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考试试题(1)
-
质量控制是按规定要求为()某一物项、工艺、装置和性能提供手段的所有质量保证活动。
- A.控制
- B.保证
- C.检查
- D.测量
- E.验证
-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
- A.制定质量方针、目标
- B.质量策划
- C.质量控制
- D.质量保证
- E.质量改进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下列属于核设施核安全活动许可的是()。
- A.核设施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
- B.核设施建造许可证
- C.核设施首次装料批准书
- D.核设施运行许可证
- E.核设施退役批准书
-
环境辐射影响评价主要围绕()开展研究。
- A.源项
- B.途径
- C.剂量
- D.保护
- E.效应
-
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属于国家行政管理范围。
- A.核电发展计划管理
- B.核电自主化和国产化管理
- C.核设施安全管理
- D.核事故应急与反恐准备
- E.核材料管制
- F.人才教育和相关科研管理
- G.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 H.核安全监管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单位资格许可的是()。
- A.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B.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C.核动力厂运行许可
- D.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E.核动力厂的在役检查中,执行无损检验任务的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资格许可
-
()推动了环境影响评价学科的发展。
- A.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 B.“源项-途径-剂量-效应”的研究
- C.对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所有人类活动的认识
- D.环境控制标准的发展
- E.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
根据核安全法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核动力厂核安全总目标是()。
- A.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
- B.保证减轻任何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 C.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
- D.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
- E.保证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
服务是由供方进行的或由营运单位完成的工作,其中由营运单位完成的工作有()。
- A.检查
- B.无损检验
- C.运行
- D.维护和修理
- E.修理或安装
-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 A.选址
- B.设计
- C.建造
- D.运行
- E.退役
-
核动力厂核安全的技术安全目标是()。
- A.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
- B.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
- C.对于在设计该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高可信度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
- D.对于在运行该核动力厂时考虑过的所有可能事故,包括概率很低的事故,要以高可信度保证任何放射性后果尽可能小且低于规定限值
- E.保证有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活动许可的是()。
- A.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B.核动力厂运行许可
- C.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D.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
- E.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有足够的措施()。”
- A.保证质量
- B.保证安全运行
- C.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
- D.预防核事故
- E.限制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为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A,分析
- A.预测
- B.估算
- C.评估
- D.监测
-
环境辐射影响评价主要围绕“源项-途径-剂量-效应”开展研究,旨在定量()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对公众与非人类物种的影响。
- A.分析
- B.预测
- C.估算
- D.评估
- E.监测
-
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国家行政管理中,()不属于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的职责和部分职能。
- A.核电发展计划管理
- B.核电自主化和国产化管理
- C.核设施安全管理
- D.人才教育和相关科研管理
- E.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
营运单位在核设施初步设计结束之后,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提交()等文件,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经审评后,向营运单位颁发“核设施建造许可证”。
- A.《核设施厂址选择报告》
- B.《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 C.《安全分析报告》
- D.《质量保证大纲》(设计阶段)
- E.《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
-
下列属于核安全许可中的人员资格许可的是()。
- A.核动力厂建造许可
- B.核安全设备活动资格许可
- C.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可
- D.核动力厂反应堆操纵人员执照
- E.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单位中,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许可
-
我国在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6条明确规定“在进行()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 A.新建
- B.改建
- C.扩建
- D.规划
- E.建设
-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如公司、集团、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的()的活动。
- A.质量
- B.管理
- C.策划
- D.协调
-
核动力厂核安全的技术安全目标是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防止核动力厂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其后果。
- A.控制
- B.排除
- C.减轻
- D.缓解
-
l998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一次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国务院
- C.环境保护总局
-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下列属于核设施核安全人员资格许可的是()。
- A.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许可
- B.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许可
- C.核设施操纵员执照和高级操纵员执照
- D.以上三者都是
-
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9001的术语解释,质量()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指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
- A.改进
- B.保证
- C.方针
- D.控制
-
核动力厂核安全的辐射防护目标是保证在()状态下核动力厂内的辐射照射或由于该核动力厂任何计划排放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低于规定限值并且合理可行尽量低,保证减轻任何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 A.正常运行
- B.稀有事故
- C.严重事故
- D.所有状态
-
l998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次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为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 A.避免和防止
- B.避免或防止
- C.预防和减轻
- D.预防或减轻
-
2003年6月,我国颁布了(),确立了核没施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在核安全许可单位中,除核安全责任单位,其他核安全许可单位往往是以核安全责任单位的()单位的形式出现的,并承担相应经济或法律责任。
- A.合作
- B.下属
- C.供方
- D.承包
-
环境辐射影响评价主要围绕“源项-途径-剂量-效应”开展研究,旨在定量分析、预测和估算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对()的影响。
- A.公众
- B.环境
- C.非人类物种
- D.A和C
-
现行环境辐射影响评价的要求是基于“为了保护人到现在所要求的()将确保其他物种不会受到危害”的理念。
- A.环境影响监管
- B.环境影响评价
- C.环境控制标准
- D.环境控制目标
-
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是核动力厂核安全的()。
- A.总目标
- B.技术安全目标
- C.辐射防护目标
- D.纵深防御要求
-
()的颁布使民用核设施的核安全监管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道路。
- A.《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B.《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D.《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A.2003年6月
- B.2002年10月
- C.2001年9月
- D.2000年8月
-
质量是是一组()满足要求的程度。
- A.标准化要求
- B.固有特性
- C.可靠性数据
- D.准确度、精确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取得()后,核设施营运单位可进行核设施场地准备等相关活动。
- A.核设施厂址选择报告
- B.核设施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
- C.核设施设计许可证
- D.核设施建造许可证
-
环境辐射影响评价主要围绕“源项-途径-剂量-效应”开展研究,旨在定量分析、预测和估算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对公众与非人类物种的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A.避免和防止
- B.避免或防止
- C.预防和减轻
- D.预防或减轻
-
核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核安全许可管理,核安全许可单位是指()。
- A.许可申请单位
- B.持证单位
- C.许可申请单位和持证单位的总称
- D.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
-
我国国家核安全局成立于()年。
- A.1984
- B.1986
- C.1988
- D.1990
-
质量保证简称“质保”,或()。
- A.QA
- B.QC
- C.QE
- D.QP
-
1992-1993年,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和能源部,联合颁发了国务院部门规章《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和《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我国将核承压设备的()监管正式纳入了核安全监管的范围。
- A.设计
- B.制造
- C.质量
- D.A和B
-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运行,()核事故,()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 A.预防减少
- B.预防限制
- C.减少预防
- D.限制预防
-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的方针。
- A.安全第一
- B.质量第一
- C.纵深防御
- D.A和B
-
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9001的术语解释,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指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
- A.活动
- B.信任
- C.能力
- D.指挥
-
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9001的术语解释,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指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
- A.控制
- B.目标
- C.活动
- D.能力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HAF001),核设施核安全许可分为()种人员资格许可。
- A.1
- B.2
- C.3
- D.4
-
核事故发生后的全局性影响使得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必须负责对核设施安全实施()。
- A.安全监管
- B.监督管理
- C.统一监督
- D.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