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______年?

    • A.30年
    • B.50年
    • C.100年
    • D.200年
  2. 对于高等级公路中桥梁,当其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不一致时选______。

    • A.调整路线线形,使桥梁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夹角小于5°
    • B.修改河道走向,使其与桥梁轴线的法线一致
    • C.将桥梁跨径或桥长加长,直接跨越河道
    • D.选择斜交桥方案、圆形截面独柱方案、并列双幅式桥梁方案
  3.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的规定,汽车荷载在桥梁横向布置时,两辆汽车之间车轮的最小中心距与下列______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50m
    • B.1.0m
    • C.1.20m
    • D.1.30m
  4. 下列______种情况不属于高耸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

    • A.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 B.不均匀日照下的设备所在层的塔身转角
    • C.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
    • D.小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5.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种叙述为正确?

    • A.6度或7度的地震
    • B.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 C.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
    • D.6度以下的地震
  6.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______种是正确的?

    • A.必定相等
    •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 C.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 D.不能确定
  7. 当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所求得的底部剪力应符合______规定。

    • A.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80%
    • B.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80%
    •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90%
    • D.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底部剪力75%
  8. 计算钢筋混凝土圆形塔身结构的自振特性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可将塔身视为竖向悬臂弹性体系,下列截面刚度取值______是错误的。

    • A.计算结构自振特性时,取0.85EcI
    • B.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取0.65EcI
    • C.考虑地震和风共同作用时,取0.95EcI
    • D.考虑地震作用时,取1.0EcI
  9. 当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结构高度较高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下列______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

    • A.7和8度Ⅰ、Ⅱ类场地,高度大于80m,8度Ⅲ、Ⅳ类场地及9度高度大于60m
    • B.7和8度Ⅰ、Ⅱ类场地,高度大于100m,8度Ⅲ、Ⅳ类场地及9度高度大于60m
    • C.7和8度Ⅰ、Ⅱ类场地,高度大于100m,8度Ⅲ、Ⅳ类场地及9度高度大于80m
    • D.7和8度Ⅰ、Ⅱ类场地,高度大于100m,8度Ⅲ、Ⅳ类场地,高度大于80m及9度高度大于60m
  10. 在裹冰区建一座拉绳式微波塔,其基本裹冰厚度为15mm,拉线直径为30mm,其最高离地面100m。试问,该处单位长度上裹冰荷载(kN/m)最接近于______项数值。

    • A.0.019
    • B.0.037
    • C.0.027
    • D.0.048
  11. 已知作用于90m高度屋面处的风荷载标准值ωk=1.55kN/m2,作用于90m高度屋面处的突出屋面小塔楼风荷载标准值△P90=600kN。假定风荷载沿高度是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为零),试问,在高度z=30m处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设计值(kN·m)与______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29388
    • B.92420
    • C.78988
    • D.152334
  12. 已知屋面处的风振系数β90=1.68,试问,屋面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______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730
    • B.1.493
    • C.1.271
    • D.1.357
  13. 在题45~52图条件下,且已知基础尺寸为3.0m×5.1m,基底附加压力为110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0.8,则基础中心点因②层土产生的最终沉降值s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24.16mm
    • B.53mm
    • C.9.6mm
    • D.30.2mm
  14. 在题45~52图条件下,基础尺寸为3.0m×5.1m,软弱下卧层③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80kPa,则软弱下卧层顶处的地基承载特征值,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153kPa
    • B.114.65kPa
    • C.124.30kPa
    • D.100.90kPa
  15. 在题45~52图条件下,已知,软弱下卧层③层顶处的附加压力Pz=60kPa。则软弱下卧层顶的总压力的数值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136kPa
    • B.96kPa
    • C.106kPa
    • D.120kPa
  16. 在题45~52图条件下基础底尺寸为3.0m×5.1m,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Pk=180kPa,则基底平均附加压力标准值P0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156.5kPa
    • B.131.501kPa
    • C.130.71kPa
    • D.140.1kPa
  17. 在题45~52图条件下,已知基底附加压力为140kPa,则弱下卧层淤泥质土③层顶面的平均附加压力P0z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64kPa
    • B.58kPa
    • C.67kPa
    • D.60kPa
  18. 已知:基础底面尺寸为3.0m×5.1m,作用于基础的荷载标准值Fk1=1800kN;M=900kN·m,Vk=200kN,Fk2=200kN,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则基底最大压力Pkmax最接近下列______项数值?

    • A.200kPa
    • B.254kPa
    • C.300kPa
    • D.320kPa
  19. 根据题45~52图所示基础的条件,且基础尺寸为3.0m×5.1m,已知土层②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则基底的地墓承载力特征值fa为______。

    • A.250kPa
    • B.275kPa
    • C.300kPa
    • D.290kPa
  20. 刚度验算中梁的挠度为______。

    • A.6.9mm
    • B.7.5mm
    • C.7.8mm
    • D.8.2mm
  21. 将节点板与梁底用双面角焊缝连接,焊条FA303,hf=8mm,每侧焊缝长度为______mm。

    • A.405
    • B.390
    • C.490
    • D.475
  22. 26~27某简支梁采用热轧普通工字钢,型号I36a,跨度为5m,梁上翼缘作用有均布荷载设计值q=36kN/m(包括自重),荷载标准值qk=27.69N/mm,跨中无侧向支承。其中梁的Wx=878cm3,Ix=15796cm4,钢材Q235B。

    梁的弯曲应力为______。

    • A.115N/mm2    B.122N/mm2    C.128N/mm2    D.133N/mm2
  23. 如节点板t=14mm与梁底用坡口三级熔透焊缝连接,焊缝长______mm。

    • A.300
    • B.360
    • C.400
    • D.430
  24. 用C级普通螺栓性能等级4.6级,应用______个。

    • A.22
    • B.18
    • C.14
    • D.10
  25. 用A级普通螺栓,性能等级8.8级,应用______个。

    • A.4
    • B.6
    • C.8
    • D.10
  26. 同上题条件,如改用承压型高强度螺栓,M20每个Ae=244.8mm2,应用______个。

    • A.4
    • B.6
    • C.8
    • D.10
  27. 20~25在钢梁底面设有吊杆,承受拉力设计值850kN,吊杆通过T形连接件或节点板将荷载传给钢梁,钢材为Q235-B,计算各种不同方法的连接。

    连接件采用10.9级,双排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梁下翼缘连接,摩擦面喷砂处理,抗滑移系数取μ=0.45,应用______个高强度螺栓。

    • A.4
    • B.6
    • C.8
    • 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