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前模拟测试题(1)
-
以下关于高炉渣的“碱度”说法正确的有()。
- A.是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 B.是钢渣中P2O5的含量和CaO与SiO2的比值
- C.是高炉矿渣浸出液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 D.如用Mo表示碱度则高炉渣的碱度为:
-
某水力搅拌絮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20min,水力损失0.35m,水温20℃。则改反应池的平均温度G值和GT值为(水温20℃时,水的黏度为1.002×10-3Pa·s,密度为998.2kg/m)()。
- A.G=43.4s-1,GT=54067
- B.G=43.4s-1,GT=64067
- C.G=53.4s-1,GT=64067
- D.G=53.4s-1,GT=54067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浓度限制的污染物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 B.一氧化氮
- C.臭氧
- D.铅(Pb)
-
下面可以用来预测建筑物垃圾产生量的为()。
- A.A
- B.B
- C.C
- D.D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分成两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类污染物为毒性较大
- B.第二类污染物为毒性较大
- C.第一类污染物部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 D.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
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系统的特性()。
- A.整体性与区域性
- B.变化性与稳定性
- C.资源性与价值性
- D.开发性与独立性
-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
投石灰去除水中的Zn2+,生成Zn(OH)2沉淀。当pH=8时,溶液中Zn2+的浓度为(已知Zn(OH)2的容度积Ksp=7.1×10-18,Zn的相对分子量为65)()。
- A.0.455g/L
- B.1.054g/L
- C.2.135g/L
- D.4.615g/L
-
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应考虑()。
- A.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评价等级的高低和敏感区范围
- B.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
- C.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 D.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
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分为()。
- A.分子状污染物和气溶胶态污染物
- B.分子状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
- C.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
- D.气体状污染物和颗粒状态污染物
-
NO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 A.0.72
- B.0.74
- C.0.76
- D.0.78
-
下列除尘器中,去除放射性粉尘效果最好的技术是()。
- A.布袋除尘器
- B.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 C.喷射式除尘器
- D.静电除尘器
-
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定义范畴。
- A.自然保护区
- B.地表水环境
- C.野生动物
- D.法律环境
-
微生物营不同的呼吸方式产生的能量不同,下列正确的是()。
- A.好氧呼吸>厌氧呼吸
- B.厌氧呼吸>好氧呼吸
- C.发酵>好氧呼吸
- D.发酵>厌氧呼吸
-
活性污泥法中的需氧量计算需要考虑()。
- A.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活性污泥自身氧化需氧量
- B.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混合液表面散氧量
- C.有机物氧化需氧量和剩余污泥消化需氧量
- D.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中只需考虑有机物氧化需氧量
-
污水排入河流以后,溶解氧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临界点是指()。
- A.污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浓度最低点
- B.污水排入河流后有机物浓度最低点
- C.污水排入河流后亏氧量增加最快的点
- D.污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浓度为零的点
-
下列氮氧化物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 B.光化学烟雾、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 C.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全球气候
- D.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
-
以下关于对流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对流层的对流程度寒带比热带强烈,因此昼夜温差大,四季温差大
- B.对流层的下层,厚度约为1~2km,气流受地面阻碍和摩擦影响很大,称为大气边界层
- C.大气边界层从地面到50~100m左右的一层称为近地层,以上的气流称为自由大气
- D.近地层上下气温之差很大,可达5~10℃
-
准确度是指()的差值。
- A.测量值-真值
- B.测量值-测量均值
- C.(测量值-真值)/真值
- D.最大测量值-最小测量值
-
大气污染气象学中,最大混合层高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这是因为()。
- A.它表明了可能形成云的最低高度
- B.它给出了风速计应当放置的高度
- C.它表明了垂直方向对流混合发生的高度范围
- D.它提供了当地的对流因子
-
管嘴的流量系数μn为()。
- A.0.62
- B.1.32
- C.0.75
- D.0.82
-
下面关于气象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kg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kg)成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 B.1m3湿空气含有水汽质量(kg)成为空气的含湿量
- C.γ>γ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称为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
- D.γ=γd,大气稳定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环境空气污染物SO2监测年平均值要求()。
- A.每年至少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 B.每年至少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 C.每年至少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 D.每年至少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
关于固体废物预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原料满足后续处理或最终处置的要求,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
- B.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等单元操作
- C.预处理操作技术主要运用的是物理、化学手段
- D.预处理操作有时可以不设
-
以下属于违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但不应罚款处理的是()。
- A.未经注册,擅自以注册设计人员的名义从事设计活动的
- B.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
- C.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
-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将工程建设直接发包的
-
发现第一个有实用价值抗生素的微生物学家是()。
- A.巴斯德
- B.沃森
- C.弗莱明
- D.科赫
-
对于好氧生物膜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物膜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
- B.普通生物滤池生物膜厚度约2~3mm
- C.好氧生物膜在滤池内不同高度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基本相同
- D.处理含低浓度有机物、高氨氮的微污染源水时,生物膜较薄,上层易长有较多藻类
-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Cadtellani&Chalmers的缩写是()。
- A.EC
- B.Esc
- C.E.COLI
- D.E.coli
-
厌氧消化处理污水可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净化污水
- B.形成菌胶团
- C.获得甲烷
- D.杀死致病菌和致病虫卵
-
以下关于噪声特点的论述,哪些不正确:()。
- A.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总称,所以任何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
- B.噪声可能会造成区域性污染
- C.噪声污染没有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 D.噪声不会直接致命或致病,它的危害是慢性的或间接的
-
用0.02mol·L-1AgNO3溶液滴定0.1g试样中Cl-(Cl的摩尔质量35.45),耗去了40mL溶液,则试样中Cl-的含量约为()。
- A.7%
- B.10%
- C.28%
- D.35%
-
贮水池放水实验,已知模型长度比尺为225,开闸后10min水全部放空,则原型贮水池放空所需时间为()。
- A.50min
- B.100min
- C.150min
- D.200min
-
关于生态影响预测方法之一类比法的说法不确切的有()。
- A.可以分为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
- B.被选作参照的类比项目,在工程特性、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植物背景等方面要与拟建项目相似
- C.整体类比法是通过利用模型的方法来计算出一些可以参考的数值的一种方法
- D.类比项目建成已达一定年限,其影响已趋于基本稳定
-
在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中,规定全黑滤纸的烟度为()。
- A.0
- B.10
- C.20
- D.100
-
高层住宅观测气温资料。高度3m气温10℃,高度10m气温10.1℃,高度30m气温10.3℃,计算γ3-10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并判断大气稳定度()。
- A.-1.5℃/100m,稳定
- B.1.5℃/100m,不稳定
- C.-1.0℃/100m,不稳定
- D.1.0℃/100m,稳定
-
热化学方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时,处理的对象为()。
- A.限于生活垃圾
- B.限于有机固体废物
- C.可以是生活垃圾、废塑料、废橡胶等有机固体废物,但不能处理热值过低的无机固体废物
- D.可以是有机固体废物,可以是无机固体废物
-
关于理想沉淀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沉淀池的基本特性,即沉淀池的特定颗粒沉速等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u0=q0
- B.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速u≥u0的颗粒被全部除去
- C.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速u
- D.特定颗粒沉速u0与表面负荷q0的物理意义相同
-
生活垃圾渗滤水检测项目一般没有的是()。
- A.COD
- B.BOD
- C.脂肪酸
- D.氯化物
-
在水质监测中,所测江(河)段的消减断面一般设几个()。
- A.一个
- B.两个
- C.三个
- D.四个
-
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
- 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 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
- 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
平面射流的喷口长2m、高0.05m,喷口速度10m/s,用阿勃拉莫维奇的旧方法(α=0.11)计算,射程2m处的流量为()。
- A.3.64m3/s
- B.4.56m3/s
- C.2.56m3/s
- D.5.65m3/s
-
对于某一河段,要求设置断面为()。
- A.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 B.控制断面、对照断面
- C.对照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
- D.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背景断面
-
对于污水处理,()是首选的消毒技术。
- A.氯消毒
- B.二氧化氯消毒
- C.紫外线消毒
- D.臭氧消毒
-
在这四个选项中,只有()具有线粒体结构。
- A.大肠杆菌
- B.立克次氏体
- C.蓝藻
- D.酵母菌
-
下面关于气体吸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 B.当接触时间有限时,吸附量取决于吸附平衡
- C.同一污染物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物理吸附,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化学吸附
- D.活性碳和沸石分子筛都是常用的工业吸附剂
-
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长管道,只是安装高度不同,两管的流量关系为()。
- A.Q1=Q2
- B.Q1
- C.Q1>Q2
- D.不确定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单位应当在收到()之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 A.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60日
- B.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60日
- C.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30日
- D.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15日
-
家庭美德包括()。
- A.尊老爱幼、夫妻和睦
- B.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
-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D.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压力输水管模型实验,长度比尺为16,原型水管的流速应为模型水管流速的()。
- A.1/2
- B.1/4
- C.1/8
- D.1/16
-
超音速一元等熵气流在渐缩管道中随截面积减小,密度ρ()。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分为()。
- A.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 B.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问协作实验
- C.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现场评价考核
- D.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合作交流
-
下列哪种生物是生物圈中最主要的分解者()。
- A.原生动物
- B.细菌
- C.植物
- D.藻类
-
某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区域人口10万,人均垃圾产量1.lkg/d,当地垃圾日产量变化系数为1.3,则该站的设计垃圾转运量为()。
- A.约170t/d
- B.约150t/d
- C.约130t/d
- D.约110t/d
-
关于混凝工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凝聚”与“絮凝”两个过程,对应的工艺设备成为“混合”与“反应”
- B.凝聚所需的时间长,絮凝所需的时间短
- C.絮凝过程应迅速搅拌,使生成的矾花进一步长大
- D.凝聚过程中的颗粒碰撞属于“同向絮凝”,絮凝过程中的颗粒碰撞属于“异向絮凝”
-
关于氮氧化物描述正确的是()。
- A.NO是棕红色气体,与NO2同等浓度时,伤害性更大
- B.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 C.由于NO2无色,因此对大气能见度没有影响
- D.形成酸雨,是造成金属腐蚀的最为有害的污染物
-
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 A.批准前
- B.批准过程中
- C.批准后
- 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
-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发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 A.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B.地方技术监督部门
- C.地方人民政府
-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居民区新建供热锅炉房排气筒高度为50m时,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为()。
- A.94kg·h-1
- B.85kg·h-1
- C.39kg·h-1
- D.60kg·h-1
-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可产生()。
- A.正干扰
- B.负干扰
- C.不干扰
- D.说不定
-
当平均风速大于3m/s时,预测浓度采用()。
- A.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型
- B.有风点源扩散模型
- C.熏烟模式
- D.面源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