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单选专项练习八
-
主要含半衰期()年核素的固体放射性废物,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几百年至上千年)的衰变,才能达到安全水平,因此要根据其所含核素的放射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以此比活度大小,选择近地表处置或地质处置。
- A.5-10
- B.10-20
- C.5-30
- D.10-40
-
按照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相关规范,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容器允许最大瞬态压力为()%的设计压力。
- A.105
- B.110
- C.115
- D.120
-
任何情况下都应进行干预的剂量水平(急性照射的剂量水平):肺2天内预期吸收剂量()Gy。
- A.1
- B.2
- C.5
- D.6
-
在核动力厂试验和运行期间,发生导致核电厂安全屏障或重要设备的性能受到严重损害或出现()工况的事件,营运单位应该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报告。
- A.明显危害安全的没有分析过的工况
- B.超出核电厂设计基准的工况
- C.在核电厂运行规程或应急规程中没有考虑的工况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我国《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填埋处置》标准(GB/T28178-2011)按放射性残留物的场址对公众有效年剂量≤()mSv规定了接受废物核素的活度浓度指导值。
- A.0.1
- B.0.15
- C.0.2
- D.0.25
-
核动力厂的设计对于每一项基本安全功能及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事故,都可以运用纵深防御的思想进行设计设防。第四层次防御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包容功能,由包容提供的保护可用()方法来验证。
- A.源项释放
- B.概率论
- C.确定论
- D.最佳估算
-
铀选冶厂土壤中铀为本底的1-3倍,最大为()倍。
- A.24
- B.150
- C.389
- D.726
-
评价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长期性能,应当考虑可能被容纳的放射性废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处置系统所提供的屏障的()。
- A.完整性
- B.有效性
- C.适宜性
- D.安全性
-
对铀矿冶和伴生矿项目的流出物管理还要考虑其特殊性。主要特殊问题包括()。
- A.氡
- B.化学物质
- C.热
- D.A和B
-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指出:“()根据地质、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的需要,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编制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 A.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 D.A会同B
-
建立核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包括每年()次由本单位第一把手组织和主持管理部门审查,审查本单位质量保证大纲的适用性和实施有效性。当发现大纲有问题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 A.1
- B.2
- C.1-2
- D.4
-
按国家规定,核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划分为()个阶段。
- A.2
- B.3
- C.4
- D.5
-
在对假设的燃料装卸事故的影响进行设计分析时,一个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大部分碘将留在池水中。最好用分配系数(在空气和水中的放射性()之比)来描述碘向水池上方大气中的转移。
- A.体积活度
- B.体积浓度
- C.体积质量
- D.体积
-
目前,我国国家监管的核技术利用单位5万多家,在用放射源9万余枚,在用射线装置近()万余台。
- A.6
- B.8
- C.10
- D.12
-
多种去污技术联用时,总去污因子为各单种方法去污因子的()。
- A.和
- B.差
- C.比值
- D.乘积
-
在对核电厂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的审评结论意见中将对其应急计划初步方案的可接受性做出评价,是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发放建造许可证的()条件之一。
- A.必要
- B.先决
- C.首要
- D.必备
-
按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现象的反映的详细程度一般规定,图上各种界限误差()。
- A.0.1mm
- B.0.2mm
- C.0.5mm
- D.1mm
-
离子交换处理放射性废水产生的废树脂的处理现在尚无理想的工业规模处理工艺,目前用得多的()处理技术废物增容很多。
- A.水泥固化
- B.塑料固化
- C.沥青固化
- D.陶瓷固化
-
铀选冶厂废水中铀对环境污染约为本底值的5-10倍,最大为()倍。
- A.24
- B.100
- C.150
- D.300
-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是()授权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要强制性执行的法规,所以,核设施营运单位(包括监理单位)和各承(分)包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 A.国务院
- B.中央人民政府
- C.环境保护部
- D.国家主席令
-
通常乏燃料贮存阵列的keff操作限值取()。
- A.0.90
- B.0.92
- C.0.94
- D.0.95
-
核动力厂()必须制定管理程序,以在修改、安装和试验后尽可能快地更新文件。
- A.运行管理者
- B.运行管理部门
- C.营运单位
- D.上级主管部门
-
燃料元件加工厂曾多次发生UF6泄漏事件或事故,常见泄漏的主要原因是()。
- A.阀门或法兰的密封圈磨损
- B.管道腐蚀
- C.操作人员误操作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制定并实施的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维修、试验、监督和检查大纲在()前必须完成并可供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查阅。
- A.建造
- B.装料
- C.调试
- D.运行
-
设计核动力厂时,必须认识到纵深防御的各层次都可能受到考验,因而必须提供设计措施,以保证完成所需的安全功能和满足安全目标,这些考验来源于()。
- A.核动力厂状态
- B.设计规范
- C.假设始发事件
- D.运行经验
-
失水事故后恢复期内需考虑的地震随机组合,其严重程度可按()核动力厂设计基准地震计。
- A.低于
- B.等于
- C.高于
- D.不大于
-
铀尾矿中含有大量天然放射性核素,长寿命核素在1000a以上的占()%。
- A.25
- B.30
- C.35
- D.40
-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对α废物采取()的办法。
- A.贮存
- B.隔离
- C.固化
- D.处置
-
反应堆金属的结构热容量及传热面积,一般取±()%不确定性。
- A.5
- B.10
- C.15
- D.20
-
《质保规定》共有()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称为核设施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
- A.10
- B.11
- C.12
- D.13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必须通过()来对辐射防护大纲的正确实施及其目标的实现进行核实,必要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 A.检查
- B.监督
- C.监查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为了防止“红油”爆炸,对乏燃料后处理厂蒸发单元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包括在溶剂蒸馏处理装置接收料液之前,应在各萃取循环的溶剂处理工序对有机物流用碳酸钠和苏打彻底处理,并且用水清洗,以保证这些物流中硝酸盐(氧化物)含量非常低,最大()/L。
- A.几毫克
- B.十几毫克
- C.几十毫克
- D.几百毫克
-
固体废物若其放射性水平低于解控水平可作为()废物从核管理控制体系中解除出来。
- A.豁免
- B.解控
- C.免管
- D.一般
-
为了“在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保证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在核动力厂运行期间进行()。
- A.定期在役检查
- B.不定期在役检查
- C.实时安全监督
- D.定期安全监督
-
根据核安全法规,不仅要求营运单位编制并定期修改其应急计划,而且要定期进行各种规模的应急演习,以维持足够的应急响应能力。这种演习是检验性的。因此参演人员的响应方式至少应是()。
- A.自由响应
- B.半自由响应
- C.规定响应
- D.B或C
-
水力压裂固化工艺是一种水泥固化与处置相结合的方法,仅适用于()。
- A.砂岩层
- B.页岩层
- C.沉积层
- D.石灰层
-
原地爆破浸出矿井在矿石堆注入溶浸剂的酸度为()%。
- A.1-2
- B.2-3
- C.3-4
- D.4-5
-
无集中通风中心的放射化学实验室或设施,排气烟囱至少要比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屋脊高出()m。
- A.1
- B.3
- C.5
- D.10
-
固定的或可溶性的中子毒物(如硼、镉、钆)的存在,可进一步增加次临界系统的()。
- A.尺寸和浓度
- B.尺寸或浓度
- C.质量和尺寸
- D.质量或尺寸
-
核动力厂运行事件报告,营运单位应以公函形式在事件发生()天内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递交事件报告。
- A.1
- B.3
- C.15
- D.30
-
核动力厂事故分析采用的运行参数需考虑不确定性。例如,SG二次侧水位取±()%。
- A.2
- B.3
- C.4
- D.5
-
铀富集工厂混合澄清槽、清洗槽和扬液器中溶液的235U浓度不大于()g/L。
- A.1
- B.3
- C.5
- D.10
-
核动力厂的设计对于每一项基本安全功能及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事故,都可以运用纵深防御的思想进行设计设防。要求设置的专设安全设施有能力将核动力厂首先引导到可控制状态,然后引导到安全停堆状态,并且至少维持一道包容放射性物质的屏障是第()层次防御。
- A.2
- B.3
- C.4
- D.5
-
铀水冶厂空气中氡子体浓度限值为()μJ/m3。
- A.1.1
- B.2.1
- C.2.7
- D.5.4
-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按照规定的收贮程序,根据技术规范对放射性废物统一分类、统一包装后,将分散在各个单位或无主的放射性废物在贮存库区剂量监测和建档录入后分类集中贮存在不同库坑里,实行统一的、科学的、安全的()管理。
- A.监督
- B.有效
- C.受控
- D.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