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10
-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有权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进行处理的部门是( )。
- A.人民法院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D.公安机关督察部门
- E.道路主管部门
-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 )。
- 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
- 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 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 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
- 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
-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四种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也就是所谓的“3E”原则。“3E”分别是指( )。
- A.工程技术对策
- B.教育对策
- C.管理对策
- D.实施对策
- E.法制对策
-
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
- A.碘中毒
- B.农药中毒
- C.急性中毒
- D.亚急性中毒
- E.慢性中毒
-
以下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的是______。
- A.安全第一原则
- B.监督原则
- C.封闭原则
- D.能级原则
- E.反馈原则
-
统计资料的类型分为( )资料。
- A.计量
- B.技术
- C.安全
- D.计数
- E.等级
-
根据ILO—OSH2001,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体系其他要素的实施与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基础。下列不属于“组织”的内容与要求的是______。
- A.方针的落实
- B.培训、意识与能力
- C.机构与职责
- D.协商与交流
- E.管理方案
-
下述中正确的是( )。
- A.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则单元显示危险性与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
- B.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则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越高
- C.单元的危险性级别越高,受控级别越高
- D.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则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越低
- E.单元的危险性级别越高,受控级别越低
-
政府监督有( )。
-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 C.监察机关的监察
- D.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
- 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 )。
- A.职工教育培训
- B.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
- C.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
- D.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
- E.对危险I生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
-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 )。
- A.思想
- B.隐患
- C.整改
- D.事故处理
- E.落实
-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原则是( )。
- A.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 B.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 C.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 D.根据从业人员的具体建议
-
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 A.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 B.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 C.事故应急预案
- D.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做到( )。
- A.公正公平、实事求是
- B.诚信公正、恪尽职守
- C.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 D.恪尽职守、公平公正
-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 )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 A.具有国家规定资质
- B.相关人民政府
- C.当地公安机关
- D.有相关技术设备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个等级。
- A.二
- B.三
- C.四
- D.五
-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 B.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在( )进入我国的。
-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30年代
- C.20世纪末期
- D.20世纪初期
-
( )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 A.安全投入
- B.安全文化
- C.安全科技
- D.安全责任
-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是认证机构依据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实施审核,确认其符合标准要求而授予其证书的活动。
- A.规划
- B.方案
- C.目标
- D.体系
-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 )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 A.当地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
- D.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
-
事故应急救援中,( )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 A.统一指挥
- B.分级响应
- C.属地为主
- D.公众动员
-
( )是审核策划与准备中的重要工作,也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质量的关键。
- A.确定审核范围
- B.组建审核组
- C.制订审核计划
- D.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万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 )万元以上 (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 A.1,2,3
- B.1,3,5
- C.1,2,5
- D.2,3,5
-
( )审核是在某种合同要求的情况下,由与用人单位(受审核方)有某种利益关系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实施的审核。
- A.第一方
- B.第二方
- C.第三方
- D.内部
-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 )。
-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 B.人员保障和设备保障
-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
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 )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A.3
- B.6
- C.9
- D.12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 )。
- A.轻微振动
- B.局部振动
- C.生产性振动
- D.全身振动
-
( )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等。
- A.后勤部
- B.行动部
- C.资金部
- D.指挥部
-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由______负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拟定,职业病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的规范工作由______负责。
- A.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B.卫生部、国家标准委员会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门
-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委员会
-
如果一种危险不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这是______。
- A.最大危险原则
- B.概率求和原则
- C.重大危险源原则
- D.最小伤害原则
-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______。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B.技术监督局
- C.公安局
- D.环保局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
- A.符合性
- B.相关性
- C.不符合性
- D.有效性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不包括( )。
- A.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程序等
- B.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根本上消除事故后果的危害
- C.能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响应,减轻事故的影响
- D.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事故防范意识
-
( )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 A.职业健康检查
- B.劳动用品检查
- C.生活用品检查
- D.安全检查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于( )开始实施。
- A.2002年6月1日
- B.2003年2月19日
- C.2003年6月1日
- D.2003年9月1日
-
有害气体一般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下列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
- A.一氧化碳
- B.氨气
- C.乙炔
- D.二氧化碳
-
依据ILO-OSH 2001导则,下列不属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的是( )。
- A.方针
- B.计划与实施
- C.管理评审
- D.改进措施
-
不属于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的是( )。
- A.隔离
- B.闭锁
- C.能量缓冲装置
- D.连郎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不包括( )。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不违章作业
-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
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 ),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 A.“前提”
- B.“第一反应”
- C.“升级”
- D.“底线”
-
安全色的用途很广,下列情况( )是安全色的应用。
- A.管道等涂以不同颜色
- B.电线的颜色
- C.氮气瓶上涂的黄色
- D.紧急停止按钮的颜色
-
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 A.辨识和评价
- B.辨识和预防
- C.评价和报告
- D.预防和报告
-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 )。
- A.重要保障
- B.重要手段
- C.法律责任
- D.重要依据
-
安全验收评价是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后,在正式( )前进行的一种检查行安全评价。
- A.正常运行投产
- B.验收完成生产
- C.验收完成投产
- D.投入生产验收
-
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 )。
- A.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 B.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 C.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 D.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
( ),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B.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 C.劳动用品防护体系
- D.健康检查体系
-
认证机构在接到申请认证单位的有效文件后,对其申请进行受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申请受理的一般条件的是( )。
- A.申请方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关登记注册证明,具备二级或委托方法人资格也可
- B.申请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按文件的要求有效运行,并至少已做过一次完整的内审及管理评审
- C.申请方对拟认证体系所适用标准或其他引用文件的说明
- D.申请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一般应将全部要素运行一遍,并至少有3个月的运行记录
-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 )。
- A.仪器检查法
- B.安全检查表法
- C.安全生产巡查法
- D.常规检查法
-
( )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与日常管理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 A.事故危机管理
- B.安全风险检查
- C.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 D.组织准备
-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 )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 A.“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
- C.“安全发展”
- D.“综合治理”
-
下列不属于预警系统中评价对象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的是( )。
- A.人
- B.机
- C.车
- D.管
-
对矿山、建筑企业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资格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 A.48;16
- B.50;20
- C.100;40
- D.72;36
-
某焦化厂年产120万焦炭,目前采购原料煤的资金缺口500万元。财务部门向厂长建议,将本年度安全生产费用中的部分余款暂时用于采购煤。厂长做出的正确决定是( )。
- A.在安全生产前提下,可以挪用此项费用
- B.在年度内还清款额,可以挪用此项费用
- C.在正常生产前提下,可以挪用此项费用
- D.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挪用此项费用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 )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
- A.中等职业病危害
- B.毒性危害
- C.一般性职业病危害
- D.紫外线危害
-
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 )。
- A.职业病普查率
-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 C.粗死亡率
- D.职业卫生合格率
-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 A.10
- B.15
- C.30
- D.60
-
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中,高低气压、辐射、振动属于( )。
- A.物理因素
- B.化学因素
- C.生物因素
- D.劳动心理因素
-
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
- A.查明事故经过和原因
-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 C.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 )三个活动阶段。
- A.事故管理
- B.事故分析
- C.事故预测
- D.事故处理
-
( )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 A.桌面演练
- B.动能演练
- C.现场演练
- D.全面演练
-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 )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 A.安全
- B.设备
- C.环境
- D.质量
-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同时又具有( )。
- A.全面性
- B.独立性
- C.法规权威性
- D.单一性
-
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是要坚持(),它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纵系统方面。
- A.及时性原则
- B.全面性原则
- C.引导性原则
- D.实时性原则
-
按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法可分为( )。
- A.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 B.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 C.直接法和系统分析法
- D.主观经验法和客观分析法
-
故障树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是( )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树。
- A.从结果到原因
- B.从原因到结果
- C.从初始到最终
- D.从评审到改进
-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包括实际控制人)未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 )罚款。
- A.5000以上1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C.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D.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 A.20
- B.48
- C.36
- D.72
-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安全标志证书由( )监制。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国家特种设备管理局
-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
( )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 A.安全教育制度
- B.安全检查制度
- C.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 D.安全生产责任制
-
按照被保沪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中,隔离不包括( )。
- A.隔开
- B.封闭
- C.阻尼
- D.缓冲
-
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 )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 A.人的
- B.物的
- C.环境的
- D.设计的4
-
某烟花爆竹厂因生产经营需要,临时招聘了一批搬运工,负责烟花爆竹的搬运工作。这些临时搬运工正式上岗作业前,必须经过( )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 A.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 B.县、县级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 D.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
PDCA中,A是指( )。
- A.策划
- B.实施
- C.评价
- D.改进
-
为了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度,在工业锅炉设计上,工程设计人员采用了两个安全阀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理念属于( )。
- A.安全隔离
- B.个体防护
- C.设置薄弱环节
- D.逐渐泄压
-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将劳动防护用品分为( )两大类。
- A.甲级劳动防护用品、乙级劳动防护用品
- B.安全类劳动防护甩品、卫生类劳动防护用品
- C.呼吸类劳动防护用品、躯干类劳动防护用品
- D.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
利用( )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 A.动力
- B.激励
- C.能级
- D.3E
-
根据终身教育的观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 )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A.全面
- B.长期
- C.经常性
- D.临时性
-
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 )的安全技术措施。
- A.限制能量
- B.隔离
- C.故障设计
- D.设置薄弱环节
-
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 B.其次是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 C.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 D.以上说法均不对
-
用人单位应该到定点生产厂家为企业职工购买具有“三证”的劳动防护用品,“三证”指( )
- A.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 B.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等级证
- C.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等级证
- D.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安全等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