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考试考前备考试题六
-
设计活动(工作)的控制特别要在下列()方面按照要求进行设计控制。
- A.辐射防护
- B.人因
- C.防火
- D.物理和应力分析
- E.热工
- F.水力
- G.地震和事故分析
- H.材料相容性
- I.在役检查、维护和修理的可达性
- J.检查和试验的验收准则
-
在铀选冶厂中,应根据放射性污染的(),采用不同建筑材料。如在浸出、纯化等岗位应选用去污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如瓷砖等,以利于表面污染的去污处理。
- A.种类
- B.性质
- C.水平
- D.结构
- E.级别
-
核动力厂的分类工况中的工况IV-极限事故的事例有:()。
- A.失去厂内外应急交流电源
- B.蒸汽发生器一根传热管道破裂
- C.反应堆冷却剂丧失
- D.控制棒组件弹出
- E.汽轮机停车
-
固体放射性废物包装容器有()。
- A.钢桶
- B.钢箱
- C.混凝土容器
- D.搪瓷容器
- E.铸铁容器
- F.高整体容器(HIC)
-
对核电厂的()中所使用的影响质量的工艺过程必须进行控制。
- A.设计
- B.制造
- C.建造
- D.试验
- E.调试
- F.运行
-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评价必须基于()。
- A.安全分析得到的数据
- B.以往的运行经验
- C.支持性研究的成果
- D.经验证的工程实践
- E.总的设计基准
-
《在役检查大纲》是核电厂执行()的依据。
- A.完整检查
- B.役前检查
- C.全寿期在役检查
- D.寿期内在役检查
- E.部分在役检查
-
在进行核电厂厂址地质、地震调查时按()范围级别进行。
- A.场区
- B.区域
- C.近区域
- D.厂址附近
- E.厂址地区
-
买方用于验收供方所提供的物项或服务的方法包括()。
- A.源地验证
- B.收货检查
- C.查看供方的合格证
- D.在核设施现场安装后的试验
- E.上述方法的组合
-
对组分已确定的燃料,保证次临界的最简单和最严格的条件是控制()因素的极限值。
- A.易裂变核素的质量
- B.装易裂变材料的容器的几何条件(形状和尺寸)和容积
- C.易裂变材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 D.慢化剂的性质和浓度
- E.燃料-慢化剂-中子毒物的混合物的均匀性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的培训和考核。
- A.辐射安全知识
- B.防护专业知识
- C.相关法律法规
- D.环境影响评价
- E.质量保证大纲
-
应急控制中心是核动力厂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期间举行会议及进行指挥的场所。在中心内可取得()。
- A.电厂基本参数
- B.机组重要参数
- C.场内放射性状况信息
- D.邻近地区放射性状况信息
- E.气象数据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的核设施包括()。
- A.核动力厂
- B.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
- C.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设施
- D.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
- E.其他需要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
-
目前我国国家核安全局的管理范围包括()。
- A.核设施安全监管
- B.核安全设备质量监管
- C.辐射安全监管
- D.放射性环境监测
- E.核设施常规环境问题
-
核动力厂监测和评价设施应具备()功能。
- A.监测、诊断核动力厂事故状态
- B.监测核动力厂运行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气载或液载放射性释
- C.监测事故状态下核动力厂厂房内有关场所、场区及其附近的辐射水平和放射性污染水平
- D.按有关规定,监测厂址地区气象参数和其他自然现象
- E.预测和估算事故的场外辐射后果
-
核应急响应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的保持工作主要包括应急计划与程序的()。
- A.制定
- B.修改
- C.完善
- D.复审
- E.监督
-
营运单位必须建立并以文件确定组织机构,以保证履行实现核动力厂安全运行的()职责。
- A.在营运单位内部划清职责并授予职权
- B.确定并验证管理大纲的满意实施
- C.提供充分的人员培训
- D.建立与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络渠道
- E.建立与设计、建造、制造、核动力厂运行和必要的其他(国内和国际)组织机构的联络渠
- F.提供足够的资源、服务和设施
- G.提供适当的公众咨询和联络渠道
-
源项调查希望弄清退役设施的最大剂量率、平均剂量率,内部和外部污染水平。对于设备和管道内部污染,特别是在强辐射场情况下,检测往往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有适合各种对象的监测仪表,一般来说,它们应该满足()。
- A.有较宽的量程
- B.满足要求的灵敏度
- C.适当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D.符合法规或标准的要求
- E.便于使用
-
工业用X射线机主要用于工业CT和工业探伤。使用时一般有两种情况,室内固定点和现场检查。现场探伤和安检时,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应做到()。
- A.辐射屏蔽措施
- B.划定控制区
- C.防止大剂量误照射
- D.剂量监测
- E.加强管理
-
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计划的“事故后果评价”部分应描述事故后果评价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A.事故工况评价
- B.堆芯损伤评价
- C.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与评估
- D.场内场外辐射水平监测与评估
- E.场外辐射后果的预测与评价
-
在核动力厂运行寿期内,必须根据()对运行限值和条件进行复审。
- A.核动力厂的变更
- B.经验的积累
- C.技术的发展
- D.安全的发展
- E.核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
-
高放废液分离通常把高放废液中的元素分为4-5个组,如:①MA组;②碘和锝组;③锶和铯组;④其他元素组。其中MA组的核素包括()。
- A.Np
- B.Am
- C.Cm
- D.RA
- E.Lu
-
中子引起加速器冷却水活化,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是()。
- A.3H
- B.15O
- C.17O
- D.16N
- E.15N
-
HAF003与ISO9001相对比,下列哪些属于HAF003用词()。
- A.管理部门审查
- B.监查
- C.不符合项
- D.管理评审
- E.审核
-
质量保证的组织对人员配备的要求包括()。
- A.所有负责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包括质保人员)应根据其特定任务所要求的学历、经验和业务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资格考核
- B.为确保在工作中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应制定人员配备计划,明确到有人员资格要求的每一个岗位和岗位类型
- C.应对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教育
- D.有必要时,为要求达到并保持其业务熟练程度的指定人员应制定和执行培训计划
- E.对检查、试验和监查人员,应制定控制和管理的书面程序
-
铀矿冶废水处理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有()。
- A.化学沉淀
- B.离子交换
- C.电渗析
- D.反渗透
- E.曝气池
-
对于高放废物的嬗变,要用()来实现。
- A.热中子堆
- B.快中子堆
- C.聚变堆
- D.高能电子加速器
- E.强质子流加速器
-
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又称绝对过滤器,用来捕集废气中亚微米级超细颗粒,HEPA过滤器去污效率的测定有()方法。
- A.荧光素钠气溶胶法
- B.甲基碘法
- C.钠焰法
- D.压差法
- E.表面剂量率法
-
核动力厂如果需要进行非常规运行、试验或实验,必须要()。
- A.制定相关质量保证大纲
- B.进行安全审查
- C.确定专门的运行限值和条件
- D.编制专项运行规程
- E.经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
核电厂厂址地基研究包括()。
- A.地基工程
- B.土-结构的相互作用
- C.稳定性
- D.沉降与隆起
- E.诱发振动效应
-
在役前检查和每一次在役检查实施前,必须根据《在役检查大纲》所()。
- A.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
- B.制定相应的先决条件
- C.具体规定本次检查的范围和部位
- D.具体规定本次检查的相应的检查内容和方法
- E.具体规定本次检查的遵循的标准和验收准则
-
滨河核电厂厂址洪水灾害应考虑的洪水事件类型:()。
- A.厂区外降雨引起的洪水;融雪导致的洪水、季节性洪水或火山活动导致的洪水
- B.融雪导致的洪水、季节性洪水或火山活动导致的洪水
- C.地震、水文因素或运行失误所引起的人工或天然挡水构筑物的破坏导致的洪水
- D.滑坡、冰凌、漂木、碎石和火山活动等导致的河道上游或下游的阻塞
- E.火山活动、山体滑坡或雪崩落入水域或水龙卷造成的大波而引起的洪水
- F.天然渠道改变而引起的洪水
- G.大的河流或河口地区由风浪引起的洪水
- H.地震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洪水
-
核材料管制的监督检查范围包括()。
- A.核准颁发核材料许可证前的检查
- B.核材料许可证颁发后的核材料衡算检查
- C.核材料许可证颁发后,核材料实物保护的检查
- D.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检查
- E.重要核材料事件的跟踪检查
-
按照我国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伴生矿”的定义,下列工业活动属于伴生矿涉及范围的是()。
- A.磷酸盐加工
- B.稀土生产
- C.锆砂
- D.化石燃料
- E.石油和天然气提取
- F.建材
- G.钍化合物
-
在安装其他设备前,应对安装后已全部试验过但不能投入运行或调试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检查。这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
- A.清洁度
- B.化学控制
- C.避免流体停滞的有害影响
- D.防腐
- E.避免水和湿气的不利影响
-
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是一种书面规定,说明()必须满足的要求。
- A.产品
- B.服务
- C.材料
- D.人员
- E.工艺
-
设计一个有效的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实物保护系统,应确定确定设计基准威胁(DBT),DBT主要是()问题。
- A.技术
- B.政治
- C.社会
- D.B和C
-
核设施整个寿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可行性是核安全当局认为厂址可接受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中将明确对该厂址执行核事故应急计划能力的审评意见。
- A.厂址审查意见书
- B.建造许可证
- C.首次装料许可证
- D.运行批准书
-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对于一、二类水体,夏天温升不超过1℃,其他季节不超过()℃。
- A.2
- B.3
- C.4
- D.5
-
2009年,IAEA发布了一个新的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IAEA,GS-G-1,2009),按IAEA定义,极低放废物为()的废物。
- A.不符合免管废物的标准
- B.不需要高水平的包容和隔离
- C.只要用有限审管控制的近地表填埋方式处置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α废物的重要安全问题是()。
- A.内照射危害
- B.外照射危害
- C.核临界安全
- D.A和C
-
未经买方授权的机构认可,供方不得进行()以后的工作。
- A.控制点
- B.见证点
- C.控制点或见证点
- D.记录点
-
中放废液放射性浓度水平为()。
- A.>4×106??Bq/L,≤4×1012Bq/L??
- B.>4×106??Bq/L,≤4×1010Bq/L
- C.>4×107Bq/L,≤4×1012Bq/L
- D.>4×107?Bq/L,≤4×1010Bq/L
-
多种去污技术联用时,总去污指数为各单种方法去污指数的()。
- A.和
- B.差
- C.比值
- D.乘积
-
高效过滤器,用来捕集气流中细小颗粒灰尘,其过滤效率至少为()%。
- A.80
- B.85
- C.90
- D.95
-
核动力厂应尽量建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离大城市相对较远的地点。厂址半径10km范围内不应有()万人以上的城镇。
- A.1
- B.5
- C.10
- D.20
-
核材料衡算采用()的方法。
- A.分布系数
- B.标准偏差
- C.闭合平衡
- D.沃泊指数
-
核电厂厂址气象变量极端值数据库包括()部分。
- A.2
- B.3
- C.4
- D.5
-
当核电厂发生某些特定工况可能导致紧急状况时,就应发布()的通知。但此时尚有时间采取预防性的和积极的措施来防止紧急状况的发生或减小其后果。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质量保证含有三层意思:(1)质量保证(QA)、(2)质量控制(QC)、(3)检查/评估。检查/评估-根据程序要求开展的一项有计划并且文件化的活动,通过检验和评估()来保证QA计划的相关内容已经按照专项要求制定、文件化并且有效地执行。
- A.质量保证
- B.质量控制
- C.不符合项
- D.客观证据
-
在核动力厂设计中,必须对核动力厂设计中所包括的每个安全组合都应用()。
- A.可靠性设计
- B.单一故障准则
- C.故障安全设计
- D.多重性、多样性和独立性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应在操作UF6物料的设备间设有事故排风,或在频繁操作的部位设有()系统。
- A.密闭小室
- B.局部排风
- C.整体排风
- D.A和B
-
服用稳定碘的目的是保护()。
- A.肌肉
- B.骨骼
- C.神经
- D.甲状腺
-
在核动力厂设计中,必须对核动力厂设计中所包括的每个安全组合都应用单一故障准则。安全组合是用于完成某一特定假设始发事件下所必需的各种动作的()组合。
- A.管理
- B.信号
- C.动作
- D.设备
-
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核事故应急()。
- A.预案
- B.方针
- C.政策
- D.计划
-
营运单位必须特别强调核动力厂的运行安全,必须贯彻()的原则。
- A.安全第一
- B.保证安全
- C.严格管理
- D.严格监督
-
铀矿工业对环境公众的集体照射剂量,氡及氡子体贡献最大,公众照射中占()%。
- A.67.8
- B.89.8
- C.91.5
- D.96
-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应在无损检验活动开始()日前,将项目质量保证分大纲和程序清单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 A.10
- B.15
- C.20
- D.30
-
核动力厂的工程安全设施可能严重失效,安全水平发生重大降低,事故后果扩大到整个场区,但除了场区边界附近,场外放射性照射水平不会超过紧急防护行动干预水平,应进入()状态。
- A.应急待命
- B.厂房应急
- C.场区应急
- D.场外应急
-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如公司、集团、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的()的活动。
- A.质量
- B.管理
- C.策划
- D.协调
-
现在,IAEA把核设施退役分为()种策略。
- A.2
- B.3
- C.4
- D.5
-
在核动力厂运行寿期内,必须根据经验的积累、技术和安全的发展以及核动力厂的变更对运行限值和条件进行()。
- A.审查
- B.复审
- C.修改
- D.修订
-
为了防止“红油”爆炸,对乏燃料后处理厂蒸发单元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包括限制送入蒸发器的水溶液中的()含量。
- A.硝酸
- B.TBP
- C.放射性物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公众受辐射事故辐射照射主要来自于()。
- A.工业辐射事故
- B.医疗辐射事故
- C.放射性废源与密封源的释放
- D.放射性废源与密封源的失控
-
由大量的运行缺陷分析证明,核动力厂的部件与设备,材料的()是役致裂纹的始发源。
- A.不规则或损伤
- B.微观缺陷
- C.气孔
- D.疲劳及缺陷
-
核动力厂核应急设施的()应确定专门用于该中心的可居留性准则。当事故的实际影响使该中心不满足所要求的准则时,该中心的功能应转移到其他场所。
- A.技术支持中心
- B.应急控制中心
- C.运行支持中心
- D.公众信息中心
-
232Th系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包括()个核素。
- A.10
- B.12
- C.14
- D.16
-
使用β放射源敷贴器时,应尽量缩短操作()。戴防护手套和()面罩,以减少β射线对工作人员的照射。
- A.距离铍玻璃
- B.距离有机玻璃
- C.时间铍玻璃
- D.时间有机玻璃
-
()是基于观察、测量或试验的、可被验证的、关于某物项或服务质量的定量或定性资料、记录或事实说明。
- A.评价
- B.记录
- C.技术条件
- D.客观证据
-
中子发生器通常用D(d,n)3He和T(d,n)4He反应得到能量分别为()MeV的中子。
- A.0.251.4
- B.2.514
- C.0.371.6
- D.3.716
-
营运单位必须制定燃料及堆芯部件的采购、装载、使用、卸料和试验的技术条件和程序,必须根据()要求制定装、换料大纲或堆芯管理大纲并上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A.管理
- B.技术
- C.设计
- D.运行
-
()是常规铀矿井降低氡及氡子体浓度的重要手段。
- A.控制入风污染
- B.排除矿坑水
- C.正压通风、分区通风
- D.密闭废旧巷道和采空区
-
对组分已确定的燃料,保证次临界的最简单和最严格的条件的控制称为易裂变核素()参数临界安全极限法。
- A.单
- B.双
- C.三
- D.四
-
核电厂标准技术规格书的正常运行限制条件要求共分()类。
- A.4
- B.6
- C.9
- D.10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征集成员国意见的基础上,经理事会批准,在1995年发布了放射性废物管理()条基本原则。
- A.8
- B.9
- C.10
- D.12
-
()依法对经注册登记的境外单位和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实施监督检查。
- A.核设施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
对一个核动力厂概率安全分析的整个研究范围,通常认为分析有三个不同的级别。三级PSA:二级PSA结果加上()。
- A.系统分析
- B.安全壳分析
- C.系统分析和安全壳分析
- D.厂外后果评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核设施核安全许可分为()种核安全活动许可。
- A.1
- B.3
- C.5
- D.7
-
主要含半衰期大于60天,但不大于()年核素的固体放射性废物,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一般不超过100年)的衰变,其放射性比活度才能达到安全水平,因此通常用近地表处置,不需要用地质处置。
- A.1
- B.2
- C.5
- D.10
-
核设施和辐射设施退役活动直接操纵切割机具的工作人员,需穿防()工作服。
- A.外照射
- B.内照射
- C.气溶胶
- D.火焰
-
()辐射事故是指I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 A.特别重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
国核安函[2008]89号文件对模拟件制作提出了详细要求:针对所申请的设备类别,近()年内有良好的供货业绩或者正在执行供货合同的申请单位,在申请许可证时原则上可以不用进行模拟件的试制,但应提交其业绩及有关样杌鉴定的详细资料。
- A.2
- B.3
- C.4
- D.5
-
干预决策的基础是遵循干预的()的原则。
- A.正当性
- B.最优化
- C.剂量限制
- D.A和B
-
实现核动力厂核安全目标,使用的主要手段是纵深防御原则。纵深防御原则一般可描述为五层防线。下列属于第三条防线的是()。
- A.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排除故障
- B.在严重异常情况下,反应堆正常控制和保护系统动作,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造成事故
- C.发生事故情况时,启用核动力厂安全系统,包括各外设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核动力厂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反应堆厂房(安全壳)
- D.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伴有放射性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
()是在核电厂应急响应期间供执行设备检修、系统或设备损坏探查、堆芯损伤取样分析和其他执行纠正行动任务的人员以及有关人员集合与等待指派具体任务的场所。
- A.辅助控制室
- B.技术支持中心
- C.应急控制中心
- D.运行支持中心
-
动力厂状态的手动响应和恢复过程所需的()设备必须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以保证需要时随时能用和在预计环境条件下允许人员接近。
- A.控制
- B.操作
- C.必要
- D.任何
-
预计全世界因使用131I而产生的集体剂量可达()人.Sv。
- A.4-6
- B.40-60
- C.400-600
- D.4000-6000
-
核事故应急演习的联合目标主要是通过()验证营运单位、地方应急组织、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
- A.单项演习
- B.综合演习
- C.联合演习
- D.B或C
-
核动力厂在建造或运行方面,纵深防御的主要要求包括严格遵照正确的、综合性的安全分析的结果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修活动。例如:核动力厂安全分析的结果与安全操作的参数范围之间的关系。这个范围在相应的运行技术规格书中予以界定,操作范围中()的确定必须通过分析和验证。
- A.安全参数
- B.安全限值
- C.极限参数
- D.异常参数
-
在()开始时,就应对可燃物贮量进行评估,并对安全重要物项和可燃物的布置方案进行比较。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核动力厂在发生事故情况时,启用核动力厂安全系统,包括各外设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核动力厂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反应堆厂房(安全壳)是纵深防御原则的第()层防线。
- A.2
- B.3
- C.4
- D.5
-
铀矿勘探、开采工作人员更换下来的工作服等劳保用品,需在专门的洗衣房内进行清洗去污,工作服的清洗去污率可达()%,经检查合格后,下次再用。
- A.70
- B.75
- C.80
- D.85
-
按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INES),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4级)是指燃料熔化或燃料损坏,导致堆芯放射性总存量大于()%的释放。
- A.0.01
- B.0.1
- C.1.0
- 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