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通常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下述______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 A.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B.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C.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D.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E.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 )。

    • A.安全检查表
    • B.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 C.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E.概率风险评价法
  3. 为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 )。

    • A.实现目标的方法所对应的职责部门(人员)及其绩效标准
    • B.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
    • C.实现目标的方法所要求的时间表
    • D.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 E.实现目标的方法所必需的资源保证,包括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
  4. 我国已将( )等职业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

    • A.石棉
    • B.铜
    • C.苯
    • D.砷
    • E.氯乙烯
  5.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 )。

    • A.职工教育培训
    • B.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
    • C.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
    • D.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
    • E.对危险I生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
  6. 模拟人员的主要任务包括( )。

    • A.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
    • B.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
    • C.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 D.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 E.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7.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 ),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 A.组织体系
    • B.方针
    • C.应急资源
    • D.准备
    • E.应急的总体思路
  8. 安全生产费用按照“( )”的原则进行管理。

    • A.企业提取
    • B.政府监管
    • C.确保需要
    • D.工资提取
    • E.规范使用
  9.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

    • A.分析准备
    • B.提出的问题
    • C.回答可能的后果
    • D.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 E.计算事故发生概率
  10. 下列指标中,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 )。

    • 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 B.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 C.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 D.人—机—环安全可靠性指标
    • E.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11. 预警系统主要由( )构成。

    • A.预警分析系统
    • B.预警信息系统
    • C.预控评价系统
    • D.预控对策系统
    • E.预警监测系统
  12.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有( )。

    • A.日常监察
    • B.重点监察
    • C.专项监察
    • D.一般监察
    • E.定期监察
  13. 安全预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危险度评价
    • B.危险因素识别
    • C.有害因素识别
    • D.安全可靠性识别
    • E.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4. 20世纪末,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 )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

    • A.风险评价
    • B.控制环境污染
    • C.危险预警
    • D.以人为本
    • E.持续改进
  15. 《塞韦索法令Ⅱ》有两层目标,( )是正确的。

    • A.预防包括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危害
    • B.减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后果
    • C.消除危险性较小的危险源
    • D.监管并制定法制措施减小危险源
    • E.对已发生的事故,做到追究审查
  16. 下列特种作业人员中,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负责培训和考核发证的是( )。

    • A.客运索道操作人员
    • B.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 C.电梯操作人员
    • D.矿井提升设备操作人员
  17.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 )。

    • A.竣工安全审查
    • B.专项安全评价
    • C.安全验收评价
    • D.安全现状评价
  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 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
  19. 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可将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3类,其中不包括( )。

    • A.不足项
    • B.整改项
    • C.改进项
    • D.总结项
  20. 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时,所任命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

    • A.主持管理评审
    • B.实施内部审核
    • C.建立、实施与保持OSHMS
    • D.编写体系文件
  21. 以下关于预警准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 B.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使得有危险而未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现象
    • C.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即导致误警
    • D.预警准则根据不同预警方法的同一性归纳,总结出了一个适用各种情况的形式
  22.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 )。

    • A.蓝色、红色、绿色、黄色
    • B.蓝色、绿色、橙色、红色
    • C.红色、黄色、橙色、绿色
    • D.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23. 某评价机构承担了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并成立了评价项目组,在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后,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该评价项目组还应进行的工作是( )。

    • A.全面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 B.合理划分评价单元
    • C.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 D.实地调查类比工程
  24.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出的明确规定不包括( )。

    • 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B.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C.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D.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不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5. 下列粉尘中,( )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其替代品。

    • A.矽尘
    • B.煤尘
    • C.石棉
    • D.云母尘
  26. 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 A.辨识和评价
    • B.辨识和预防
    • C.评价和报告
    • D.预防和报告
  27.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安全评价,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下列有关安全评价的内容中,不属于安全现状评价的是( )。

    • A.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危险识别、进行量化的安全状态评价
    • B.进行事故模拟,预测影响范围,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和发生的概率
    • C.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 D.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
  28. ( )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

    • A.定期
    • B.综合性
    • C.专项
    • D.经常性
  2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 )。

    • A.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 B.实现安全生产的“三同时”
    • C.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 D.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
  30. 依据统计图的一般选用原则,我们在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时,应采用( )。

    • A.直方图
    • B.线图
    • C.百分条图
    • D.条图
  31. ( )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 A.资源分析
    • B.程序分析
    • C.脆弱性分析
    • D.危险分析
  32. 安全检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 A.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 B.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 C.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
    • D.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33.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代表国家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下列内容中,属于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职责的是( )。

    • A.组织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 B.负责煤矿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 C.参与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D.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4. 根据( )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 A.学习和培训
    • B.体系策划
    • C.体系试运行
    • D.初始评审
  35.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里的压力管道中,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 ( )km且管道公称直径( )mm的管道,必须申报。

    • A.≥200,≥300
    • B.≥200,≤300
    • C.≤200,≤300
    • D.≤200,≥300
  36. ILO--OSH2001的运行模式中的“组织”之后应该运行( )。

    • A.评价
    • B.计划与实施
    • C.策划
    • D.实施与运行
  37. 《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 )小时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 A.8
    • B.12
    • C.16
    • D.24
  38.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

    • A.评价结果
    • B.安全报告
    • C.辨识结论
    • D.安全措施报告
  39. 技术监察是对( )的监督检查。

    • A.生产条件
    • B.技术方案
    • C.物质条件
    • D.安全措施
  40. 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是( )。

    • A.不足项
    • B.整改项
    • C.改进项
    • D.改正项
  41. 在( )中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安全评价报告
    • C.安全评价文件
    • D.项目建议书
  42. 安全技术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 ),来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

    • A.不安全状态
    • B.不安全因素
    • C.不稳定因素
    • D.不稳定状态
  43. ( )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

    • A.事故的简要经过
    • B.事故的发生原因
    • C.事故的发生状况
    • D.事故的前后关联
  44. 生产经营单位的(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的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A.安检
    • B.应急
    • C.特殊
    • D.特种
  45. 在安全目标管理中,对安全目标实施结果要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价方法是______。

    • A.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
    • B.上级领导根据企业整体目标进行评价
    • C.首先是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其次是上级领导以检查结果和目标卡片为依据,对目标执行者进行指导
    • D.上级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性评价
  46. 在安全目标管理中,对安全目标实施结果要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评价方法是______。

    • A.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
    • B.上级领导根据企业整体目标进行评价
    • C.首先是目标执行者根据规定标准自评,其次是上级领导以检查结果和目标卡片为依据,对目标执行者进行指导
    • D.上级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性评价
  47. 新工人进人生产岗位前应安排做好体检工作,分配工作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症的规定,这是______的职责。

    • A.安全专职机构
    • B.人事、劳资部门
    • C.卫生保健部门
    • D.计划部门
  48. 下列不属于严重职业病的是( )。

    • A.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的
    • B.可产生气体的
    • C.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 D.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49. 在喷漆车间安装通风系统,这种措施符合的安全技术措施基本原则是______。

    • A.个体防护
    • B.消除危险源
    • C.限制危险物质
    • D.隔离
  50.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以及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犯罪及刑事处罚,具体的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 )。

    • A.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 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
  51. 依据ILO-OSH 2001导则,下列不属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的是( )。

    • A.方针
    • B.计划与实施
    • C.管理评审
    • D.改进措施
  52. 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季节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由( )根据不同季节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和组织安全检查。

    • A.企业第一领导者
    • B.安全专职机构
    • C.各车间
    • D.生产部门
  53. ( )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 A.班组长
    • B.岗位工人
    • C.主要负责人
    • D.职能机构人员
  54.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不包括( )。

    • A.穿戴方便
    • B.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C.美观大方
    • D.根据防护用品性能
  55. 中位数是一个特定的百分位数,即( ),用符号M表示。

    • A.P25
    • B.P50
    • C.P75
    • D.P95
  56. ( )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止常的情况下危险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判断,对系统的下一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高)的预警行为。

    • A.特殊劳动用品防护
    • B.安全技术改进
    • C.安全宣传教育
    • D.监控预警系统
  57. 下列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内容的是( )。

    • A.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 B.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 C.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 D.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5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

    • A.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 C.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 D.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59. ( )负责现场应急响应的所有方面的工作。

    • A.地方政府领导
    • B.事故指挥官
    • C.中央领导
    • D.安全检查人员
  6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

    • A.10
    • B.15
    • C.20
    • D.30
  61. 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

    • A.查明事故经过和原因
    •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 C.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62. 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列职业病中,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是( )。

    • A.尘肺
    • B.苯中毒
    • C.噪声性耳聋
    • D.高原病
  6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 )。

    • A.直接经济损失
    • B.间接经济损失
    • C.社会影响范围
    • D.环境破坏程度
  64.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 )。

    • A.消除组织的危险源
    • B.满足相关方的所有要求
    • C.实现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 D.所有上述答案
  65.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过程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6个一级关键要素。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练互助协议等二级要素属于一级要素中的( )。

    • A.方针与原则
    • B.应急策划
    • C.应急准备
    • D.应急响应
  66. 为了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必须对事故进行归纳和分类。依照事故的( ),将事故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 A.责任
    • B.后果
    • C.原因
    • D.性质
  67.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 )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 A.安全
    • B.设备
    • C.环境
    • D.质量
  68.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 )。

    • A.立即营救受害人员
    • B.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 C.进行应急能力评估
    • D.进行事故危害程度评估
  69. 下列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 A.噪声
    • B.真菌
    • C.工业毒物
    • D.辐射
  70. 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不包括选项( )。

    • A.矽尘
    • B.呼吸性粉尘
    • C.煤尘
    • D.石棉尘
  71. 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这是我们事故应急救援的( )。

    • A.方针
    • B.结果
    • C.方案
    • D.总目标
  72.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近,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这种评价事故后果的原则是( )

    • A.最大危险原则
    • B.概率求和原则
    • C.平均概率原则
    • D.最小伤害原则
  73. 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 )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 )有关。

    • A.固有性质 危险品数量
    • B.大小 体积
    • C.大小 形状
    • D.类别 位置
  74. 以下不属于安全评价准备阶段的工作是( )。

    • A.收集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 B.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
    • C.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 D.分析辩识危险、有害因素
  7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 )和( )。

    • A.类比法,分析法
    • B.对照、经验法,类比法
    • C.直接法,系统分析法
    • D.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76. 以下不属于对机械设备识别的选项是( )。

    • A.设备的工艺
    • B.运动零部件
    • C.操作条件
    • D.检修作业
  77.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 )和救援( )。

    • A.措施措施
    • B.预案预案
    • C.措施预案
    • D.预案措施
  78.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 A.28
    • B.10
    • C.30
    • D.15
  79. 我国的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属于报告范围内的职业病共( )种。

    • A.114
    • B.115
    • C.116
    • D.113
  80. ( )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

    • A.本质安全计划
    • B.基本预案
    • C.临时预案
    • D.紧急救援预案
  81. 下列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过程的是( )。

    • A.应急启动
    • B.接警
    • C.安全检查
    • D.救援行动
  82.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 )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 A.生产过程原理
    • B.生产资源原理
    • C.生产管理原理
    • D.人员管理原理
  83. ( )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 A.安全生产责任制
    • B.安全优先的原则
    • C.本质安全
    • D.安全生产管理
  84. 以下不属于安全生产检查方法的是( )。

    • A.常规检查
    • B.安全检查表法
    • C.仪器检查法
    • D.类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