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冲刺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最大坡度达22o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

    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员工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

    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

    2.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

    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

  2. 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一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

    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罐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指出罐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罐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3. 针对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应包括(  )人员。

    • A.劳动保障部门
    • B.人民检察院
    • C.社区人民政府
    • D.有关专家
    •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t/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

    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d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踪。

    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了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样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针对透水事故的一级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

  5. 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描述正确的有(  )。

    • A.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 B.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
    • C.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2.00m
    •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疏散指示标志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0~1.50m之间
    •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6. 针对该起事故,在火灾初期阶段,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措施有(  )。

    • A.有组织的疏散人员
    • B.先通知不利于疏散区域的人员
    • C.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
    • D.首先通知出口附近的人员先疏散出去
    • E.打开所有门窗
  7. 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是(  )。

    • A.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
    • B.低楼层发生火灾后,上层的人应往下跑,以便及时得到救援
    • C.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 D.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 E.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逃生失败
  8. 商厦员工王某在进行焊接操作时,按规定应办理(  )。

    • A.高处作业证
    • B.危险作业许可证
    • C.临时用电作业证
    • D.动火安全作业证
    • E.受限空间作业证
  9. 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

    •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10. 该起事故应由(  )负责组织调查。

    • A.公安部门
    •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C.县级人民政府
    • D.省级人民政府
    • E.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11.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各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某商厦200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200m2,建筑面积7900m2,高20.4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

    2012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

    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急照明灯,

    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E.轻微事故
  12.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

    • A.高锰酸钾
    • B.硝酸铵
    • C.甲苯
    • D.洗衣粉
    • E.甲酸乙酯
  13. 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 C.安全巡检措施
    •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 E.违章处理措施
  14.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

    •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 B.消防抢险费用
    • C.伤员救治费用
    •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 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
  15. 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 C.开放空间
    • D.点火源
    • E.受限空间
  16. 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 E.库房管理混乱
  17. 根据以下场景,回答下列各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面积为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min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有水,随后在1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黄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 A.硫化钠
    • B.高锰酸钾
    • C.甲酸乙酯
    • D.硫黄
    • E.甲苯
  18.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l8218--2009)的规定,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