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下午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填土,夯后填土层厚3.5m,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检测处理效果,已知实测夯后填土层面波波速如表所示,动泊松比均取0.3,则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估算处理后填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80m/s
    • B.85m/s
    • C.190m/s
    • D.208m/s
  2.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地下水位埋深6.0m,地层资料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进一步液化判别,该场地液化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 A.轻微
    • B.一般
    • C.中等
    • D.严重
  3.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不利地段,场地类别Ⅲ类,验算罕遇地震作用,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物A和B的自振周期分别为0.3s和0.7s,阻尼比均为0.05,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问建筑物A的地震影响系数αA与建筑物αB的地震影响系数αB之比αAB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1.00
    • B.1.35
    • C.1.45
    • D.2.33
  4. 某滑坡体可分为两块,且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每个滑块的重力、滑动面长度和倾角分别为:G1=600kN/m,L1=12m,β1=35°;G2=800kN/m,L2=10m,β2=20°。现假设各滑动面的强度参数一致,其中内摩擦角φ=15°,滑体稳定系数K=1.0,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反分析求得滑动面的黏聚力c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A.7.2kPa
    • B.10.0kPa
    • C.12.7kPa
    • D.15.5kPa
  5. 某季节性弱冻胀土地区建筑采用条形基础,无采暖要求,该地区多年实测资料表明,最大冻深出现时冻土层厚度和地表冻胀量分别为3.2m和120mm,而基底所受永久作用的荷载标准组合值为130kPa,若基底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相关要求的基础最小埋深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A.0.6m
    • B.0.8m
    • C.1.0m
    • D.1.2m
  6. 某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双线法压缩实验,一个试样在天然湿度下压缩至200kPa,压力稳定后浸水饱和,另一个试样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加荷至200kPa,试验数据如表所示,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及湿陷程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psh=42kPa;湿陷性强烈
    • B.psh=108kPa;湿陷性强烈
    • C.psh=132kPa;湿陷性中等
    • D.psh=156kPa;湿陷性轻微
  7. 某土样质量为134.0g,对土样进行蜡封,蜡封后试样的质量为140.0g,蜡封试样沉入水中后的质量为60.0g,已知土样烘干后质量为100g,试样含盐量为3.5%,该士样的最大干密度为1.5g/cm3,根据《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 50942-2014),其溶陷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注:水的密度取1.0g/cm3,蜡的密度取0.82gcm3,KG取0.85)

    • A.0.08
    • B.0.10
    • C.0.14
    • D.0.17
  8. 某基坑长96m,宽96m,开挖深度为12m,地面以下2m为人工填土,填土以下为22m厚的中细砂,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10m/d,砂层以下为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6.0m,施工时拟在基坑外周边距基坑边2.0m处布置井深18m的管井降水(全滤管不考虑沉砂管的影响),降水维持期间基坑内地下水力坡度为1/30,管井过滤半径为0.15m,要求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0.5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估算基坑降水至少需要布置多少口降水井?

    • A.6
    • B.8
    • C.9
    • D.10
  9. 如图所示,某建筑旁有一稳定的岩质山坡,坡面AE的倾角θ=50°。依山建的挡土墙,墙高H=5.5m,墙背面AB与填土间的摩擦角10°,倾角α=75°。墙后砂土填料重度20kN//m3,内摩擦角30°,墙体自重340kN/m。为确保挡墙抗滑安全系数不小于1.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在水平填土面上施加的均布荷载q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墙底AD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取0.6,无地下水)提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部分版式6.2.3-2有印刷错误,请按下列公式计算:

    • A.30kPa
    • B.34kPa
    • C.38KPa
    • D.42kPa
  10.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深基坑,开挖深度为8.0m,均质砂土地层,重度γ=19kN/m3,黏聚力c=0,内摩擦角φ=30°,无地下水影响(如图所示)。拟采用桩-锚杆支护结构,支护桩直径为800mm,锚杆设置深度为地表下2.0m,水平倾斜角为1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已知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所做的锚杆承载力抗拔试验得到的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300kN,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计算该基坑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52.2kPa
    • B.46.2kPa
    • C.39.6kPa
    • D.35.4kPa
  11. 某双轴搅拌桩截面积为0.71m2,桩长10m,桩顶标高在地面下5m,桩机在地面施工,施工工艺为:预搅下沉→提升喷浆→搅拌下沉→提升喷浆→复搅下沉→复搅提升。喷浆时提钻速度0.5m/min,其他情况速度均为1m/min,不考虑其他因素所需时间,单日24小时连续施工能完成水泥土搅拌桩最大方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95m3
    • B.110m3
    • C.120m3
    • D.145m3
  12. 如图所示,位于不透水地基上重力式挡墙,高6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水平,墙后地下水位与墙顶面齐平,填土自上而下分别为3m厚细砂和3m厚卵石,细砂饱和重度γsat1=19kN/m3,黏聚力c1=0kPa,内摩擦角φ1=25°,卵石饱和重度γsat2=21kN/m3,黏聚力c2=0kPa,内摩擦角φ2=30°,地震时细砂完全液化,在不考虑地震惯性力和地震沉陷的情况下,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相关要求,计算地震液化时作用在墙背的总水平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A.290KN/m
    • B.320KN/m
    • C.350kN/m
    • D.380kN/m
  13. 如图所示,某铁路河提挡土墙,墙背光滑垂直,墙身透水,墙后填料为中砂,墙底为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中砂天然重度和饱和重度分别为γ=19kN/m3和γsat=20kN/m3。墙底宽B=3m,与地基的摩擦系数为f=0.5,墙高H=6m,墙体重330kN/m,墙面倾角α=15°,土体主高动土压力系数Ka=0.32。试问当河水位h=4m时,墙体抗滑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不计墙前的被动土压力)

    • A.1.21
    • B.1.34
    • C.1.91
    • D.2.03
  14. 某建筑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条形基础及平面布置见下图。根据试桩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现设计要求地基处里后复合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假定其他参数均不变,若仅调整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试算最经济的桩间距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A.1.1m
    • B.1.2m
    • C.1.3m
    • D.1.4m
  15. 某工程采用直径800mm的碎石桩和直径400mm的CFG桩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碎石桩置换率0.087,桩土应力比为5.0,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95,CFG桩置换率0.023,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75kN,单桩承载力发系数0.90,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面哪个选项?

    • A.168KPa
    • B.196kPa
    • C.237kPa
    • D.286kPa
  16. 某基坑开挖深度3m,平面尺寸为20m×24m,自然地面以下地层为粉质黏土,重度为20kN/m3,无地下水,粉质黏土层各压力段的回弹模量见下表(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坑中心点下7m位置的回弹模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20MPa
    • B.200MPa
    • C.240MPa
    • D.300MPa
  17. 某建筑场地地层条件为:地表以下10m内为黏性土,10m以下为深厚均质砂层,场地例内进行了三组相同施工工艺试桩,试桩结果见下表:根据试柱结果估算,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直径800mm,长度16m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假定同一土层内,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端阻力标准值不变)

    • A.1790kN
    • B.3060kN
    • C.3280kN
    • D.3590kN
  18. 某建筑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0.8m,承台底深埋4.0m,地下水位深埋1.5m,拟建场地地层条件见下表,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如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300kN,考虑液化效应时,估算最短桩长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 A.16m
    • B.20m
    • C.23m
    • D.26m
  19. 圆形基础上作用于地面处的竖向力Nk=1200kN,基础直径3m,基础埋深2.5m,地下水位埋深4.5m,基底以下的土层依次为:厚度4m的可塑黏性土、厚度5m的淤泥质黏土,基底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为17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已知可塑黏性土的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夹角为23°,则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 A.20kPa
    • B.39kPa
    • C.63kPa
    • D.88kPa
  20. 如下图所示,某边坡其坡角为35°,坡高为6.0m,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坡体为均质黏性贫土层,重度为20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60kPa,综合考虑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坡顶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5m×2.0m,基础底面外边缘距坡肩水平距离3.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情况如下图所示(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考虑)。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该矩形基础最小埋深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2.0m
    • B.2.5m
    • C.3.0m
    • D.3.5m
  21. 作用于某厂房柱对称轴平面的荷载(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如下图。F1=880kN,M1=50kN·m;F2=450kN,M2=120kN·m,忽略柱子自重。该柱子基础拟采用正方形,基底埋深1.5m,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持力层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300kPa,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若要求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地面不出现零应力区,且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则基础边长的最小值接近下列何值?

    • A.3.2m
    • B.3.5m
    • C.3.8m
    • D.4.4m
  22. 某拟建公路隧道工程穿越碎屑岩地层,平面上位于地表及地下分水岭以南1.6km,长约4.3km,埋深约240m,年平均降水量1245mm,试按大气降水入渗法估算大气降水引起的拟建隧道日平均涌水量接近下列哪个值?(该地层降水影响半径按R=1780m,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λ=0.10计算,汇水面积近似取水平投影面积且不计隧道两端入渗范围)

    • A.4600m3/d
    • B.4960m3d
    • C.5220m3d
    • D.5450m3/d
  23. 某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如下表,请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要求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 A.1200kPa
    • B.1280kPa
    • C.1330kPa
    • D.1400kPa
  24. 在某地层中进行钻孔压水试验,钻孔直径为0.10m,试验段长度为5.0m,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测得该地层的P~Q曲线如图所示,试计算该地层的渗透系数与下列哪项最接近?(注:1m水柱压力为9.8kPa)

    • A.0.052m/d
    • B.0.069m/d
    • C.0.073m/d
    • D.0.086m/d
  25. 某边坡高度为55m,坡面倾角为65°,倾向为NE59°,测得岩体的纵波波速为3500m/s,相应岩块的纵波波速为5000m/s,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45MPa,岩层结构面的倾角为69°,倾向为NE75°,边坡结构面类型与延伸性修正系数为0.7,地下水影响系数为0.5,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计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确定该边坡岩体的质量等级为下列哪项?

    • A.Ⅴ
    • B.Ⅳ
    • C.Ⅲ
    • D.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