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专业考试-下午)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城市桥梁,桥宽为8.5m,平面曲线半径为100m,上部结构为20+25+20(m)三跨孔径组合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形梁,箱梁横断面均对称于桥梁中心轴线。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试判定在恒载作用下,边跨横桥向A1、A2、D1、D2、二组支座的反力大小关系,并指出下列所示的(  )组关系式正确。

    • A.A2>A1,D2<D1
    • B.A2<A1,D2<D1
    • C.A2>A1,D2>D1
    • D.A2<A1,D2>D1
  2. 在该桥中间桥墩墩身与基础的交界面处,试问,在恒载+汽车活载+汽车制动力的组合荷载作用下,墩身混凝土的最小应力(MPa),应为下列(  )项数值。  提示:要求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不考虑活载的横向偏心影响,每个支座活载反力按400kN计算(已计入冲击系数)。墩身底承受的恒载总重量为4500kN/孔。汽车制动力为100kN,并假定作用在墩顶盖梁顶面上。

    • A.0.275
    • B.0.285
    • C.0.295
    • D.0.305
  3. 该桥梁中间桥墩,由汽车-20级荷载引起的汽车制动力(kN),应为下列(  )项数值。  提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第4.3.6条计算。

    • A.50
    • B.65
    • C.80
    • D.90
  4. 假定在该桥梁上,当汽车荷载在二跨内均为最不利偏心布置时,活载作用下的最大支座反力为750kN。试问,中间桥墩上盖梁与墩柱垂直交界面上的活载弯矩值(kN·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不考虑墩柱与盖梁的连接扩散的影响,亦不按深梁的性质来分析。

    • A.1330
    • B.1430
    • C.1500
    • D.1630
  5. 假定该桥上部结构恒载每孔重量为4500kN/孔,且当中间桥墩盖梁在二跨内的汽车均为最不利偏心布置肘,汽车引起的最大支座反力值为775kN。试问,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盖梁截面配筋的弯矩值(kN·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8.2条计算。

    • A.4950.8
    • B.5010.3
    • C.5048.5
    • D.5085.6
  6. 假定该桥箱梁及桥面系每孔恒载的重量为4500kN/孔,活载作用下的最大支座反力为800kN。试问,在恒载和上题中最不利活载作用下,每个支座的最大垂直反力值 (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790
    • B.1925
    • C.1990
    • D.2090
  7. 某公路桥梁,由多跨简支梁桥组成,其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每孔跨径25m,计算跨径为 24m,桥梁总宽10m,行车道宽度为8.0m,通行二列汽车。每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墩上设立四个支座,支座的横桥向中心距为4.0m。桥墩支承在岩基上,由混凝土独柱墩身和带悬臂的盖梁组成。计算荷载:公路-Ⅱ级。混凝土的容重按25kN/m3计算。

    假定在该桥上行驶的二列汽车-20级计算荷载,每列汽车跨径方向的等代荷载为30kN/m(一列车)。试问,计算活载内力时,每个支座的最大活载垂直反力(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3.1条,布置最不利横桥向车轮位置。

    • A.765
    • B.760
    • C.755
    • D.750
  8. 假定上述桥梁每个支座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最大垂直反力为2000kN。当选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板厚为42mm、顺桥向的尺寸规定为400mm时,试问,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式8.4.2-1来计算的板式橡胶支座的平面尺寸(mm×m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假定允许平均压应力[σ]=10MPa,支座形状系数s>8。

    • A.400×450
    • B.400×500
    • C.400×550
    • D.400×600
  9. 有一规则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部总剪力设计值为 4100kN,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320kN。该结构某层的总剪力为2600kN,其中间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总剪力为280kN。试问该层框架部分总剪力(kN),应采用(  )项数值。

    • A.280
    • B.480
    • C.320
    • D.820
  10. 有一幢高层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底部框支层楼层剪力标准值V=7800kN,框支层有框支柱8根,下列每根框支柱所分配的剪力标准值(kN)(  )项是正确的。

    • A.156
    • B.195
    • C.165
    • D.180
  11.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列(  )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BJ 3-2002)的规定。

    • A.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50%,连续若干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
    • B.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并且不应小于其上相邻三层平均刚度的80%
    • C.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3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
    • D.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40%
  12. 高层建筑各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防震缝时,下列(  )项是正确的。

    • A.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
    • B.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
    • C.可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但连接构造应可靠
    • D.可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但应按铰接支座构造
  13.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楼面结构,下列(  )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的规定。

    • A.应采用装配整体式楼面结构
    • B.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面结构
    • C.应采用现浇楼面结构
    • D.应优先采用现浇楼面结构
  14.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试计算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并指出其值与 (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077
    • B.0.088
    • C.0.16
    • D.0.112
  15. 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T1=0.793s,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标准值 M0(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7981
    • B.194018
    • C.154368
    • D.202112
  16. 当对该水塔(水柜满载)进行水平地震计算,且弯矩等效系数取0.35时,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底部地震倾覆弯矩M0(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93.21
    • B.1640.63
    • C.1671.83
    • D.1549.92
  17.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 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下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下表所列。采用侧移法协同工作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uqH4/100El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Φu=8.07。结构阻尼比ξ=0.05。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0.907
    • B.1.7
    • C.0.5
    • D.1.2
  18. 当水柜满载时,其在首层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层间剪力标准值为70kN。荷载组合考虑风荷载作用,该层由风荷载产生的层间剪力标准值为30kN。试确定,当仅有这两种荷载且同时作用时,其底层各柱下端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83.5
    • B.111.72
    • C.334
    • D.446.88
  19. 该水塔若同时考虑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0.5
    • B.0.2
    • C.1.2
    • D.1.3
  20. 假定作用在水柜重心处的风荷载作用标准值为FWK=25.3kN,不计水塔的支柱及横梁的风载作用,其底层各柱下端的风载作用弯矩的标准值(kN·m)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15.56
    • B.85
    • C.506
    • D.21.25
  21. 空载时,已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55.97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0.0775,∑GiHi=18800.86kN·m,试确定在水柜重心O点处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41.26
    • B.45.59
    • C.44.73
    • D.50.97
  22. 该水塔受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αvmax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0.032
    • B.0.013
    • C.0.16
    • D.0.104
  23. 土层条件同第1小题,筏板厚800mm。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最终沉降时,假定实体深基础的支承面积为2000m2。试问,桩底平面处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附加压力(kPa),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础沉降时,在实体基础的支承面积范围内,筏板、桩、土的混合重度(或称平均重度),可近似取20kN/m3

    • A.460
    • B.520
    • C.580
    • D.700
  24. 假如桩端持力层土层厚度h1=30m,在桩底平面实体深基础的支承面积内,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附加压力为750kPa。且在计算变形量时,取ψs=0.2。又已知,矩形面积土层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依次分别为:在持力层顶面处,。试问,在通过桩筏基础平面中心点竖线上,该持力层土层的最终变形量(m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3
    • B.114
    • C.126
    • D.184
  25. 一座由四支柱支承的水塔,如下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Ⅱ类,近震。水柜重心位于O点。各部分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水柜满载时总重G4=1741.3kN(空载时G4=751.3kN),三层支架自重G3=130.4kN,二层支架自重G2=127.8kN,底层支架自重G1=133.7kN,支架总量为G=391.9kN。地震作用方向如图所示。满载时,T1=1.242s。支架式水塔的地震作用计算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近似地取Geq=G4+0.35G。各质点计算高度均从基础顶面算起。底层柱的计算高度h为5.6m,底层柱的反弯点假定位子距柱下端0.6h处。

    水柜满载时,水塔柱底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  )项数值。

    • A.41.83
    • B.71.05
    • C.83.59
    • D.95.85
  26. 土层条件同上题。当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最终沉降量时,试问,实体深基础的支承面积(m2),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411
    • B.1588
    • C.1729
    • D.1945
  27. 某高层建筑采用的满堂布桩的钢筋混凝土桩筏基础及地基的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桩为摩擦桩,桩距为4d(d为桩的直径)。由上部荷载(不包括筏板自重)产生的筏板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平均压力值为600kPa;不计其他相邻荷载的影响。筏板基础宽度B=28.8m;长度A=51.2m;群桩外缘尺寸的宽度b0=28m,长度a0=50.4m。钢筋混凝土桩有效长度取36m,即假定桩端计算平面在筏板底面向下36m处。

    假定桩端持力层土层厚度h1=40m。桩间土的内摩擦角φ=20°。试问,计算桩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时,其地基变形计算深度(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3
    • B.37
    • C.40
    • D.44
  28. 假定筏板厚度为850mm,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已计算出海米宽区格板的长跨支座及跨中的弯矩设计值,均为M=240kN·m。试问,筏板在长跨方向的底部配筋,采用下列(  )项才最为合理。

    • A.
    • B.
    • C.
    • D.
  29. 筏板厚度同第2小题。试问,平行于JL4的最大剪力作用面上(一侧)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237
    • B.2750
    • C.3010
    • D.3250
  30. 筏板厚度同上题。试问,底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7980
    • B.8330
    • C.9460
    • D.9570
  31. 筏板厚度同第2小题。试问,进行筏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载力计算时,平行于JL4的剪切面上(一侧)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s(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750
    • B.1930
    • C.2360
    • D.3780
  32. 假定:筏板厚度取450mm。试问,对图示区格内的筏板作冲切承载力验算时,作用在冲切面上的最大冲切力设计值F1J(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440
    • B.6080
    • C.6820
    • D.7560
  33. 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Z=105kN,采用正方形布桩,桩距s=1000m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25。初步设计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估算,试问,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79
    • B.121
    • C.136
    • D.148
  34. 某15层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底板,如下图所示。采用C35级混凝土,ft= 1.57N/mm2;筏基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p=280kPa。提示:计算时取as=60。

    试问,设计时初步估算得到的筏板厚度h(m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20
    • B.360
    • C.380
    • D.400
  35. 某工程地基条件如下图所示,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为 0.8m,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

    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为600mm,有效桩顶面位于地面下 1100mm处,桩端伸入黏士层300mm。初步设计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估算,并取α=0.5时,试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Z(kN),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85
    • B.106
    • C.112
    • D.120
  36. 位于土坡坡顶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下图所示。试问,该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稳定土坡坡顶的水平距离a(m),应不小于下列(  )项数值。

    • A.2
    • B.2.5
    • C.3
    • D.3.6
  37. 下列关于地基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  )项是正确的。

    • 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其他等级的建筑物可仅作承载力验算
    • B.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丙级建筑物可仅作承载力验算
    • C.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在满足承载力计算的前提下,应按地基变形设计;丙级建筑物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的相关条件时,可仅作承载力验算
    • D.所有设计等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8. 屋架端节点如下图所示。恒载作用下,假定上弦杆O1的轴向力设计值N=-70.43kN。试确定按双齿连接木材受剪验算式中

    • A.0.874N/mm2,1.172N/mm2
    • B.0.874N/mm2,0.938N/mm2
    • C.0.782N/mm2,1.172N/mm2
    • D.0.782N/mm2,0.938N/mm2
  39. 某一12m跨原木豪式木屋架,屋面坡角α=26.56°,屋架几何尺寸及杆件编号如下图所示,选用红皮云杉TC-13B制作。

    在恒载作用下上弦杆O3的内力N=-42.21kN,上弦第三节间正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1800000N·mm,该节间上弦的原木小头直径Φ为140mm。已求得计算截面处σc=2.39N/mm2,试判定在恒载作用下,上弦第三节间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中的φm。(考虑轴心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折减系数)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57
    • B.0.52
    • C.0.47
    • D.0.397
  40. 对砌体房屋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就如何确定不利墙段的下述不同见解中,其中(  )项组合的内容是全部正确的。  Ⅰ:选择竖向应力较大的墙段;  Ⅱ:选择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  Ⅲ:选择从属面积较大的墙段;  Ⅳ:选择从属面积较小的墙段。

    • A.Ⅰ+Ⅲ
    • B.Ⅰ+Ⅳ
    • C.Ⅱ+Ⅲ
    • D.Ⅱ+Ⅳ
  41. 砌体抗震设计中,(  )项所述正确。

    • A.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验算实质上是弹性变形验算
    • B.砌体结构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对两端均有构造柱的抗震墙γRE=0.9,自承重抗震墙γRE=0.75,其他抗震墙γRE=1.0
    • C.对抗震墙截面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可只对垂直压应力较大且分配的地震力较大的墙段进行验算
    • D.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未设构造柱且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在内外墙交接应沿墙高每隔 1000m配置2φ6拉结钢筋
  42. 若取φ=0.9,试问,二层砖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75
    • B.245
    • C.215
    • D.185
  43. 某无吊车单层砌体房屋,刚性方案,s>2H;墙体采用MU10级蒸压灰砂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山墙(无壁柱)如下图所示,墙厚 240mm,其基础顶面距室外地面500mm;屋顶轴向力N的偏心矩e=12mm。当计算山墙的受压承载力时,试问,高厚比β和轴向力的偏心矩e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φ,应与下列 (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48
    • B.0.53
    • C.0.61
    • D.0.64
  44. 某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抗震墙嵌砌于框架之间,如下图所示。其抗震构造符合规范要求;由于墙上孔洞的影响,两段墙体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分别为V1=100kN、 V2=150kN。试问,框架柱2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5
    • B.75
    • C.115
    • D.185
  45. 某三层无筋砌体房屋(无吊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刚性方案,砌体采用 MU10级蒸压灰砂砖、M7.5级水泥砂浆砌筑,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安全等级二级。各层砖柱截面均为370mm×490mm,基础埋置较深且底层地面设置刚性地坪,房屋局部剖面示意如下图所示。

    当计算底层砖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时,试问,其φ值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91
    • B.0.88
    • C.0.83
    • D.0.78
  46. 某多层砌体结构第二层外墙局部墙段立面,如下图所示。当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试问,计算该砌体墙段层间等效侧向刚度所采用的洞口影响系数,应与下列 (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88
    • B.0.91
    • C.0.95
    • D.0.98
  47. 在墙段正中部位增设一构造柱,如下图所示,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每根构造柱均配4φ14纵向钢筋(As=615mm2)。试问,该墙段的最大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ft=1.1N/mm2,fy=210N/mm2,γRE=0.85,取 fVE=0.2N/mm2进行计算。

    • A.240
    • B.265
    • C.285
    • D.315
  48. 某多层砌体结构承重墙段A,如下图所示,两端均设构造柱,墙厚240mm,长度4000mm,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

    当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fv=0.14MPa时,假定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σ0=0.3MPa,试问该墙段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50
    • B.170
    • C.185
    • D.200
  49. 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2000kN。试问,第三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3(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000
    • B.1150
    • C.1300
    • D.1450
  50. 某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的四层砌体房屋,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6g;假定各层质点集中在楼层标高处,其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及各层层高均示于下图中。

    试问,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500
    • B.1650
    • C.1800
    • D.1950
  51. 某三层砌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其第二层纵向各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值见下表,该层纵向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E=300kN。试问,墙段3应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E3(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52.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可用于(  )。

    • A.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连接
    • B.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的连接
    • C.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连接
    • D.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的连接
  53. 塑性设计与弹性设计相比较,板件宽厚比限值(  )。

    • A.不变
    • B.前者大于后者
    • C.后者大于前者
    • D.不一定
  54. 某屋架,业主供应钢材为Q235-B钢(3号镇静钢),型钢及节点板厚度均不超过 10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是(  )。

    • A.200N/mm2
    • B.210N/mm2
    • C.215N/mm2
    • D.225N/mm2
  55. 焊接组合梁腹板的计算高度h0=2400mm,根据局部稳定计算和构造要求,需在腹板一侧配置钢板横向加劲肋,其经济合理的截面尺寸是(  )。

    • A.-120×8
    • B.-140×8
    • C.-150×10
    • D.-180×12
  56. 某简支箱形截面梁,跨度60m,梁宽1m,梁高3.6m,采用Q345钢(16Mn钢)制造,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梁的整体稳定系数φb为(  )。

    • A.0.76
    • B.0.85
    • C.0.94
    • D.1
  57. 假定下弦横向支撑的刚性系杆XG1的杆端焊有节点板,并用螺栓与屋架下弦杆相连,其截面由长细比控制,应采用(  )项角钢组成的十字形截面较为合理。

    • A.56×5
    • B.63×5
    • C.70×5
    • D.75×5
  58. 假定在某一承受竖向荷载的屋架中,有一竖腹杆仅为了减少上弦杆的长细比而设,则用以确定该杆截面的长细比应为(  )项数值。

    • A.λ=150
    • B.λ=200
    • C.λ=250
    • D.λ=400
  59. 假定屋架跨中的竖腹杆S10采用56×5的十字形截面,试问其填板数应采用 (  )项数值为正确。

    • A.2
    • B.3
    • C.4
    • D.5
  60. 假定下弦杆横向支撑的十字交叉斜杆HCI的杆端焊有节点板,用螺栓与屋架下弦杆相连,其截面采用等边角钢(在两角钢的交点处均不中断,用螺栓相连,按受拉设计),并假定其截面只按长细比控制,试问应采用(  )项角钢较为合理。

    • A.
    • B.
    • C.
    • D.
  61. 杆件S1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采用两侧焊,其直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均为5mm,试问其肢背的焊缝长度bf(mm)与(  )值最为接近。

    • A.130
    • B.120
    • C.100
    • D.90
  62. 已知斜腹杆S1的最大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85.8kN,截面为80×5,试问在按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时,其压应力应和(  )项数值最为相近。

    • A.σ=-141.6N/mm2
    • B.σ=-158.9N/mm2
    • C.σ=-164.3N/mm2
    • D.σ=-188.9N/mm2
  63. 屋架上弦杆各节间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已示于屋架内力图中。其截面为110×70×6,试问在按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时,其压应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σ=-166.0N/mm2
    • B.σ=-180.6N/mm2
    • C.σ=-187.5N/mm2
    • D.σ=-207.2N/mm2
  64. 如上表所示荷载作用下,屋架斜腹杆S2的轴心拉力设计值N(kN)应与(  )项数值相近。

    • A.123.9
    • B.135.3
    • C.152
    • D.180.2
  65. 受弯构件减小受力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  )。

    • A.增加截面尺寸
    •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 C.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减小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
    • D.增加钢筋的直径
  66. 需设计一轻级工作制吊车厂房的钢结构屋盖,屋架跨度18m,屋架间距6m,车间长 36m,屋面材料采用太空轻质大型屋面板。其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屋架杆件的几何尺寸,作用在屋架节点上的荷载以及屋架的部分杆件内力设置均示于下图中。该屋盖结构的钢材为Q235-B,焊条为E43型,屋架的节点板厚为8mm。

    如上表所示荷载作用下,屋架下弦杆O3,的轴心拉力设计值N(kN),与(  )项数值最为相近。

    • A.250
    • B.284.1
    • C.291.7
    • D.333.3
  67. 无腹筋的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受剪载力与剪跨比的关系是(  )。

    • A.随剪跨比的增加而提高
    • B.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
    • C.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剪跨比的增加而提高
    • D.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
  68. 已知承受剪力设计值V=150kN的直锚筋预埋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锚筋为HBB335钢筋,钢板为Q235钢,板厚t=14mm。锚筋布置为三层,锚筋直径为Φ16。预埋件锚筋的计算面积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54mm2
    • B.1020mm2
    • C.1200mm2
    • D.1070mm2
  69. 设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569mm,受拉纵筋面积As= 1521mm2,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20mm,等效应力σsk=186N/mm2,构件直接承受重复动力荷载,其余条件同上题,则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ωmax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143mm
    • B.0.174mm
    • C.0.221mm
    • D.0.281mm
  70. 某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净高H0=6m,上端铰接下端固接,柱的截面为矩形,b×h=4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筋用HRB335,箍筋HPB235,柱顶作用有轴心力400kN,若配置箍筋为Φ8

    • A.V=148.3kN
    • B.V=198.8kN
    • C.V=132.3kN
    • D.V=169.5kN
  71. 设柱截面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配筋面积均为1256mm2,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2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轴力Nk=500kN,弯矩值Mk=180kN·m,构件计算长度l0=4000mm,钢筋的相对黏结特性系数υ=1.0,则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93N/mm2
    • B.225N/mm2
    • C.206N/mm2
    • D.290N/mm2
  72. 设柱承受的考虑地震作用参与组合后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100kN,弯矩设计值 M=350kN·m,且已知偏心距增大系数η=1.05,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564mm,则按对称配筋计算而得的纵向受力钢筋As=A's,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00mm2
    • B.900mm2
    • C.954mm2
    • D.1080mm2
  73. 某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as=a's=40mm。

    设柱的计算长度为3m,承受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100kN,弯矩设计值M=250 kN·m,则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最接近(  )项数值。

    • A.452mm
    • B.380mm
    • C.469mm
    • D.484mm
  74. 假设梁的截面有效高度h0=430mm,梁内横向钢筋仅配有双肢箍Φ10@150,试问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值Vcs+Vp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85kN
    • B.226kN
    • C.184kN
    • D.273kN
  75. 如下图所示,假定梁支座截面配有受压钢筋A's=628mm2,as=a's=40mm。在弯矩设计值M=-280kN·m作用下,该梁支座截面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700mm2
    • B.2226mm2
    • C.1930mm2
    • D.2052mm2
  76. 当按单筋矩形梁配筋时,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ρmax,最接近(  )项数值。

    • A.2.52%
    • B.2.05%
    • C.2.49%
    • D.2.90%
  77. 假设梁的跨中截面按下图所示T形截面考虑,在弯矩设计值M=200kN·m作用下,此单筋T形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应和(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59mm2
    • B.1457mm2
    • C.1800mm2
    • D.1380mm2
  78. DE跨中靠近D支座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D右,最接近(  )项值。

    • A.214.9kN
    • B.196.2kN
    • C.217.6kN
    • D.208.3kN
  79. E跨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4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63.5kN·m
    • B.156.6kN·m
    • C.183.5kN·m
    • D.192.5kN·m
  80. 某楼面的均布活荷载为6kN/m2,该楼面结构中有一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如下图所示。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为HRB400,箍筋为 HPB235钢。梁截面尺寸b×h=250mm×500mm。均布荷载标准值:静载(含自重)gk=20kN/m,活载qk=25kN/m。提示:计算梁内力时应考虑活载的不利布置,并按下表进行计算。

    D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D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17.6kN·m
    • B.-234.0kN·m
    • C.-277.3kN·m
    • D.-244.9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