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模拟题(1)
-
某化工园区的储存区可能存放汽油、苯和氢等危险物品,其中汽油、苯、氢的储存临界量分别为200t、50t、5t。下列储存方案,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A.存放150t汽油和3t苯
- B.存放60t苯
- C.存放2t氢和130t汽油
- D.存放50t汽油、4t氢和30t苯
- E.存放100t汽油和5t苯
-
生产车间有空气压缩机发出的噪声和变压器发出的噪声分别属于()和()。
- A.空气动力噪声
- B.机械性噪声
- C.电磁性噪声
- D.压力性噪声
- E.振动性噪声
-
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
- A.毒性等级
- B.强度
- C.物质的状态
- D.重度
- E.气味
-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是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某些与职工有关 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人带来伤害和影响,主要包括()等因素。
- A.长时间蹲位或弯腰作业
- B.卫生的投入和管理
- C.工作过于紧张
- D.长时间单调重复作业
- E.劳动组织不合理
-
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
下列关于预警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组织准备和事故管理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 B.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组织构成,二是对策准备
- C.事故的危机管理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
- D.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事故危机模拟
- E.日常监控和组织准备都要以危机管理工作为前提
-
下列原则中,属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 B.坚持行业自律原则
- C.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D.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 E.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要进行电弧焊接作业,在焊接作业过程中,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A.电焊烟尘
- B.焊条药皮中金属的氧化物
- C.紫外线
- D.噪声
- E.苯
-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 A.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 B.遗传病
- C.病史
- D.身体状况
- E.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消除危险源
-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 C.个体防护
- D.减少故障和失误
- E.隔离
-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三类。
- A.剧毒性粉尘
- B.混合性粉尘
- C.高电离性粉尘
- D.刺激性粉尘
- E.有机性粉尘
-
系统安全理论中,包括下列创新概念()。
- A.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因此应该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脸
- B.没有绝对安全,任何事物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 C.安全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降低事故概率和减轻伤害损失
- D.开始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提高复杂系统安全性
- E.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彻底根除危险源,降低事故概率
-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 A.发放
- B.使用
- C.保养
- D.更换
- E.报废
-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事故发生的数量,下列安全对策中,主要着眼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
- A.采用新材料
- B.设备隐患整改
- C.安全管理措施
- D.安全教育培训
- E.构建安全文化
-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合格,且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 A.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的
- B.未按照建设项日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施工或者施工质量未达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要求的
- C.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或者安全验收评价不合格的
- D.施工不符合国家有关施工技术标准的
- E.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且未作充分论证说明的
-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其中,软件系统主要是()。
- A.查事故处理
- B.查生产设备
- C.查辅助设施
- D.查安全设施
-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 A.原因
- B.本质
- C.条件
- D.根源或状态
-
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时,依据的主要文件是项目的()。
- A.建议书
- B.可行性研究报告
- C.初步设计和变更设计
- D.消防验收报告
-
下列属于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要求的是()。
- A.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 B.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 C.应为安全评价机构创造必备的工作条件,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
- D.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这种状态称为()。
- A.事故临界状态
- B.正常运行状态
- C.事故初始状态
- D.事故发生状态
-
()原则就是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 A.本质安全化原则
- B.因果关系原则
- C.3E原则
- D.偶然损失原则
-
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划分为()。
-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 B.综合预案、前馈预案、具体预案
- C.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 D.整体预案、前馈预案、具体预案
-
安全检查的方法通常有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检查和数据分析法检查等,其中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人员素质影响的检查是()。
- A.常规检查
- B.安全检查表法检查
- C.数据分析法检查
- D.对照检查法
-
重伤具体是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日的失能伤害。
- A.100
- B.105
- C.115
- D.3000
-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的是()。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实施应急演练
- C.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
下列检查内容中,不属于“软件”检查的是()。
- A.作业环境检查
- B.事故处理检查
- C.安全规章制度检查
- D.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检查
-
企业实施评价时,由()负责确定评价工作人员并成立评价工作组。
- A.评价管理机构
- B.评价实施机构
- C.评价决策机构
- D.评价组织机构
-
煤矿安全监察部门通常要对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进行监察,检查矿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否安装监测系统等,这种监察方式属于()。
- A.日常监察
- B.重点监察
- C.专项监察
- D.定期监察
-
某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锅炉爆炸,该事故导致价值300万的锅炉损毁、100万的生产原料损失、1000万的停产损失、200的歇工工资,直接损失金额为()。
- A.600万
- B.400万
- C.1400万
- D.1600万
-
某煤矿单位需采购一台用于提升煤炭的大型机械,该机械需满足的条件错误的是()。
- A.该机械设备的提升能力、机型、技术参数等符合强制性规定
- B.该机械应由具有生产资质的单位制造
- C.如果该机械是进口机械,需符合机械制造单位所在国家的质量技术标准
- D.该机械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
-
计量资料的特点是()。
- A.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多为连续性资料
- B.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 C.有助于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所持的资料
- D.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
利用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人本原理中的()原则。
- A.动力
- B.能级
- C.激励
- D.反馈
-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 A.12;36;12
- B.12;72;12
- C.24;36;20
- D.24;72;20
-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起重伤害的是()。
-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 B.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 C.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
- D.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
有A和B两家建筑公司,A公司的职工人数是193人,B公司的职工人数是378人。A公司在上一年度的施工作业中造成2名职工重伤,B公司在上一年度的施工作业中造成4名职工重伤。A公司和B公司上一年度的千人重伤率是()。
- A.1和4
- B.5和8
- C.6和7
- D.10和10
-
关于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型企业不低于50万元
- B.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
- C.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
- D.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50万元
-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整改难度小,发现后能够()的隐患。
- A.危害程度较小
- B.忽略
- C.限期整改
- D.立即整改排除的
-
关于职业卫生调查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卫生调查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 B.职业卫生调查方法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 C.想要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时,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 D.普查方法是职业卫生调查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
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中,关于常用抽样方法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距抽样的缺点是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
- B.整群抽样是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 C.分层抽样的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 D.单纯随机抽样操作简单
-
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
- A.防护
- B.作业环境
- C.危害程度
- D.劳动安全
-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 A.生产经营单位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根据重大事故发生的特点,应急救援的特点是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事故调查
- B.抢救受害人员
- C.抢救财产
- D.处理责任人
-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避难硐室,当事故发生时,可以将井下人员暂时和事故危害因素隔离开,为人员的营救提供时间,该项技术措施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隔离
- B.设置薄弱环节
- C.个体防护
- D.避难与救援
-
某化工厂储料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等级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是()。
- A.设备管理预警系统
- B.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系统
- C.质量管理预警系统
- D.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系统
-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
- A.以旧换新
- B.随便代替,以次充好
- C.超极限使用
- D.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 A.1
- B.2
- C.3
- D.4
-
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降落伞
-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 A.14
- B.16
- C.18
- D.20
-
2014年5月某化工企业发生了一起毒气泄漏事故,事故导致2人死亡,3人急性中毒,该事故应该上报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负责部门。
- A.县级
- B.市级
- C.省级
- D.国务院
-
不同的应急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范围不同。因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文件体系包括()。
- A.预案、程序、指导书和记录
- B.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 C.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保障系统
- D.应急准备、分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D.县级人民政府
-
重大危险源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 A.500m
- B.600m
- C.550m
- D.650m
-
安全验收评价是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后,在正式()前进行的一种检查行为安全评价。
- A.竣工;投产
- B.验收完成;生产
- C.验收完成;投产
- D.投人生产;验收
-
安全检查表(SCL)是实施安全检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个人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系统、全面、客观。下列文件与资料中,一般不作为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的是()。
- A.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B.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计划
- C.同行业事故案侧
- D.生产经营计划
-
某公司在企业安全文化实践月举行了由全员参与的理论知识交流讨论会,讨论会中部分成员提出了下列关于安全管理原理的相应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强制原理”是指违反了纪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 B.“封闭原则”是指管理手段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回路
- C.“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的发生只是偶然的,可以避免
- D.“反馈原则”是指员工对领导的反作用
-
根据能量释放理论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 A.意外的能量转移
- B.造成人员死伤
- C.造成经济损失
- D.造成人员伤亡
-
()是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实行安全许可制度。
- A.安全许可
- B.行政许可
- C.制度管理
- D.事故调查
-
企业已建立的安全文化的评价过程中,下列()不是安全文化评价的减分指标。
- A.死亡指标
- B.重伤事故
- C.违章记录
- D.经济损失
-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的安全生产方针。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安全第一,防消结合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
-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目的。
- A.思想上
- B.技术上
- C.管理上
- D.根本上
-
在作业现场既有正在运行的设备,又有施工改造设备、设施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证作业现场安全的隔离措施。该隔离措施的实施单位是()。
- A.承包单位
- B.发包单位
- C.监理单位
- D.监管部门
-
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存储单位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人,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他们能让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将企业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体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
- A.导向功能
- B.凝聚功能
- C.激励功能
- D.辐射和同化功能
-
不属于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是()。
- A.劳动组织不合理
- B.照明不良
- C.劳动制度不合理
- D.操作体位不良
-
某煤业有限公司5号矿区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井下当班作业人员83人,经全力救援后,事故当场造成7人死亡,17人重伤,6人轻伤。事故发生20d后,重伤人员中有4人死亡,31d时有1人死亡, 40d时又死亡1人。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导致事故等级升级的死亡人数是()人。
- A.7
- B.11
- C.12
- D.13
-
应急准备是实施有效救援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资源准备
- B.应急资源准备,接警与通知
- C.应急资源准备,恢复现场
- D.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准备
-
对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不包括()。
- A.露天矿山边坡
- B.矿山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
- C.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 D.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
-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会议室内进行,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以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演练称为()。
- A.功能演练
- B.桌面演练
- C.全面演练
- D.协调性演练
-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A.县级人民政府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州级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的受理、证书和标志的核发,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负责。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C.国务院各主管部门
- D.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
-
发生在潜水作业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的职业病是()。
- A.中暑
- B.急性减压病
- C.高原肺水肿
- D.高原脑水肿
-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各管理机构之间、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方能有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思想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果原则
- B.反馈原则
- C.封闭原则
- D.动态相关原则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除下列()外,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存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与其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A.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 B.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公共设施
- C.城市污水厂
- 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
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中,安全事务参与指标的主要内容有()。
- A.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建议
- B.安全报告、安全指引
- C.沟通交流、安全防护
- D.安全态度、行为习惯
-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活动中如果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应当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日内进行申报。
- A.15
- B.30
- C.60
- D.90
-
下列不符合职业危害形势的是()。
- A.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
- B.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
- C.职业危害流动性小,危害转移严重
- D.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
-
企业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该制度不包括()。
- A.防护用品的价格范围限定
- B.采购验收
- C.使用前、使用中检查
- D.培训从业人员正确使用
-
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程序一般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实施检查和检查结果的处理与反馈等。下列工作中,检查前准备一般不涉及的是()。
- A.查阅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图
- B.编制检查提纲和记录表格
- C.组织全体检查人员培训
- D.组织被检单位全员培训
-
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是()。
- A.安全检查表方法
- 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 C.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 D.故障树评价方法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的事件定义为生产安全事故。
- A.经济损失
- B.财产损失
- C.直接经济损失
- D.间接经济损失
-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前、下一年()前向有关部门报送统计表。
- A.15日;1月31日
- B.30日;1月15日
- C.15日;1月15日
- D.30 日;1月31日
-
某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乙醇为主要原料之一,已知该企业的乙醇存储区存储乙醇520t,为了防止乙醇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事故,该企业应该怎么对乙醇存储区进行管理()。
- A.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 B.辨识、评价、预防
- C.登记、评价和报告
- D.识别、登记、预防和报告
-
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种观点符合()原则。
- A.偶然损失
- B.动态相关性
- C.本质安全化
- D.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