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权威命题预测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  )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

    • A.重点开发区域
    • B.优化开发区域
    • C.限制开发区域
    • D.中西部开发
    • E.禁止开发区域
  2. 耕地保护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是(  )

    • A.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B.实际耕地保有量
    • C.补充耕地的面积和质量
    • D.建设用地面积
    • E.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3. 商业银行的首要经济作用表现为(  )

    • A.接受活期存款
    • B.发行金融债券
    • C.承兑活期存款的支票
    • D.发放贷款
    • E.从事银行卡业务
  4. 财政政策目标体系的四类目标是(  )

    • A.经济增长目标
    • B.经济稳定目标
    • C.公平分配目标
    • D.经济发展目标
    • E.平衡预算目标
  5. 企业应纳税额,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  )的税额后的余额。

    • A.固定资产折旧
    • B.减免
    • C.银行贷款利息
    • D.企业债券债息
    • E.抵免
  6. 如果私人部门支出过多,有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政府的财政政策(  )

    • A.减少财政支出
    • B.提高利率,紧缩投资
    • C.减少税收收入
    • D.增加税收
    • E.增加财政支出
  7.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

    • A.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B.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
    • C.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 D.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E.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8.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  )

    • A.中国工商银行
    • B.中国建设银行
    • C.国家开发银行
    • D.中国进出口银行
    •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开发方案中的(  )等指标依法进行审查。

    • A.开采回采率
    • B.采矿贫化率
    • C.污水处理率
    • D.节约能源率
    • E.选矿回收率
  10. 目前我国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包括(  )

    • A.环境问题加剧
    • B.节能法规较完善,但执行力度不够
    • C.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 D.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 E.能源约束矛盾突出
  11. 混合物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式包括(  )

    • A.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混合供给
    • B.公共部门预算
    • C.政府部门供给
    • D.政府部门给予补贴
    • E.私人部门供给
  12. 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

    • A.战略性
    • B.指导性
    • C.权威性
    • D.预测性
    • E.纲领性
  13. 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

    • A.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
    • B.优质耕地减少和工业用地增长过快
    • C.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上升
    • D.建设用地粗放浪费较为突出
    • E.局部地区土地退化和破坏严重
  14.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当包括规划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并规定(  )等指标。

    • A.能源利用率
    • B.资源产出率
    • C.水资源利用率
    • D.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
    • E.废物处理率
  15. 公共支出的原则是(  )

    • A.经济效益原则
    • B.公正原则
    • C.公平原则
    • D.统筹兼顾原则
    • E.公开原则
  16.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类工程咨询业务的指导思想,要做到(  )

    • A.牢固树立全局意识
    • B.坚持以人为本
    • C.促进全面发展
    • D.推动协调发展
    • E.确保可持续发展
  17. 以下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类型是(  )

    • A.股票指数期货
    • B.利率期货
    • C.外汇期货
    • D.商品期货
    • E.石油期货
  18. 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的主要措施有(  )

    • A.严格界定生态退耕标准
    • B.巩固生态退耕成果
    • C.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
    • D.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
    • E.加强退化土地防治
  19.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把大幅度降低(  )作为约束性指标。

    • A.能源消耗强度
    • B.废气排放强度
    • C.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D.万元GDP能耗强度
    • E.节能减排强度
  20. 个人收入中的最主要的扣减项有(  )

    • A.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 B.社会保障支付
    • C.失业救济
    • D.公司未分配利润
    • E.医疗补助
  21. 根据金融资产的不同,金融市场分为(  )

    • A.货币市场
    • B.债券市场
    • C.期货市场
    • D.股票市场
    • E.衍生证券市场
  22.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原则是(  )

    • A.谁投资
    • B.谁决策
    • C.谁受益
    • D.谁建设
    • E.谁承担风险
  23. 总体规划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规划。

    • A.指导性
    • B.战略性
    • C.指令性
    • D.综合性
    • E.纲领性
  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包括(  )

    • A.发展现代农业
    • B.改善农村面貌
    • C.培养新型农民
    • D.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 E.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25. 投资的一般特性有(  )

    • A.收益性
    • B.长期性
    • C.持续性
    • D.间接性
    • E.风险性
  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减量化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  )的要求。

    • A.技术先进
    • B.减少资源消耗
    • C.设备安全
    • D.废物产生
    • E.工艺合理
  27.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  )活动的总称。

    • A.资源节约
    • B.减量化
    • C.废物处理
    • D.再利用
    • E.资源化
  28.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  )

    • A.公开市场业务
    • B.银行贷款利率
    • C.直接信用控制
    • D.存款准备金
    • E.间接信用指导
  29.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主要措施有(  )

    • A.稳定基本农田数量
    • B.保证基本农田质量
    • C.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
    • D.进行基本农田改造
    • E.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30. 金融监管的形式有(  )

    • A.信息披露监管
    • B.金融市场监管
    • C.金融活动监管
    • D.金融机构监管
    • E.对外国参与者监管
  31.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的主要措施有(  )

    • A.严格控制城镇工业用地
    • B.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过快扩张
    • C.优化工业用地结构
    • D.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
    • E.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32. 规划的功能有(  )

    • A.经济激励功能
    • B.综合协调平衡功能
    • C.信息导向功能
    • D.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 E.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3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  )三类目录组成。

    • A.允许
    • B.鼓励
    • C.限制
    • D.支持
    • E.淘汰
  34. 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应税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包括(  )

    • A.增值税
    • B.进口税
    • C.营业税
    • D.出口税
    • E.过境税
  35. “十二五”时期,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以解决(  )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 A.水资源污染
    • B.空气污染
    • C.饮用水不安全
    • D.空气、土壤污染
    • E.节能减排
  36. 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  )作用。

    • A.规划
    • B.服务
    • C.管理
    • D.引导
  37.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中,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是(  )

    • A.GDP增长率
    • B.人均GDP增长率
    • C.全要素生产率
    • D.劳动生产率
  38. 我国的规划体系由(  )规划组成。

    • A.二级、三类
    • B.三级、三类
    • C.三级、两类
    • D.四级、四类
  39. 优化开发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  )

    • A.经济一体化
    • B.区域经济合作
    • C.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 D.经济竞争
  4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  )相协调。

    • A.人口
    • B.资源
    • C.资源环境
    • D.人口资源环境
  41. 《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规定了经济影响评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的评估、(  )、区域经济影响评估、宏观经济影响评估。

    • A.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估
    • B.用能标准评估
    • C.特殊环境影响评估
    • D.行业影响评估
  42. 项目建设单位申报审批或核准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具(  )

    • A.土地利用规划
    • B.土地预审意见
    • C.土地使用证明
    • D.项目用地规划
  4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规划必须以(  )为基础。

    • A.发展战略
    • B.预测
    • C.市场
    • D.生产
  44. 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和行动纲领,在整个国家中长期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 A.产业规划
    • B.总体规划
    • C.专项规划
    • D.地区规划
  45. 物品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是根据是否(  )划分的。

    • A.可排除他人消费
    • B.排斥和妨碍他人消费
    • C.可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消费
    • D.妨碍他人消费
  46. 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所叙述的是物品的(  )

    • A.非排他性
    • B.排他性
    • C.非竞争性
    • D.竞争性
  47.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 A.以人为本
    • B.统筹兼顾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发展
  48. 政府在规划期内,在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新时期规划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

    • A.预期性
    • B.速度
    • C.约束性
    • D.产量
  49. 一般不分解下达,对地方和企业不具有行政的约束力,主要提供信息导向,是(  )规划指标。

    • A.调控性
    • B.约束性
    • C.目标性
    • D.核算型
  50. 我国节能工作,要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  )

    • A.根本
    • B.核心
    • C.保障
    • D.重点
  51. “十二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  )为重点。

    • A.能源
    • B.水利
    • C.交通
    • D.通信
  52.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  )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多征收的一种税。

    • A.所得性
    • B.增值性
    • C.营业性
    • D.应征性
  53. “十二五”时期,为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  )

    • A.进一步发展
    • B.在产区布局
    • C.在农村发展
    • D.在小城镇发展
  5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  )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1倍以上3倍以下
    • B.1倍以上5倍以下
    • C.2倍以上5倍以下
    • D.3倍以上5倍以下
  55. 为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对(  )进行干预。

    • A.利率的政策
    • B.经济的政策
    • C.生产的政策
    • D.就业的政策
  56. 风险影响程度评估,对于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还应通过敏感性分析或风险概率分析,对拟建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  )

    • A.预测
    • B.定量分析评估
    • C.定性分析评估
    • D.模拟分析
  57. 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称为(  )

    • A.资源化
    • B.再利用
    • C.节约化
    • D.减量化
  58.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

    • A.个人收入一个人税收支付
    • B.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 C.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润 红利
    • D.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 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利息收入
  59. 国家层面的四类主体功能区(  )国土。

    • A.覆盖全部
    • B.不覆盖全部
    • C.全部不覆盖
    • D.以上选项皆不正确
  60. 在国内需求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投资
    • B.消费
    • C.交换
    • D.分配
  6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  )最早以法律形成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 A.美国
    • B.英国
    • C.日本
    • D.法国
  62. 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  )

    • A.防止通货膨胀
    • B.保持货币币值的
    • C.高就业
    • D.利率的稳定
  63. 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由国务院(  )负责。

    • A.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C.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 D.各有关主管部门
  64. 我国的增值税的低税率是(  )

    • A.4%
    • B.6%
    • C.13%
    • D.17%
  65. 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是(  )

    • A.证券交易所
    • B.中国人民银行
    • C.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 D.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66. “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  )为目标。

    • A.废物处理效率
    • B.废物利用效率
    • C.资源产出效率
    • D.资源利用效率
  67. 为补偿旧资本消耗而进行的投资被称为(  )

    • A.净投资
    • B.总投资
    • C.无形资产投资
    • D.重置投资
  68. “十二五”时期,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要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遏制(  )趋势。

    • A.大城市出生率下降
    • B.农村出生率上升
    • C.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 D.进行水资源价格改革
  69. 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  )

    • A.社会成本内部化
    • B.社会成本外部化
    • C.成本内部化
    • D.成本外部化
  70. 国际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

    • A.燃油发电机组
    • B.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
    • C.燃油锅炉
    • D.燃油设备
  71. “十二五”时期,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以(  )举办医疗机构。

    • A.公私合营
    • B.多种形式
    • C.公司合作
    • D.独资
  72.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坚持尊重自然,开发必须以保护好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必须以(  )为基础,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A.自然资源
    • B.现有经济
    • C.经济发展
    • D.环境容量
  73. 实现经济的、道德的、社会的以及政治历史的统一,是财政政策的(  )收入分配目标。

    • A.公正
    • B.公开
    • C.公平
    • D.合理
  74.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战略性和政策性,重点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的(  )

    • A.目标和指标
    • B.指标和任务
    • C.目标、指标和任务
    • D.目标和任务
  75. 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由(  )审批。

    • A.全国人大
    • B.国务院
    • C.中共中央
    •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6. “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要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  )设施的合理避让。

    • A.生产
    • B.生活
    • C.重大
    • D.生产和生活
  77.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

    • A.更加注重社会发展
    • B.大力推进生产发展
    • C.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 D.大力推进工业化
  78. 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

    • A.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 B.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 C.实现统筹发展
    •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79. 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是(  )失业的标志。

    • A.结构性
    • B.周期性
    • C.非自愿性
    • D.摩擦性
  80. 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着重(  )

    • A.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B.发展外向型经济
    • C.提高生产制造层次
    • D.增大生产规模
  81. 具有极强的综合平衡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经济计划方法是(  )

    • A.因素分析法
    • B.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C.经济计量方法
    • D.速度比例法
  8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作了比较明确的表述是在(  )

    • A.《可持续发展报告》
    • B.《里约宣言》
    • C.《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
    • D.《20世纪议程》
  83. 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对话、交流达成共识,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各方面的需求,这是指规划的(  )

    • A.综合性
    • B.协调性
    • C.导向性
    • D.衔接性
  84. “十二五”时期,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农民(  )

    • A.职业技能
    • B.创收能力
    • C.多渠道就业
    • D.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85.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

    • A.依然突出
    • B.严重
    • C.不突出
    • D.开始突出
  86.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  )地区。

    • A.中部
    • B.西部
    • C.中西部
    • D.东北
  87. 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适度开发矿产资源,但原则上应确定为(  )区域。

    • A.重点开发
    • B.优化开发
    • C.限制开发
    • D.禁止开发
  88.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方面转移款项主要包括移民转移款项、(  ),政府无偿援助、赠款,政府向国际组织缴纳的行政费用等。

    • A.侨民汇款
    • B.商品的运输费
    • C.保险费
    • D.投资收入
  89.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合作,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  )

    • A.经济制裁
    • B.保护主义
    • C.进口税政策
    • D.进口附加费政策
  90. 资源税以(  )为课税对象。

    • A.土地
    • B.矿产资源
    • C.自然资源
    • D.能源资源
  91. 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是(  )

    • A.轻纺工业
    • B.能源资源
    • C.建筑业
    • D.服务业
  92. 有关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
    • B.GDP平减指数是实际GDP和名义GDP的比率
    • C.GDP平减指数的权数随不同产品的份额而改变
    • D.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权数是按照消费者预算支出中的比例确定的
  93.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  )

    • A.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 B.环境影响报告书
    • C.环境影响评价书
    • D.环境影响说明书
  94.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  )作为首要目标。

    • A.农民增收
    •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C.农产品增加
    • D.农业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