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押题模拟试卷(八)
-
2013年8月13日下午,A省B县正在建设的C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由于施工、建设单位严重违反桥梁建设的法规标准、现场管理混乱、盲目赶工期,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严重失职,勘察设计单位服务和设计交底不到位,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致使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拱圈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随着拱上施工荷载的不断增加,造成1号孔主拱圈靠近0号桥台一侧3~4m宽范围内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而坍塌,受连拱效应影响,整个大桥迅速坍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主要有哪些伤亡事故?
2.简述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3.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要素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什么?
4.这起事故属于什么级别的事故,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
A发电公司一期续建工程项目中2号机组冷却塔.T-程分包给8建筑公司承建。2013年2月16日16时,8建筑公司2号机组冷却塔施工项目执行经理在未得到总包许可的前提下,带领所属施工人员来到工地进行2号机组冷却塔井架吊桥平台拆除作业前的准备。
2月17日,8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安排施工班长组织拆除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工作。13时,班长甲在施工现场组织了班前会,交代了施工操作规程后,带领11名工人沿井架爬梯步道上到井架吊桥平台,进行平台下降作业。冷却塔吊桥平台是冷却塔施工的高空运料平台,由前桥、后桥两部分组成,连接方式为伸缩式,其中前桥共分为4节,根据施工需要可以伸缩。整个吊桥平台靠11个倒链拉结在竖井架上,吊桥降落施工时,受力的手拉倒链应同时匀速降落,且受力倒链与备用倒链依次倒换。15时,吊桥平台下降1m后(总高度为46.25m),根据下降距离,需要调整倒链。此时在可伸缩的前桥平台左端的操作工乙在没有使挂设的备用倒链受力的情况下,就将受力倒链解掉,使平台前桥前端两侧倒链受力不均,造成前桥平台失去平衡。按操作规程要求,吊桥平台拆除前应先将前桥收缩起来,由前向后逐步收缩,最后用倒链封死,然后将平台降至底部。此次作业前,4节吊桥只收缩2节半,还留1节半在外,未全部收缩进来。在甲的指挥下有4人赶到前桥左端,在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拉升倒链,造成倾斜加剧,前桥自重和动荷载及相应的力将作为滑道用的首桥槽钢下翼冲击变形,前桥掉出轨道,班长甲等7人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
据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经济赔偿为每位死者16.5万元,重伤2人的抢救费用为3.6万元,事故造成停工经济损失为8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该起事故最多损失多少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万元?
2.从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上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3.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
某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上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日228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968万元。经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找不到生产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戴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分析与该起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
2.分析与该起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
当出现()情形时,上级政府可以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下级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 A.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
- B.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多种事故的
- C.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 D.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 E.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按照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又可把伤害事故分为()。
- A.自然事故
- B.轻伤事故
- C.责任事故
- D.重伤事故
- E.死亡事故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等。
- A.请军队参加调查
- 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 C.调查事故原因
- D.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 E.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 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和抚恤费用
- B.受伤住院村民补助、救济费用
- C.追究驾驶员甲的相关责任
- D.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收入的损失
- E.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该事故的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公安部门
- C.监察部门
- D.人事部门
- E.工会组织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 A.10日
- B.20日
- C.30日
- D.40日
- E.50日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死亡事故
- C.重伤事故
- D.一般事故
- E.较大事故
-
2013年7月9日16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S段。18时,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S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 月9日23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紧急疏散并进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工作,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 题为多选题)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槽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
- B.槽车设计不合理
- C.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 D.村民自救意识差
- E.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需收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
- A.本单位技术资料
- B.应急预案
- C.新闻媒体的报道
- D.技术标准
- E.相关法律法规
-
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功能和目标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几个层次。
- A.专项预案
- B.基本预案
- C.现场处置方案
- D.综合预案
- E.部门预案
-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等。
- A.人员伤亡
- B.财产损失
- C.救援费用
- D.环境破坏
- E.应急救援措施
-
()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例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
- A.综合预案
- B.专项预案
- C.整体预案
- D.现场预案
- E.单项预案
-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事故类别为爆炸事故。该标准将爆炸事故分为()类别。
- A.火药爆炸
- B.瓦斯爆炸
- C.锅炉爆炸
- D.容器爆炸
- E.火灾爆炸
-
该事故的发生,从事故致因理论来考虑,是因为存在危险有害因素。针对上述场景,()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 A.能量、有害物质
- B.管理缺陷
- C.人员失误
- D.环境因素
- E.心理因素
-
某钢瓶检验站位于某锻压有限公司内,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对回收的液化气罐进行检验和处理。作业程序是抽干罐内残液,对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合格的进行除锈、抛光、喷漆。2014年1月3日下午,厂区突然传来“轰轰”两声巨响,很快,钢瓶检验站厂房浓烟冲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几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着冲出厂区。他们或在地上打滚,或跳进厂区内水池,其状惨不忍睹。在车闻工作的8名作业工人烧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其余工作人员全都受了伤。经分析,认定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储气罐气体泄漏,被作业的电火花引燃所致。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该站拟重新选址后,着手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事故类别共分()。
- A.7种
- B.10种
- C.15种
- D.16种
- E.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