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0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全真模拟冲刺试题下午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60 题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最后的弯矩值是( )。

  2. 第 59 题

  3. 第 57 题

    一般人工夯填土,分层填土厚度为( )。

  4. 第 58 题

    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调整原则是( )。

  5. 第 55 题

    划分石油沥青牌号的主要依据是( )。

  6. 第 56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剪试验的缺点的是(  )。

  7. 第 53 题

  8. 第 52 题

    以下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应为( )。

  9. 第 54 题

    硅酸盐水泥中含量最多的和强度最高的分别是( )。

  10. 第 51 题

  11. 第 50 题某二层两排钢筋混凝土柱内框架房屋平面如题图所示。已知,首层底部地震剪力设计值(房屋宽度方向)Vy=820kN。当各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相同时,试问,每根柱的地震剪力没计值Vy1(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
    • B.8
    • C.10
    • D.12
  12. 第 48 题维勃稠度法是用于测定(  )的和易性。

  13. 第 49 题

    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 )。

  14. 第 47 题

  15. 第 46 题

  16. 第 45 题

  17. 第 44 题

    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

  18. 第 42 题

  19. 第 43 题

  20. 第 41 题图所示结构,截面A、B的受拉侧分别为(  )。

  21. 第 40 题

    同一种无机多孔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数值关系为( )。

  22. 第 38 题

  23. 第 39 题下列基础中,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效果最好的基础类型是(  )。

  24. 第 37 题在8度地震区建造一幢高度为60m的高层办公楼,采用下列(  )体系比较好。

    • A.框架结构
    • B.剪力墙结构
    • C.框架剪力墙结构
    • D.简中筒结构
  25. 第 36 题对于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下列(  )符合规定。

    • A.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 B.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10
    • C.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l.lO的增大系数
    • D.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一、二、三级)
  26. 第 35 题

    下面各项中,不是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试验目的的是( )。

  27. 第 32 题

  28. 第 34 题

  29. 第 33 题

  30. 第 30 题

    影响黏性土性质的土中水主要是( )。

  31. 第 31 题

    图中结构A截面的转角(顺时针为正)为( )。

  32. 第 29 题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 )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施工证。

  33. 第 28 题

  34. 第 27 题图所示刚架结构,不计分布质量,动力自由度个数为(  )。

  35. 第 25 题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几项基本内容是(  )。

  36. 第 26 题

  37. 第 23 题已知杆件全截面回转半径i=28.87mm。当按稳定验算时,试问,该杆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2
    • B.38
    • C.34
    • D.26
  38. 第 24 题

    简支的钢筋混凝土梁,主筋用Ⅱ级钢,正截面试验时,下列破坏标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39. 根据下列条件,回答 22~23 题:

    一粗皮落叶松(TCl7)制作的轴心受压杆件,截面b×h=100×100(mm),其计算长度为3000mm,杆件中部有一个30mm×100mm矩形通孔,如题图所示。该受压杆件处于露天环境,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第 22 题试问,当按强度验算时,该杆件的承载力没计值(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05
    • B.125
    • C.145
    • D.165
  40. 第 20 题假定该桥主梁跨中截面由全部恒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Gik=11 000kN·m,汽车车苴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Qik=5000kN·m,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oik=500kN·m。式问,在持久状况下,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该桥主梁跨中截面在恒载、汽车荷载及人洋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Msd(kN·m)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通用桥规》计算,不计风载、温度及其他可变作用。

    • A.14400
    • B.150OD
    • C.14850
    • D.16500
  41. 第 21 题

  42. 第 19 题

    在弹性阶段,侧面角焊缝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为( )。

  43. 第 18 题

    在排水不良的软黏土地基上快速施工,在基础设计时,应选择的抗剪强度指标是(  )。

  44. 第 16 题

  45. 第 17 题

    如图所示结构,其二力杆的轴力应为( )。

  46. 第 14 题

  47. 第 15 题

    山脊的等高线为一组( )。

  48. 第 13 题在淤泥质土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z最接近(  )项设计值。

    • A.fz=123.8kPa
    • B.fz=128.1kPa
    • C.fz=135.7kPa
    • D.fz=141.2kPa
  49. 第 11 题当粉土层的压缩模量ESl=8MPa、淤泥质土层的压缩模量ES2=2MPa时,其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口应取(  )项数值。

    • A.θ=220
    • B.θ=240
    • C.θ=30
    • D.θ=40
  50. 第 12 题当F=900kN,M=V=0,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25时,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设计值pz与自重压力标准值Pcz之和(pz+Pcz)最接近(  )项数值。

    • A.pz+pcz=121.8kPa
    • B.pz+Pcz=127.8kPa
    • C.pz+Pcz=132.7kPa
    • D.pz +Pcz=136kPa
  51. 第 10 题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其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  )项 公式要求才是完全正确的。

    式中fsE——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 A.p≤f, pmax≤1.2f
    • B.pmax≤1.2f
    • C.p≤f
    • D.p≤fsE,pmax≤1.2f
  52. 第 8 题当F=600kN,M=250kN·m,V=100kN时,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最接近(  )项数值。

    • A.120kPa
    • B.150kPa
    • C.159.6kPa
    • D.168.4kPa
  53. 第 9 题条件同上题,其基础底面处最大压力设计值max最接近(  )项数值。

    • A.pmax=300.0kPa
    • B.pmax=318.1kPa
    • C.pmax=319.3kPa
    • D.pmax=337.2kPa
  54. 第 7 题条件同5题,其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最接近(  )项数值。

    • A.pmax=210kPa
    • B.pmax=246.6kPa
    • C.pmax=255kPa
    • D.pmax=320.5kPa
  55. 第 6 题当F=900kN,M=180kN·m,V=50kN时,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最接近 (  )项数值。

    • A.180kPa
    • B.210kPa
    • C.246kPa
    • D.255kPa
  56. 第 4 题

  57. 根据下列条件,回答 5~13 题:

    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2.5m。持力层为粉土,其下为淤泥质土软弱层。由柱底传竖向力为F,力矩为M和水平剪力为V(均为设计值),如题图所示。计算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用的平均重度rG=20kN/m3

    第 5 题试问,琏底粉土持力层的承裁力没汁值f最接近(  )项数值。

    • A.f=253kPa
    • B.f=258.1kPa
    • C.f=249.3kPa
    • D.f=268.5kPa
  58. 第 1 题条件同13题,其基础柱边截面Ⅱ-Ⅱ的弯矩设计值Mn最接近(  )项数值。

    • A.Mn=98.5kN·m
    • B.Mn=122.3kN·m
    • C.Mn=116.5kN·m
    • D.Mn=105.6kN·m
  59. 第 3 题

  60. 第 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