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押题模拟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安全监察中,必须考虑到( )及安全状况的各异性,选择不同的安全监察工作方式。

    • A.行业的特殊性
    • B.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多变性
    • C.工作地点的移动性
    • D.作业情况的不一致性
    • E.工作时期的长期性
  2. 下列各项属于常用的典型安全评价方法有( )。

    • 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B.火灾爆炸指数法
    • C.故障树分析法
    •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E.调查表法
  3.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下列评价方法中,属于概率风险评价法的有( )。

    • 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 B.事故树分析
    • C.逻辑树分析
    • D.统计图表分析法
    • E.预告危险评价法
  4. 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概括为“五查一看”,属于“五查”内容的有( )。

    • A.思想
    • B.制度
    • C.要求
    • D.安全设施
    • E.隐患
  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有( )。

    • A.只进行常规检查
    • B.要明确双方责任
    • C.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 D.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 E.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6. 企业应建立的安全承诺包括( )等内容。

    • A.安全价值观
    • B.安全愿景
    • C.安全行为激励
    • D.安全目标
    • E.安全用品采购
  7.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种。事中监督管理方式主要包括( )。

    • A.日常的监督检查
    • B.安全大检查
    • C.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D.许可证审批
    • E.事故调查处理
  8.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根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职工行政责任追究的形式,其中行政处分有( )。

    • A.警告
    • B.撤职
    • C.记过
    • D.留用察看
    • E.开除
  9. 从生产环境方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从( )方面着手分析。

    • A.毒物
    • B.噪声
    • C.辐射
    • D.粉尘
    • E.空气
  10. 当出现( )情形时,上级政府可以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下级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 A.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
    • B.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多种事故的
    • C.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 D.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 E.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11. 安全生产统计指标是反映安全生产现实状况的重要信息,目前国家统计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包括( )。

    • A.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B.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C.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 D.百万工时死亡率
    • E.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12. 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中,监察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否包括某些隐患的预防措施是重点监察内容,主要包括( )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 A.爆破作业事故与危害
    • B.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 C.水体下开采煤炭的危害
    • D.井下火灾与水害
    • E.煤尘爆炸
  13. 在职业病报告中,需要根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类别不同,编制不同的职业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分类上报。目前使用的报告卡有( )。

    • A.职业中毒报告卡
    • B.农药中毒报告卡
    • C.尘肺病报告卡
    • D.职业病报告卡
    • E.矽肺报告卡
  14.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 )。

    • A.确定顶上事件
    • B.确定基本事件失效模式
    • C.确定基本事件逻辑关系
    • D.判定安全功能
    • E.判定事件发生概率
  15.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A.爆炸性物质
    • B.气体燃烧性物质
    • C.固体燃烧性物质
    • D.自燃物质
    • E.毒性物质
  16. 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不属于施工队伍“三同时”职责的是( )。

    • A.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 B.编制塔吊拆装专项施工方案
    • C.做连续墙施工作业时,发现护坡钢梁锚索松脱,钢梁变形,应及时将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向甲方报告
    • D.施工完成后,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17.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 )批准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监察机关
    • C.公安机关
    • D.人民政府
  18. 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可以采用( )。

    • A.全面通风
    • B.吸声
    • C.密闭抽风除尘
    • D.冷却
  19.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场所或装置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是( )。

    • A.某化工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2个4.5t煤油储罐(临界量为10t)
    • B.某工厂储罐区存有3个2t乙炔储罐(临界量为10t)
    • C.某烟花爆竹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0.1t黑火药、0.1It烟火药、0.1t爆竹、0.1t烟花(临界量均为0.5t)
    • D.额定蒸汽压力>2.5P
    • E.且额定蒸发量≥10t/h的蒸汽锅炉
  20. 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列不属于选用劳动防护用品基本原则的是( )。

    • A.根据标准选用
    • B.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 C.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选用
    • D.防寒保暖
  21. 某炼油厂原油泄漏应急预案演练中,发现泄漏的少量原油未能得到及时收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对此问题的处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纠正
    • B.改进
    • C.通报
    • D.上报
  22. 全体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出贡献的重要责任。员工对安全事务的( )是落实这种责任的最佳途径。

    • A.沟通
    • B.参与
    • C.学习
    • D.实践
  23.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监测的物理参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危险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和预警级别。反映连续预警信息趋势的预警信号输出属于( )预警。

    • A.安全风险
    • B.时序性
    • C.概率性
    • D.严重性
  24.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素”包括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 )。

    • A.安全文化
    • B.安全教育
    • C.安全管理
    • D.安全评价
  25. 小梅是放射科医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感觉看不清物体,经检查,双眼裸视力已经下降到0.4和0.5。经诊断,确诊为职业性放射病,这种病名是( )。

    • A.放射病
    • B.放射性白血病
    • C.电光性眼炎
    • D.放射性白内障
  26. 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误差大小不同。下列4种抽样调查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是( )。

    • A.整群抽样
    • B.分层抽样
    • C.随机抽样
    • D.系统抽样
  2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异常气象条件的是( )。

    • A.温度
    • B.湿度
    • C.高频
    • D.辐射热
  28. 小张是某车辆厂检验员,业余时间喜欢登山,在业余登山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小有名气。几年前因长期阳光刺激突然患了皮肤病,在申请职业病待遇时,鉴定机构给出的结论是非职业病。原因是因为( )。

    • A.非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 B.非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 C.未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 D.与劳动用工行为无关
  29. 为加强对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 )等规章和标准,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对安全评价师实行资格管理。

    • A.《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 B.《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 C.《安全评价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 D.《安全评价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30. ( )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4类、26个具体指标构成。

    • A.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
    • B.安全生产制度规范体系
    • C.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 D.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31.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标准,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 A.500m
    • B.400m
    • C.600m
    • D.550m
  3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问的长短和频率,以及( )。

    • A.人的健康状况
    • B.产生能量的原因
    • C.力的集中程度
    • D.事故的类别
  33.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为橙色代表( )级别。

    • A.一般
    • B.较重
    • C.严重
    • D.特别严重
  34.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 )。

    • 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
    • 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 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 D.安全生产责任制
  35.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日常检查的重点是(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 A.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学习培训
    • B.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 C.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宣传情况
    • D.定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36. 对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的是( )工作。

    • A.文件编写
    • B.体系策划
    • C.初始评审
    • D.管理评审
  37.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下列不属于物的因素的是( )。

    • A.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 B.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C.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D.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8. 某酒厂安全科科长进行安全资格培训,要求其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

    • A.12学时
    • B.24学时
    • C.32学时
    • D.48学时
  39. 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 )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活动。

    • A.管理理念
    • B.管理内容
    • C.管理过程
    • D.管理活动
  40. 某鞭炮厂厂长进行安全资格培训,要求其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

    • A.12学时
    • B.24学时
    • C.32学时
    • D.48学时
  4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未按照要求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 )。

    • A.责令立即排除
    • B.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 C.责令停止生产作业
    • D.当场予以纠正
  42.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某烟花爆竹厂在进行危险单元的划分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以整个厂区为一个评价单元
    • B.以原料库、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 C.以贮药车间为一个评价单元
    • D.以生产区和紧邻的半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43. 小吴是一名伐木工,这天工作到中午时,手里的电锯突然掉在地上,脖子、胳膊全抬不起来,就像瘫痪了一样,工友们将他送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小吴得了( )。

    • A.森林脑炎
    • B.炭疽病
    • C.布鲁氏杆菌病
    • D.猩红热
  44. 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作业现场旅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 B.物的不安全状态
    • C.管理上的缺陷
    • D.环境的缺陷
  45.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的流程一般不包括( )。

    • A.审核
    • B.起草
    • C.会签
    • D.复审
  46. 下列物质可以造成法定职业性肿瘤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是( )。

    • A.汽油
    • B.酒精
    • C.石棉
    • D.食盐
  47.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中,决策层行为包括( )。

    • A.自我完善
    • B.指导下属
    • C.安全态度
    • D.知识技能
  48. 不属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

    • A.劳动组织不合理
    • B.照明不良
    • C.劳动制度不合理
    • D.操作体位不良
  49. 在抽样调查我国化工企业近年来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时,减少抽样误差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 A.严格校验检查仪器
    • B.修改职业中毒诊断标准
    • C.对所选企业反复多次调查
    • D.增加所调查企业的样本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50. 某农药厂发生了中毒事故,向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如下情况,其中不完全属于报告内容的是( )。

    • A.事故发生于2014年3月3日16时25分,农药厂三车间反应釜发生毒气泄漏
    • B.事故造成2人死亡,16人中毒
    • C.目前已经疏散了人员,停止向三车问供电,救援队已经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 D.一座反应釜损毁、10吨原料烧熔、运输斗损毁、毒气污染损失、事故造成停产大概30天,以上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
  51. 职业健康监护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以及紧急检查等形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

    • A.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 B.筛选职业禁忌症
    • C.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 D.确定是否缴纳工伤保险
  52.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化学有毒物质的是( )。

    • A.煤尘
    • B.一氧化碳
    • C.噪声
    • D.辐射
  53.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 )。

    •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 C.温度变化趋势
    • D.压力变化趋势
  54.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事故预防、风险控制及( )。

    • A.环境改善
    • B.事故调查
    • C.应急管理
    • D.持续改进
  55.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是( )。

    • A.企业将重大危险源锅炉、煤气传输管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 B.某烟花爆竹生产厂聘请安全评价机构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安全评价
    • C.民爆器材生产厂编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D.企业落实好土地规划
  56. 某建筑公司在对一办公大楼实行定向爆破拆除时,由于设计不合理,爆破时造成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导致人员受伤。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 A.坍塌
    • B.火药爆炸
    • C.其他爆炸
    • D.放炮
  57. 下列各项不属于安全评价准备阶段的内容是( )。

    • A.明确被评价对象
    • B.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 C.明确被评价范围
    • D.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58. 某煤矿发生了特大透水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煤矿矿长在事故调查期间逃逸,公安部门正在通缉中。由于矿长逃逸,事故抢险的先期费用300万元由政府支付,抢险、救灾和善后的处理费用缺口仍然很大,预计在2000万元左右,而该煤矿风险抵押金户头上的余额只有500万元。针对目前的情况,应当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暂时由政府支付抢险、救灾等费用
    • B.将煤矿500万元风险抵押金全部转到抢险、救灾和善后的处理费用
    • C.查封矿长资产,拍卖后将拍卖资金补充抢险、救灾费用缺口
    • D.冻结该煤矿资金账户,将账户上所有资金转做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
  59. 关于风险抵押金的存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可不再存储
    • B.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可不再存储
    • C.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上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 D.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
  60. 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一般采取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形式。下列属于班组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内容的是( )。

    • A.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 B.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C.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D.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
  61. 某污水处理厂生产调度例会上,调度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指示,安排某车间主任负责对污泥泵进行检修。检修过程中,工人甲误开切换阀门,导致1人受伤,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对本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是( )。

    • A.调度长8工人甲
    • B.车间主任
    • C.总工程师
  62. 某生产经营单位2013年总产值8000万元,因生产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60万元,则该单位的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是( )。

    • A.2%
    • B.0.2%
    • C.20%
    • D.5%
  63.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下列不属于隐患治理措施的是( )。

    • A.预警措施
    • B.工程技术措施
    • C.管理措施
    • D.教育措施
  64. 下列不属于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的是( )。

    • A.设备和人员抽查法
    • B.常规检查法
    • C.安全检查表法
    • D.仪器检查法
  6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10--OSH 2001基本要素“计划与实施”的内容包括( )。

    • A.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 B.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改进措施
    • C.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 D.初始评审、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66. ()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 A.概率风险评价法
    • 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 C.危险指数评价法
    • D.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
  67.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 )宣布应急结束。

    • A.现场指挥
    • B.应急救援系统
    • C.总指挥
    • D.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68.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 )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一一矽肺。

    • A.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 B.含有二氧化硫的粉尘
    • C.含有沥青的烟尘
    • D.含有氧化锌的烟尘
  69. 在下列安全检查方法中,检查结果受检查人员个人素质影响最大的方法是( ).

    • A.常规检查法
    • B.安全检查表法
    • C.仪器检查法
    • D.经验检查法
  70. 某电缆厂2013年8月14日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调查组于当月16日成立,按照要求,事故调查组应当在(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 A.2013年9月14日内
    • B.2013年10月13日内
    • C.2013年9月15日内
    • D.2013年10月16日内
  71. 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 )。

    • A.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C.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72. 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

    •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
    •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 D.预防原理的3E原则
  73. 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事故预防是一级要素,危险分析是二级要素。下列不属于危险分析内容的是( )。

    • A.危险识别
    • B.脆弱性分析
    • C.资源分析
    • D.风险分析
  74. 某供热公司设立了锅炉预警指标,当锅炉运行温度超过100℃时即启动预警,这种预警方法属于( )。

    • A.指标预警
    • B.因素预警
    • C.综合预警
    • D.漏警
  7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 B.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 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 D.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76. 按照事故报告的要求,从单位负责人报告县级管理部门,再由县级管理部门报告市级管理部门、市级管理部门报告省级管理部门、省级管理部门报告国务院管理部门,直至最后报至国务院,总共所需时间为( )。

    • A.1小时
    • B.2小时
    • C.8小时
    • D.9小时
  77. 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78. 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 ),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危害程度。

    • A.预防和评价
    • B.监测和评价
    • C.管理和控制
    • D.监测和预防
  79. 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检验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 B.示范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为普及宣传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
    • C.研究性演练主要是为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试验应急技术、设施和设备,探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而组织的演练
    • D.因为演练的分类依据不同,所以,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不能与其他演练方式进行组合,只能单独使用
  80.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 C.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
    • D.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81. 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

    • A.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声
    • B.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82. 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用于规范( )。

    • A.机构管理
    • B.项目管理
    • C.安全评价质量
    • D.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
  83. 某化工厂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第一天到厂安全教育室观看事故案例录像,由该厂安全科科长组织工人围绕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吸取事故教训;第二天由车间主任讲授车间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第三天,由老工人在车间内各岗位进行实际操作示范后,工人轮流进行练习。该厂在此次工人培训过程中,采用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是( )。

    • A.宣传娱乐法、课堂讲授法、操作示范法
    • B.宣传娱乐法、课堂讲授法、口头指导法
    • C.案例研讨法、课堂讲授法、操作示范法
    • D.案例研讨法、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
  84.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一机一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 )。

    • A.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化
    • B.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C.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D.人,即企业的每个员工
  85. 下列不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的是( )。

    • A.行为规范与程序
    • B.安全行为激励
    • C.政府监督管理
    • D.审核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