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 )。

    • A.监测系统
    • B.预警信息系统
    • C.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 D.预测评价系统
    • E.警告系统
  2. 对从业人员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有( )。

    • A.生产工艺过程
    • B.废渣排放
    • C.作业环境
    • D.劳动过程
    • E.尾气排放
  3. 下列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的是( )。

    • A.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 B.停产损失价值
    • C.工作损失价值
    • D.资源损失价值
    • E.补充新职工培训费用
  4.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______。

    • A.噪声
    • B.振动
    • C.一氧化碳
    • D.异常气象条件
    • E.电磁辐射
  5. 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有关。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 )。

    • A.直观经验分析法
    • B.聚类分析法
    • C.实验性分析方法
    • D.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E.因子分析方法
  6. 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人单位应及时更换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
    • B.用人单位应按时报废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
    • C.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废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 D.护品使用前应先行检查
    • E.用人单位应使用自制的劳动防护用品
  7.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的主豫职资魅( )。

    • A.决定参加单位和人员
    • B.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
    • C.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 E.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8. 在应急救援中,通常由( )组成的机构是消防与抢险组织。

    • A.公安消防队
    • B.武警
    • C.工程兵
    • D.联防
    • E.军队防化兵
  9. 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时,一般应遵循的程序是_________。

    • A.申请安全监督部门批准
    • B.现场勘查、资料收集
    • C.危险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
    • D.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结论报告
  10. 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等信息。

    • A.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
    • B.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
    • C.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
    • 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
  11.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包括( )。

    • A.监督原则
    • B.本质安全化原则
    • C.偶然损失原则
    • D.因果关系原则
    • E.3E原则
  12. 某单位储存有0. 5t氰化氢化学品及150t的电石危险物质(氰化氢和电石的重大危险源临界量分别是1t和l00t),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将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 )。

    • A.公安部门备案
    • B.负责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备案
    •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 D.消防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E.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3. 《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规定的罚则包括( )。

    • A.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 B.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 D.虚报、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 E.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14. 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 )。

    • A.接触地点
    • B.安全卫生标准
    • C.接触水平
    • D.工作场所
    • E.接触时间
  15. 按照特种设备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这两个基本特征,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_________。

    • A.常压锅炉和常压容器
    • B.家庭自用电梯
    • C.中压容器
    • D.大型游乐设施
  16.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文件资料,包括( )。

    • A.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
    • B.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 C.建设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
    • D.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 E.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17. 职业病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三种病型。

    • A.慢性中毒
    • B.急性中毒
    • C.中毒严重度
    • D.亚急性中毒
    • E.一般中毒
  18. 露天矿作业一般采取的防尘措施有______。

    • A.采用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
    • B.确保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
    • C.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 D.碎矿作业时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方法
    • E.设置水幕
  19. 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 A.疏散人群的数量
    • B.疏散所需的时间
    • C.风向等环境变化
    • D.财产损失的大小
    • E.疏散线路的风险
  20. 预防原理3E原则中,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等方面。

    • A.技术原因
    • B.教育原因
    • C.身体和态度原因
    • D.管理原因
    • E.人为原因
  21. (  )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 A.预防
    • B.强制
    • C.3E
    • D.偶然损失
  22.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 A.48
    • B.24
    • C.16
    • D.8
  23. 物体打击、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事故的分类是按照( )等区分的。

    • A.人的因素
    • B.物的因素
    • C.事故的后果
    • D.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24. 依据系统安全理论,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
    •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C.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可以认为安全
    • D.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25. 判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单元中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量、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  )。

    • A.危险物质的类别
    • B.危险物质的性质
    • C.危险物质的贮存方式
    • D.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
  26. (  )主要是针对临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 A.应急功能
    • B.特殊风险
    • C.基本预案
    • D.单项预案
  27. ( )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 A.本质安全
    • B.生产安全
    • C.安全功能
    • D.安全预防
  28. 某鞋帽城发生火灾事故,无员伤亡,过火面积超过500m。,直接经济损失为250万元,本起事故为( )事故。

    • A.特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29.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

    • A.确定符合体系要求的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 B.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 C.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 D.建立并保持程序,及时与员工和相关方就有关信息进行协商和交流
  30. 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  )的潜在危险源。

    • A.可能发生事故
    • B.一定发生事故
    • C.一定不发生事故
    • D.发生重大事故
  31. 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工艺设备故障、( )和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 A.技术水平低
    • B.安全措施漏洞
    • C.生产管理不够严格
    • D.人的误操作
  32. 用来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的统计图是( )。

    • A.散点图
    • B.条图
    • C.直方图
    • D.线图
  33. ( )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

    • A.组织
    • B.单位
    • C.个人
    • D.领导
  34.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 B.管理的缺陷
    • C.物的不安全状态
    • D.有害的作业环境
  35. 编制计划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挖掘潜力,讲求实效。这体现了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 )。

    • 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B.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 C.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 D.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6. 下列对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 A.制订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 B.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 C.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 D.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37. 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经常性的统计工作,采用( ),下级按照国家制订的报表制度,逐级将伤亡事故报表上报。

    • A.报告法
    • B.直接法
    • C.加权法
    • D.算数平均法
  38. 采用静电喷漆,为避免静电聚集,喷漆室(棚)应有( )装置。

    • A.接地保护
    • B.防腐蚀
    • C.防火防爆
    • D.防静电
  39. ( )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

    • A.人群疏散
    • B.抢救伤员
    • C.控制危险源
    • D.应急预案
  40. 预警系统是一种以( )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 A.警报
    • B.辨伪
    • C.矫正
    • D.免疫
  41.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 )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 A.事故原因
    • B.事故征兆
    • C.事故后果
    • D.事故关联性
  42. 安全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  )。

    • A.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管理系统
    • B.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 C.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
    • D.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43. 安全技术是指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 A.减少事故损失的
    • B.电气
    • C.防止事故发生的
    • D.防火防爆
  44.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 )。

    • 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
    • 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
    • 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
    • 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
  45. ( )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主管,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 A.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 B.职业病防控中心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D.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部门
  46.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代表国家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下列内容中,属于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职责的是( )。

    • A.组织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 B.负责煤矿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 C.参与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D.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47.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的规定,我国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分为几级( )。

    • A.1
    • B.2
    • C.3
    • D.4
  48. 下列关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安全部门将上报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直接报企业总工程师审批
    • B.企业领导向下属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进行编制计划布置
    • C.下属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具体计划和方案,送上级安全部门审查
    • D.厂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计划
  49.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 )。

    • A.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 B.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 C.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 D.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50.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 )。

    • A.光源污染
    • B.有毒气体污染
    • C.毒雾污染
    • D.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