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考前练习卷二
-
对外部人为事件详细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在基于外部事件总的概率分布选择某一确定值时,应注意该值与()阶段的推荐值保持一致。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调试
- E.运行
-
乏燃料后处理的钚纯化循环阶段一般均用()方式来控制临界。
- A.几何
- B.几何-固定毒物
- C.浓度-几何
- D.质量-几何
- E.质量-几何-浓度
-
核电厂外部人为事件的潜在源包括两类:固定源和移动源,属于移动源的是()。
- A.化工厂、炼油厂、仓库
- B.管线运输
- C.公路、铁路运输
- D.水路、空运运输
- E.同一厂址上的其他核设施
-
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由软件和硬件部分组成,下列属于实物保护的软件部分的是()。
- A.设施设计
- B.警卫组织
- C.保卫制度
- D.人防措施
- E.出入口控制
-
必须完成核动力厂的概率安全分析,以达到()目的。
- A.提供系统性的分析,以确信设计符合总的安全目标
- B.证明整个设计是平衡的
- C.确认核动力厂参数小的偏离不会引起核动力厂性能严重异常
- D.设计基准的制定和确认
- E.提供发生堆芯严重损坏状态的概率评价以及要求厂外早期响应的(特别是与安全壳早期失效相关的)放射性物质向厂外大量释放的风险的评价
- F.提供外部灾害事件(特别是核动力厂厂址特有的那些灾害)发生概率和后果的评价
- G.鉴别出通过设计改进或运行规程的修改可能降低严重事故概率或减轻其后果的系统
- H.各项分析结果与放射性的验收准则和设计限值的比较
- I.评价核动力厂应急规程的充分性
- J.核实是否符合概率目标
-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
- A.生产
- B.销售
- C.使用
- D.贮存
- E.处置
-
固体放射性废物包装容器种类很多,主要有()。
- A.钢桶
- B.钢箱
- C.混凝土容器
- D.铸铁容器
- E.高整体容器
-
实践是指(),从而使人们受到照射或有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任何人类活动。
- A.引入新的照射源
- B.引入新的照射途径
- C.扩大受照人员的范围
- D.改变现有源的照射网络
- E.因事故而失控的辐射源所致照射
-
当核动力厂的辅助设施用于支持构成安全重要系统部分的设备时,()。
- A.必须视作安全重要系统的一部分
- B.必须相应地分级
- C.它们的可靠性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D.它们的多重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E.它们用于隔离和功能试验的措施必须与其所支持的系统的可靠性相当
-
核电厂厂址评价为做好核电厂流出物向环境的评价,需做好()工作。
- A.评估放射源项的特性和参数
- B.评价核电厂的长期性能
- C.提出厂址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
- D.收集气象和水文数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方法
- E.为论证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而收集厂址周围人口分布数据的方法
-
放射性废物按物理性状分为()。
- A.气体废物
- B.气载废物
- C.气溶胶废物
- D.液态废物
- E.固体废物
-
国核安函[2011]52号文件对核安全设备资格许可证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明确规定。阀门制造许可活动范围表中的备注栏填写申请单位在制造活动中的主要采购项目和主要分包项目。主要分包项目如()。
- A.高温拉伸
- B.热处理
- C.机械密封
- D.微量元素分析
- E.射线检验
-
目前我国国家核安全局的核安全监管包括核设施安全监管、核安全设备质量监管、辐射安全监管和放射性环境监测。辐射安全是针对()的控制。
- A.链式反应及其后果
- B.链式反应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 C.放射性物质
- D.瞬发放射性
- E.缓发放射性
-
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的系统与设备包括()。
- A.通信系统
- B.信息系统
- C.新闻发布系统
- D.值班及资料管理系统
- E.办公设备
-
辐射环境监测按监测对象一般可分为()。
- A.本底调查
- B.流出物监测
- C.核事故监测
- D.针对较大区域内的一般环境质量监测
- E.针对特定核与辐射设施的监测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对厂区、居民区及对照点的监测应包括()。
- A.定期对空气中的气溶胶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
- B.定期监测液态、气态排出流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流量
- C.个人剂量监测
- D.公众剂量监测
- E.手脚沾污监测
-
《质保规定》(HAF003)对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建立的基本要求包括()。
- A.必须建立一个(实施质量保证职能的)有书面规定的组织(机构),并(应)明确规定本单位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内外联络渠道
- B.实施质量保证大纲的人员既包括(质量)活动的从事者,也包括验证人员,而不是单一方面的责任范围
- C.本单位的验证部门及其人员应被授予相应的权力和组织独立性
- D.应搞好单位间及其部门间工作的接口和协调
- E.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均应挑选,并且必须按工作进度提前足够时间制订相应的计划
- F.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各类人员均应接受培训
-
核设施每年一次由本单位第一把手组织和主持管理部门审查,审查本单位质量保证大纲的()。当发现大纲有问题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 A.一致性
- B.完整性
- C.适用性
- D.合法性
- E.实施有效性
-
从地质构造中鉴别出发震构造,通常采用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有()。
- A.文献调查
- B.航卫片判读与解释
- C.地形地貌调查
- D.年代测定
- E.α径迹和γ射线测量
-
核事故应急演习按演习涉及范围分为()。
- A.单项演习
- B.多项演习
- C.综合演习
- D.消防演习
- E.联合演习
-
在铀选冶在()岗位,要做好密闭抽风,除尘净化工作,并注意减振和防噪声工作。
- A.矿石准备
- B.矿石破碎
- C.振动筛分
- D.选矿
- E.磨矿
-
核动力厂场外应急计划(预案)必须切实可行而又周密严谨,其重点内容是()。
- A.明确各级应急组织职责,落实人员及待召、替代制度
- B.落实各项应急设施、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充分性
- C.明确干预水平、应急计划区、场外应急状态的确定与发布程序
- D.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准确、有效
- E.落实在各种应急状态下,保护环境、保护公众的各项应急防护行动安排
- F.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 G.与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应急组织、国家核应急组织及相邻省级相关组织间的联络与配合方式
-
我国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的基本原则是()。
- A.以人为本,生态文明
- B.废物最小化
- C.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 D.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 E.清洗去污,物尽其用
-
在核动力厂运行寿期内,在()时,必须对运行限值和条件进行修改。
- A.核动力厂的变更
- B.技术和安全的发展
- C.经验的积累
- D.营运单位认为必要并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 E.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要求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必须制定并实施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大纲。该大纲在装料前必须完成并可供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查阅。
- A.维修
- B.试验
- C.监督
- D.检查
- E.管理
-
199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共同制定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对执业资格作了如下定义: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的必备标准。
- A.学识
- B.技术
- C.经验
- D.能力
- E.管理
-
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审查委员会下设()专业组。
- A.核安全
- B.辐射安全
- C.核设施
- D.核安全设备
- E.电磁辐射
-
对机械设备的无损检验技术有()。
- A.液体渗透
- B.磁粉探伤
- C.超声波探伤
- D.涡流探伤
- E.射线探伤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单位资格许可的是()。
- A.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B.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C.核动力厂运行许可
- D.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E.核动力厂的在役检查中,执行无损检验任务的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资格许可
-
实施控制的文件是指对工作的执行和验证所需要的文件,称为“受控文件”,受控文件至少应包括()。
- A.设计文件
- B.采购文件
- C.质量保证大纲和大纲程序及有关的规程,监查报告
- D.用于加工、建造、修改、安装、试验和检查等活动的指令和规程;检查和试验报告
- E.专题报告
- F.申请许可证的各类文件
- G.供方提供的文件
- H.调试文件
- I.运行计划、运行质量计划和运行日志、应急计划等
- J.上级主管部门的来文;安全要求
-
应急控制中心是核动力厂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期间举行会议及进行指挥的场所。应具有联络()的可靠通信手段。
- A.主控制室
- B.辅助控制室
- C.场内其他重要地点
- D.场内应急组织
- E.场外应急组织
-
在辐射环境监测中,常常需要先在现场取样,然后在实验室再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室分析包括()。
- A.核素分析
- B.放射学分析
- C.放射化学分析
- D.物理分析
- E.物理测量
-
应定期审查核动力厂运行规程,以保证始终适合其目的,并在必要时按照要求()运行规程。
- A.修改
- B.验证
- C.确认
- D.批准
- E.监查
-
近代压水堆使用的控制棒多数由()合金制成。
- A.铪-铟-镉
- B.铪-铟-硼
- C.银-铟-镉
- D.银-铟-硼
-
工业和科研用的大型辐照装置大多采用()做辐射源,它辐射出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因而也称为γ辐照装置或简称辐照装置。
- A.235U
- B.241Am
- C.60Co
- D.137Cs
-
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制度”。
- A.资质认定
- B.资质审查
- C.资格认定
- D.资格审查
-
依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民用核安全设备是指在民用核设施中使用的执行()功能的设备。
- A.保护、包容
- B.承压
- C.安全
- D.核安全
-
当在滨河核电厂厂址上或厂址所在流域河流的水文站上有充足且可靠的流量系列资料可以使用,采用()法来确定洪水灾害是合适的。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随机分析
- D.频率曲线
-
对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事故应急演习频度的要求联合演习为()。
- A.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年一次
- B.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年两次
- C.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两年一次
- D.首次装料前,运行阶段每五年一次
-
采用ADU工艺生产核燃料元件的废物处理临界控制优先选用()的工艺设备。
- A.几何控制
- B.质量控制
- C.浓度控制
- D.毒物控制
-
我国《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是()。
- A.GB11803
- B.GB11804
- C.GB11805
- D.GB11806
-
为实施大型γ辐照装置的安全原则,辐照装置应设置的安全设施包括在辐照室内应设置()按钮。
- A.与控制台联锁的无人检查
- B.紧急降源
- C.开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对采购中的各项活动必须按其对()的重要程度进行相应管理。
- A.进度
- B.质量
- C.安全
- D.价格
-
核动力厂在建造或运行方面,纵深防御的主要要求包括严格遵照正确的、综合性的()的结果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修活动。
- A.防御原则
- B.防御要求
- C.安全分析
- D.安全标准
-
按中国核材料实物保护等级划分,()未辐照过的钚为II级。
- A.1g-2kg
- B.10g-2kg
- C.100g-2kg
- D.1kg-2kg
-
137Cs、14C属于()。
- A.低毒性废物
- B.中毒性废物
- C.高毒性废物
- D.极毒性废物
-
国家核安全局在核设施集中地区设立派出机构,实施核安全()监督。
- A.现场
- B.日常
- C.例行
- D.非例行
-
在设计方面考虑大型辐照装置的(),是保证辐照装置安全的首要环节,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 A.安全特性
- B.安全设施
- C.布局要求
- D.辐射屏蔽
-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核动力厂的核安全监管在例行/非例行检查结束后,检查组编制检查报告,由()批准并发送核动力厂营运单位。
- A.核设施主管部门
- B.地区监督站
- 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D.地区监督站或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INSAG建议的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的频率:对现有核动力厂为()/堆年。
- A.10-3
- B.10-4
- C.10-5
- D.10-6
-
如果在核电厂厂址区域内有相当数量的验潮站,并能获得足够长时间的可靠的风暴资料时(天文潮位和实测水位的差),则可用()评价可能最大风暴潮。
- A.确定论
- B.概率论
- C.随机法
- D.极端值
-
对于像核动力厂这样的核设施,要求在首次装料前必须完成连续()年以上的本底调查。
- A.1
- B.2
- C.3
- D.4
-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核动力厂的核安全监管的例行检查,检查项目的选择参照()提出的核动力厂运行阶段核安全检查程序进行。
- A.《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营运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铀尾矿库工程竣工后,应由(),严格按验收条件逐项进行验收,并履行必要的验收手续。
- A.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 B.有资质的工程竣工验收单位
- C.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
- D.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单位
-
在核动力厂()阶段,必须分析单个部件或装置对厂区人员和公众的最终剂量的影响,这是评价他们的可接受性或评价可能需要的照射量限制的依据。
- A.设计
- B.建造
- C.调试
- D.运行
-
下列()固体放射性废物必须进行地质处置,设置多重屏障,确保与生物圈长期隔离。
- A.主要含半衰期大于60天,但不大于5年核素
- B.主要含半衰期5-30年核素
- C.主要含半衰期大于30年核素
- D.α废物
-
我国在进行核电厂选址时采用的筛选距离值(SDV),飞机坠落:筛选距离值考虑下列原因造成飞机坠落的潜在影响:厂区16km范围外设计年起落大于()次的机场(d是以km为单位的离厂区的距离)。
- A.193D
- B.193d2
- C.386D
- D.386d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对于一时达不到核材料衡算要求的核设施,可在()中规定达标的期限。
- A.许可证
- B.安全分析报告
- C.监督检查大纲
- D.质量保证大纲
-
铀矿冶工业地表堆浸产生的堆浸废水为常规水冶的()%。
- A.7-20
- B.15-40
- C.30-60
- D.40-80
-
原地爆破浸出矿井一旦风机停止运转,停开风机仅3—5分钟即会造成矿井氡浓度的急剧回升至无通风状态,如果要将氡浓度降下来,则至少要连续通风()h以上。
- A.6
- B.7
- C.8
- D.9
-
核电厂在运行期间,要对放射性废气和废液进行净化处理。对于放射性废液通过()进行净化处理。
- A.蒸发
- B.离子交换
- C.膜技术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质量保证分大纲由()负责编制。
- A.营运单位
- B.各承(分)包单位
- C.总承包单位
- D.设计单位
-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核电厂应急准备条件的评审在建造阶段(首次装料批准书)的目的是(),以确认具备进行首次装料的条件。
- A.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已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
- B.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并已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
- C.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并确认核设施在核安全上的可接受性
- D.审查核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应急设施和设备是否齐全,充分
-
在大破口失水事故中的()阶段,堆芯是完全裸露的,燃料棒除了靠热辐射和不大的蒸汽自然对流外,没有别的冷却方式。
- A.喷放
- B.再灌水
- C.再淹没
- D.长期冷却
-
安全()级就是构成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那些设备,其失效会引起失水事故(水堆)或失冷失压(高温堆)的物项。
- A.0
- B.1
- C.2
- D.3
-
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初选的目标是通过对区域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价,选出()个候选场址。
- A.1-2
- B.2-3
- C.3-4
- D.4-5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托运()类放射性物品的托运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进行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监测。
- A.一
- B.二
- C.三
- D.一、二
-
根据国际经验,国家核安全局“新建核电厂设计中几个重要安全问题的技术政策”中,归纳了需要考虑典型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包括:应研究可能威胁安全壳完整性的压力容器内和压力容器外的()爆炸,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 A.氢气
- B.蒸气
- C.其他可燃气体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核动力厂核安全的技术安全目标是对于在设计该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
- A.技术措施
- B.管理性措施
- C.程序性措施
- D.高可信度
-
对于控制食品污染的干预,用()水平表示。
- A.通用控制
- B.通用行动
- C.通用剂量
- D.通用活度
-
为实施大型γ辐照装置的安全原则,辐照装置应设置的安全设施包括在()应安装紧急停止按钮,可在任何时刻终止辐照装置的运行并将放射源降至安全位置。
- A.控制台
- B.辐照室内
- C.源升降装置
- D.辐照室人员入口处
-
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役拆卸重水系统时要穿戴有()的防护服。
- A.面罩
- B.呼吸器
- C.屏蔽系统
- D.防火、防爆功能
-
在核动力厂全寿期在役检查中的“完整检查”通常安排在役前检查阶段进行,以确定“起始零点”,然后安排在反应堆首次装料后的()以内再进行第二次。
- A.3个月
- B.12个月
- C.30个月
- D.2年
-
根据国际经验,国家核安全局“新建核电厂设计中几个重要安全问题的技术政策”中,归纳了需要考虑典型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包括:应采取适当的设计措施排除由于()的快速注入而导致的严重堆芯损坏。
- A.热水
- B.冷水
- C.不含硼水
- D.B或C
-
对核动力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规定的工程设计规范,必须符合合适的国家标准和工程实践,或国际上使用的、其使用是合适的标准或实践,不论使用的是国家标准或实践还是国际标准或实践,都必须经()认可。
- A.国家有关监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设计单位
- D.营运单位
-
核动力厂事故初期,通常都是由()行使应急指挥职责的,当确认进入应急状态后才启动应急指挥部。
- A.运行负责人
- B.运行管理者
- C.现场操作员
- D.当值运行值长
-
核动力厂进入场区、场外应急状态应通知()。
- A.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C.地方政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鉴于核动力厂严重事故时往往伴有大量放射性废气释放和废水产生,核动力厂设计时应该考虑并安排应对放射性废气和废水外泄的管控及滞留措施,应对放射性废气和废水外泄的管控措施可能包括泄压时使用过滤装置。大亚湾核动力厂设有()过滤器。
- A.沙堆
- B.高效
- C.陶瓷
- D.袋式
-
核电厂规划限制区内不宜有()万人以上的乡镇。
- A.1
- B.5
- C.10
- D.20
-
在环境辐射监测方面,各省环保部门承担对本省区域内一般环境质量监测以及辖区内核及辐射设施的()性监测。
- A.检查
- B.评价
- C.认证
- D.监督
-
按照我国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伴生矿”的定义,下列不属于伴生矿涉及的范围的是()。
- A.工业活动(磷酸盐加工、稀土生产等)
- B.室内氡
- C.高空飞行
- D.铀矿采冶
-
()即堆芯严重损坏事故,有可能破坏安全壳的完整性,从而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产生十分巨大的损失。
- A.设计基准事故
- B.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 C.严重事故
- D.极限事故
-
一个单位的()应对保证质量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即质量保证大纲)的制订和有效实施负全面责任。
- A.质保部门
- B.管理部门
- C.质保监查部门
- D.对质量负全面责任的第一把手
-
定为非永久性的记录,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规定的最短期限。
- A.质量保证大纲
- B.《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 C.营运单位
- D.国家核安全部门
-
按中国核材料实物保护等级划分,()kg未辐照过的,U富集度<10%的浓缩铀(不包括天然铀、贫化铀)为III级。
- A.0.1-3
- B.1-30
- C.10-300
- D.100-3000
-
铀矿冶工作人员剂量限值在特殊情况下,1年的有效剂量约束值可高于15mSv/a,但不得高于()mSv/a。
- A.20
- B.25
- C.30
- D.35
-
福岛事故后,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运行和在建核动力厂进行了一次较全面(包括核事故应急准备)的核安全大检查属于()。
- A.日常检查
- B.现场检查
- C.例行检查
- D.非例行检查
-
国标GB18871规定当采取行动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可能达到或超过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倍时,只有在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明显大于工作人员本人所承受的危险时,才可采取该行动。
- A.5
- B.10
- C.15
- D.20
-
低富集度的铀溶液可用()方法贮存于大容器中。
- A.几何控制
- B.质量控制
- C.浓度控制
- D.毒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