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备考模拟试卷一(专业实务)
-
责任设计单位至少应确定和使用()验证方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或使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设计验证(包括校核)。
- A.设计评价
- B.设计审查
- C.其他计算方法
- D.计算机模拟
- E.鉴定试验
-
制定环境核辐射监测大纲,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包括()。
- A.源项单位流出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排放量,排放核素的相对毒性和潜在危险
- B.源项单位的运行规模,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概率以及环境后果
- C.流出物监测现状,对实施环境核辐射监测的要求程度
- D.受照射群体的人数及其分布
- E.源项单位周围土地利用和物产情况
- F.实施环境核辐射监测的代价和效果
- G.实用环境核辐射监测仪器的可获得性
- H.环境辐射监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核设施退役批准书包括()。
- A.核设施预备退役批准书
- B.核设施申请退役批准书
- C.核设施开始退役批准书
- D.核设施退役批准书
- E.核设施最终退役批准书
-
铀选冶厂铀纯化系统的()岗位是产生高活性氧化铀微尘的干法作业场所。
- A.运输
- B.煅烧
- C.冷却
- D.称量
- E.包装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必须制定和实施放射性废物管理大纲。该大纲必须包括放射性废物的(),并必须可供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查阅。
- A.收集
- B.分类
- C.处理
- D.整备
- E.厂区运输和贮存以及发运
-
设计验证的方法有()。
- A.设计审查
- B.设计评价
- C.使用其他计算方法
- D.试验验证
- E.理论验证
-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采用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方式将建设项目的范围予以明确。该名录是按照建设项目的(),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
- A.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
- B.建设项目的性质
- C.建设项目的规模
- D.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
- E.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程度
-
国家核安全局相关业务工作主要包括负责()等核活动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以及事件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 A.核设施退役
- B.核技术利用
- C.铀(钍)矿
- D.伴生放射性矿
- E.放射性物质运输
-
辐射安全许可证包括()主要内容。
- A.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 B.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
- C.有效期限
- D.发证日期
- E.证书编号
-
铀选冶厂废气经过密闭、通风和净化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排风中()有害物的含量,最大限度的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向外环境的排放。
- A.铀矿尘
- B.氡气
- C.放射性气溶胶
- D.铀氧化物微尘
- E.酸碱气
-
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能、活动包括()。
- A.计划、设计和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包括它的实施办法、程序和技术
- B.通过验证工作确定和评价质量是否已达到验收标准
- C.为验收物项和服务的检查或试验,以及确定和验证质量保证大纲是否已有效实施的监查
- D.对不符合项进行控制,查明和消除严重有损于质量的情况
- E.人员资格考核、培训、质量教育和颁发证书等有关工作
-
核燃料循环前段工厂的废水中,所含放射性核素为()。
- A.铀(钍)
- B.镭及其子体
- C.钚
- D.137Cs
- E.90Sr
-
下列关于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审查委员会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国家核安全局成立的常设审议机构
- B.对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法规和标准以及法规标准体系进行技术审查
- C.提出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建设的建议
- D.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科学研究,为国家核与辐射安全事业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E.下设四个专业组
-
下列关于质保监查的组织说法正确的有()。
- A.组织有资格的监查员组成监查小组,指定监查小组组长。组长一般由主监查员担任。根据监查工作的需要,可聘请有关的技术专家参加监查组
- B.对监查人员应根据其学历、经验和专业能力进行资格考核。监查单位应对监查人员的资格条件做出规定
- C.监查人员的资格可以通过颁发资格证书予以确认
- D.监查人员应达到或经过培训达到所要求的能够胜任监查工作的水平。培训应主要通过参与质量保证监查来进行
- E.为使监查活动有效实施,监查人员应具有足够的权力和组织独立性
-
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实物保护系统必须具备()基本功能。
- A.纵深
- B.探测
- C.延迟
- D.响应
- E.保护
-
在进行放射性药物影像诊断、1311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一般采用()方法,经检测达标后排放。
- A.衰变池
- B.容器贮存衰变
- C.吸附过滤
- D.离子交换
- E.电渗析
-
在铀选冶纯化的煅烧、冷却、产品包装岗位,要进行严格密闭净化,防止()外泄,污染作业环境。
- A.氡
- B.氡子体
- C.高活性铀氧化物微尘
- D.α气溶胶
- E.酸碱气
-
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分析,针对每个辐射源分配的剂量,在辐射防护领域称为剂量约束,现在国际辐射防护界已经明确剂量约束是针对关键人群组或关键组的。关键人群组是具备()条件的一组人群。
- A.日常生活、活动在一个指定范围内
- B.预期受到辐射照射最大
- C.饮食及生活习性相近
- D.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人
- E.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人
-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有足够的措施()。”
- A.保证质量
- B.保证安全运行
- C.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
- D.预防核事故
- E.限制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
在二级PSA中,需要综合安全壳安全系统状态的信息,要在堆芯损坏序列上附加分析安全壳的事件树,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确定安全壳是否会失效,如果失效,则要分析()。
- A.失效模式
- B.失效时间
- C.失效位置
- D.失效有多严重
- E.释放的能量
-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规定了对采购文件()的要求。
- A.编写
- B.审查
- C.变更管理
- D.内容
- E.记录
-
在决定核动力厂假设始发事件组合时,考虑()时期是有益的。
- A.事件发生前的长时期
- B.事件发生前的短时期
- C.从事件发生到它的长期效应起怍用的长期
- D.从事件发生到它的短期效应起怍用的近期
- E.事件后的恢复期
-
核电厂厂址评价对水文地质特征评价应确定()内容。
- A.人类抽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区域内,最近取水点的地下水中放射性物质的估算浓度
- B.放射性物质从释放点到取水点的迁移路径和迁移时间
- C.地表水流、壤中流和地下水补给的输运能力
- D.不同水平下,含水层受污染的敏感度
- E.核电厂事故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在地下水中浓度的时空分布
-
质量保证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 A.质量趋势、事故和故障
- B.质量问题及其建议
- C.用于评价执行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性的现有基准
- D.核设施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的质量保证方面的历史资料,包括过去的故障模式和异常运行
- E.有关产品或工作过程质量的定量和(或)定性的资料
-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墓本标准》明确指出,核设施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要对放射性废物实施良好的管理,进行分类收集、处理、整备、运输、贮存和处置,确保:()。
- A.使放射性废物对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 B.使放射性废物对后代健康的预计影响不大于当前可以接受的水平
- C.不给后代增加不适当的负担
- D.控制废物的产生
- E.设施寿期内的安全
-
气象变量的年极端值组成了随机变量,具有特定的概率分布特征。被广泛采用的概率分布函数有费雪-铁培特()型分布。
- A.I
- B.II
- C.III
- D.IV
- E.V
-
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的方针。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
- C.综合治理
- D.严格管理
- E.安全第一
-
核动力厂的分类工况可划分为:()。
- A.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
- B.中等频率事件(预计运行事件)
- C.稀有事故
- D.严重事故
- E.极限事故(设计基准事故)
-
借助()功能自动地保证反应堆堆芯安全限值要求得到满足。
- A.稳压器高压紧急停堆
- B.稳压器低压紧急停堆
- C.超温△T紧急停堆
- D.超功率△T紧急停堆
- E.功率区段中子通量高紧急停堆
- F.蒸汽发生器安全阀动作
-
辐射环境监测的测量数据在最后上报之前要仔细检查,使之符合()的表示规范。
- A.有效数字
- B.均值
- C.标准差
- D.误差
- E.偏差
-
通常,地下核试验后总会有()进入环境。
- A.3H
- B.14C
- C.85Kr
- D.131I
- E.137Cs
-
放射性废气中除含放射性核素外,还可能含有非放有害组分。焚烧炉废气中含有较多的()。
- A.CO2
- B.NOx
- C.SO2
- D.HF
- E.H2
-
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的目的是()。
- A.保证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
- B.防止无罪的或非有意地穿入保护区域
- C.保证准确探测、识别、拦截和防止有意侵入保护区域
- D.准确和有效控制并保证经核准者顺利出入保护区域
- E.保证对突发事件及时响应
- F.在应急情况下,保证消防、医疗和事故处理人员顺利出入保护区域
-
在铀矿冶加工过程中,固液分离以后,由于空气中含有较高活性的铀微尘和长寿命的α气溶胶,因此车间内仍必须满足()次的换气次数要求。
- A.4-7
- B.5-8
- C.6-10
- D.10-12
-
下列属于Ⅱ类非医用射线装置的有()。
- A.工业探伤加速器
- B.安全检查用加速器
- C.辐照装置用加速器
- D.中子发生器
- E.工业用X射线CT机
- F.X射线探伤机
-
核动力厂主要调试阶段分为()个阶段。
- A.2
- B.3
- C.4
- D.5
-
对于液体流出物排放口,应设()取样器连续取样,样品一部分由业主自己分析,另一部分由审管部门独立分析。
- A.分离
- B.组合
- C.等比
- D.同种
-
核电厂厂址气象变量极端值数据库包括厂址外气象数据和厂址现场气象观测数据两部分。一般地,厂址外气象数据分析的时间间隔为()。
- A.1个月
- B.3个月
- C.1年
- D.2年
-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有()项。
- A.2
- B.3
- C.4
- D.5
-
铀矿勘探、开采和加工设施建设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施行()制度。
- A.许可证
- B.审查备案
- C.注册登记
- D.审核批准
-
为评价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气象调查大纲应提供在核电厂开始()前足够长时间(至少一整年)具有厂址代表性的气象数据,并应在核电厂的整个寿期内持续观测。
- A.设计
- B.建造
- C.调试
- D.运行
-
概率安全评价(PSA)定量化过程利用()进行求出各个事件序列的最小割集,计算各个事件序列的发生频率,最后给出总的堆芯损坏频率。
- A.工程判断
- B.最佳估算
- C.保守评价
- D.计算机软件
-
民用核安全设备是民用核设施安全防护()的核心,其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核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 A.纵深防御
- B.实体屏障
- C.质量管理
- D.过程控制
-
()是核与辐射设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源项,其管控的好坏直接反映环境影响的程度。
- A.辐射源
- B.流出物
- C.放射性废物
- D.放射性物质
-
对核动力厂进行系统的安全重新评价必须采用定期安全审查的方式。审查策略和需评价的安全要素必须由()批准或同意。
- A.营运单位
- B.运行管理者
- C.核设施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
-
按照GB11806的规定,装有()kg或更多六氟化铀的货包的设计必须经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批。
- A.0.01
- B.0.1
- C.1
- D.10
-
废石、尾矿库闭库后,要进行退役最终处置和治理,控制氡的析出。首先应对()进行加固,同时要建立永久性排洪泄洪设施,要确保尾矿库坝长期安全稳定。
- A.覆土
- B.地基
- C.坝体
- D.斜坡
-
在进行放射性药物影像诊断、1311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时,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分类存放在放射性废物暂存间,集中送()。
- A.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 B.低、中放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
- C.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
- D.以上三者均可
-
当辐射环境监测的介质样品需要保存时,要保存的那部分样品应按()保管要求送贮和保存。
- A.档案
- B.文件
- C.记录
- D.放射性物质
-
龙卷风的强度采用()-标度。
- A.C
- B.D
- C.E
- D.F
-
()水平放射性废气或废液禁止向环境排放。
- A.低
- B.中
- C.高
- D.B和C
-
核安全监管问题中最重要和最典型的问题是()。
- A.放射性污染
- B.核设施安全
- C.核电厂安全
- D.核材料管制
-
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的保卫控制中心应具备能维持()小时以上的备用电源。
- A.12
- B.24
- C.36
- D.48
-
实施二级实物保护的核设施所涉及的核材料、装置、设备、配套设施和安防中心,如主控室、核反应堆及其辅助厂房、核燃料库房、应急发电机房、冷却剂循环泵、低浓铀浓缩设备、中放废液及高放固体废物处理设备、保卫控制中心等,都应置于()。
- A.监督区
- B.控制区
- C.保护区
- D.要害区
-
铀选冶厂对常规水冶中硫酸雾,可用()%的NaOH或氨溶液吸收,采用洗涤塔、泡沫塔和填料塔等设备。
- A.5
- B.10
- C.15
- D.20
-
坚固的、密封性较好的多层建筑通常有较好的对外照射的屏蔽能力,外照射的减弱倍数可以达到10。吸入剂量也可降低()倍。
- A.1-2
- B.2-3
- C.3-4
- D.4-5
-
对于具体的核设施建设和运行,核安全设备活动单位质量保证体系适用的范围应由合同确定。在签订舍同书后,()应根据采购单位采购文件的要求以及所进行核安全重要活动的质保分级,确定影响质量的活动及其控制分类,这就是在实践中所说的“合同评审”。
- A.营运单位
- B.供方单位
- C.监管部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艺的罐式法采用()加热。
- A.中频感应
- B.高频感应
- C.电极
- D.化学燃料
-
经过处理达到()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可以实行有限制或无限制的再循环或再利用。
- A.豁免值
- B.清洁解控水平
- C.规定剂量要求
- D.完全无害
-
核动力厂的运行必须遵守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批准的运行限值和条件,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来实现。
- A.管理程序
- B.质量保证
- C.运行指令
- D.运行规程
-
按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现象的反映的详细程度一般规定,测绘比例尺1:1000,控制标准为10000点/km2??,1:1000比例尺反映的地质单元尺寸为()。??
- A.1m
- B.2m
- C.10m
- D.20m
-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需尽快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尽量减少其实际后果、()影响范围。
- A.减轻
- B.缓解
- C.控制
- D.监测
-
在工业辐照用的电子加速器上,有时流动的辐照材料会被卡住或被阻止,从而受到过量的辐照。为此,应该将电子束的控制装置与辐照材料运输系统进行()。
- A.联锁
- B.旁路
- C.屏蔽
- D.保护
-
干预的目的,即应急响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这就是尽一切努力保持公众和包括工作人员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低于相关阈值,防止发生严重的()健康效应;同时确保采取所有合理措施,减少目前和将来()健康效应的发生。
- A.个体性群体性
- B.群体性个体性
- C.确定性随机性
- D.随机性确定性
-
核动力厂的废水排放应执行()的要求。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B.《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 C.《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D.《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要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管理。
- A.分级
- B.分类
- C.统一
- D.集中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要对设施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进行有效的(),以确保公众所受的剂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 A.控制
- B.管理
- C.处理
- D.处置
-
核动力厂物项的质量保证等级的划分的()定位法可能使同一物项在不同的活动阶段有不同的质量保证等级。
- A.物项
- B.活动领域
- C.工程实践
- D.A和B
-
安全功能即是为安全而必须达到的特定()。
- A.功能
- B.目的
- C.手段
- D.基准
-
辐射工作单位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使用()进行评价。
- A.类型
- B.范围
- C.活度
- D.规模
-
分离-嬗变(P-T)技术首先要求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超铀元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核素,并且要实现()元素的良好分离。
- A.锕系-镧系
- B.锕系-铀系
- C.铀系-铷系
- D.铀系-钐系
-
核动力厂的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必须设计成能以足够的可靠性承受所有确定的()。
- A.假设始发事
- B.稀有事故
- C.设计基准事故
- D.严重事故
-
铀矿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子体浓度限值为()。
- A.2.7kBq/m3
- B.2.7μJ/m3
- C.5.4kBq/m3
- D.5.4μJ/m3
-
尽管核动力厂()%以上的放射性物质被包容在反应堆内的核燃料组件内,在正常运行期间经流出物向环境排的放射性物质仍是不可忽略的。
- A.96
- B.97
- C.98
- D.99
-
铀选冶厂实行湿法作业,一般选用()喷嘴,它可以形成圆锥形水雾,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 A.雾化
- B.扇形
- C.马克尼
- D.螺旋
-
SL-1这一级别的地震动对应于严重性较()和可能性较()的地震荷载条件。
- A.低小
- B.低大
- C.高小
- D.高大
-
核动力厂严重事故时的放射性物质事故排放()。
- A.属于流出物排放
- B.不属于流出物排放
- C.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流出物排放
- D.以上三者均不正确
-
在核动力厂()以前,必须进行应急演习以验证应急计划。
- A.调试
- B.首次装料
- C.预运行试验
- D.功率试验
-
我国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及其附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预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间的()。
- A.适宜性
- B.稳定性
- C.力学特性
- D.相互作用
-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在核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向()报告事故情况。
- A.核动力厂主管部门
- B.国务院核安全部门
- C.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 D.以上三者均包含
-
核动力厂的设计对于每一项基本安全功能及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事故,都可以运用纵深防御的思想进行设计设防。第二层次防御的目的是能够检测和纠正()。
- A.偏离正常运行工况
- B.偏离正常运行状态
- C.事故工况
- D.事故状态
-
铀废石、尾矿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场库内,不得用于缓解与()有关的设施建造。
- A.矿山
- B.研究
- C.环境
- D.公众
-
引发海啸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海底地震、火山爆发
- B.海底沉陷、滑坡
- C.冰块滑入水体
- D.气象原因
-
核设施质量保证特别强调一切活动(工作)必须按照预先()的文件实施。
- A.制定
- B.审核
- C.批准
- D.制定并经审、批
-
核燃料加工、处理设施的辐射安全措施主要应包括整个生产系统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操作、输送放射性液态废物的设备和管道,在不违背其他安全要求或特殊工艺下,一般采用()。
- A.真空
- B.恒压
- C.正压
- D.负压
-
下列关于核电厂厂址评价在运行前阶段的厂址勘察叙述错误的是()。
- A.基础开挖后,通过仔细观察和测绘地下岩土材料的露头并与设计条件对照,如有必要,可以利用基础开挖补充进行原位试验
- B.我国现行的做法是在核电厂建造之前,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派核安全检查工作组到现场进行基础开挖后的例行检查
- C.营运单位提供反应堆厂房的地质编录,该检查结果作为发放建造许可证的条件之一
- 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对地质编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
鉴于核动力厂严重事故时往往伴有大量放射性废气释放和废水产生,核动力厂()时应该考虑并安排应对放射性废气和废水外泄的管控及滞留措施,以期万一核动力厂发生严重事故时,能有效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排放量。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调试
-
实施一级实物保护的核设施包括包含一部分新近卸堆的乏燃料,且总量大于()Bq铯-137的乏燃料池。
- A.1016
- B.1017
- C.1018
- D.1019
-
氡析出率ζ随矿石粒度的缩小而规律性增高,一般小颗粒矿石要比大颗粒高()倍。
- A.1-2
- B.2-3
- C.3-4
- D.4-5
-
环境辐射监测完成的全部测量,实际上是要求使用电子仪器来给出定量数据。对于许多仪器,可以用()刻度。
- A.标准源
- B.示踪源
- C.基准源
- D.控制源
-
为确定核电厂厂址处可能遭受的地震水平,需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
- A.区域
- B.近区域
- C.厂址附近
- D.厂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