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题库(专业基础)精选试题(1)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规定要求测定项目为()。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
- 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硫酸盐化速率
- C.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
-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硫酸盐化速率
-
择测定BOD5的培养温度为()。
- A.20±1℃
- B.25±1℃
- C.15±1℃
- D.18±1℃
-
对水污染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对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限期治理
- B.国家有关部门应会同地方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措施,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 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D.依照国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名录被淘汰的设备,可以转让给经济落后地区继续使用
-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往往是将开发活动所增加的值叠加在()上,再与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该开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以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 A.基线值
- B.本底值
- C.背景值
- D.标准值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区属于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一级标准
- B.一小时平均是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等常规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浓度限制
- D.冶金、建材、化工、矿区等工业企业较为集中,无成片居民集中生活区域,属于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三级标准
-
关于活性炭吸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附质的极性越强,则被活性炭吸附的性能越差
- B.在吸附过程中,体系的总能力将下降,属于吸热过程,因此温度升高,吸附容量增加
- C.活性炭主要去除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物质,最大去除区间的相对分子量为500~1000
- D.由于处理工艺的特性不同,粉末炭的吸附容量要低于颗粒炭的吸附容量
-
以下不属于厌氧污水处理工艺的是()。
- A.UASB
- B.MBR
- C.EGSB
- D.IC
-
ClO2消毒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主要副产物是()。
- A.亚氯酸盐
- B.三卤甲烷
- C.卤乙酸
- D.溴酸盐
-
流体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是()。
- A.输入功率
- B.电机功率
- C.有效功率
- D.轴功率
-
明渠流动模型实验,长度比尺为4,模型流量应为原型流量的()。
- A.1/2
- B.1/4
- C.1/8
- D.1/32
-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水产养殖的某水域,同时为临近的农田和工业园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产用水,则该水域应执行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所对应的标准值为()。
- A.Ⅱ类
- B.Ⅲ类
- C.Ⅳ类
- D.Ⅴ类
-
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哪一时期细胞开始积累贮存性物质()。
- A.停滞期
- B.对数期
- C.稳定期
- D.衰亡期
-
如图所示,阀门K全开时各管段流量为Q1、Q2、Q3。现关小阀门K,其他条件不变流量变化为()。
- A.Q1、Q2、Q3都减小
- B.Q1减小、Q2不变、Q3减小
- C.Q1减小、Q2增加、Q3减小
- D.Q1不变、Q2增加、Q3减小
-
《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章中提到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下列哪项不属于该项规定()。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环境影响报告表
- C.环境影响登记表
- D.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表
-
关于UASB反应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很高的污泥浓度,可高达50gVSS/L
- B.三相分离器的设置是其主要特征
- C.填料层的厚度约为1~4m
- D.内部无须设置搅拌设备
-
根据射流流态可将射流分为()。
- A.紊流射流和层流射流
- B.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
- C.圆形射流和条缝射流
- D.对称射流和非对称射流
-
在相同作用水头、相同直径时,孔口的流量比管嘴流量()。
- A.大
- B.小
- C.相等
- D.均有可能
-
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范畴的是()。
- A.治安环境
- B.法律环境
- C.土壤环境
- D.文化环境
-
以下关于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论述正确的是()。
- A.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的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 B.厌氧微生物对温度、pH等环境条件非常敏感
- C.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需要较大的容积,因而能耗较高
- D.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要高于好氧微生物
-
呼吸与发酵的本质区别是()。
- A.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发酵以有机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呼吸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 B.呼吸产生能量,发酵不产生能量
- C.细菌进行呼吸作用,病毒进行发酵作用
- D.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叫法不同
-
废水中含大量的NaHS,应采用的工艺处理为()。
- A.离子交换
- B.酸碱中和
- C.先调pH值,再采用吹脱处理
- D.化学沉淀
-
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下列规定不是其依据的是()。
- A.项目批准文件
- B.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 C.城市规划
- D.环境法规
-
高斯模式的理论基础()。
- A.梯度输送模型
- B.湍流统计模型
- C.相似模型
- D.正态分布模型
-
除尘器的分割粒径是指()。
- A.该除尘器对该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为90%
- B.该除尘器对该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为80%
- C.该除尘器对该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为75%
- D.该除尘器对该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为50%
-
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产气量计算。试计算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单位质量填埋废物的理论产气量。假定: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化学组成为C600H943O368N,有机物的含量为79.5%(包括水分)。则产气量为()。
- A.单位质量的填埋废物理论产气量为:2.4m3/kg
- B.单位质量的填埋废物理论产气量为:5.2m3/kg
- C.单位质量的填埋废物理论产气量为:0.542m3/kg
- D.单位质量的填埋废物理论产气量为:15.3m3/kg
-
关于吸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吸附是溶解质向固体物质传输的过程,它包括在固体物表面的累积(吸附作用)和向固体内渗透、混合(吸收作用)
- B.被吸附物称为吸附剂,固体物称为吸附物,从颗粒表面释放吸附的物质过程称为解吸作用
- C.在吸附过程中,固体沉积物表面作用于污染物的能量来自固体表面的化学力(共价键、疏水键、氧桥、空间位阻或定向效应)、静电和范德华引力
- D.污染物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过程一般是是由化学物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
-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环境影响报告表
- C.环境影响登记表
- D.环境现状评价书
-
在明渠均匀流中,以下哪一项不成立()。
- A.i=J
- B.Jp=i
- C.J=Jp
- D.hf=i
-
以下哪些选项不符合运输危险废物应遵守的原则()。
- A.危险废物的运输车需经过主管单位检查.并持有相关单位签发的许可证,负责运输的司机应通过专门的培训,持有证明文件
- B.盛载危险废物的车辆无需任何标志
- C.盛载危险废物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需持有运输许可证,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必须要有专门单位人员负责押运
- D.组织危险废物的运输单位,事先需做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其中包括有效的废物泄露的应急措施
-
下列关于环境质量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 B.环境质量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
- C.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 D.环境质量就是环境要素对人类的适宜程度,而无需考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
-
固定水样中溶解氧的试剂为()。
- A.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 B.硫酸和碱性碘化钾
- C.硫酸锰和碱性氯化钾
- D.硫酸和碱性氯化钾
-
自然界碳循环过程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 B.草食动物
- C.肉食动物
- D.真菌
-
污泥浓缩处理的对象是污泥中的()。
- A.附着水
- B.内部水
- C.毛细水
- D.游离水
-
管嘴的损失系数ζn为()。
- A.0.62
- B.0.5
- C.0.06
- D.0.64
-
交通车辆行驶带起的灰尘叫()。
- A.飘尘
- B.降尘
- C.扬尘
- D.烟尘
-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
- A.隔断作用
- B.阻滞作用
- C.去除作用
- D.迁移渗透作用
-
关于噪声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 A.噪声影响安全生产
- B.噪声源、噪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是噪声三要素
- C.噪声污染没有残余污染物,不会发生积累
- D.高强噪声有致命的危害
-
我国1998年7月1日实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了()类危险废物。
- A.27
- B.37
- C.47
- D.57
-
《建筑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内开工。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建设项目达到的要求是()。
- A.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
- B.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C.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6个月内,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投入试运行
- D.建议工业建设项目采用能耗物耗小的清洁生产工艺
-
酶的特异性是指()。
-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 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
弗劳德数的物理意义表示()。
- A.黏滞力与重力之比
- B.惯性力与重力之比
- C.惯性力与黏滞力之比
- D.压力与惯性力之比
-
关于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为“水解发酵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脂肪酸和醇类
- B.第一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参与的微生物为产氢产乙酸菌
- C.第二阶段为“产甲烷阶段”,产物主要是甲烷
- D.废水中的脂类物质被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是在厌氧消化的第二阶段
-
由尼古拉兹实验,在紊流光滑区的沿程阻力系数λ()。
- A.只与雷诺数有关
- B.只与管壁相对粗糙度有关
- C.与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均有关
- D.与雷诺数和管长有关
-
下面关于燃料燃烧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烟是煤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解作用形成的
- B.不同种类煤中最易形成黑烟的是褐煤
- C.炉排热负荷越高,烟尘排放浓度越低
- D.燃烧过程产生的NOx主要有燃料型NOx和瞬时NOx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废物从()直到最终处置的全部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下面哪项不属于全过程管理()。
- A.产生、收集
- B.收集、回收
- C.储存、运输
- D.利用
-
关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有关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综合标准与其他国家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交叉执行的原则
- B.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制,对1997年12月31日之前和1998年1月1日之后建设的单位规定了不同的限值
- C.标准中所涉及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日期为准划分
- D.工业污水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最大时均值计算
-
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物质是()。
- A.有机碳
- B.无机氮
- C.无机碳
- D.光能
-
下面对大气扩散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主风向上,平均风速大于脉动风速,污染物总是随平流输送,风向和平均风速决定污染物浓度和分布
- B.一般来说,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与排放量和风速成正比
- C.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湍流越强,则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
- D.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的最直接因子,其他一切气象因子都是通过风和湍流来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
-
在水力模型实验中,要实现有压管流的动力相似,应选用的相似准则是()。
- A.雷诺准则
- B.弗劳德准则
- C.欧拉准则
- D.柯西准则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目的不包括()。
-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 B.明确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 C.保障人体健康
- D.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 B.《环评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了规划与建设项目两大部分
- C.《环评法》中要求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 D.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可或缺工作内容
-
采用切削叶轮调节时,对于中、高比转数水泵,根据第二切削定律,调节后功率与原功率的比为切削比的()。
- A.一次方
- B.二次方
- C.三次方
- D.不变化
-
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吞噬作用
- B.指示生物
- C.促进絮凝
- D.净化水质
-
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 A.营养物质
- B.水
- C.空气
- D.空间
-
变管径流动中,D1=400mm,D1=200mm。流速v1=2m/s,则流速v2为()。
- A.2m/s
- B.4m/s
- C.8m/s
- D.16m/s
-
关于分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选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固体废物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或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度级别的过程
- B.分选的目的是将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物料分离出来
- C.分选是根据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度、密度、磁性、电性、表面润湿性、摩擦性与弹性、光电性等分离物质
- D.可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选、电选、浮选、摩擦与弹性分选、光电分选等
-
在圆管流动中,层流的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 A.均匀规律
- B.直线变化规律
- C.抛物线规律
- D.对数曲线规律
-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环境影响登记表
- C.环境影响报告表
-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下面属于水质化学指标的是()。
- A.pH值
- B.总固体
- C.浊度
- D.病毒