划,应制定()。
- A.加速器运行操作规程
- B.加速器照射程序
- C.患者须知
- D.剂量监测计划
- E.事故应急程序
-
放射诊断X射线机的辐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
- A.放射诊断正当化
- B.辐射防护最优化
- C.进行必要的辐射屏蔽
- D.剂量监测
- E.遵守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到达口岸前,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仝监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检验机构报检,并提供()材料。
- A.进口民用核安全设备报检申请表
- B.注册登记确认书原件
- C.注册登记确认书复印件
- D.装箱清单
- E.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
对核设施实行分阶段环评,能针对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提出各个阶段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防止各阶段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问题。
- A.分析
- B.预测
- C.估算
- D.评估
- E.监测
-
核安全审评的内容包括()。
- A.对质量保证实际能力的审评
- B.对质量保证大纲的审评
- C.对质量保证大纲程序的审评
- D.对不符合项的审评
- E.对纠正措施的审评
-
在建立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组织机构时,必须考虑的决策职能包括()。
- A.确定管理目标
- B.确定核安全和质量政策
- C.分配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
- D.批准管理大纲内容
- E.制定使员工状态胜任其工作的制度
- F.根据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的业绩对上述各项制定必要的修改计划
-
下列属于中毒性废物的有()。
- A.天然铀
- B.氚
- C.137Cs
- D.14C
- E.90Sr
-
核电厂厂址气象危险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必须对气象变量的极端值(极端气象现象)和罕见气象现象(极端气象事件)进行调查。气象变量的极限值包括()。
- A.风
- B.降水
- C.积雪
- D.温度
- E.海平面
-
设计验证是()设计的过程。
- A.评价
- B.审查
- C.确认
- D.证实
- E.校核
-
核准颁发核材料许可证前的检查包括材料衡算管理(包括核材料平衡区的划分;实物盘存的计划和程序)记录和报告系统以及分析测量系统的()。
- A.完整性
- B.有效性
- C.真实性
- D.可靠性
- E.及时性
-
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国家行政管理中,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承担主要职责和部分职能的范围包括()。
- A.核安全监管
- B.核设施安全管理
- C.核事故应急与反恐准备
- D.核材料管制
- E.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
核电厂调试文件必须对()作出明确规定。
- A.调试要求
- B.意图
- C.试验目标
- D.限制准则
- E.试验条件和程序
- F.特殊设备
- G.人力要求
- H.特殊预防措施
- I.验收准则
-
高放废液的贮存必须加强安全监管,应高度重视()。
- A.贮槽的腐蚀泄漏,检测仪表的正常运作
- B.输运管线的阻塞
- C.通风系统的失效,造成氢等燃爆性气体的积累和气溶胶浓度过大
- D.冷却搅拌的失效,导致自释热致沸或形成底部沉积物热点加快贮槽腐蚀
- E.洪水淹泡地下设备室,发生漂罐和折断管线
- F.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导致贮罐和输运管线破裂
- G.液位仪表的失灵,造成废液溢出
-
为了保证安全,核电厂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在发生设计基准事故期间和之后,以及尽实际可能在发生所选定的超设计基准事故的事故工况下,都必须执行()基本安全功能。
- A.控制反应性
- B.排出堆芯热量
- C.包容放射性物质
- D.控制运行排放
- E.限制事故释放
-
现在,压力驱动式的膜分离技术如()正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扩展应用。
- A.电渗析
- B.反渗透
- C.微滤
- D.超滤
- E.纳滤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剂量监测和辐射安全监测。剂量监测应主要考虑()方面。
- A.放射性工作场所应对放射性气溶胶,表面污染,β、γ辐射场进行监测
- B.应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 C.应进行工作人员手脚沾污监测
- D.对厂区的监测
- E.对居民区及对照点的监测
-
与最终热阱有关的设计基准气象问题应考虑()对最终热阱有关的构筑物、系统及部件的影响。
- A.高温
- B.低温
- C.高湿
- D.冷冻
- E.洪水
-
下列属于授权提供核安全技术服务的单位的是()。
- A.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B.浙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 C.苏州核安全中心
- D.机械科学研究院核设备与可靠性中心
- E.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
-
核动力厂在运行规程中提供的指导必须是清晰、简洁,并尽可能是()的。
- A.满足设计要求
- B.经过编、审、批
- C.已验证
- D.确认为有效
- E.适合核动力厂运行
-
经注册登记的境外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核设施进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时,对其从事的相应活动()负责。
- A.过程
- B.方法
- C.类型
- D.质量
-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
- A.辐射源纵深防御
- B.实践的正当性
- C.辐射防护最优化
- D.个人剂量限制
- E.合理可行尽量低
-
对一个特定的核与辐射设施的流出物(排放源项),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转移行为和途径分为()。
- A.直接外照射途径
- B.气载放射性核素照射途径
- C.液体流出物照射途径
- D.固体废物照射途径
- E.核事故源项释放照射途径
-
铀矿冶退役治理竣工验收分为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预验收是由()组织进行的部分或整体预验收。
- A.企业
- B.企业或上级机关
- C.省级有关政府部门
- D.国家有关政府部门
-
界面系统LOCA,即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接口的系统中因系统失效而导致反应堆冷却剂失控流失到()的假想事件。
- A.二回路
- B.压力容器外
- C.安全壳内
- D.安全壳外
-
使用β放射源作敷贴器时,当源的活度较高时,必须考虑对β粒子产生的()的防护。
- A.内照射
- B.外照射
- C.活化
- D.轫致辐射
-
我国《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目前使用的是()版。
- A.2004
- B.2005
- C.2006
- D.2007
-
矿井氡的析规律()。
- A.与粒度成正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反比
- B.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正比
- C.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反比,与含水量成正比
- D.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量成反比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必须制定(),以保证恰当地设计、审查、控制和实施所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修改。
- A.管理程序
- B.技术程序
- C.修改程序
- D.质保程序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必须制定(),以保证恰当地设计、审查、控制和实施所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修改。
- A.管理程序
- B.技术程序
- C.修改程序
- D.质保程序
-
对因核电厂运行而受到最大照射的一群有代表性的居民必须进行()前的研究,以确定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接受的关键居民群和这群居民的关键照射途径。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在核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向核动力厂主管部门、国务院核安全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提出进入()应急状态和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的建议。
- A.场内
- B.场区
- C.场外
- D.A和C
-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核动力厂设计时必须采取措施以达到下列设计目标:(1)个人照射量不得超过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相应规定限值。(2)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辐射防护措施必须使照射量保持在()。
- A.尽量低的水平
- B.最优化范围内
- C.安全有效尽量低
- D.合理可行尽量低
-
含有半衰期大于30a的放射性核素的固体废物分为()级。
- A.2
- B.3
- C.4
- D.5
-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赋予了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全面实施核安全设备监管的职能,对国内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的监管手段主要通过()制度实现。
- A.资质许可
- B.资格许可
- C.监督检查
- D.注册登记
-
环境辐射监测完成的全部测量,实际上是要求使用电子仪器来给出定量数据。对于许多仪器,可以用标准源刻度。刻度是用单个()进行单点校核。
- A.标准基准仪器
- B.放射源
- C.物质或样品
- D.以上三者均可
-
对于一个特定的始发事件,必须描绘核动力厂对始发事件的响应,包括系统的投入和操纵员的响应,分析始发事件是否会造成堆芯损坏,即进行事件序列分析,目前在PSA中都采用()分析法来完成这种分析。
- A.事件树
- B.故障树
- C.可靠性方框图
- D.GO图
-
大型辐照装置多数采用()作为辐射源。
- A.60Co
- B.137Cs
- C.238U
- D.237Pu
-
氡吸入体内,随着呼出又会跑出来,但其衰变子体则会滞留在肺内,子体衰变时放出的()射线会成为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
- A.α
- B.β
- C.γ
- D.n
-
描述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组织机构及履行所有这些职责的管理安排的文件必须可供()审查。
- A.运行管理者
- B.核设施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
核动力厂的设计对于每一项基本安全功能及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事故,都可以运用纵深防御的思想进行设计设防。第()层次防御的目的是减轻可能由事故工况引起潜在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放射性后果。
- A.2
- B.3
- C.4
- D.5
-
为明确初始条件并相应制定应急行动水平,需对它们进行分类。我国目前大多数核动力厂使用的应急行动水平文件中,按()种识别类型分类。
- A.2
- B.3
- C.4
- D.5
-
为明确初始条件并相应制定应急行动水平,需对它们进行分类。我国目前大多数核动力厂使用的应急行动水平文件中,按四种识别类型分类:A类\F类\H类\S类。裂变产物屏障降级属于()。
- A.A类
- B.F类
- C.H类
- D.S类
-
我国在铀矿勘探、开采初期,矿井主要采用()控制氡。
- A.通风稀释
- B.密闭氡源
- C.正压通风
- D.喷涂防氡保护层
-
中子发生器产生()中子。
- A.热
- B.慢
- C.中速
- D.快
-
核设施首次综合演习或联合演习前,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一般都要对营运单位现场实际应急准备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例行检查”,这是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颁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 A.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
- B.建造许可证
- C.首次装料批准书
- D.运行许可证
-
核动力厂系统必须设计成在安全重要系统或其部件发生故障时()而使核动力厂进入安全状态。
- A.不需要采取任何操作
- B.仅需要采取紧急停堆操作
- C.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
- D.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在处置单元堆放满一层后上面浇灌一层()。
- A.砾石或沙土
- B.水泥砂浆
- C.混凝土
- D.聚氨酯
-
核动力厂事故分析采用的运行参数需考虑不确定性。SG(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压力往往由()决定,不必预先规定正负不确定性。
- A.冷却剂流量
- B.蒸汽温度
- C.蒸汽压力
- D.热平衡
-
在进行核电厂厂址地质、地震调查时按()种级别进行。
- A.3
- B.4
- C.5
- D.6
-
对于现有规范、标准、技术规格书尚未包括的工艺(即新工艺),或质量要求超出这些文件规定的情况(即有更高的质量要求)时,应预先做()。
- A.模拟件和鉴定
- B.工艺试验和鉴定
- C.工艺试验和评定
- D.技术分析和评定
-
美国核管会提出了核动力厂运行的定量安全目标:反应堆事故对核动力厂附近的个人或居民群体可能产生的晚期(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超过由于所有其他原因产生的癌症风险的()%。
- A.1
- B.0.1
- C.0.01
- D.0.001
-
核设施退役活动去污方法的()去污效果好,适用于复杂金属结构部件,其改进的后的方法使金属管道也能得到去污。
- A.机械-物理法
- B.浓化学试剂(硬去污法)
- C.电化学法
- D.熔炼法
-
核电厂外部人为事件调查收集区域内固定源和移动源的资料是为确定()。
- A.与运输系统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的可能源的位置
- B.事件发生的概率
- C.事件影响的严重性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60Co放射源贮存于井下时,井水每吸收100eV辐射能量可产生()个氢分子。
- A.0.12
- B.0.23
- C.0.34
- D.0.45
-
核仪表和γ射线探伤机等不使用时,放射源都位于防护容器内并锁在安全位置,此时防护容器外表面的()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 A.照射量
- B.比释动能率
- C.有效剂量
- D.当量剂量
-
B型货包其设计应能满足()h水浸没试验要求。
- A.4
- B.8
- C.12
- D.16
-
居民室内氡浓度限值为()Bq/m3。
- A.50-200
- B.100-300
- C.200-400
- D.300-500
-
授权提供核安全技术服务的单位是为()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 A.核电厂
- B.核设施营运单位
- C.核与辐射从业单位
- D.国家核安全局
-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用核动力厂建造阶段核安全管理的通知》(国核安发[2010]11号)规定:()必须对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的质量与安全承担全面责任。
- A.核动力厂建造单位
- B.核动力厂建造总承包单位
- C.核动力厂建造总承包单位及分包单位
- D.核动力厂营运单位
-
在地浸采铀中,地浸工艺对地下水复原技术措施:⑴地下水清除法⑵反渗透法⑶自然净化法⑷还原沉淀法,还原沉淀法所采用的还原剂是()。
- A.HCL
- B.H2S
- C.CaOH
- D.CaCO3
-
处理能力大,混合好后可注入钢桶、也可注入钢箱,废物容器的废物装填率高的水泥固化工艺是()。
- A.桶内混合
- B.桶外混合
- C.水力压裂
- D.大体积浇注
-
质量保证文件的第()层文件是实施质量活动的具体文件。
- A.1
- B.2
- C.3
- D.4
-
在核或辐射应急情况下,紧急防护行动将依据()来实施。
- A.设施的主事故情况
- B.环境监测结果
- C.照射途径因素分析
- D.A或B
-
使用Ⅳ类、V类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3个月内将废旧放射源进行()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 A.清洗去污
- B.包装整备
- C.合理处置
- D.分类监测
-
核设施与辐射设施退役后的厂房、场址清污到什么水平,取决于退役终态()。
- A.目标
- B.计划
- C.程度
- D.结果
-
高放废液放射性浓度水平为()。
- A.>4×1011??Bq/L??
- B.≥4×1011??Bq/L
- C.>4×1010Bq/L
- D.≥4×1010?Bq/L
-
破损燃料棒向周围池水释放的惰性气体占总量的份额取决于燃料棒内()。
- A.燃耗
- B.自由空间的容积
- C.放射性总量
- D.每种裂变产物的份额
-
排风预过滤器,设在高效空气粒子过滤器之前,为除去气流中粗粒粉尘,以提高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使用寿命,过滤效率至少为()%。
- A.80
- B.85
- C.90
- D.95
-
一级PSA在按安全壳系统状态对堆芯损坏事件序列进行聚合时,常常要对堆芯损坏事件序列按电厂()。
- A.运行态进行分组
- B.运行态进行分级
- C.损伤态进行分组
- D.损伤态进行分级
-
省级核事故场外应急指挥中心通常都设在省会城市,距核动力厂都较远。因此,一般都在()设置前沿指挥所。
- A.烟羽应急计划区内区
- B.烟羽应急计划区外区
- C.烟羽应急计划区边界
- D.食入应急计划区边界
-
当怀疑或监测到人员体表或衣服上有放射性污染时,需要进行人员去污。人员去污往往与()放射性污染监测同时进行。
- A.体表
- B.体内
- C.手足
- D.躯体
-
一般来说,震源在海底下50km以内、里氏震级()以上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发大的海啸。
- A.4.5
- B.5.5
- C.6.5
- D.7.5
-
为了合理地实现运输的放射性物质危险控制与防御要求,GB11806-2004采用了一种分类、分级处理方法,来规定有关的安全准则和管理要求。分类是指将()分类。
- A.货包
- B.潜在危险
- C.运输事件
- D.事故条件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为了有效控制厂房的放射性污染,避免物料的损失、减少工作人员的个人吸收剂量,放射性厂房应为()系统。
- A.隔离
- B.密闭
- C.通风
- D.屏蔽
-
对放射性液体流出物实行()排放。
- A.净化
- B.稀释
- C.槽式
- D.计量
-
为了得出适当的核电厂设计基准,应确定核电厂外部人为事件的(),并评价其可能导致危害现象的严重性。
- A.类型
- B.效应
- C.影响
- D.潜在源
-
内部监查可一年进行()次,但如果以前的监查结果表明需要进行较频繁的监查时,则需增加监查频度。
- A.1
- B.2
- C.1-2
-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