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考试考前备考试题七
-
UF6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般条件下,可与()发生反应。
- A.水
- B.无机物
- C.金属
- D.有机物
- E.空气
-
核事故应急期间应急指挥的()是确保应急响应行动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 A.快速
- B.有效
- C.事故诊断
- D.应急补救行动
- E.正确的决策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活动许可的是()。
- A.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B.核动力厂运行许可
- C.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D.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
- E.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计划的“核动力厂及其环境概况”部分应标出()。
- A.场区边界
- B.非居住区边界
- C.规划限制区边界
- D.烟羽应急计划区边界
- E.食入应急计划区边界
-
质量保证大纲程序正文中应包括()。
- A.目的
- B.编制依据
- C.适用范围
- D.有关部门职责
- E.控制的实施步骤
-
针对不同的照射途径,可采取()防护措施。
- A.隐蔽、撤离、暂时避迁或永久性再定居
- B.碘防护
- C.食物、饮水控制、限制和禁用
- D.去污
- E.个人呼吸道防护
- F.进出通道控制(交通管制)
- G.动物饲料限制
- H.医学处理
-
对核动力厂应急准备状况的检查内容包括()。
- A.应急组织
- B.人员培训
- C.现场准备条件
- D.应急文件
- E.核事故应急演习有效性的评价
-
核与辐射设施出来的液体流出物(源项)途径对人的影响区分为()环节。
- A.源项
- B.输运过程
- C.污染介质
- D.照射方式
- E.人员所受剂量
-
根据历次核动力厂的综合演习和联合演习情况来看,对于以系统故障为初始事件的事故来说,()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调显得尤其重要。
- A.地方政府
- B.应急运行组
- C.技术支持组
- D.应急指挥
- E.核安全监管部门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资格许可的是()。
- A.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B.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可
- C.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D.核动力厂的在役检查中,执行无损检验任务的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资格许可
- E.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中,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许可
-
维修活动指由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组织的保持核动力厂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活动,包括()方面。
- A.常规性维修
- B.预防性维修
- C.紧急性维修
- D.纠正性维修
- E.试验性维修
-
核动力厂在实施运行策略时,应该考虑退役期间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应该考虑()。
- A.用较容易去污的材料更换已活化的屏蔽
- B.将构筑物和表面的污染降至最少
- C.分离不同种类的废物
- D.使用防护涂层
- E.保存污染的材料
-
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A.医疗使用I类放射源
- B.使用Ⅱ类放射源
- C.使用Ⅲ类放射源
- D.使用Ⅳ类放射源
- E.使用Ⅱ类射线装置
-
放射性废物焚烧炉的建造、运行和关闭必须递交(),获得许可。
- A.安全分析报告
- 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C.质量保证大纲
- D.剂量监测大纲
- E.事故应急计划
-
对核设施实物保护的要求包括()。
- A.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规定核设施的实物保护要求,以防止遭受破坏
- B.不论核材料属于哪类等级,只要核设施有可能遭受破坏就应执行某种适当的实物保护措施
- C.必须考虑其使用、存有核材料的类别以及受破坏的潜在的放射性释放危险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 D.应针对不同的核设施遭受破坏的后果严重程度作专门评价
- E.实物保护系统必须具备探测、延迟、响应功能
-
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计划的“事故后果评价”部分应说明获取()参数的方法与安排。
- A.预估源项
- B.安全壳的辐射测量结果
- C.流出物的辐射测量结果
- D.气象参数
- E.环境监测结果
-
核电厂事故分析卡棒假设适用于分析()类工况。
- A.I
- B.II
- C.III
- D.IV
- E.V
-
核电厂厂址安全评价对厂址区域的土地利用和水的利用调查包括的内容有()。
- A.农业用地及范围,主要农作物和产量
- B.牧场用地及其范围和奶产量
- C.工业、公共设施和娱乐用地及其范围和使用特征
- D.商业、个人和休闲捕捞的水体,包括捕捞的水生物种及其密度和产量等详细资料
- E.商业用水,包括航运、居民用水供给、灌溉和娱乐如游泳和划船
- F.野生生物和家养禽畜的土地利用和水利用情况
- G.放射性对食物链可能的直接和间接污染路径
- H.可能构成食物链部分的产品在区域内的输入和输出
-
纵深防御概念应用的另一方面是在设计中设置一系列的实体屏障,以包容规定区域的放射性物质。所必需的实体屏障的数目取决于可能的()的可能后果。
- A.内部灾害
- B.内部人为事件
- C.外部灾害
- D.外部人为事件
- E.故障的可能后果
-
在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的过程中需考虑的厂址特征包括()。
- A.地质、水文地质
- B.地球化学
- C.大地构造和地震活动
- D.地表作用
- E.气象
- F.人为事件
- G.废物运输
- H.土地利用
- I.人口分布
- J.环境保护
-
()处理含有机物的放射性废水有较好的效果。
- A.氟气
- B.氟化氢
- C.臭氧
- D.紫外线
- E.x射线
-
营运单位必须制定和实施辐射防护大纲,辐射防护大纲的编制必须基于对辐射防护的评价分析,并必须包括()。
- A.辐射分区和出入口控制
- B.监测仪表和设备
- C.人员防护设备
- D.厂区放射性监测和巡测
- E.人员、设备和构筑物的去污
- F.对环境的放射性监测和巡测
- G.对发运放射性物质的控制
- H.对放射性液体及气体释放的控制及监测
- I.在制定预计有放射性危害情况下的运行规程和维修规程时的合作,以及必要时提供直接的帮助
-
质量保证所包含的意思包括()。
- A.质量保证
- B.质量控制
- C.质量管理
- D.检查/评估
- E.监督/评价
-
核动力厂的纵深防御要求具体到核动力厂的设计,技术安全目标必须为在某些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期间和之后的()提供必要的手段。
- A.安全停堆
- B.维持安全停堆状态
- C.停堆后从堆芯排出余热
- D.运行工况期间和之后的任何放射性释放不超过规定限值
- E.事故工况期间和之后的任何放射性释放不超过可接受的限值
-
下列有关核动力厂退役说法正确的有()。
- A.对退役来说,在处理易裂变材料和处理放射性存留物时,必须采用等同于核动力厂运行时应用的标准
- B.必须制定核动力厂退役安全分析报告,以便为不同的退役阶段提供安全论证
- C.当进入给定的退役阶段,必须满足相应的运行限值和条件的要求
- D.在核动力厂的设计阶段通常应该完成一个概要的退役计划
- E.管理者应该保证已经考虑了所有退役方案和制定了退役策略
- F.所有与将来退役有关的重要资料都应该适当记录、分类保留和贮存,以便于将来使用时检索
-
核事故应急演习结束后,评价组要对演习给出正式评价意见,其中应包括()意见。
- A.演习是否符合要求
- B.是否达到演习目标
- C.演习中取得的经验及暴露的问题
- D.对应急准备、应急计划应急执行程序的修改和完善要求
- E.演习中暴露的还需进一步论证或研究的问题
-
应该编制本单位实施和管理质量保证大纲的组织(机构)图,图中应包括对实施和管理质量保证大纲有责任的各部门、各方面人的人员;并要注明他们内部与外部的连线()。
- A.领导关系线
- B.部门关系线
- C.职能关系线
- D.质量监督关系线
- E.质保监查关系线
-
对不符合项的处理,需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
- A.必须详细记录不符合项及其处理情况;不符合项处理中所作的修理、返工、检验和监督记录应作为不符合项报告的附件
- B.修理或返工前应预先制定出修理或返工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并在修理或返工后必须重新进行检查和试验
- C.应收齐从不符合项发现到关闭的所有有关文件(不符合项报告,相关技术文件,修理、返工、检验和试验记录等),与相应工艺流程卡和质量计划一起,加以保存
- D.不符合项处理和纠正措施要求应由责任部门按时完成,然后由质量监督部门验证其实施情况,并写出验证报告。全部满足后才能关闭此不符合项
- E.质量监督部门应根据情况定期进行质量趋势分析,每年对不符合项进行一次总结,并将分析报告和总结报送给本单位管理部门、质保部门和有关部门
-
根据情况利用为正常运行、为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发展为事故工况或为减轻事故工况的后果而设置的()就能完成反应堆三项基本安全功能。
- A.构筑物
- B.系统
- C.部件
- D.人员
- E.程序
-
核电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核燃料循环链的发展,这些核设施包括()的运行,已经导致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并使人们受到辐射照射。
- A.铀矿开采和选冶
- B.铀转化、铀浓缩
- C.元件制造
- D.核反应堆
- E.后处理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
核动力厂标准技术规格书中,将()项目一起组成统一格式,针对系统、设备、或参数等9大类别编写运行限制条件。
- A.正常运行限制条件内容
- B.安全系统整定值
- C.适用范围
- D.措施(状态、采取的措施、完成时间)
- E.监督要求(监督、频度)
-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的场址需要具备()特点。
- A.工程地质状态稳定
- B.地质构造较简单
- C.地震烈度要较低
- D.场址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备
- E.与露天水源和河流保持一定距离,远离居民区(村庄)和风景、旅游和文物保护区(地)
-
地下水在存储和径流过程中与周围的岩土体物质发生着一系列作用来改变其化学成分,这些作用包括()。
- A.溶解溶滤作用
- B.浓缩作用
- C.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
- D.脱碳酸作用和脱硫作用
- E.混合作用
-
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统一协调()的统一协调核事故应急工作。
- A.国务院有关部门
- B.军队
- C.地方人民政府
- D.地方核应急响应中心
- E.核设施营运单位
-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进行放射性物质辐射剂量评价所需的资料包括()。
- A.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源项
- B.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源项随时间的变化
- C.控制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和悬浮的大气特征、物理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
- D.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
- E.常住和暂住人口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娱乐和公共设施情况
-
对流出物排放进行监测有()作用。
- A.估算年排放总量
- B.检验“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效能
- C.及时发现偶然误排
- D.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判断事故排放量
- E.为设施运行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辐射源项
- F.改善公共关系
-
安全评价必须成为核动力厂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在设计和证实性分析活动之间存在()过程,而且随着设计计划的进展其范围不断扩大和详细程度不断提高。
- A.递归
- B.迭代
- C.分段
- D.回溯
-
确定核电厂厂址罕见气象现象(如龙卷风或水龙卷、热带气旋及其他事件)危险性的方法有()。
- A.评估每种现象在区域内发生的可能性
- B.确定与该现象不同强度相关的物理参数
- C.在特定厂址,将每一种现象的概率作为该现象强度的函数来确定
- D.在特定厂址,建立一个适合本区域该现象的模型
- E.对设计基准现象指定的超越概率进行评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定,营运单位按照核动力厂运行行为类别向()和()单位报告和接受安全监督。
- A.核设施主管部门核行业主管单位
- B.核设施主管部门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核设施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核行业主管单位
-
在进行放射性药物影像诊断、131I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时,会产生放射性()。
- A.废水
- B.废气
- C.固体废物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应采用的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推算假象事故较长期()排放所致的归一化浓度和沉积值。
- A.几十小时
- B.几天
- C.一个月
- D.几个月
-
经注册登记的境外单位,为境内民用核设施进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时,应当接受()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资料。
- A.核设施营运单位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
原地爆破浸出矿井氡析出率将比一般采矿过程高()倍。
- A.1-2
- B.2-3
- C.3-4
- D.4-5
-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在正式接受核设施活动许可申请以后,即组织技术后援单位的专家组成审评组开始进行()。
- A.技术审评
- B.研究讨论
- C.安全评议
- D.意见咨询
-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建立的境外民用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制度,首次把境外单位纳入核安全监管范围,从立法上解决了如何对境外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问题。
- A.审核备案
- B.注册登记
- C.登记备案
- D.许可证
-
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医疗使用I类放射源的、使用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和使用Ⅱ类射线装置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环境影响报告表
- C.环境影响登记书
- D.环境影响登记表
-
在对核电厂厂址地下土层的液化可能性进行初判时,规定:对于粒径小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30%的土,其中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相当于地震设防烈度七度、八度和九度分布小于()%时,可判为不液化。
- A.10 12 14
- B.12 14 16
- C.14 16 18
- D.16 18 20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的辐射安全措施主要应包括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特殊口罩。离开时要经过(),经()放射性污染检测合格后,更换自己的衣服。
- A.风淋手脚
- B.风淋表面
- C.淋浴手脚
- D.淋浴表面
-
自然界的水可分为大气水、地下水和地表水,三部分的比例大致为: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 A.1:10:100000
- B.1:10:10000
- C.1:10:1000
- D.1:10:100
-
核动力厂一年实际对周围公众产生的年有效剂量仅仅几个()Sv。
- A.m
- B.μ
- C.n
- D.F
-
对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三种基本安全功能应对核动力厂内的环境状况保持控制,以便各安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为进行安全上重要操作的运行人员提供必要的()性。
- A.可操作
- B.可居留
- C.可出入
- D.可管理
-
深地质处置是在几百米深(通常指()m深)的稳定地质层中,建立由工程屏障和天然屏障构成的多重屏障系统,将高放废物与人类生活环境安全隔离万年以上。
- A.200-400
- B.300-600
- C.400-800
- D.500-1000
-
质保监查分内部监查和外部监查,营运单位质保监查部门对分包单位(供方)()。
- A.内部监查
- B.外部监查
- C.内、外联合监查
- D.协助监查
-
国核安函[2008]89号文提出,对于核安全()级设备,相应活动单位应按照其不符合项分类方法将最高级别的不符合项在开启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1
- B.2
- C.3
- D.2、3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核动力厂对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mSv。
- A.2
- B.5
- C.10
- D.15
-
单一故障假设是核动力厂安全设施中一个()的概念。
- A.确定论
- B.随机论
- C.保守
- D.最佳估算
-
对于一个指定的核与辐射设施,对公众的年剂量限值为()/a。
- A.1mSv
- B.10mSv
- C.100mSv
- D.1Sv
-
为保证经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所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予以落实,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 B.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投产使用
-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D.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产使用
-
在原地爆破浸出矿井中为了有效降氡,建议采用压入式通风,这样可以减少氡的析出量()%。
- A.10
- B.15
- C.20
- D.25
-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于()发布。
- A.2000年
- B.2001年
- C.2002年
- D.2003年
-
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分析,针对每个辐射源分配的剂量,在辐射防护领域称为剂量约束,剂量约束是一个与()相关的量值。
- A.源
- B.辐射
- C.途径
- D.环境
-
典型的定量安全目标是美国核管会所确定的对核动力厂邻近区域的人口来说,由于核动力厂运行所导致的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该超过其他原因所导致癌症死亡风险总和的()。
- A.1/100
- B.1/1000
- C.1/10000
- D.1/100000
-
铀尾矿库运行过程的()是保证尾矿库安全的重要条件。
- A.正确操作
- B.安全管理
- C.规章制度
- D.监督检查
-
处理核动力厂的分类工况中的工况Ⅲ-稀有事故时,为了防止或限制对环境的辐射危害,需要()投入工作。
- A.控制系统
- B.保护系统
- C.专设安全设施
- D.二回路系统及设备
-
在“检查大纲”或适当的文件(例如,质量计划)中应规定“控制点”,“R”点为()。
- A.停工待检查
- B.见证点
- C.记录检查点
- D.保留样品
-
()是铀矿通风的重要措施。
- A.正压通风
- B.分区通风
- C.提高矿井换气次数
- D.减少入风流污染
-
对于具体的核设施建设和运行,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质量保证体系适用的范围应由合同确定。在签订舍同书后,供方单位应根据采购单位采购文件的要求以及所进行核安全重要活动的(),确定影响质量的活动及其控制分类,这就是在实践中所说的“合同评审”。
- A.质保分级
- B.安全分级
- C.重要性分级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为了诊断甲状腺癌和乳头状瘤,估计全世界每年使用()TBq的131I。
- A.400
- B.600
- C.800
- D.1000
-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手续。
- A.备案
- B.登记
- C.注册
- D.审批
-
营运单位必须系统地评价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必须调查研究安全重要的异常事件以确定其()原因。
- A.直接
- B.根本
- C.主要
- D.A和B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核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NB/T20034-2010),报告的内容包括()个部分。
- A.10
- B.11
- C.12
- D.13
-
我国还尚未建立氟化物对于人体健康危害的评价标准,目前对于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氟化物化学毒性危害的评价是参照美国SCAPA制定的防护行为准则PAC执行。PAC将氟化物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四级:在达到3级限值时,()。
- A.对于人体健康没有不利的影响
- B.对于人体健康有轻微、短暂的影响
- C.会对于人体产生不可逆或其他严重的健康影响,或者会出现影响受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的症状
- D.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影响
-
γ辐照装置的装源量比较大,活度范围为()Bq量级。
- A.1010-1014
- B.1012-1016
- C.1014-1015
- D.1016-1020
-
核动力厂中层管理者和值班长必须对其下属人员的()负责。
- A.资格
- B.能力
- C.素质
- D.态度
-
对不符合项的处理,需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质量监督部门应根据情况定期进行质量趋势分析,每年对不符合项进行()次总结,并将分析报告和总结报送给本单位管理部门、质保部门和有关部门。
- A.1
- B.2
- C.1-2
- D.4
-
对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三种基本安全功能应防止发生不可接受的()。
- A.反应性瞬变
- B.假设始发事件
- C.事故工况
- D.放射性废物和气载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或释放
-
服用稳定碘对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阻断作用的有效性决定于服用稳定碘相对于摄入放射性碘的()。
- A.总量
- B.活度
- C.时间
- D.剂量
-
核设施退役相关方履行承包合同,都应重视(),遵守辐射防护原则和培养安全文化素养。
- A.人员安全
- B.环境保护
- C.废物最小化
- D.质量保证
-
国家核安全局相关业务工作主要包括()核与辐射安全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和相关培训。
- A.组织
- B.负责
- C.参与
- D.监督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应根据其场内应急计划,编制相应的包括用于应急期间采取应急响应行动的程序和平时用于应急准备的执行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执行程序清单应列入应急计划中
- B.不要求将执行程序纳入应急计划文本
- C.执行程序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评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在审评应急计划或进行核安全检查时,可能会对这些程序文本进行检查
-
高放废液的固化已开发研究了许多方法,现在被广泛采用的是()固化。
- A.水泥
- B.沥青
- C.塑料
- D.玻璃
-
含有半衰期大于30a的高放固体废物()。
- A.比活度>4×1010Bq/kg,且释热率>2kw/m3
- B.比活度>4×1010Bq/kg,或释热率>2kw/m3
- C.比活度>4×1011Bq/kg,且释热率>2kw/m3
- D.比活度>4×1011Bq/kg,或释热率>2kw/m3
-
对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三种基本安全功能应在需要时停堆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发展为()和停堆以减轻其后果。
- A.中等频率事件
- B.稀有事故
- C.设计基准事故
- D.工况I
-
我国核设施质量保证法规的名称是《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可简称为“质保规定”,编号为()。
- A.HAF001
- B.HAD001
- C.HAF003
- D.HAD003
-
我国在1984年成立国家核安全局,负责对全国民用核设施安全实施()监督,()行使核安全监督权。
- A.独立统一
- B.统一独立
- C.日常例行
- D.例行日常
-
实物保护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有探测、延迟、响应。探测工作也可以由警卫、工作人员、固定岗哨、巡逻人员和()原则完成。
- A.专人
- B.单人
- C.双人
- D.多人
-
除了()类核电厂厂址外,应计算自由场条件下的场地反应。
- A.0
- B.1
- C.2
- D.3
-
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提出实施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的()。
- A.措施
- B.方案
- C.指导
- D.建议
-
收货检查中,重点应是确认()。
- A.物项的质量特性
- B.客观证据的文件
- C.物项的质量、数量以及标签
- D.物项在运输中未受到损伤
-
反应堆停闭时,为了避免损坏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应通过()继续导出热量。
- A.蒸汽发生器
- B.余热排出系统
- C.最终热阱
- D.A或B
-
应根据()的要求,规定出各类记录的保存时间。
- A.质量保证大纲
- B.质量保证大纲程序
- C.《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 D.国家核安全部门
-
使用I类、Ⅱ类、Ⅲ类放射源,使用I类、Ⅱ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名具有()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 A.1专科
- B.1本科
- C.2专科
- D.2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